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迎接十九大 忠誠保平安”系列報導之八:科技強警,為港城平安築起一道“科技護城牆”

這個時代到底有多快?

5年前, 有人說超市將不需要人了, 你不信。

5年前, 有人說開車也將不要司機了, 你還是不信!

今天, 馬雲的無人超市已在杭州面世,

李彥宏已經坐上百度無人汽車出現在北京五環。

人們既驚喜地身處在“未來已來”的生活中, 又有些驚惶地猜想著從現在到未來的社會蛻變。

……

猝不及防, 但顛覆, 就是物聯網的一個重要特性。

作為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交通指揮中心負責人,

張來軍對這些變化, 有著自己的理解。

“我們現在看李彥宏駕駛無人汽車, 不能只用一句話打發掉——現行法規並不允許無人駕駛上路。 作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部門, 我們需要思考很多問題, 比如怎麼給這些創新產業的發展多一些寬容和扶持, 如何應對未來無人駕駛汽車上路帶來的安全問題。 ”

和張來軍一樣, 作為科技強警的踐行者, 很多一線民警都是通過這些變化, 看到了科技強警的力量。

副市長、公安局長王永生說:“向科技要警力、要戰鬥力”是公安工作發展的趨勢, 新型的犯罪手段在不斷增加, 需要用新方法應對新局勢。 只有為公安實戰提供更多更好的科技支持, 才能讓一線公安機關在實戰中“如虎添翼”。

近年來, 港城警方按照省公安廳構建立體化資訊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部署要求, 全面實施創新強警戰略, 將現代科技作為推動建立新型警務模式的引擎, 築起一道“敵動我知、敵未動我先知”的城市安全“科技護城牆”。

精確指導 布實陣 運籌帷幄

它, 像一雙雙鷹眼

日夜守護著城市的大街小巷

它, 像一個個音符

奏響了城市平安建設最強音

它, 就是“天眼”工程

捍衛著百姓安全的守護神

技防設施建設是事關國計民生、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大事, 是構建和諧社會、創建最安全城市的重要舉措, “天眼”工程是全市安全技術防範建設的龍頭項目。

借助“天眼”工程的建設, 近年來我市公安機關運籌帷幄, 按照構建“市域、城域、核心區域”三道防控圈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要求, 布下戰略精深、立體巡防的陣地。

這張根據“天眼”布下的“天網”, 層層疊疊, 密不透風。

在蘇魯沿線、市際、城市週邊出入通道和水域、海域,規劃建成若干個省市際公安檢查站、臨時卡點和2000多個群防群治卡點,落實值守力量近千人,建立了縱橫交錯、環環相扣的市際週邊防控圈;

在主城區,依託市縣巡特警隊和城區派出所,組建30多支專業巡防隊伍,按照點線面分類佈防,全市每天投放武裝巡邏警力1200餘人、警車280輛;

在城市重點部位,規劃建設13個警務綜合服務站,整合巡特警、派出所等力量實行24小時駐守、動中備勤、動態巡控,形成高效靈敏的核心防線。

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此基礎上,近年來,全市公安機關大力加強社會面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實現重點要害部位、主要路口路段、案件多發地段“全覆蓋”,並整合智慧抓拍系統、電子卡口、電子圍欄,推動公安內部自建和社會資源的共用應用。

“目前全市共建成監控點位5198個、安裝前端攝像機10062個,全市1600個行政村主要道口基本實現視頻監控‘村村通’。”

“安裝警車3G/4G圖傳系統,分級組建視頻巡邏專業隊伍,建成公安圖像實戰應用和彙聚共用平臺,視頻圖像偵查成為各級公安機關的‘新常態’。”

資料很龐大,但當你在分享成果時就會發覺,它並不枯燥,而是一座富礦。

如果把這一切簡化成一句話或者一個概念,就是——依託大資料、雲計算技術建立的合成作戰平臺。

目前,由我市警方與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等國內外重點院校以及華為、華騰、東方網力、360等頂尖科技公司,共同搭建的彙聚900多億海量資料池組成合成作戰平臺,形成了“池池相通,路路相連”整體作戰效應,具備網上比對、查詢、指揮、調度,以及快速處置等實戰功能。

實戰演示現場,民警給出一個假設的“嫌疑人”,“火眼金睛”系統自動從海量資料庫中搜索比對,僅僅幾秒鐘時間“嫌疑人”的所有活動軌跡,一目瞭解。如果是實戰抓捕,現場民警即可將“嫌疑人”當場抓獲。

目前,這種實戰效果在全國同行業中屬領先水準。與精准相連接的另一個詞,便是——高效。

為使治安動態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預知轉變,決策用警從直覺感性向量化理性轉變,港城公安採用大資料、雲計算、服務匯流排等先進技術,建成為打、防、管、控、服等各項公安工作提供強有力支撐的資訊平臺,通過充分發揮資訊資源集中的優勢,實現後臺資訊推送至前臺,對基層民警提供了點對點、扁平化、即時化的資訊支撐,全面形成全警觸網、網上網下一體化的作戰態勢。

當前,一線民警人手一部執法記錄儀和一部移動警務通手機,對執法過程全程錄音、錄影,實現人員、車輛和物品資訊遠端即時盤查。形象地說,每名單警偵查破案、執法執勤行動背後,都有一個以大資料為連結、雲計算為手段,一呼即應的團隊在支撐行動、集群作戰,且已經成為警務運行新常態。

資料統計分析顯示,全域科技資訊化對偵查破案的貢獻率已達到90%以上,大要案件的破案週期由7天縮短到4天,95%的命案3天內即可偵破。

集聚智慧 新變革 效能裂變

物聯網

雲技術

人像識別

……

在警隊採訪

我們感受到了科技的震撼

如果不是周邊的人都身穿警服

你會否以為置身於“極客”的世界

這一切說明了: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支撐公安事業發展的強大基石。

今年6月召開的全國公安科技資訊化工作會議明確了公安科技資訊化工作在公安工作中的戰略性、基礎性、全域性地位,確立了堅持科技引領和創新驅動、深入實施警務大資料工程的戰略部署,吹響了大資料時代公安科技創新的集結號。

近年來,市公安局在深化公安改革的同時,高度重視科技強警工作,始終堅持向科技要警力、要戰鬥力。

我市警方的改革是開門改革,每一位民警都是改革的參與者、踐行者、獲益者。

市公安局刑警支隊民警張雙印,刻苦鑽研指紋技術,由他創新建立的“張雙印指紋工作法”被全國推廣應用。其工作法被授予“全國公安改革基層技術革新獎”、江蘇省公安廳科技強警獎和改革創新成果獎。張雙印本人被譽為“指紋神探”,並入選江蘇省公安廳刑偵專家組成員、公安部指紋鑒定特長專家,近日又入圍“全國百佳刑警”200強。

過去交警路面現場查處超載車輛時,經常要爬到車頂測量貨車的高度,這樣不僅十分危險,而且效率很低。東海縣公安局交警大隊民警袁堂東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創新發明了鐳射定位測量尺規。有了這個測量“神器”,交警執勤時站在地面,就能準確地測量貨車的高度,大大提升交通管理工作的效能。

連雲公安分局刑警大隊民警李春成,利用業餘時間刻苦鑽研攝錄一體機產品升級技術,經過反復試驗、不斷改進,研發出“星光級4G智慧攝像機”並獲得國家專利證書。經實踐證實,該攝像機可實現快速佈防錄影,方便隨時查看和後期視頻調閱,可廣泛應用於老舊社區技防改造、背街小巷監控補盲,偏僻高速公路等場所部位,具有較高的市場應用和推廣價值。

張雙印、袁堂東、李春成……他們只是我市公安機關科技創新大軍中的典型代表。

據瞭解,近年來,市公安局在大力加強警務資訊化建設的同時,十分重視實用型科技人才的選撥和培養,通過舉辦資訊化夜校、“礪警學堂”專題講座和科技沙龍等形式,積極鼓勵廣大民警開展“微創新”探索和研究,聚集了400多名警營科技“創客”人才,建成一支百餘人的資料情報分析師、資料規劃管理師隊伍,徵集創新點子1200餘件,其中12項獲得國家專利,湧現了一批資訊化創新能手。

能否讓改革成果惠及民生,提高警務服務民生的水準,是檢驗這場改革成果的又一重要標準。

幾年裡,全市公安機關“微改革”、“微創新”中一系列的創新舉措,正在讓市民越來越真切地感受到公安改革創新帶來的實惠:

將“智慧交通”引入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通過設置汽車流量感應檢測器,實現了路口燈時視覺化自動調解,大大提升了我市主城區道路的通行效率;

針對電動車被盜問題,探索建立電動車防盜資訊化系統,開發身份認證、定位追蹤、比對識別、智慧報警等功能,有效破解了打擊涉車犯罪中的諸多難題;

針對未成年人上網管控難的問題,在全國率先研發應用網吧手機APP實名認證系統,凡使用手機認證上網的未成年人,在後臺都能及時預警發現,擠壓了非實名上網的空間,全市網吧實名登記率由75%提升到96%。

深化改革是盤大棋局,如何落子,每一步都至關重要。

從不忘初心的護佑平安,到創新構築的多維防控體系,再到智慧警務的效能裂變……不難發現,如今的港城公安人似“弈者”,正聚精會神、胸有成竹地落子改革“大棋”。

法網恢恢 你在做“天眼”在看

借助“平安天眼”工程,市公安局在全省率先建成使用“火眼金睛”人像追蹤實驗網和車輛追蹤網,是助力破案的又一利器。

今年8月初,上海市公安局靜安分局民警來到我市,提供了一張連雲港牌照的白色轎車圖片,請求我市公安機關協助查緝“7.24”特大入室盜竊案的犯罪嫌疑人。

我市公安機關迅速啟動“天眼”實戰平臺展開搜索。一開始,並沒有發現這台嫌疑車輛在我市及省內的行駛軌跡。協查民警根據以往的工作經驗分析認為,這台嫌疑車輛作案後為了躲避警方的偵查,很有可能換用了假牌或套牌。聽到這個消息後,上海民警滿臉沮喪。

“也不用灰心,我們有辦法讓這台嫌疑車現原形,請你們稍微耐心地等一下。”10分鐘後,協查民警通過對資料庫中,70億輛次車輛行駛軌跡進行搜索比對,終於發現了這台嫌疑車輛。

“這輛車現在掛的是上海牌照,而且正在市區路面行駛,駕車人就是你們要找的嫌疑人。2分鐘前,已經通知前方民警,將嫌疑人及車輛現場查獲!”

“什麼?!你們也太神了吧!我們用了一周時間跟蹤排查,也沒找到嫌疑車輛的蹤影,你們僅10分鐘時間就搞定了,你們連雲港公安也太厲害了吧……”

至此,上海“7.24”特大入室盜竊案告破。團夥主要犯罪嫌疑人陸某、仇某落網後,民警從仇某居住處,查獲被盜和田玉、字畫等贓物350多件,涉案總價值約600余萬元。

事後,上海靜安公安分局專門寫來感謝信,對我市公安機關及協查民警高度負責的精神,以及我市警方強大的科技資訊化實力表示欽佩。

這,只是我市警方利用“火眼金睛”圖偵技術破獲的一個精彩案例。讓上海警方欽佩的謎底就在於我市警方運用了車輛追蹤網。

2016年5月,市公安局圖偵支隊正式掛牌成立後,啟動了平安“天眼”前端點位元專案、圖像實戰應用平臺專案和圖像偵查作戰室專案建設。不久前,面對實戰新需求,我市警方視頻圖像解析技術研發中心也應運而生。

“車輛追蹤網就是該技術研發中心的主要產品,它和人像追蹤網構建了‘車輛+人像’的立體化視頻圖像防控網。現在,我們依託這個平臺的相關功能,可以結合該車輛的交通違法、車型車號等登記資訊進行自動比對研判。

即使目標車輛更換、遮擋、拆卸或使用其他假牌、套牌,也能基於車輛唯一性局部細微特徵,在短時間內鎖定確認車輛。”圖偵支隊負責人介紹,該系統研發成功後,圖偵與交警部門建立了異常號牌研判機制,分別負責網上研判、路面查控和技術支援。系統上線短短兩個月,查扣假套牌車170餘輛,其中違章超過100次的“違章王”90餘輛。

而這些成果的運用,都得益於“天眼”工程的建設。

隨著“天眼”工程的建設推進,技防設施覆蓋率大幅提高,佈滿城市天空的高清攝像頭已成為全天候守護城市安全的“電子員警”,有效守護著港城的社會治安安全。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近年來的科技資訊化工作實踐,繪就了港城公安機關科技強警異彩紛呈、平安港城的宏偉畫卷,科技資訊化成為全面提升公安機關能力水準的“撒手鐧”和倍增器。

近年來的公安科技資訊化的實踐證明,科技資訊化在公安工作中具有戰略性、基礎性、全域性地位,公安工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強大的科技資訊化支撐。在科技資訊化的強大引擎下,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港城公安工作必將迎來新的跨越式發展。

組稿:崔恩棟 萊 易 倪中碩

排版:滕梓言 薛 莉

在蘇魯沿線、市際、城市週邊出入通道和水域、海域,規劃建成若干個省市際公安檢查站、臨時卡點和2000多個群防群治卡點,落實值守力量近千人,建立了縱橫交錯、環環相扣的市際週邊防控圈;

在主城區,依託市縣巡特警隊和城區派出所,組建30多支專業巡防隊伍,按照點線面分類佈防,全市每天投放武裝巡邏警力1200餘人、警車280輛;

在城市重點部位,規劃建設13個警務綜合服務站,整合巡特警、派出所等力量實行24小時駐守、動中備勤、動態巡控,形成高效靈敏的核心防線。

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此基礎上,近年來,全市公安機關大力加強社會面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實現重點要害部位、主要路口路段、案件多發地段“全覆蓋”,並整合智慧抓拍系統、電子卡口、電子圍欄,推動公安內部自建和社會資源的共用應用。

“目前全市共建成監控點位5198個、安裝前端攝像機10062個,全市1600個行政村主要道口基本實現視頻監控‘村村通’。”

“安裝警車3G/4G圖傳系統,分級組建視頻巡邏專業隊伍,建成公安圖像實戰應用和彙聚共用平臺,視頻圖像偵查成為各級公安機關的‘新常態’。”

資料很龐大,但當你在分享成果時就會發覺,它並不枯燥,而是一座富礦。

如果把這一切簡化成一句話或者一個概念,就是——依託大資料、雲計算技術建立的合成作戰平臺。

目前,由我市警方與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等國內外重點院校以及華為、華騰、東方網力、360等頂尖科技公司,共同搭建的彙聚900多億海量資料池組成合成作戰平臺,形成了“池池相通,路路相連”整體作戰效應,具備網上比對、查詢、指揮、調度,以及快速處置等實戰功能。

實戰演示現場,民警給出一個假設的“嫌疑人”,“火眼金睛”系統自動從海量資料庫中搜索比對,僅僅幾秒鐘時間“嫌疑人”的所有活動軌跡,一目瞭解。如果是實戰抓捕,現場民警即可將“嫌疑人”當場抓獲。

目前,這種實戰效果在全國同行業中屬領先水準。與精准相連接的另一個詞,便是——高效。

為使治安動態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預知轉變,決策用警從直覺感性向量化理性轉變,港城公安採用大資料、雲計算、服務匯流排等先進技術,建成為打、防、管、控、服等各項公安工作提供強有力支撐的資訊平臺,通過充分發揮資訊資源集中的優勢,實現後臺資訊推送至前臺,對基層民警提供了點對點、扁平化、即時化的資訊支撐,全面形成全警觸網、網上網下一體化的作戰態勢。

當前,一線民警人手一部執法記錄儀和一部移動警務通手機,對執法過程全程錄音、錄影,實現人員、車輛和物品資訊遠端即時盤查。形象地說,每名單警偵查破案、執法執勤行動背後,都有一個以大資料為連結、雲計算為手段,一呼即應的團隊在支撐行動、集群作戰,且已經成為警務運行新常態。

資料統計分析顯示,全域科技資訊化對偵查破案的貢獻率已達到90%以上,大要案件的破案週期由7天縮短到4天,95%的命案3天內即可偵破。

集聚智慧 新變革 效能裂變

物聯網

雲技術

人像識別

……

在警隊採訪

我們感受到了科技的震撼

如果不是周邊的人都身穿警服

你會否以為置身於“極客”的世界

這一切說明了: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支撐公安事業發展的強大基石。

今年6月召開的全國公安科技資訊化工作會議明確了公安科技資訊化工作在公安工作中的戰略性、基礎性、全域性地位,確立了堅持科技引領和創新驅動、深入實施警務大資料工程的戰略部署,吹響了大資料時代公安科技創新的集結號。

近年來,市公安局在深化公安改革的同時,高度重視科技強警工作,始終堅持向科技要警力、要戰鬥力。

我市警方的改革是開門改革,每一位民警都是改革的參與者、踐行者、獲益者。

市公安局刑警支隊民警張雙印,刻苦鑽研指紋技術,由他創新建立的“張雙印指紋工作法”被全國推廣應用。其工作法被授予“全國公安改革基層技術革新獎”、江蘇省公安廳科技強警獎和改革創新成果獎。張雙印本人被譽為“指紋神探”,並入選江蘇省公安廳刑偵專家組成員、公安部指紋鑒定特長專家,近日又入圍“全國百佳刑警”200強。

過去交警路面現場查處超載車輛時,經常要爬到車頂測量貨車的高度,這樣不僅十分危險,而且效率很低。東海縣公安局交警大隊民警袁堂東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創新發明了鐳射定位測量尺規。有了這個測量“神器”,交警執勤時站在地面,就能準確地測量貨車的高度,大大提升交通管理工作的效能。

連雲公安分局刑警大隊民警李春成,利用業餘時間刻苦鑽研攝錄一體機產品升級技術,經過反復試驗、不斷改進,研發出“星光級4G智慧攝像機”並獲得國家專利證書。經實踐證實,該攝像機可實現快速佈防錄影,方便隨時查看和後期視頻調閱,可廣泛應用於老舊社區技防改造、背街小巷監控補盲,偏僻高速公路等場所部位,具有較高的市場應用和推廣價值。

張雙印、袁堂東、李春成……他們只是我市公安機關科技創新大軍中的典型代表。

據瞭解,近年來,市公安局在大力加強警務資訊化建設的同時,十分重視實用型科技人才的選撥和培養,通過舉辦資訊化夜校、“礪警學堂”專題講座和科技沙龍等形式,積極鼓勵廣大民警開展“微創新”探索和研究,聚集了400多名警營科技“創客”人才,建成一支百餘人的資料情報分析師、資料規劃管理師隊伍,徵集創新點子1200餘件,其中12項獲得國家專利,湧現了一批資訊化創新能手。

能否讓改革成果惠及民生,提高警務服務民生的水準,是檢驗這場改革成果的又一重要標準。

幾年裡,全市公安機關“微改革”、“微創新”中一系列的創新舉措,正在讓市民越來越真切地感受到公安改革創新帶來的實惠:

將“智慧交通”引入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通過設置汽車流量感應檢測器,實現了路口燈時視覺化自動調解,大大提升了我市主城區道路的通行效率;

針對電動車被盜問題,探索建立電動車防盜資訊化系統,開發身份認證、定位追蹤、比對識別、智慧報警等功能,有效破解了打擊涉車犯罪中的諸多難題;

針對未成年人上網管控難的問題,在全國率先研發應用網吧手機APP實名認證系統,凡使用手機認證上網的未成年人,在後臺都能及時預警發現,擠壓了非實名上網的空間,全市網吧實名登記率由75%提升到96%。

深化改革是盤大棋局,如何落子,每一步都至關重要。

從不忘初心的護佑平安,到創新構築的多維防控體系,再到智慧警務的效能裂變……不難發現,如今的港城公安人似“弈者”,正聚精會神、胸有成竹地落子改革“大棋”。

法網恢恢 你在做“天眼”在看

借助“平安天眼”工程,市公安局在全省率先建成使用“火眼金睛”人像追蹤實驗網和車輛追蹤網,是助力破案的又一利器。

今年8月初,上海市公安局靜安分局民警來到我市,提供了一張連雲港牌照的白色轎車圖片,請求我市公安機關協助查緝“7.24”特大入室盜竊案的犯罪嫌疑人。

我市公安機關迅速啟動“天眼”實戰平臺展開搜索。一開始,並沒有發現這台嫌疑車輛在我市及省內的行駛軌跡。協查民警根據以往的工作經驗分析認為,這台嫌疑車輛作案後為了躲避警方的偵查,很有可能換用了假牌或套牌。聽到這個消息後,上海民警滿臉沮喪。

“也不用灰心,我們有辦法讓這台嫌疑車現原形,請你們稍微耐心地等一下。”10分鐘後,協查民警通過對資料庫中,70億輛次車輛行駛軌跡進行搜索比對,終於發現了這台嫌疑車輛。

“這輛車現在掛的是上海牌照,而且正在市區路面行駛,駕車人就是你們要找的嫌疑人。2分鐘前,已經通知前方民警,將嫌疑人及車輛現場查獲!”

“什麼?!你們也太神了吧!我們用了一周時間跟蹤排查,也沒找到嫌疑車輛的蹤影,你們僅10分鐘時間就搞定了,你們連雲港公安也太厲害了吧……”

至此,上海“7.24”特大入室盜竊案告破。團夥主要犯罪嫌疑人陸某、仇某落網後,民警從仇某居住處,查獲被盜和田玉、字畫等贓物350多件,涉案總價值約600余萬元。

事後,上海靜安公安分局專門寫來感謝信,對我市公安機關及協查民警高度負責的精神,以及我市警方強大的科技資訊化實力表示欽佩。

這,只是我市警方利用“火眼金睛”圖偵技術破獲的一個精彩案例。讓上海警方欽佩的謎底就在於我市警方運用了車輛追蹤網。

2016年5月,市公安局圖偵支隊正式掛牌成立後,啟動了平安“天眼”前端點位元專案、圖像實戰應用平臺專案和圖像偵查作戰室專案建設。不久前,面對實戰新需求,我市警方視頻圖像解析技術研發中心也應運而生。

“車輛追蹤網就是該技術研發中心的主要產品,它和人像追蹤網構建了‘車輛+人像’的立體化視頻圖像防控網。現在,我們依託這個平臺的相關功能,可以結合該車輛的交通違法、車型車號等登記資訊進行自動比對研判。

即使目標車輛更換、遮擋、拆卸或使用其他假牌、套牌,也能基於車輛唯一性局部細微特徵,在短時間內鎖定確認車輛。”圖偵支隊負責人介紹,該系統研發成功後,圖偵與交警部門建立了異常號牌研判機制,分別負責網上研判、路面查控和技術支援。系統上線短短兩個月,查扣假套牌車170餘輛,其中違章超過100次的“違章王”90餘輛。

而這些成果的運用,都得益於“天眼”工程的建設。

隨著“天眼”工程的建設推進,技防設施覆蓋率大幅提高,佈滿城市天空的高清攝像頭已成為全天候守護城市安全的“電子員警”,有效守護著港城的社會治安安全。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近年來的科技資訊化工作實踐,繪就了港城公安機關科技強警異彩紛呈、平安港城的宏偉畫卷,科技資訊化成為全面提升公安機關能力水準的“撒手鐧”和倍增器。

近年來的公安科技資訊化的實踐證明,科技資訊化在公安工作中具有戰略性、基礎性、全域性地位,公安工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強大的科技資訊化支撐。在科技資訊化的強大引擎下,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港城公安工作必將迎來新的跨越式發展。

組稿:崔恩棟 萊 易 倪中碩

排版:滕梓言 薛 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