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從江洛香鎮上皮林村舉辦吃新節引來八方遊客

從江縣洛香鎮上皮林村, 那壯美的梯田、古樸的民風、獨特的民居才不時吸引筆者的眼球, 那種到從江的衝動長久地縈繞在心頭。

圖為侗族新米節上苗家姑娘都要打扮一番穿上侗布做成的衣服, 戴上銀飾去參加新米節。

九月, 從江縣洛香鎮上皮林村將舉辦一年一度的傳統民俗節日“新米節”, 從凱裡出發, 驅車200餘公里, 一路顛簸近十個小時, 于下午七時到達活動舉辦地從江縣洛香鎮上皮林村,

受到了鄉政府和當地居民的熱情接待, 吃具有當地特色的飯菜。 圖為侗族姑娘打著傘, 挑著擔子, 在稻田旁走成一排。

新米節是當地的一項傳統節日, 沒有固定的日期, 一般在每年稻穀即將收割的前幾天舉辦。 從江縣洛香鎮上皮林村地處山腹地,

山高穀深, 溝壑縱橫, 世代居住在這裡的苗族先民們在深谷的兩岸開造出了綿延十餘公里的梯田, 使得苗族同胞在這裡生生不息、繁衍壯大, 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農耕稻作文化。

後世的子孫們沒有忘記先民們的艱辛, 每到稻穀成熟時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

一來感謝先民們的豐功偉業, 二是慶祝即將到來的豐收, 於是新米節便約定俗成下來, 並世代相傳。 據說只有新米節過後家各家各戶才能下田收割, 沒有人去違反祖先遺留下來的規矩。 圖為即將進行吹竹笙比賽。

隨著旅遊熱的興起, 地方各級政府出於旅遊推介的目的對當地的民間民俗活動參與了進來, 加入了現代的因素, 弄巧成拙, 使得許多間活動變了味, 失去吸引力。 而加榜鄉的新米節似乎完全不同, 雖然鄉政府出了面, 但只是做了一些後期和管理方面的工作, 並沒有干預活動的專案, 使得整個活動原汁原味, 極富民族特色。

活動的第一項是在祭壇祭祖。祭壇位於加車大寨下寨的村委會辦公室前,那裡有一塊五十平米左右的院壩,是平時寨子裡舉辦活動的主要場所。這個祭壇與我所看到的其他地方的祭壇完全不同,幾乎顛覆了我對“壇”的理解,因為它更像是“墳”。

上午九點過鐘,吃過早飯的人們陸續來到這裡,蘆笙隊先開始了表演。我看過很多蘆笙表演,但這裡的蘆笙不論是笙曲還是表演者的動作,給我的印象是粗獷和豪放,很少有那種舒緩悠揚的感覺,我想應該與他們所處的地理環境有關吧!

祭壇位於院壩的一角。祭祀活動正式開始時,只見男人們吹著蘆笙、抬著祭祀物品圍著祭壇不停地轉圈,祭祀物品主要有一面鼓、一把三尺來長的大刀、兩隻木桶和一隻籮筐,木桶和籮筐裡裝的祭品主要有糧食、肉、酒、香紙燭等。從這簡單的儀式裡,我似乎看到先民們前赴後繼,在險惡的月亮山敲鑼打鼓驅逐野獸、揮舞大刀披荊斬棘,翻陡坡、鑽山溝,吃乾糧、飲朝露開墾層層梯田的情景。

祭祀活動結束後,參加祭祀的人們打著紅旗、跳著蘆笙、抬著祭物沿著寨道繞寨而行,目的地是位於寨子最高處的蘆笙場。

祭祀的隊伍終於到達了蘆笙場,蘆笙隊爭先恐後跑過去搶佔位置。

其實這所謂的蘆笙場根本算不上“場”,不僅只有20來平方米,而且雜草叢生,看不出是一塊平地,不知情的外地人如果從這裡路過的話,很難想像這裡是跳蘆笙的地方。我沒有打聽到為什麼會把這裡作為蘆笙場,但從它看似普通卻又充滿神秘看,一定有它神聖的來歷的。

人們從四面八方不斷向蘆笙場湧來,使小小的蘆笙場顯得更加擁擠。祭祀的大肥豬、白酒和其他供品擺放在蘆笙場中央,蘆笙手們圍著祭品不斷地跳著蘆笙舞、吹著蘆笙曲。

蘆笙場上煙霧繚繞,幾支蘆笙隊你方跳罷我登場,絲毫不顧不斷爆炸的鞭炮,使勁地吹、瘋狂地跳,仿佛要把這動聽的笙曲吹向遠古,吹向未來。

新米節的最後一項活動是踏訪古人足跡。只見剛剛參加完祭祀活動的人們從蘆笙場來到梯田中,吹著蘆笙穿行於金黃色的稻田中,這是去感受先民們歷經的磨難和艱辛,秉承先民們的勤勞和勇敢。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公眾號:zhang200yi

活動的第一項是在祭壇祭祖。祭壇位於加車大寨下寨的村委會辦公室前,那裡有一塊五十平米左右的院壩,是平時寨子裡舉辦活動的主要場所。這個祭壇與我所看到的其他地方的祭壇完全不同,幾乎顛覆了我對“壇”的理解,因為它更像是“墳”。

上午九點過鐘,吃過早飯的人們陸續來到這裡,蘆笙隊先開始了表演。我看過很多蘆笙表演,但這裡的蘆笙不論是笙曲還是表演者的動作,給我的印象是粗獷和豪放,很少有那種舒緩悠揚的感覺,我想應該與他們所處的地理環境有關吧!

祭壇位於院壩的一角。祭祀活動正式開始時,只見男人們吹著蘆笙、抬著祭祀物品圍著祭壇不停地轉圈,祭祀物品主要有一面鼓、一把三尺來長的大刀、兩隻木桶和一隻籮筐,木桶和籮筐裡裝的祭品主要有糧食、肉、酒、香紙燭等。從這簡單的儀式裡,我似乎看到先民們前赴後繼,在險惡的月亮山敲鑼打鼓驅逐野獸、揮舞大刀披荊斬棘,翻陡坡、鑽山溝,吃乾糧、飲朝露開墾層層梯田的情景。

祭祀活動結束後,參加祭祀的人們打著紅旗、跳著蘆笙、抬著祭物沿著寨道繞寨而行,目的地是位於寨子最高處的蘆笙場。

祭祀的隊伍終於到達了蘆笙場,蘆笙隊爭先恐後跑過去搶佔位置。

其實這所謂的蘆笙場根本算不上“場”,不僅只有20來平方米,而且雜草叢生,看不出是一塊平地,不知情的外地人如果從這裡路過的話,很難想像這裡是跳蘆笙的地方。我沒有打聽到為什麼會把這裡作為蘆笙場,但從它看似普通卻又充滿神秘看,一定有它神聖的來歷的。

人們從四面八方不斷向蘆笙場湧來,使小小的蘆笙場顯得更加擁擠。祭祀的大肥豬、白酒和其他供品擺放在蘆笙場中央,蘆笙手們圍著祭品不斷地跳著蘆笙舞、吹著蘆笙曲。

蘆笙場上煙霧繚繞,幾支蘆笙隊你方跳罷我登場,絲毫不顧不斷爆炸的鞭炮,使勁地吹、瘋狂地跳,仿佛要把這動聽的笙曲吹向遠古,吹向未來。

新米節的最後一項活動是踏訪古人足跡。只見剛剛參加完祭祀活動的人們從蘆笙場來到梯田中,吹著蘆笙穿行於金黃色的稻田中,這是去感受先民們歷經的磨難和艱辛,秉承先民們的勤勞和勇敢。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公眾號:zhang200yi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