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雲南那些隱藏在竹子裡的美食,你吃過幾種?

一直以來, 中國人對竹子都有一種難以割捨的情懷, “寧可食物肉, 不可居無竹”, 而現在, 竹子的用途不僅是用來蓋房子, 人們對竹子的熱衷到了近乎瘋狂的地步, 愛吃的雲南人用竹子做出了各種美食。

1香竹烤飯

香竹烤飯, 雲南特色小吃, 主要是思茅市的特色小吃。 原料所用的竹子必須選西雙版納香竹。 香竹烤飯, 是西雙版納傣族的名品, 以清香濃郁, 軟糯潔白, 形美劃一, 而獨具一格。

2竹筒飯

竹筒飯是雲南的一大特色, 竹子香氣和糯米相融合, 細細一條, 造型別致, 吃起來舒服。

3竹編鴨

竹編鴨是瀘西回族的特色小吃之一, 它的主材料是鴨子。 鴨子的大小是生時總量在1公斤左右, 熟後是0.7公斤左右。 製作竹編鴨首先是把活鴨殺後洗淨,

然後用食用鹽, 然後再用竹編把鴨子整只編入竹編筐放入水中煮, 煮後完全冷卻, 取掉竹編剁成小塊, 加入炒好的黃豆醬料, 這樣美味可口的竹編鴨就做好了。

4傣味燒烤

不是串起來的, 而是用竹棍夾著烤的。 不同于日常烤串, 雲南傣味燒烤的一大特色就是香草的用量大,

香味甚濃。 常用於燒烤中的香草有大芫荽、香柳、香茅草、南薑等, 不能忘記的還有小米辣。

5竹筒蒸蛋

竹杯一個, 雞蛋一個, 鹽、水適量, 泡好的枸杞六粒, 蔥花少許(不喜歡蔥味的可以不放)。 雞蛋攪打均勻。 加水適量, 攪拌均勻。 倒入竹筒內。

上鍋小火蒸15分鐘, 注意小火, 並且把蓋子留一個小縫, 這樣做是為防止溫度過高形成蜂窩眼。 將事先泡軟的枸杞和蔥灑上, 再蒸一分鐘, 出鍋。

6竹筒酒

竹酒起源於少數民族, 少數民族用竹子盛酒也是普遍現象, 他們生活積聚的地方, “竹酒“成迎親、上樑等大事的必備之物。 隨著時間的推移,民族群體居住生活方式形成他們獨有的生活方式,各地“竹酒“口味也因民族種類的不同各有差異,這種“竹酒文化“也隨著歷史生活的演變蕭然地被滋養著……

7竹筒茶

居住在雲南南部的傣族、哈尼族、景頗族人民,有用竹筒茶當菜的食用方法。先將采下的新鮮茶時用鍋蒸煮,當葉子柔軟時,放在竹簾上搓揉,然後把它裝入竹筒裡,用棒椿實,封口,讓它緩慢發酵。經過二三個月後,筒內茶葉發黃,劈開竹筒,取出緊壓的茶葉晾乾,裝入瓦罐中,加香油浸醃,隨時可以取出作蔬菜食用。

8竹筍

竹筍,在中國自古被當作“菜中珍品”。竹筍是中國傳統佳餚,味香質脆,食用和栽培歷史極為悠久。《詩經》中就有“加豆之實,筍菹魚醢”、“其籟伊何,惟筍及蒲”等詩句,表明了人民食用竹筍有2500年以至3000年的歷史。

9竹筒雞

竹筒雞,雲南哈尼族的傳統名吃。利用竹筒烹飪,歷史久遠。時至當代,雲南的各少數民族仍保留竹筒烹飪的傳統方法,這與滿山的翠竹有關,又與竹筒烹調的食物清香可口有關,哈尼族的竹筒雞,就是一例。雲南哈尼族的竹筒雞既有雞肉之鮮甜,又有青竹之清香,滋嫩軟糯,制法獨特,古老樸實。

10竹蟲

竹蟲又名竹蛆,它啃吃幼嫩竹筍吸收養分,20天內從米粒大小長到手指頭般粗大,寄生在竹筒內,從竹尖逐節往下吃,最後藏於根部,體肥停食,準備破蛹而出。

你以為就完了?錯了,接著看!!

竹子是一種神奇的植物,雲南人跟竹子有不解之緣。

一方面,傣族居住的地方,有著特色的建築物——竹樓,住在竹樓了特別舒適;其次,用竹子,還可以做傢俱和小工藝品,美觀精緻,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歡。

另一方面,在雲南,雲南人把竹子做成各種口味的美食,無論是招待客人,還是送親朋好友,都是不錯的選擇。

竹 筍

竹筍,在中國自古被當作“菜中珍品”。竹筍是中國傳統佳餚,味香質脆,食用和栽培歷史極為悠久。《詩經》中就有“加豆之實,筍菹魚醢”、“其籟伊何,惟筍及蒲”等詩句,表明了人民食用竹筍有2500年以至3000年的歷史。

鮮 筍

鮮筍滋味清新甘甜,無論是素炒、煮肉、涼拌均可。素炒之鮮筍質地鮮嫩細膩,食之滿口生香;煮肉之鮮筍能中和減少肉中的油脂,使肉質更加鮮美,湯汁更加醇香。涼拌之鮮筍,清新中帶著甘甜,食之能讓人產生一種深入自然的清新滋味。

春天到了,萬物復蘇,又是一年好時光,山野竹林,自然之中,一種美味正在孕育,這個時候,美味竹筍決然不能錯過,雲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孕育著豐富的鮮美食材。

竹筍這一食材,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處理方法,雲南人對於其的處理有著自己的心得。醃制酸筍、烤制幹筍,煎炒、烹煮、涼拌等等,吃法眾多,令人眼花繚亂。

酸 筍

酸筍是很多雲南傣族人家裡必備的調味品,用來炒肉、炒菜、煮菜均能夠很大程度上豐富食物的風味,提升食物的口感。用酸筍提味的菜肴有酸筍牛肉、酸筍煮肉、酸扒菜等。

酸筍牛肉,很多人都喜歡的一道下飯菜,那酸爽,簡直讓人回味無窮。

酸筍雞、酸筍魚,也是爽的不要不要的。

吃火鍋的時候,加點酸筍,味道就更加完美了,那酸爽,一直是雲南人的最愛!

乾巴筍

乾巴筍是鮮筍烤制脫水而成的一種食材,在德宏人眼裡,乾巴筍也別有一番滋味,它能滿足人們一年四季的食用需求,即使在寒冬,用熱水將竹筍泡發後,用來煮肉、炒肉、涼拌,都是特別不錯的選擇。乾巴筍的出現讓筍的美味可以跨越時令的限制,給熱愛美食的人帶來了福音。

如果你到雲南旅行,不妨可以帶一些回去,自己吃,或者送人都很不錯!

到了竹筍變成竹子以後,也能做成爽口美味。當然,這個時候竹子成了輔助材料,與其他食材在一起就能做出美味佳餚了。哈哈~可能受先想到的就是竹筒飯,除了竹筒飯之外,還有很多,請往下看:

香竹烤飯

香竹烤飯,雲南特色小吃,主要是普洱市的特色小吃。原料所用的竹子必須選西雙版納香竹。香竹烤飯,是西雙版納傣族的名品,以清香濃郁,軟糯潔白,形美劃一,而獨具一格。

竹筒飯

竹筒飯作為雲南的一大特色,竹子香氣和糯米相融合,細細一條,造型別致,吃起非常的清爽。

竹筒雞

竹筒雞,雲南哈尼族的傳統名吃。利用竹筒烹飪,歷史久遠。時至當代,雲南的各少數民族仍保留竹筒烹飪的傳統方法,這與滿山的翠竹有關,又與竹筒烹調的食物清香可口有關,哈尼族的竹筒雞,就是一例。雲南哈尼族的竹筒雞既有雞肉之鮮甜,又有青竹之清香,滋嫩軟糯,制法獨特,古老樸實。

竹編鴨

竹編鴨是瀘西回族的特色小吃之一,它的主材料是鴨子。鴨子的大小是生時總量在1公斤左右,熟後是0.7公斤左右。

製作竹編鴨首先是把活鴨殺後洗淨,然後用食用鹽,然後再用竹編把鴨子整只編入竹編筐放入水中煮,煮後完全冷卻,取掉竹編剁成小塊,加入炒好的黃豆醬料,這樣美味可口的竹編鴨就做好了。

竹夾燒烤

竹筒蒸蛋

竹杯一個,雞蛋一個,鹽、水適量,泡好的枸杞六粒,蔥花少許(不喜歡蔥味的可以不放)。 雞蛋攪打均勻。 加水適量,攪拌均勻。 倒入竹筒內。上鍋小火蒸15分鐘,注意小火,並且把蓋子留一個小縫,這樣做是為防止溫度過高形成蜂窩眼。將事先泡軟的枸杞和蔥灑上,再蒸一分鐘,出鍋。

竹筒茶

居住在雲南南部的傣族、哈尼族、景頗族人民,有用竹筒茶當菜的食用方法。先將采下的新鮮茶時用鍋蒸煮,當葉子柔軟時,放在竹簾上搓揉,然後把它裝入竹筒裡,用棒椿實,封口,讓它緩慢發酵。

經過二三個月後,筒內茶葉發黃,劈開竹筒,取出緊壓的茶葉晾乾,裝入瓦罐中,加香油浸醃,隨時可以取出作蔬菜食用。

雲南的竹筒茶還有一種就是,放在火上燒開,味道香濃爽口!

竹筒酒

竹酒起源於少數民族,少數民族用竹子盛酒也是普遍現象,他們生活積聚的地方,“竹酒“成迎親、上樑等大事的必備之物。

隨著時間的推移,民族群體居住生活方式形成他們獨有的生活方式,各地“竹酒“口味也因民族種類的不同各有差異,這種“竹酒文化“也隨著歷史生活的演變悄然地被滋養著……

馬雲曾經到雲南,喝了雲南的竹筒酒,都讚不絕口!

傣味燒烤

傣味燒烤並不是串起來的,而是用竹棍夾著烤。不同于日常烤串,雲南傣味燒烤的一大特色就是香草的用量大,香味甚濃。常用於燒烤中的香草有大芫荽、香柳、香茅草、南薑等,不能忘記的還有小米辣。

竹子筒煮魚

生活在景邁大山中的芒景布朗族人,世代靠山吃山,與大山為生,練就了很高的山野生活技能,並一直傳承至今。山野竹筒煮魚就是其中的一項絕活。

人們把捉出來的魚收拾乾淨後,配上特有的佐料,再現去砍了竹子(今年的新竹,還比較嫩哦),砍成一段一段的竹筒,把放好佐料的魚放進竹筒裡,加上水,用芭蕉葉蓋上口,豎起放到火塘裡燒,竹筒還沒燒壞,魚就煮熟了,此時倒出來就可以享用了。

野外竹串燒烤

吃著那香氣四溢烤肉,再喝著鮮甜美味的魚湯,還有竹筒煮的茶水,真實爽極了!

雲南竹林裡的三件寶貝

竹蟲:竹蟲又名竹蛆,它們成群寄生於巨竹屬竹類的當年生竹子裡 。它啃吃幼嫩竹筍吸收養分,20天內從米粒大小長到手指頭般粗大,寄生在竹筒內,從竹尖逐節往下吃,最後藏於根部,體肥停食,準備破蛹而出。

竹蟲呈白色,形狀似蟲草,竹蟲富含高蛋白、氨基酸。西雙版納的人們把竹蟲拿來用開水燙後用油煎炸香後食用,十分香脆可口;其次,也可以開水燙熟後涼拌等。

油炸竹蟲

涼拌竹蟲

螞蟻蛋:除了竹蟲,竹園裡還有一寶,那就是螞蟻蛋。螞蟻蛋是一道傣族傳統名菜,味道甘甜鮮美,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蟻力最大,能舉起生鐵,吾人常食亦能益氣力,澤顏色。古代首長多以蟻卵為醬,雲味酷似肉醬,非尊重者不可得也。”中醫認為,螞蟻蛋是一種溫和滋補良藥,有扶正固本作用,具有強筋、延緩衰老之食效。

德宏的隴川壩子是產螞蟻蛋最多的地方。螞蟻窩築在竹叢下面,挖螞蟻蛋是一件辛苦的活計。因為竹根樹根縱橫,加之土壤堅硬,刨幾下就會汗流浹背。

挖到螞蟻蛋後,需清理竹根、大塊泥土等雜物;當雜物撿拾得差不多後,倒入半盆清水,用筷子不停地攪拌,讓螞蟻蛋與泥土分離。由於泥土重,螞蟻蛋輕,在攪拌中,泥土會沉入水底,螞蟻蛋漂浮在水面,把水面上的螞蟻蛋潷出來就可以做菜了。

按傣家通常,螞蟻蛋可做成兩道山珍美味:一道是生螞蟻蛋拌米線;另一道是雞蛋燉螞蟻蛋,把雞蛋放在菜盆,攪拌均勻,放鹽巴、草果、砂仁,倒入螞蟻蛋,再攪拌均勻,放入鐵鍋燉上十來分鐘,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山珍美味就出爐啦!

密集恐懼症者慎食此菜。但是如果你碰到哪家餐館在賣這道菜,我強烈建議你嘗嘗:因為許多人花錢都吃不到啊。

竹蓀:外觀長得特別好看,穿個花裙子,像個美麗的公主。

它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種隱花菌類,形狀略似網狀幹白蛇皮,它有深綠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圓柱狀的菌柄,粉紅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頂端有一圍細緻潔白的網狀裙從菌蓋向下鋪開,被人們稱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

竹蓀營養豐富,香味濃郁,滋味鮮美,自古就列為“草八珍”之一。跟雲南野生菌的性質有點相似,現在這個季節吃不到新鮮的,只能吃到風乾的竹蓀。

看完了與竹子有關的吃的

再來看看雲南人都還用竹子來做些什麼?

刷洗鍋用的刷把

篩子

簸箕

背籮

各種各樣的籮筐

竹子傢俱

竹子梯子

竹子掃把

竹子扁擔

竹樓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竹子做成的精美的裝飾物,這裡就不詳細介紹了。總之,在雲南,竹子就對人們的生活有著重要的作用!

隨著時間的推移,民族群體居住生活方式形成他們獨有的生活方式,各地“竹酒“口味也因民族種類的不同各有差異,這種“竹酒文化“也隨著歷史生活的演變蕭然地被滋養著……

7竹筒茶

居住在雲南南部的傣族、哈尼族、景頗族人民,有用竹筒茶當菜的食用方法。先將采下的新鮮茶時用鍋蒸煮,當葉子柔軟時,放在竹簾上搓揉,然後把它裝入竹筒裡,用棒椿實,封口,讓它緩慢發酵。經過二三個月後,筒內茶葉發黃,劈開竹筒,取出緊壓的茶葉晾乾,裝入瓦罐中,加香油浸醃,隨時可以取出作蔬菜食用。

8竹筍

竹筍,在中國自古被當作“菜中珍品”。竹筍是中國傳統佳餚,味香質脆,食用和栽培歷史極為悠久。《詩經》中就有“加豆之實,筍菹魚醢”、“其籟伊何,惟筍及蒲”等詩句,表明了人民食用竹筍有2500年以至3000年的歷史。

9竹筒雞

竹筒雞,雲南哈尼族的傳統名吃。利用竹筒烹飪,歷史久遠。時至當代,雲南的各少數民族仍保留竹筒烹飪的傳統方法,這與滿山的翠竹有關,又與竹筒烹調的食物清香可口有關,哈尼族的竹筒雞,就是一例。雲南哈尼族的竹筒雞既有雞肉之鮮甜,又有青竹之清香,滋嫩軟糯,制法獨特,古老樸實。

10竹蟲

竹蟲又名竹蛆,它啃吃幼嫩竹筍吸收養分,20天內從米粒大小長到手指頭般粗大,寄生在竹筒內,從竹尖逐節往下吃,最後藏於根部,體肥停食,準備破蛹而出。

你以為就完了?錯了,接著看!!

竹子是一種神奇的植物,雲南人跟竹子有不解之緣。

一方面,傣族居住的地方,有著特色的建築物——竹樓,住在竹樓了特別舒適;其次,用竹子,還可以做傢俱和小工藝品,美觀精緻,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歡。

另一方面,在雲南,雲南人把竹子做成各種口味的美食,無論是招待客人,還是送親朋好友,都是不錯的選擇。

竹 筍

竹筍,在中國自古被當作“菜中珍品”。竹筍是中國傳統佳餚,味香質脆,食用和栽培歷史極為悠久。《詩經》中就有“加豆之實,筍菹魚醢”、“其籟伊何,惟筍及蒲”等詩句,表明了人民食用竹筍有2500年以至3000年的歷史。

鮮 筍

鮮筍滋味清新甘甜,無論是素炒、煮肉、涼拌均可。素炒之鮮筍質地鮮嫩細膩,食之滿口生香;煮肉之鮮筍能中和減少肉中的油脂,使肉質更加鮮美,湯汁更加醇香。涼拌之鮮筍,清新中帶著甘甜,食之能讓人產生一種深入自然的清新滋味。

春天到了,萬物復蘇,又是一年好時光,山野竹林,自然之中,一種美味正在孕育,這個時候,美味竹筍決然不能錯過,雲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孕育著豐富的鮮美食材。

竹筍這一食材,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處理方法,雲南人對於其的處理有著自己的心得。醃制酸筍、烤制幹筍,煎炒、烹煮、涼拌等等,吃法眾多,令人眼花繚亂。

酸 筍

酸筍是很多雲南傣族人家裡必備的調味品,用來炒肉、炒菜、煮菜均能夠很大程度上豐富食物的風味,提升食物的口感。用酸筍提味的菜肴有酸筍牛肉、酸筍煮肉、酸扒菜等。

酸筍牛肉,很多人都喜歡的一道下飯菜,那酸爽,簡直讓人回味無窮。

酸筍雞、酸筍魚,也是爽的不要不要的。

吃火鍋的時候,加點酸筍,味道就更加完美了,那酸爽,一直是雲南人的最愛!

乾巴筍

乾巴筍是鮮筍烤制脫水而成的一種食材,在德宏人眼裡,乾巴筍也別有一番滋味,它能滿足人們一年四季的食用需求,即使在寒冬,用熱水將竹筍泡發後,用來煮肉、炒肉、涼拌,都是特別不錯的選擇。乾巴筍的出現讓筍的美味可以跨越時令的限制,給熱愛美食的人帶來了福音。

如果你到雲南旅行,不妨可以帶一些回去,自己吃,或者送人都很不錯!

到了竹筍變成竹子以後,也能做成爽口美味。當然,這個時候竹子成了輔助材料,與其他食材在一起就能做出美味佳餚了。哈哈~可能受先想到的就是竹筒飯,除了竹筒飯之外,還有很多,請往下看:

香竹烤飯

香竹烤飯,雲南特色小吃,主要是普洱市的特色小吃。原料所用的竹子必須選西雙版納香竹。香竹烤飯,是西雙版納傣族的名品,以清香濃郁,軟糯潔白,形美劃一,而獨具一格。

竹筒飯

竹筒飯作為雲南的一大特色,竹子香氣和糯米相融合,細細一條,造型別致,吃起非常的清爽。

竹筒雞

竹筒雞,雲南哈尼族的傳統名吃。利用竹筒烹飪,歷史久遠。時至當代,雲南的各少數民族仍保留竹筒烹飪的傳統方法,這與滿山的翠竹有關,又與竹筒烹調的食物清香可口有關,哈尼族的竹筒雞,就是一例。雲南哈尼族的竹筒雞既有雞肉之鮮甜,又有青竹之清香,滋嫩軟糯,制法獨特,古老樸實。

竹編鴨

竹編鴨是瀘西回族的特色小吃之一,它的主材料是鴨子。鴨子的大小是生時總量在1公斤左右,熟後是0.7公斤左右。

製作竹編鴨首先是把活鴨殺後洗淨,然後用食用鹽,然後再用竹編把鴨子整只編入竹編筐放入水中煮,煮後完全冷卻,取掉竹編剁成小塊,加入炒好的黃豆醬料,這樣美味可口的竹編鴨就做好了。

竹夾燒烤

竹筒蒸蛋

竹杯一個,雞蛋一個,鹽、水適量,泡好的枸杞六粒,蔥花少許(不喜歡蔥味的可以不放)。 雞蛋攪打均勻。 加水適量,攪拌均勻。 倒入竹筒內。上鍋小火蒸15分鐘,注意小火,並且把蓋子留一個小縫,這樣做是為防止溫度過高形成蜂窩眼。將事先泡軟的枸杞和蔥灑上,再蒸一分鐘,出鍋。

竹筒茶

居住在雲南南部的傣族、哈尼族、景頗族人民,有用竹筒茶當菜的食用方法。先將采下的新鮮茶時用鍋蒸煮,當葉子柔軟時,放在竹簾上搓揉,然後把它裝入竹筒裡,用棒椿實,封口,讓它緩慢發酵。

經過二三個月後,筒內茶葉發黃,劈開竹筒,取出緊壓的茶葉晾乾,裝入瓦罐中,加香油浸醃,隨時可以取出作蔬菜食用。

雲南的竹筒茶還有一種就是,放在火上燒開,味道香濃爽口!

竹筒酒

竹酒起源於少數民族,少數民族用竹子盛酒也是普遍現象,他們生活積聚的地方,“竹酒“成迎親、上樑等大事的必備之物。

隨著時間的推移,民族群體居住生活方式形成他們獨有的生活方式,各地“竹酒“口味也因民族種類的不同各有差異,這種“竹酒文化“也隨著歷史生活的演變悄然地被滋養著……

馬雲曾經到雲南,喝了雲南的竹筒酒,都讚不絕口!

傣味燒烤

傣味燒烤並不是串起來的,而是用竹棍夾著烤。不同于日常烤串,雲南傣味燒烤的一大特色就是香草的用量大,香味甚濃。常用於燒烤中的香草有大芫荽、香柳、香茅草、南薑等,不能忘記的還有小米辣。

竹子筒煮魚

生活在景邁大山中的芒景布朗族人,世代靠山吃山,與大山為生,練就了很高的山野生活技能,並一直傳承至今。山野竹筒煮魚就是其中的一項絕活。

人們把捉出來的魚收拾乾淨後,配上特有的佐料,再現去砍了竹子(今年的新竹,還比較嫩哦),砍成一段一段的竹筒,把放好佐料的魚放進竹筒裡,加上水,用芭蕉葉蓋上口,豎起放到火塘裡燒,竹筒還沒燒壞,魚就煮熟了,此時倒出來就可以享用了。

野外竹串燒烤

吃著那香氣四溢烤肉,再喝著鮮甜美味的魚湯,還有竹筒煮的茶水,真實爽極了!

雲南竹林裡的三件寶貝

竹蟲:竹蟲又名竹蛆,它們成群寄生於巨竹屬竹類的當年生竹子裡 。它啃吃幼嫩竹筍吸收養分,20天內從米粒大小長到手指頭般粗大,寄生在竹筒內,從竹尖逐節往下吃,最後藏於根部,體肥停食,準備破蛹而出。

竹蟲呈白色,形狀似蟲草,竹蟲富含高蛋白、氨基酸。西雙版納的人們把竹蟲拿來用開水燙後用油煎炸香後食用,十分香脆可口;其次,也可以開水燙熟後涼拌等。

油炸竹蟲

涼拌竹蟲

螞蟻蛋:除了竹蟲,竹園裡還有一寶,那就是螞蟻蛋。螞蟻蛋是一道傣族傳統名菜,味道甘甜鮮美,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蟻力最大,能舉起生鐵,吾人常食亦能益氣力,澤顏色。古代首長多以蟻卵為醬,雲味酷似肉醬,非尊重者不可得也。”中醫認為,螞蟻蛋是一種溫和滋補良藥,有扶正固本作用,具有強筋、延緩衰老之食效。

德宏的隴川壩子是產螞蟻蛋最多的地方。螞蟻窩築在竹叢下面,挖螞蟻蛋是一件辛苦的活計。因為竹根樹根縱橫,加之土壤堅硬,刨幾下就會汗流浹背。

挖到螞蟻蛋後,需清理竹根、大塊泥土等雜物;當雜物撿拾得差不多後,倒入半盆清水,用筷子不停地攪拌,讓螞蟻蛋與泥土分離。由於泥土重,螞蟻蛋輕,在攪拌中,泥土會沉入水底,螞蟻蛋漂浮在水面,把水面上的螞蟻蛋潷出來就可以做菜了。

按傣家通常,螞蟻蛋可做成兩道山珍美味:一道是生螞蟻蛋拌米線;另一道是雞蛋燉螞蟻蛋,把雞蛋放在菜盆,攪拌均勻,放鹽巴、草果、砂仁,倒入螞蟻蛋,再攪拌均勻,放入鐵鍋燉上十來分鐘,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山珍美味就出爐啦!

密集恐懼症者慎食此菜。但是如果你碰到哪家餐館在賣這道菜,我強烈建議你嘗嘗:因為許多人花錢都吃不到啊。

竹蓀:外觀長得特別好看,穿個花裙子,像個美麗的公主。

它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種隱花菌類,形狀略似網狀幹白蛇皮,它有深綠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圓柱狀的菌柄,粉紅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頂端有一圍細緻潔白的網狀裙從菌蓋向下鋪開,被人們稱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

竹蓀營養豐富,香味濃郁,滋味鮮美,自古就列為“草八珍”之一。跟雲南野生菌的性質有點相似,現在這個季節吃不到新鮮的,只能吃到風乾的竹蓀。

看完了與竹子有關的吃的

再來看看雲南人都還用竹子來做些什麼?

刷洗鍋用的刷把

篩子

簸箕

背籮

各種各樣的籮筐

竹子傢俱

竹子梯子

竹子掃把

竹子扁擔

竹樓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竹子做成的精美的裝飾物,這裡就不詳細介紹了。總之,在雲南,竹子就對人們的生活有著重要的作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