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清遠30名智殘兒童獲國家每年1.2萬康復訓練補貼

患有智力殘疾的兒童固然不幸,但如果及時進行干預康復,就有可能改變他們的命運。 清遠市婦幼保健院日前已啟動“國家殘疾人事業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智力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專案”,目前已為我市30名經過篩查的智力殘疾兒童進行康復評估和訓練。 康復補貼由國家“埋單” 據介紹,該救助項目由清遠市殘疾人聯合會(市殘聯)分配,市婦幼保健院小兒神經康復科配合並實施治療。 市婦幼保健院是清遠市唯一一家和市殘聯合作的公立醫療機構。 該救助項目中央財政為每名受助兒童提供每年12000元的康復訓練補貼,剩餘部分由兒童的城鎮醫保及新農合等社會保險資金和患兒家長個人共同承擔。

該項目主要針對城鄉範圍內年齡不超過7歲,有康復需求,同時診斷明確、身體狀況穩定、家庭成員配合的貧困智力殘疾兒童,其中優先資助城鄉低保家庭的智力殘疾兒童,符合條件家長可以通過所在縣(市、區)的殘聯申請。 定點康復機構將會在半年的時間裡,每天為智力殘疾兒童進行系統康復訓練,提高他們的生活自理、社會適應和學習能力。 同時,該專案也對兒童家長開展培訓,幫助家長掌握基本的康復方法並運用于患兒的日常生活中,促進智障兒童全面發展。 我市30名智力殘疾兒童受益 作為本市康復訓練定點機構之一,市婦幼保健院已經為30名經過篩查的智力殘疾兒童進行康復評估,制定全面的康復治療訓練計畫,進行運動、感知、認知、言語、作業等方面的系統康復訓練。
訓練過程中,治療師們根據受助兒童的功能水準,設計了不同難度的運動課、言語課、手工作業課、音樂課等,讓他們在循序漸進的遊戲活動中成長、進步,儘量提高這些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這些兒童的未來生存品質和發展狀況。 通過“集體課”學會交際 據康復師介紹,不管何種原因造成的智力殘疾,及早的干預對於孩子今後的康復起著關鍵性作用。 個體訓練能讓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提高,集體訓練可促進孩子相互之間的學習與交際,增加融入家庭、融入社會的能力。
所以,不僅要進行個體訓練,還要重視集體訓練的重要性。 康復現場,康復治療師根據30名智力殘疾兒童的年齡、智商和自理能力,將他們分組,按時間段進行集體課的訓練。 當康復治療師播放音樂邊唱著“小手拍拍”邊拍手,一次又一次地重複著時,這些孩子有的不停地往家長懷裡鑽,有的在教室不停地跑動,有的坐著開心地笑,有的在家長的幫助下拍拍小手,他們並不像普通孩子那樣正常學習。 為此,康復治療師逐一為這些孩子們糾正行為問題,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通過幾堂課下來後,這些孩子慢慢學會了簡單的聽指令並配合做動作,還開始適應了身邊的其他小朋友,這些都讓陪伴在旁的家長大為驚喜。
“總的來說,這些孩子要進行全面系統的康復,盡可能地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回歸家庭,回歸社會,讓他們盡可能像正常孩子一樣,能上學、能自己獨立玩耍,快樂成長。 ”康復師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