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又現深圳智造,這家公司研發出全球第三代北斗晶片!

在9月16日舉行的第六屆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年會暨首屆衛星應用國際博覽會上, 深圳華大北斗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發佈了全球首顆支援新一代北斗三號信號體制的多系統多頻高精度SoC晶片。

這一片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小小晶片令這家原本名不見經傳的企業一鳴驚人, 迅速成為聚光燈下的明星企業, 進一步提升了“深圳智造”的含金量。

小身材擁有大本領

從外形看, 這片代表著當前北斗晶片設計最高水準的晶片身材纖細, 封裝好後的長寬只有5毫米, 外形比成人的小指甲蓋還要小,

但其小身材下卻擁有令人驚歎的超級本領。

華大北斗此次發佈產品的型號為HD8040, 是一款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產基帶和射頻一體化SoC晶片, 從研發伊始便瞄準行業最高水準。

全球首顆支援新一代北斗三號信號體制的多系統多頻高精度SoC晶片,

封裝好後的長寬只有5毫米。

該款晶片率先支援北斗三號服務信號B1C、B2a, 支援BDS、GPS、GLONASS、GALILEO、IRNSS、QZSS、SBAS等全球所有民用導航系統, 同時還支援BDS:B1/B2/B3, GPS:L1/L2/L5, GAL:E1/E5a/E6, GLO:L1OF/L1OC/L2OF/L2OC, IRNSS:SPS-L5多頻點信號。

該晶片還集成了浮點運算單元, 計算能力實際躍升40%以上。 作為一款高精度導航定位晶片, 它在標準單點定位的情況下便可實現亞米級的定位精度。 在地基增強或星基增強輔助情況下更可實現釐米級、毫米級的定位精度。 由於優化了製造工藝流程, 並結合了多種先進的低功耗設計技術, 該晶片實現了功耗的降低。

除此以外, 這塊小身材卻擁有大智慧的晶片內置了溫度感測器, 並提供了豐富的週邊介面, 可輕鬆應對各種擴展應用。 在安全方面, 它內置了多種國內外公認的資料加密單元, 可滿足高安全性產品需求。

“未來, 這塊高性能的晶片可被廣泛應用於車輛管理、汽車導航、可穿戴設備、航海導航、GIS資料獲取、精准農業、智慧物流、無人駕駛、工程勘察等領域。 ”深圳華大北斗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孫中亮說。

“含著金鑰匙”的前世今生

公開資料顯示, 深圳華大北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末。

深圳華大北斗科技有限公司設在深圳南山區的臨時辦公室

這家成立時間尚不足一年的年輕企業

緣何能夠在短時間內

成為北斗導航晶片設計的領軍企業?

2016年12月, 中電光穀( 深圳 )北斗導航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與上海上汽、深圳勁嘉、寧波波導等6家企業共同注資的深圳華大北斗科技在深圳成立,

註冊資本為4億元, 其中北斗導航出資1.5億元, 占合營企業股權比例為37.5%。

資料顯示, 華大北斗的主要業務為開發、設計、集成、生產、測試及銷售晶片、演算法、模組以及終端產品。 據瞭解, 成立華大北斗的主要目的為收購北京中電華大電子設計的導航事務。 今年3月3日, 中電光穀發佈公告顯示, 華大北斗已與華大電子簽訂協定, 擬向後者收購導航晶片業務。

據悉,華大電子是一家由中國電子集團控股全資擁有的有限責任公司,是設計及銷售積體電路晶片的綜合性積體電路設計企業,擁有多項專利,連續多年名列中國十大積體電路設計企業。

此前,孫中亮曾擔任華大電子導航事業部總經理,其核心團隊在積體電路設計、GNSS演算法研發、安全物流管理系統、產品化解決方案方面擁有多年的成功經驗,主攻多個不同的市場,包括各種安全定位應用,如高精度GNSS定位、安全物聯網、自動駕駛汽車等。

孫中亮——深圳華大北斗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我們早在1986年就成立了,前身叫做“國家電子處北京積體電路設計中心”,是政府的一家專業做全球定位系統研究的事業單位,後來才轉制成立企業。中間經過若干次的重組,但一直以“華大”作為國企、央企積體電路設計的統一品牌。

不俗的身世與特殊的使命,使得華大北斗得以迅速整合創新資源,開展核心研發,短時間內迅速在深圳開花結果。

北斗高精度晶片助推自動駕駛發展

對於時下很多企業熱衷於打造生態鏈、佈局全產業鏈的現象,華大北斗有些特立獨行。

“我們只專注做北斗晶片,不做全產業鏈發展。”孫中亮指出,作為中國積體電路設計的國家隊,華大此前在身份證、社保、國家電網IC卡晶片等領域具有較高的市場佔有率。

進軍北斗導航晶片領域,首先是因為國家政策對北斗晶片的大力扶持,企業本身也想改變單一的IC卡晶片的業務模式。此外,由於多年在晶片領域的技術積累,華大自身的技術優勢可以在北斗領域得到更好的發揮。

華大北斗已經集結了四十多位研發人員和市場人員

孫中亮告訴讀創記者,今年華大北斗把目標瞄準了北斗高精度晶片。“因為像共用單車這樣的新生事物,就是通過衛星導航高精度為大眾提供了出行便利,為政府提供監管手段。另外,衛星導航高精度也讓車聯網、自動駕駛等領域的產業前景非常廣闊。”

深圳創新土壤適合北斗導航新技術生根發芽

整合創新資源,聚焦前沿領域,集中火力尋找突破口,依託龐大市場加快產業化,這一“0-1-N”的軌跡正是深圳創新驅動實現有品質增長的重要秘訣之一。

包括北斗衛星導航在內的航空航太產業是深圳市重點發展的未來產業之一。近年來,深圳加大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用與推廣。

為加強研發扶持,深圳出臺了《深圳市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用產業化實施方案》,引進和培育了中科遙感研究院、華訊方舟、東方紅海特等一大批衛星研發機構和企業,產業生態體系基本涵蓋了終端產品研發、製造、系統集成、運營服務等環節。另一方面創新應用,加強北斗衛星在各大領域的推廣。

據統計,2016年深圳全市衛星導航產業規模達到175億元,民用車載衛星導航系統超過全國4成份額。以龍崗區為例,北斗導航產業已經成為龍崗高新科技的一張名片,初步形成了以華大北斗、北斗國芯、賽格導航、順航通導、歐米智慧為代表的產業集群。

- END -

讀創新聞原創稿件,所有版權歸讀創新聞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讀創記者 王海榮 通訊員 葛晨 文/圖

讀創編輯 嚴文

據悉,華大電子是一家由中國電子集團控股全資擁有的有限責任公司,是設計及銷售積體電路晶片的綜合性積體電路設計企業,擁有多項專利,連續多年名列中國十大積體電路設計企業。

此前,孫中亮曾擔任華大電子導航事業部總經理,其核心團隊在積體電路設計、GNSS演算法研發、安全物流管理系統、產品化解決方案方面擁有多年的成功經驗,主攻多個不同的市場,包括各種安全定位應用,如高精度GNSS定位、安全物聯網、自動駕駛汽車等。

孫中亮——深圳華大北斗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我們早在1986年就成立了,前身叫做“國家電子處北京積體電路設計中心”,是政府的一家專業做全球定位系統研究的事業單位,後來才轉制成立企業。中間經過若干次的重組,但一直以“華大”作為國企、央企積體電路設計的統一品牌。

不俗的身世與特殊的使命,使得華大北斗得以迅速整合創新資源,開展核心研發,短時間內迅速在深圳開花結果。

北斗高精度晶片助推自動駕駛發展

對於時下很多企業熱衷於打造生態鏈、佈局全產業鏈的現象,華大北斗有些特立獨行。

“我們只專注做北斗晶片,不做全產業鏈發展。”孫中亮指出,作為中國積體電路設計的國家隊,華大此前在身份證、社保、國家電網IC卡晶片等領域具有較高的市場佔有率。

進軍北斗導航晶片領域,首先是因為國家政策對北斗晶片的大力扶持,企業本身也想改變單一的IC卡晶片的業務模式。此外,由於多年在晶片領域的技術積累,華大自身的技術優勢可以在北斗領域得到更好的發揮。

華大北斗已經集結了四十多位研發人員和市場人員

孫中亮告訴讀創記者,今年華大北斗把目標瞄準了北斗高精度晶片。“因為像共用單車這樣的新生事物,就是通過衛星導航高精度為大眾提供了出行便利,為政府提供監管手段。另外,衛星導航高精度也讓車聯網、自動駕駛等領域的產業前景非常廣闊。”

深圳創新土壤適合北斗導航新技術生根發芽

整合創新資源,聚焦前沿領域,集中火力尋找突破口,依託龐大市場加快產業化,這一“0-1-N”的軌跡正是深圳創新驅動實現有品質增長的重要秘訣之一。

包括北斗衛星導航在內的航空航太產業是深圳市重點發展的未來產業之一。近年來,深圳加大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用與推廣。

為加強研發扶持,深圳出臺了《深圳市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用產業化實施方案》,引進和培育了中科遙感研究院、華訊方舟、東方紅海特等一大批衛星研發機構和企業,產業生態體系基本涵蓋了終端產品研發、製造、系統集成、運營服務等環節。另一方面創新應用,加強北斗衛星在各大領域的推廣。

據統計,2016年深圳全市衛星導航產業規模達到175億元,民用車載衛星導航系統超過全國4成份額。以龍崗區為例,北斗導航產業已經成為龍崗高新科技的一張名片,初步形成了以華大北斗、北斗國芯、賽格導航、順航通導、歐米智慧為代表的產業集群。

- END -

讀創新聞原創稿件,所有版權歸讀創新聞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讀創記者 王海榮 通訊員 葛晨 文/圖

讀創編輯 嚴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