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運用商業保險機制 為我國殘疾人建設補充保障體系的思考

——中國殘疾人社會保障與商業保險課題組組長趙全璽

最近召開的全國兩會上, 許多代表委員都在熱議運用保險機制為我國殘疾人建設補充保障體系的問題, 幾十名代表、委員已經連署簽名做出了提案。 這說明, 要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2020年“全部脫貧”的宏偉目標, 運用保險機制説明殘疾人儘快整體脫貧已經被社會高度關注。

一、殘疾人是一個整體貧困群體, 需要全社會特別關注

我國現有殘疾人8500多萬, 殘疾人直系親屬近2.8億。 殘疾人中持證殘疾人4300多萬, 約占50.5%, 農村殘疾人約占殘疾人總數的55%,

達4300多萬。 由於遺傳、先天、疾病、以及各種事故殘疾人每年都在增加。 目前, 殘疾人總數約占全國人口的6.5%左右, 殘疾人近親屬約占全國總人口的21%左右。 殘疾人可支配收入僅相當於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50%, 甚至略低。 絕大多數殘疾人的主要生活來源靠政府和社會救濟, 殘疾人及其近親屬構成了一個龐大的弱勢群體。

改革開放以來, 特別是近幾年國家對殘疾人實施基本社會保障兜底和一系列困難救濟措施後, 其基本生活狀況和保障有了很大改善。 但比較平均社會保障水準特別是小康目標, 還有較大差距。 殘疾人中因大病、慢性病、長期看護、二次傷殘、一人多殘、一戶多殘疾人以及突發的天災人禍導致的殘疾人及其家庭二次返貧現象比較普遍。

它長期困擾著殘疾人及其親屬, 成為一道需要下力氣破解的社會難題。

是什麼原因導致殘疾人長期貧困呢?這是一個複雜的經濟與社會問題, 需要深入探討。 但正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班納吉教授在他的《貧窮的根源》一書中分析的那樣, 其中“服務于窮人的市場極度欠缺”, “窮人面對壓力而進行的錯誤選擇”和“社會和政府認識與政策的誤區”則對我們亦有現實意義。 僅就目前國家許多專項政策不夠落實、殘疾人就業不充分、某些行業歧視和殘疾人融入社會的自信心不足以及單純依賴政府救濟就具有現實性。 説明殘疾人擺脫貧困, 讓殘疾人跟上小康進程的步伐, 是需要全社會關注的一項系統工程。

正如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的那樣, “全社會都要關注支援殘疾人事業”, 要“精准扶貧”, “建設小康社會不能讓一個人掉隊”。 全部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 是我們做出的莊嚴承諾”。

二、商業保險可以而且應該為殘疾人提供特殊保障

商業保險的本質是為經濟與社會發展提供風險管理與風險保障。 自改革開放恢復保險業務以來, 保險業為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有目共睹。 特別是隨著經濟發展與人民大眾收入水準的提高和風險意識的增強, 保險已經滲透到我國整個經濟與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 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保險市場。

但是, 由於商業保險利益最大化的價值導向,

因此向“錢”看的多了, 向“保”看的少了。 再加上商業保險對殘疾人這一群體的整體誤判, 認為他們“風險高”、“買不起”、“賠不起”、“惹不起”, 因而忽略了對這一市場的研究與開發。 近幾年, 太平洋、幸福、紫金等幾家保險公司開始嘗試在殘疾人中推廣一些保險產品主要是意外傷害保險類產品。 但是, 由於基層保險機構多套用格式保單和堅守核保核賠標準流程, 不僅常常把殘疾人拒之門外, 也由於經常發生的拒賠、錯賠與惜賠現象, 傷害了殘疾人的投保熱情。

殘疾人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保險產品與服務呢?由於殘疾人特殊的生存條件、特殊的社會環境、特殊的思維方式, 長期形成的依賴、自卑、眷顧的情緒比較多。 因此, 他們希望政府買單、希望自己少花錢多實惠、希望服務便捷、直接等等。

總而言之, 他們希望保險能夠為他們提供一種特殊服務。

為深入研究殘疾人的特殊需求, 在中國殘聯支持下, 由北大、清華、中央財大長期研究我國社會保障制度並有突出貢獻的著名專家教授楊燕綏、朱南軍、褚福靈、胡乃軍等以及保險行業內的部分資深人士共同組成中國殘疾人社會保障與商業保險課題組。 自2011年11月起先後在全國10個省市自治區的21個地市縣進行了廣泛的調查研究, 直接聽取政府領導人、殘疾人基層組織和殘疾人的意見。 還多次組織專家學者、殘聯領導、基層殘疾人專職委員、保險公司專業人員共同研討。 自2013年起, 又協調北京方和萬金保險經紀公司、幸福人壽、紫金財險在江蘇省的無錫市、金壇市進行了近3萬人的殘疾人二次傷殘、大病補充、精神殘疾人第三者責任與殘疾人監護人意外傷害保險等試點。 從資訊整合、產品設計、制定方案、保險服務、服務監督到報案理賠建立了一套工作流程,總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當地政府、殘聯組織和殘疾人對試點為殘疾人帶來的實惠給與了充分肯定與熱切期盼。試點不僅讓商業保險在殘疾人中成功落地,而且也創新了基層殘疾人組織“代表、管理、服務”殘疾人的形式與內容。理論與實踐已經充分證明,商業保險是完全可以針對殘疾人特殊需求為殘疾人提供特殊保障服務的。

三、運用商業保險機制,可以為殘疾人提供多元化保障

商業保險不僅可以為殘疾人提供特殊保險服務,而且也完全可以通過商業保險的運作機制,針對殘疾人的多元化需求為殘疾人提供多元化保障服務。

僅僅從保險需求看,目前他們特別需要在國家提供的基本社會保障基礎上提供補充養老保險、大病補充保險、二次傷殘保險、精神殘疾人第三者責任保險、家庭財產綜合保險、殘疾人人身與財產信託保險、慢性病長期護理保險、個體從業者責任保險等。對這些需求,只要創新產品與服務是不難滿足的。

雖然多數殘疾人由於身體與生理某些缺陷而比較自卑、融入社會的自信心不足,但他們中許多人還是有自立自強的願望,特別是接受了義務教育與職業教育培訓的年輕人,更有走向社會的衝動。但他們往往受到就業歧視。絕大多數機關企事業單位寧願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寧願為他們發工資上保險也不願意讓他們到單位上班。這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社會現象。年老的殘疾人更多關注自己的養老、看病、看護與康復。一些殘疾人家庭的父母則更關心當自己老去後,身後的殘疾子女如何養老、看病與日常生活照料。

2010年3月,我們曾經向中國殘聯提出了《設立大愛人壽保險公司,建設大愛工程,為殘疾人建設補充保障體系》的建議,受到中國殘聯的重視。我們設計的大愛工程理念,跳出了單純保險的框框,充分運用保險機制,通過保險公司的投資行為,針對殘疾人並不僅僅是殘疾人的需求,逐步設立包括保險經紀公司、救助基金、電子商務、康復托養、健康管理、職業培訓等,為殘疾人提供包括保險及其他多層次需求的保障。大愛工程以保險為核心,通過整合社會資源,其多個專案互相支援、互相連結形成了一個具有內生機制的產業鏈。實施大愛工程,將不僅僅為殘疾人帶來保險保障,而且可以為殘疾人並不僅僅是殘疾人包括老年人的多層次需求,為殘疾人提供許多力所能及的工作崗位。這一設計理念,被許多專家高度評價為“一個具有特色的社會企業,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創新精神,應當受到社會高度關注與支持。”

要解決8500萬殘疾人脫貧解困,僅僅靠政府是不行的,僅僅靠社會慈善捐助也是不行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和李克強總理多次強調的那樣,要通過市場找機會,要靠改革發力。2015年1月20日《國務院關於加強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的意見》就強調要運用市場機制,鼓勵保險公司針對殘疾人需求開發大病、托養、護理保險等。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促進殘疾人小康進程。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發出了到2020年全部脫貧的動員令。全部脫貧將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社會工程,也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創舉。實現這一宏偉工程,每一個人、每一個企業都責無旁貸。運用好保險機制為殘疾人建設補充保障體系,大有文章可做,保險公司也迎來了一次重大創新與發展機遇。

從資訊整合、產品設計、制定方案、保險服務、服務監督到報案理賠建立了一套工作流程,總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當地政府、殘聯組織和殘疾人對試點為殘疾人帶來的實惠給與了充分肯定與熱切期盼。試點不僅讓商業保險在殘疾人中成功落地,而且也創新了基層殘疾人組織“代表、管理、服務”殘疾人的形式與內容。理論與實踐已經充分證明,商業保險是完全可以針對殘疾人特殊需求為殘疾人提供特殊保障服務的。

三、運用商業保險機制,可以為殘疾人提供多元化保障

商業保險不僅可以為殘疾人提供特殊保險服務,而且也完全可以通過商業保險的運作機制,針對殘疾人的多元化需求為殘疾人提供多元化保障服務。

僅僅從保險需求看,目前他們特別需要在國家提供的基本社會保障基礎上提供補充養老保險、大病補充保險、二次傷殘保險、精神殘疾人第三者責任保險、家庭財產綜合保險、殘疾人人身與財產信託保險、慢性病長期護理保險、個體從業者責任保險等。對這些需求,只要創新產品與服務是不難滿足的。

雖然多數殘疾人由於身體與生理某些缺陷而比較自卑、融入社會的自信心不足,但他們中許多人還是有自立自強的願望,特別是接受了義務教育與職業教育培訓的年輕人,更有走向社會的衝動。但他們往往受到就業歧視。絕大多數機關企事業單位寧願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寧願為他們發工資上保險也不願意讓他們到單位上班。這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社會現象。年老的殘疾人更多關注自己的養老、看病、看護與康復。一些殘疾人家庭的父母則更關心當自己老去後,身後的殘疾子女如何養老、看病與日常生活照料。

2010年3月,我們曾經向中國殘聯提出了《設立大愛人壽保險公司,建設大愛工程,為殘疾人建設補充保障體系》的建議,受到中國殘聯的重視。我們設計的大愛工程理念,跳出了單純保險的框框,充分運用保險機制,通過保險公司的投資行為,針對殘疾人並不僅僅是殘疾人的需求,逐步設立包括保險經紀公司、救助基金、電子商務、康復托養、健康管理、職業培訓等,為殘疾人提供包括保險及其他多層次需求的保障。大愛工程以保險為核心,通過整合社會資源,其多個專案互相支援、互相連結形成了一個具有內生機制的產業鏈。實施大愛工程,將不僅僅為殘疾人帶來保險保障,而且可以為殘疾人並不僅僅是殘疾人包括老年人的多層次需求,為殘疾人提供許多力所能及的工作崗位。這一設計理念,被許多專家高度評價為“一個具有特色的社會企業,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創新精神,應當受到社會高度關注與支持。”

要解決8500萬殘疾人脫貧解困,僅僅靠政府是不行的,僅僅靠社會慈善捐助也是不行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和李克強總理多次強調的那樣,要通過市場找機會,要靠改革發力。2015年1月20日《國務院關於加強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的意見》就強調要運用市場機制,鼓勵保險公司針對殘疾人需求開發大病、托養、護理保險等。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促進殘疾人小康進程。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發出了到2020年全部脫貧的動員令。全部脫貧將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社會工程,也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創舉。實現這一宏偉工程,每一個人、每一個企業都責無旁貸。運用好保險機制為殘疾人建設補充保障體系,大有文章可做,保險公司也迎來了一次重大創新與發展機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