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泰柬邊境,有一處驚豔的世界文化遺產—柏威夏寺

在所有的吳哥古寺中, 柏威夏寺無疑是最特別的一個。 它佇立在海拔525米的扁擔山脈摩艾丹崖頂, 且地處泰柬邊界, 歷經高棉王國的輝煌時期,

遺存了諸多精美建築與石雕, 見證了柬埔寨內戰及多次因邊境主權紛爭而發動的武裝衝突。 它的存在意義非凡。 2008年,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柏威夏寺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柏威夏寺由北至南一條800米長的縱軸分佈, 狀如“鷹喙”, “喙尖”朝向柬埔寨的一方,

“喙根”朝向泰國一方。 天氣好的時候, 可以在山頂眺望到遠處的洞裡薩湖, 仿佛整個高棉王國臣服於此。

扁擔山是柬埔寨的神山, 受傳統山崇拜及印度教影響, 9世紀末耶索華曼一世開始在這裡修建柏威夏寺。 而柏威夏寺的建造卻屢經周折,

歷經了多位高棉君主的不間斷修建, 直至11世紀才正式完工。

通常高棉寺廟建築以東西方向為軸建造, 而柏威夏寺卻以南北方向為基軸建造。 其中心殿堂供奉著印度毗濕努神, 周圍環繞著回廊與塔門等建築。

在高棉的建築中, 為神建造的宮殿採用經久耐用的石頭或磚塊為材料, 而為高棉人的國王建造的宮殿則使用木材建造, 因為木材建造象徵著自然的恩惠。

高溫多雨的柬埔寨水量充沛, 常常會鬧水患。 柬埔寨先人逐步學習到生存的知識和智慧, 在建築的排水和蓄水功能上達到較高水準和先進技術。

建築的精美浮雕。

歷經千年風霜的柏威夏寺,現存建築較為殘破,但各處山形牆上留下精美浮雕,它們展現了柬埔寨古代石雕藝術的精粹。在第二塔門山形牆上的浮雕,清晰可見描繪了印度教創世神話的“攪拌乳海”場景。

散落在柏威夏寺裡的那迦。在吳哥古跡中,隨處可見到這種擁有7-9個頭的蛇神那迦,它是印度教中的著名神靈,象徵著不死。

柏威夏寺的建築細節。

在柬埔寨內戰時期,柏威夏寺周圍是赤棉的陣地,進行過激烈的戰鬥,因而柏威夏寺牆體上隨處可見彈痕和碎裂的溝壑。

建築的精美浮雕。

歷經千年風霜的柏威夏寺,現存建築較為殘破,但各處山形牆上留下精美浮雕,它們展現了柬埔寨古代石雕藝術的精粹。在第二塔門山形牆上的浮雕,清晰可見描繪了印度教創世神話的“攪拌乳海”場景。

散落在柏威夏寺裡的那迦。在吳哥古跡中,隨處可見到這種擁有7-9個頭的蛇神那迦,它是印度教中的著名神靈,象徵著不死。

柏威夏寺的建築細節。

在柬埔寨內戰時期,柏威夏寺周圍是赤棉的陣地,進行過激烈的戰鬥,因而柏威夏寺牆體上隨處可見彈痕和碎裂的溝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