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高三考生:一輪複習規劃按這五點做准沒錯!

新學期伊始, 對於剛進入高三的同學們來說, 如何合理規劃複習進度是很關鍵的一個問題。 我們專門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專家分享給新高三考生們的建議, 希望同學們在借鑒參考的同時, 能夠結合自己的情況, 進行具體規劃。

一、認真回顧課本知識:高中三年全部課程

這個階段過程主要是用於高中三年全部課程的回顧。 這時候希望大家在回顧的過程中能夠找到自己知識遺漏的部分。 這個階段相當的冗長, 最主要的是要會學回歸課本。 無論如何, 高考絕大部分內容都貼近課本的。 高考試題的80%是基礎知識, 20%是稍難點的綜合題, 掌握好基礎, 幾乎能上一個比較不錯的大學。

因此高三前期, 同學們必須老老實實把課本弄懂。 弄懂課本不是光記住結論, 而是要通讀。 即理科全部的原理要弄清、語文課文內標注的字詞句摘抄、英語課文至少要達到念的通順、文史類知識主線及同類型知識要素要學會整理等。

注意, 第一輪複習十分重要, 大家千萬不要埋頭做題, 而是先看課本, 再“精”做題目。 在複習過程中一定先將課本看明白了, 然後再做題, 做題過程中不許看課本, 不許對答案。 會就會做, 不會做一定要先想哪些內容遺忘了, 哪裡想錯了, 先做後面的, 等隔一定時間再看不會做的, 馬上看的話效果打折扣的。

二、把握好自己的節奏:提高自學能力與多問

很多學生因為在複習過程中跟不上老師的節奏, 導致前面部分沒弄懂, 後面部分更是拉下, 學校在教學節奏控制上又不能根據學生本身制定。 因此學生一定要提高自學能力, 如果實在跟不上節奏, 就先關注最基礎最簡單的題目,

將遺漏的課本部分做好畫線標記, 或將頁面折起做標記, 以利於及時的回顧。

在學的過程中不要因為面子問題不敢發問, 建議學生在弄不懂的問題上多問同學, 多問老師。 最好能夠找到水準相當的同學, 互相約定好給對方做考察, 給對方講解雙方對知識點的認識, 互相研究題目。

同學之間相互溝通時所掌握的內容比問老師的效果更好, 因為在互相溝通的時候可以帶者任何疑問, 可以很容易的將思維的漏洞補齊。

三、正確處理作業和練習

在處理作業上, 千萬不要死磕題目, 記住兩個原則:

1、不要和自己過不去。 第一遍做不出來或做錯就直接先放棄, 但是要保留這道題, 每天抽1~2分鐘看下這類不會做的題,

無論是看課本也好, 聽老師講解也好, 做到一眼看出這題怎麼做時, 再動手做, 並將這類題型留好。

2、要加強互動性。 不僅是和同學之間的互動, 還要和課本進行互動。 做完作業不要看對答案, 留到第二天把有困難的和同學交流, 或第二天看別人怎麼做, 然後問他怎麼想的。 如果不善於問同學, 至少等到第二天再看課本或是答案。

無論對錯, 看答案或對答案的過程中儘量回顧當時我是怎麼想的, 與別人差別點在哪裡。 這樣, 儘管你當時沒有“獲取”答案, 但是留下了疑問, 又多一些時間來探討自己做題時的思維。

當基本弄懂一個章節後, 一定要定期回顧, 如一周的時間後, 翻一下課本, 這周學了什麼, 然後給自己限制時間做幾道題,

用以驗證自己哪些內容真正是明白了。 通過這麼練習, 遠遠比大量做題效果好的多。

四、利用每一次考試做好三件事

處理考試上, 要認同自己。 分數很重要, 重要的是你得到的那些分數和你得不到的分數, 畢竟不是高考, 當前階段分數的高低沒有任何意義。

你只需做三件事:

1、根據你所獲取分數的部分, 整理你當前會的知識, 會做的題型。

2、根據你所丟的分數, 立即回歸課本, 看完課本後再做一遍。

3、拿著卷子問自己, 當時做對的題自己是怎麼想的, 不會的題當時是怎麼想的, 現在會的題和當時不會做時差距在哪裡。

五、努力很重要不要瞎努力

很多人認為高三有一年的時間, 只要花時間肯學, 成績一定能上去。 其實這話是不對的, 考試並不是你一廂情願的付出就有收穫的。同樣一個事物,有的人幾秒鐘就可以認知,有的人花費幾天的時間也難以理解。這其中的差距是什麼呢?

有人問如何換角度看問題?方法是什麼?這個話題並不難。簡單說下怎麼換角度看試題,我們要善於思考,每次看題的時候(注意是看題不是做題),問下自己,這題幹嘛要這麼出,是準備考察我什麼?如果我是出題的,能不能把題目出的更加複雜一些?通過這麼去想,會漸漸明白題目是如何產生的,那麼看到新題,也能從容應付。

至於方法,有學習的方法,有考試的技巧,這些都是方法,如前面說的,根據英語用來交流的表達習慣,及語意的精確原則做題,就是一種方法和技巧。如英語完型填空中凡是關聯詞、轉折詞必然有暗示,也是一種方法和技巧。像選擇題,我們完全可以忽略中間過程,只得出結論,就有很多方法。

如數學關於取值範圍的,我們可以根據選項來取特殊值代入驗證。如文史類(甚至生物)選擇題,我們完全可以按照語文閱讀理解的角度去分析出最佳答案,即使某些知識點遺漏了也能得分。

在日常學習上,定期歸納、總結等,只要適合自己的,就是好方法。

考試並不是你一廂情願的付出就有收穫的。同樣一個事物,有的人幾秒鐘就可以認知,有的人花費幾天的時間也難以理解。這其中的差距是什麼呢?

有人問如何換角度看問題?方法是什麼?這個話題並不難。簡單說下怎麼換角度看試題,我們要善於思考,每次看題的時候(注意是看題不是做題),問下自己,這題幹嘛要這麼出,是準備考察我什麼?如果我是出題的,能不能把題目出的更加複雜一些?通過這麼去想,會漸漸明白題目是如何產生的,那麼看到新題,也能從容應付。

至於方法,有學習的方法,有考試的技巧,這些都是方法,如前面說的,根據英語用來交流的表達習慣,及語意的精確原則做題,就是一種方法和技巧。如英語完型填空中凡是關聯詞、轉折詞必然有暗示,也是一種方法和技巧。像選擇題,我們完全可以忽略中間過程,只得出結論,就有很多方法。

如數學關於取值範圍的,我們可以根據選項來取特殊值代入驗證。如文史類(甚至生物)選擇題,我們完全可以按照語文閱讀理解的角度去分析出最佳答案,即使某些知識點遺漏了也能得分。

在日常學習上,定期歸納、總結等,只要適合自己的,就是好方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