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正文

從薛之謙李雨桐世紀互撕看,懂得相愛的人都知道怎麼優雅地說再見

不拖泥帶水的決絕, 總是要在真實面對自己之後才會擁有。

女友最近快崩潰了。

先是認識了一個堪稱她理想型的男人, 一見鍾情, 對方更是對她窮追不捨, 撩得她心動不已。

也許是粗心大意忘記遮罩她了吧, 總之, 七夕那天晚上, 她在他的朋友圈看到了一張甜蜜的情侶合照。

他承認, 那是他的正牌女朋友, 但緊接著又給出了最狗血的解釋:我們已經沒什麼感情了, 只是還沒機會攤牌。

她一氣之下拉黑了他。

哭了整整兩天, 又把他從黑名單裡放了出來。 紅著眼, 哆嗦著手, 發去一條資訊:“你真的會和她說清楚嗎?”

他支支吾吾, 她再次把他扔進黑名單。

之後的大半個月, 他在她的黑名單裡進進出出無數次。

她說:“我只想把他徹底忘掉啊, 怎麼就做不到呢?”

姑娘啊, 你想儘快遺忘一個人, 卻又非要再找個地方來“安頓”他, 在微信的黑名單裡, 也在你心裡。

這樣反反復複拉扯著不肯鬆手, 怎麼可能放得下?

1 為什麼你非要拉黑他不可?

M小姐的黑名單裡, 躺著將近10個男人。

有撕破了臉的前任, 有缺乏誠意的追求者, 有用情不專的曖昧物件, 還有真心假意分不清楚的炮友。

微信有個奇妙的功能:在拉黑對方之後, 聊天記錄仍然是保留著的。 所以, 她常常忍不住翻翻之前的對話, 從中尋找著蛛絲馬跡, 來回答那個揮之不去的經典疑問:他究竟有沒有真心愛過我?

看到“吃飯了嗎”、“注意加衣服”一類的噓寒問暖, 就如同被打了一劑止痛針, 擰成一團的心臟稍稍舒展片刻。

看到“你想多了”、“你不要這樣”、“我壓力很大”的責難和推脫, 又瞬間墜入冰窟, 冷徹骨髓。

常常忍不住想, 如果其中哪個男人給她發資訊, 系統提示“對方拒收”, 他是否會有一絲難過、失落或不甘?

旁人都說, M小姐是個理性果決的女人, 拿得起, 放得下。 在感情互動中, 一旦發現不靠譜的苗頭, 她就二話不說地拉黑對方, 連解釋的機會都不給。

我問她:“既然心裡放不下, 為什麼非得拉黑他們呢?”

她不以為然地笑笑:“因為我覺得自己好狼狽啊, 如果還不立刻拉黑他們, 速戰速決, 不是自取其辱嗎?”

要麼給我百分之百,

要麼從我的世界裡消失, 所有的灰色地帶和語焉不詳, 都是對我的極大侮辱。

M小姐的世界容不得挫敗, 容不得模糊, 也容不得任何“負面”的事件和感受。

她從小接受的教育是:你要強大、獨立、完美, 做有把握的事情, 而且只能成功, 不能失敗。

關係中的諸多不確定性, 對方的“輕慢”, 帶來了鋪天蓋地的挫折感, 讓她完全無法接受。 此時, 迅速逃離現場, 結束問題, 是她所能想到的最萬無一失的處理方法:不再聽到對方的消息, 就不那麼容易受到傷害了。

在我們生命的早期, 逐步形成了對待負面事件的基本法則。

一種是父性的法則, 分析利弊, 懂得取捨, 樹立界限;另一種是母性的法則, 關注感受, 包容情緒, 溫柔滋養。

兩種法則各有智慧, 但如果過度發展, 卻會導致一個人失去力量。

M小姐將父性法則發展到了極端, 強調掌控, 嚴格要求, 不留一點餘地;而那些在拉黑和恢復聯繫之間反復糾結的女人, 則是將母性法則發展過甚, 情緒化, 缺乏界限感。

兩個極端背後的深層原因, 其實都在於不能真實地面對自己所受到的傷害。

似乎必須付諸行動, 轉移注意力, 來抵消內心的痛苦。

2拉黑一個人, 不必急於一時

常常有剛失戀的人問我:“要不要拉黑前任?”

我會反問:“你能放下Ta嗎?”

95%以上的誠實答案, 當然是“不能”。

拉黑一個人實在太容易, 即使加上手抖和猶疑的時間, 10秒鐘也足夠了。 可是, 如果Ta還住在你心裡, 那麼, 所有的刻意為之都無濟於事, 只能讓你的執念和不甘與日俱增。

總之, 你會後悔。

一段關係的破裂,會在兩個層面上帶來心理危機:

• 失去安全感,仿佛孤身被拋棄在危險的叢林中,一不小心就要被凍死、餓死。

• 失去歸屬感,仿佛流落街頭饑寒交迫,孤獨地看著萬家燈火,無所依託。

面對如此嚴重的喪失感,拉黑成為了最簡單的逃避、攻擊手段,它能帶來暫時的心理快感,卻治標不治本。

你依然要面對自戀、自尊的傷痛,尤其是在對方有新歡的情況下,你會徹夜不眠,懷疑自己一無是處;你也依然要處理共生依戀的破裂,清掃掉Ta的痕跡,會在經過你們常去的那家餐廳時毫無預兆地痛哭,然後一點一點地,把因為Ta離開而留下的空缺重新補好。

那些正在一段“不對”的感情中掙扎的人也是一樣。

即使身邊所有人都勸你趁早放棄,苦海回頭,但只要你心裡不那麼情願,斷聯、拉黑這類手段就毫無用處。

倒不如先大大方方地承認:是的,我現在還捨不得。

真實地看到自己內在的傷痛、難過、無所適從和挫敗感,反而能讓人安心。就像發著高燒時,不再硬扛,不再假裝生龍活虎,而是乖乖地吃藥、休息,如實接納此時此刻的脆弱和無力。

我經歷過一段極度挑戰安全感的戀情,他總是逃避、失蹤,滿口答應的事情也十有八九要失約,而且沒有任何解釋。言語之間,只要稍有責難,他就避之不及。

從理性層面來說,我何嘗不明白這段關係中遍佈荊棘,寸步難行?畢竟,日積月累的失望和受傷,連自欺的機會都沒有給我留下。

有很多次,情緒席捲而來,只想把他直接拉黑刪除。但我更知道,如果在那個當下拉黑他,過幾天還是會想方設法地加回來。

所以,我一直等到起起伏伏的情緒全部走完,等到我覺得是時候了,才乾脆俐落地斷了所有的聯繫和念想。

下決心的那一刻,心內一片清澈澄明,無怒無怨。

在這段堪稱煎熬的關係中,我做了三件事:

1. 照顧內在小孩,花更多時間與自己相處。

2. 接納和消化情緒,允許自己在無力和悲傷中停留。

3. 努力與對方溝通,嘗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3件事以失敗告終,但前兩項努力卻大大提高了我的情緒安全感和心理成熟度,不再覺得自己是受害者,不再要求對方為我的感受負責,對於愛情的信任度居然不降反升。

當牽纏徹底斷裂,要不要拉黑或刪除,都已經不再重要。

那是一種自由自在、篤定自信的感覺。獨自一人面對前路,海闊天空。

正如作家深雪在小說《女神門》裡所說的:“以後,無論危機四伏,又或是光宗耀祖,這個男人都不會參與,亦不會與她分擔。”

不拖泥帶水的決絕,總是要在真實面對自己之後才會擁有。

3最高明的反擊,是若無其事

近期最熱門的分手互撕事件,莫過於薛之謙和李雨桐。

誰是誰非,又是一場“羅生門”。

不過,許多人在名人的故事裡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為了感情付出妥協,承擔不屬於自己的義務,被利用和欺騙,被對方抹黑,恩斷義絕……

俗話說,分手見人品。其實在大多數時候,分手考驗的未必是道德品質,而是雙方應對負面情緒的能力。

也就是說,面對難以忍受的喪失感,面對被拋棄的恐慌和羞恥感,是否還能採取有建設性的處理方法。

薛之謙和李雨桐選擇了努力撇清自己,相互攻擊指責。

這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普遍”的處理方式。無論雙方有沒有涉及到那麼多經濟利益,有沒有維護公眾形象的考慮,在處理分手事件時,都會不自覺地啟動“保護自己+黑化對方”的模式。

對待創傷性事件,有兩組不同的態度:

一組態度是否認、排斥、轉移

當一個女人拉黑前任時,她的閨蜜往往會大加讚賞:對,就是要趕緊把渣男拉黑,然後老死不相往來。

這個女人也會暗暗地較勁:你不是不愛我了嗎?那我就把你打入“冷宮”,從此你再也看不到我的消息。

類似“拉黑”的主動斷聯,其實是一種無形的報復。在心裡難受時趕緊反擊回去,可以轉移注意力,暫時忘記自己的傷痛。

當我們無力接納和消化情緒時,便只好通過“做點什麼”來緩解壓力,比如像祥林嫂一樣反復傾訴,比如第一時間拉黑對方。

這是一種自我保護,也是對對方的隱秘懲罰。

然而,你逃得越迅速,反彈也越嚴重。在放不下的時候自欺欺人,在傷心難過的時候粉飾太平,暫時凍結起負面情緒,無一不是為之後的全面崩潰埋下伏筆。

你大可以把所有的負面情緒都投射到外部,但你的感受太誠實,無可逃避。

另一組態度是承認、接納、消化

當你採取這樣的應對方式時,會有許多好心人來勸告你:你得乾脆一點,不要拖泥帶水,不要心軟,這又不是你的錯。

也一定會有一些看客,一邊事不關己地看熱鬧,一邊嫌棄你懦弱、逃避、無用、不爭,嘲笑你不在第一時間斬斷情絲,一去不回頭。

還會有各種各樣的“大女人”勵志故事,教導你要有尊嚴地離開,別露出一絲一毫的留戀,否則就是犯賤。

但是,表面上的決斷只是一瞬間而已,承認、接納和消化當下的情緒,重新修復千瘡百孔的人生,卻是需要許多時間和空間的。

你能騙過所有人的眼睛,卻騙不了自己的心。

但是沒關係,只要你帶著覺知,而不是為了無謂地糾纏、內耗,那麼,無論是暫時停留在傷痛裡抑或關係裡,都將起到建設性的作用:

• 你會看到自己的舊傷和情結,學會獨自面對它們。

• 你會重新和內在小孩建立連結,懂得如何親自去愛自己。

• 你會更加瞭解自己想要怎樣的親密關係,汲取經驗和教訓,在未來開創更理想的感情。

• 你會知道什麼是“不含誘惑的深情,沒有敵意的堅決”,不再以愛的名義去控制、投射,不再自我攻擊或攻擊對方。

別急著拉黑那個不愛你的人,要知道,最高明的反擊不是帶著戾氣的報復,不是帶著恐懼的自我隔離,而是經歷反思、成長之後的雲淡風輕。

一段關係的破裂,會在兩個層面上帶來心理危機:

• 失去安全感,仿佛孤身被拋棄在危險的叢林中,一不小心就要被凍死、餓死。

• 失去歸屬感,仿佛流落街頭饑寒交迫,孤獨地看著萬家燈火,無所依託。

面對如此嚴重的喪失感,拉黑成為了最簡單的逃避、攻擊手段,它能帶來暫時的心理快感,卻治標不治本。

你依然要面對自戀、自尊的傷痛,尤其是在對方有新歡的情況下,你會徹夜不眠,懷疑自己一無是處;你也依然要處理共生依戀的破裂,清掃掉Ta的痕跡,會在經過你們常去的那家餐廳時毫無預兆地痛哭,然後一點一點地,把因為Ta離開而留下的空缺重新補好。

那些正在一段“不對”的感情中掙扎的人也是一樣。

即使身邊所有人都勸你趁早放棄,苦海回頭,但只要你心裡不那麼情願,斷聯、拉黑這類手段就毫無用處。

倒不如先大大方方地承認:是的,我現在還捨不得。

真實地看到自己內在的傷痛、難過、無所適從和挫敗感,反而能讓人安心。就像發著高燒時,不再硬扛,不再假裝生龍活虎,而是乖乖地吃藥、休息,如實接納此時此刻的脆弱和無力。

我經歷過一段極度挑戰安全感的戀情,他總是逃避、失蹤,滿口答應的事情也十有八九要失約,而且沒有任何解釋。言語之間,只要稍有責難,他就避之不及。

從理性層面來說,我何嘗不明白這段關係中遍佈荊棘,寸步難行?畢竟,日積月累的失望和受傷,連自欺的機會都沒有給我留下。

有很多次,情緒席捲而來,只想把他直接拉黑刪除。但我更知道,如果在那個當下拉黑他,過幾天還是會想方設法地加回來。

所以,我一直等到起起伏伏的情緒全部走完,等到我覺得是時候了,才乾脆俐落地斷了所有的聯繫和念想。

下決心的那一刻,心內一片清澈澄明,無怒無怨。

在這段堪稱煎熬的關係中,我做了三件事:

1. 照顧內在小孩,花更多時間與自己相處。

2. 接納和消化情緒,允許自己在無力和悲傷中停留。

3. 努力與對方溝通,嘗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3件事以失敗告終,但前兩項努力卻大大提高了我的情緒安全感和心理成熟度,不再覺得自己是受害者,不再要求對方為我的感受負責,對於愛情的信任度居然不降反升。

當牽纏徹底斷裂,要不要拉黑或刪除,都已經不再重要。

那是一種自由自在、篤定自信的感覺。獨自一人面對前路,海闊天空。

正如作家深雪在小說《女神門》裡所說的:“以後,無論危機四伏,又或是光宗耀祖,這個男人都不會參與,亦不會與她分擔。”

不拖泥帶水的決絕,總是要在真實面對自己之後才會擁有。

3最高明的反擊,是若無其事

近期最熱門的分手互撕事件,莫過於薛之謙和李雨桐。

誰是誰非,又是一場“羅生門”。

不過,許多人在名人的故事裡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為了感情付出妥協,承擔不屬於自己的義務,被利用和欺騙,被對方抹黑,恩斷義絕……

俗話說,分手見人品。其實在大多數時候,分手考驗的未必是道德品質,而是雙方應對負面情緒的能力。

也就是說,面對難以忍受的喪失感,面對被拋棄的恐慌和羞恥感,是否還能採取有建設性的處理方法。

薛之謙和李雨桐選擇了努力撇清自己,相互攻擊指責。

這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普遍”的處理方式。無論雙方有沒有涉及到那麼多經濟利益,有沒有維護公眾形象的考慮,在處理分手事件時,都會不自覺地啟動“保護自己+黑化對方”的模式。

對待創傷性事件,有兩組不同的態度:

一組態度是否認、排斥、轉移

當一個女人拉黑前任時,她的閨蜜往往會大加讚賞:對,就是要趕緊把渣男拉黑,然後老死不相往來。

這個女人也會暗暗地較勁:你不是不愛我了嗎?那我就把你打入“冷宮”,從此你再也看不到我的消息。

類似“拉黑”的主動斷聯,其實是一種無形的報復。在心裡難受時趕緊反擊回去,可以轉移注意力,暫時忘記自己的傷痛。

當我們無力接納和消化情緒時,便只好通過“做點什麼”來緩解壓力,比如像祥林嫂一樣反復傾訴,比如第一時間拉黑對方。

這是一種自我保護,也是對對方的隱秘懲罰。

然而,你逃得越迅速,反彈也越嚴重。在放不下的時候自欺欺人,在傷心難過的時候粉飾太平,暫時凍結起負面情緒,無一不是為之後的全面崩潰埋下伏筆。

你大可以把所有的負面情緒都投射到外部,但你的感受太誠實,無可逃避。

另一組態度是承認、接納、消化

當你採取這樣的應對方式時,會有許多好心人來勸告你:你得乾脆一點,不要拖泥帶水,不要心軟,這又不是你的錯。

也一定會有一些看客,一邊事不關己地看熱鬧,一邊嫌棄你懦弱、逃避、無用、不爭,嘲笑你不在第一時間斬斷情絲,一去不回頭。

還會有各種各樣的“大女人”勵志故事,教導你要有尊嚴地離開,別露出一絲一毫的留戀,否則就是犯賤。

但是,表面上的決斷只是一瞬間而已,承認、接納和消化當下的情緒,重新修復千瘡百孔的人生,卻是需要許多時間和空間的。

你能騙過所有人的眼睛,卻騙不了自己的心。

但是沒關係,只要你帶著覺知,而不是為了無謂地糾纏、內耗,那麼,無論是暫時停留在傷痛裡抑或關係裡,都將起到建設性的作用:

• 你會看到自己的舊傷和情結,學會獨自面對它們。

• 你會重新和內在小孩建立連結,懂得如何親自去愛自己。

• 你會更加瞭解自己想要怎樣的親密關係,汲取經驗和教訓,在未來開創更理想的感情。

• 你會知道什麼是“不含誘惑的深情,沒有敵意的堅決”,不再以愛的名義去控制、投射,不再自我攻擊或攻擊對方。

別急著拉黑那個不愛你的人,要知道,最高明的反擊不是帶著戾氣的報復,不是帶著恐懼的自我隔離,而是經歷反思、成長之後的雲淡風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