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什麼叫工業4.0,跟著鹹魚哥一起漲知識

今天早上好基友問我, 工業4.0到底是個啥, 本來答應給他單獨講一遍, 後來一想, 不如整理下材料和思路, 一塊分享給大家, 所以今天就跟大家談談這個神秘的工業4.0吧。

在瞭解現代工業4.0之前, 先來看三個概念:

工業1.0

機械化, 以蒸汽機為標誌, 用蒸汽動力動力驅動機器取代人力, 從此手工業從農業分離出來, 正式進化為工業。

工業2.0

電氣化, 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標誌, 用電力驅動機器取代蒸汽動力, 從此零部件生產與產品裝配實現分工, 工業進入大規模生產時代。

工業3.0

自動化, 以PLC(可程式設計邏輯控制器)和PC的應用為標誌, 從此機器不但接管了人的大部分體力勞動, 同時也接管了一部分腦力勞動, 工業生產能力也自此超越了人類的消費能力, 人類進入了產能過剩時代。

要理解工業4.0, 我們得先看下目前的狀況, 我們稱之為工業3.X, 用言情小說的時髦描述, 也就是3.0中後期, 這種狀態叫做完全的自動化和部分的資訊化。

蘋果iphone8手機產量機之所以難產, 就是因為在設計的時候, 生產人員並沒有即時瞭解情況,

所以實際生產時發現原本的牛逼設計會導致良品率很低, 只能退回去重新設計。 這樣每一個產品都要改來改去, 所以一個工業品從設計到上線量產, 往往要用一兩年的時間。

球性的產能過剩, 導致企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以往一款產品賣三十年的做法已經不行了, 你跑不快, 有的是快的。 老羅的錘子手機僅僅晚上線了幾個月, 就從一款萬眾期待的爆款, 成為了臭大街的過時貨, 產品的生命週期大大縮短了。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 撼動了工業時代的一大基礎, 資訊不對稱。 工業時代裡, 因為生產廠家無法低成本的瞭解每一個客戶的需求, 所以往往採用一刀切的方法, 就是把需求做多的性能組合到一起, 成為一款產品。 這個過程, 德國叫工業4.0, 美國叫工業互聯網, 我們工信部稱之為兩化融合, 物聯網的腦殘粉們把它叫做萬物互聯。

生產的過程智慧化了, 那麼作為成品的工業產品, 也同樣可以智慧化, 這個不難理解, 你們看到的什麼智慧手環、智慧自行車、智慧跑鞋等等智慧硬體都是這個思路。 就是把產品作為一個資料獲取端,不斷的採集使用者的資料並上傳到雲端去,方便用戶進行管理。

工廠裡的設備是智慧的了,他們也在不斷地採集自己的資料上傳到工業互聯網上,此時我們就可以看到,哪些工廠的哪些生產線正在滿負荷運轉,哪些是有空閒的。那麼這些存在空閒的工廠,就可以出賣自己的生產能力,為其他需要的人去進行生產。

就是把產品作為一個資料獲取端,不斷的採集使用者的資料並上傳到雲端去,方便用戶進行管理。

工廠裡的設備是智慧的了,他們也在不斷地採集自己的資料上傳到工業互聯網上,此時我們就可以看到,哪些工廠的哪些生產線正在滿負荷運轉,哪些是有空閒的。那麼這些存在空閒的工廠,就可以出賣自己的生產能力,為其他需要的人去進行生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