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少林七十二絕技具體功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分享給大家

01.一指金剛法

一指金剛法, 為硬功外壯, 屬陽剛之勁。 練習精純, 一指到處, 能洞胸撤腑。 其法每日於往來經過之牆壁及樹木, 或其他物體, 以手之食指, 向牆壁及物體, 輕輕點之, 漸漸增力, 三年後則技成。 以一指觸任何物體, 必有顯然之痕跡。 觸木木可洞, 觸石石可碎, 觸人身則立見傷亡。 蓋三年苦功習之一指, 聚精會神, 其功純, 其志堅, 故有此驚人效力。 惟以防誤傷起見, 可見左手食指, 非至萬不得已, 切勿輕事傷人也。 此種功夫與陰手一指禪功, 有異曲同功之妙, 惟須恒字為功。

02.雙鎖功

雙鎖功, 為硬功外壯, 屬陽剛之勁。

精習之, 可空手破白刃, 兩臂相接, 如鍘刀者然, 且習之最易。 其法:以兩臂之小臂, 互相撞擊, 其初也痛難忍,殆習之既久,則筋肉堅實,不但不覺痛苦, 而相撞之下,竟砉然有聲,則第一步功夫成。 再以兩腕兩拳, 兩掌二指, 一指獨伸,互相撞擊, 俟聲隆止,則第二步功夫成。 再以兩臂與腿之上部顛倒互相撞擊(左右膝上提),至皮膚柔軟為止,則大功成矣。

03.足射功

足射功, 硬功外壯, 屬陽剛之勁。 其練法至簡且易, 晨昏散步之際, 以足尖踢磚石等物。 初則足尖(即足趾)痛甚, 習之即久, 則筋肉堅實, 且富於彈力, 並須漸踢漸重, 至鬥大磚石, 能一足踢出至丈外者, 則初步功夫成矣。 再踢磚石向欲擊之物體, 瞄準擊之, 能應聲而中者, 則全功成矣。 於是交手之際,

遠則出其不意踢磚石以擊之, 近則以足踢其下部,無不應聲而跌者,且下盤因之穩固。

04.拔釘功

撥釘功, 為硬功外壯, 屬陽剛之勁,為手上功夫之一。 注重拇指、食指、中指之抓勁,其練法至簡且易。 用棗木厚板一塊,三寸長大鐵釘百零八個,用鐵錘入木板,用拇指、中、食三指徐徐拔之,能應手脫落,

則第一步功夫告成。 然後將鐵釘錘入木板,噴水使生銹,再照法拔之, 能應手脫落, 則全功成矣。 惟此種功夫, 初則苦之,甚至皮破血出, 練後須以青鹽、地骨皮, 煎水洗之, 以消毒去腫。 最後向空中抓取,如牽千斤之意,則兼陰柔之氣,交手之際,出三指抓之, 無不受重創, 如著穴道(拿穴),亦有性命之虞, 誠可畏也。

05.抱樹功

抱樹功, 又名彌勒功, 為硬功外壯, 屬陽剛之勁, 而兼內功運氣術。 其練法簡而且易, 專練兩臂合抱之力, 及胸腹堅實之勁也。 擇一合抱之樹, 身立其前, 用兩臂抱住樹身, 兩手合盤式互相牢扣。 然後運用氣力, 緊緊抱持之, 時作上提之勢, 日數行之, 每次以力盡為止;如是一年, 臂力漸充,

抱持時只須一震撼, 則樹身搖搖欲折, 而枝葉瑟瑟落矣。 然此猶初步之成功, 未足勝人也;再一年, 則樹漸枯槁, 而胸腹之堅, 已如鐵石, 則第二步功成;第三年, 勤習不輟, 至能將此樹連根拔動後, 則全功成矣。 至此則罡氣內布, 兩臂一 抱之力, 何止五七百斤。 倘遇不測, 兩臂合抱, 敵人輕則傷, 重則殆矣。 技擊家有雲“閑來習武藝, 臨危可防身,無意成絕技, 能當百數人”之語, 誠非無因也。 習技者如不相信,可擇一小樹, 以榆樹、棗樹為宜, 練習百日, 定有不可思議之效也。

06.四段功

四段功者, 七十二藝軟硬功夫之基本練習也。 與岳武穆八段錦相仿佛, 形如拳術之先習騎馬式及潭腿者然也。 因其練時, 興趣愈增, 練習愈勤, 而其效亦著, 且不占地位,

而易得奇效, 其法至簡, 而其理至深也。

一段托天提地理三焦, 身正立, 胸前迭, 臀後突, 目前視, 若含怒容, 左右手相組, 兩臂及兩腿豎直, 膝蓋靠攏, 足跟足尖亦然。 兩臂徐向左右挺直, 兩掌舉起經過成一圓形, 候手舉至頭頂, 十指互叉轉, 掌心向上, 如托千斤重物。 手須盡力上抑, 兩目注視掌背, 庶運用頸顎, 身體上部, 徐向前, 屈至兩掌覆地, 愈下愈妙。 惟兩腿仍須挺直, 不可稍屈, 身體上部, 徐向上仰, 兩臂用力, 向左右壓下。 兩掌經過, 仍須成一圓形, 複於正立姿勢, 惟須慢慢行之。

二段五勞七傷望後瞧, 身正立, 頭徐向右轉, 目盡力注視後方, 試窺左足跟。 且轉頭時, 胸前迭, 身不動, 肩不斜, 頭向前轉復原。 頭徐向左轉, 目盡力注視後方, 試窺右足跟, 頭向前轉復原,亦須慢慢行之。

三段推窗望月去心火,兩足左右分開,成騎馬式,胸挺出,身不可前傾。兩拳握緊,各置腰際,掌心向上,目前視,左腿下蹲伸直如鋪地錦。左手向左抅摟,右手向右猛推,身隨之向右,同時右腿前屈,目注右掌,作推窗望月狀。右腿下蹲伸直,右手向右抅摟,左手向左猛推,身隨之向左,目注左掌,左足踏進,復原正立姿勢。

四段抓空打空力不勞,兩足左右分開,成騎馬式,兩拳緊握,各置腰際,右手向前猛力擊出。拳與肩平,掌心向下,左拳仍舊,右手指張開向後擄。如抓物者然,猛力向後收,隨即緊握為拳,仍置腰際,同時左手向前擊來。掌心向下,右拳向前擊出,左拳向後抓,隨即變拳,收於腰際,至腿酸力盡為止。左足踏復原,此即俗稱抓空打空之謂也。

四段功雖短,然練習時,非澄心靜氣,斂力專神不為功。練習時須自然呼吸,不可使氣,亦不可屏氣。蓋使氣過度則氣竭,屏氣已甚則氣傷,須平心靜氣以出之。下腑之前,宜深呼一 口,兩手托天時,須手指互叉,即效力達於指端,如能足跟提起更妙。兩掌覆地時,切忌用力過猛,致損腎部;亦不可中輟,視為畏途。各種動作,亦緩而用力,勿急進功,勿求速效也。功成後,不特強壯體魄,抑且為習拳練功習技之基礎也。

07.一指禪功

一指禪功為陰手,亦少林七十二藝,軟功中之狠毒者。練全功於一指,如少林江南著名拳師膝黑子,一指功夫,曾練四十年;然一指竟能漫遊南北無敵手,是亦難能而可貴也。初練時,懸一鐵錘于常經過之要道,出入必見,見必以一指擊之,每日如此。初時指著錘而錘不動,其後漸能搖動,然後漸漸向後移步,至能指不著錘,憑空一指,錘亦動搖。至此一指禪功,第一步功夫已成就矣。然後於廣庭之中,置燈若干,每於夜靜更深之際, 一一燃之,人立於燈前,以一指遙指之。初時僅燈焰搖搖,如被微風者然。習之既久但用一指,向燈彈之,被指之燈,立時撲滅,指無虛處,竟如有扇扇滅者。於是第二步功夫成。再以紙幕燈之四周,作風燈狀而習之,至紙不破而燈熄,於是第三步功夫成。再以玻璃隔之,至一指即滅,而玻璃不損者,一指禪大功告成矣。至此須十年苦功,較紅砂掌、黑砂掌、五毒手更進一籌,惟須恒字,方可成功。

08.鐵頭功

鐵頭功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兼內壯之氣。鐵頭功分頂門、前額、後腦三部,雖用外壯之力,堅練其筋骨,然亦須運身內之力與氣,氣與神,充滿腦房,互相為用,殆克有成;否則徒持外壯之力,而無內壯之勁,則雖能成,亦下乘耳。練習之時,以軟帛束首,使圍繞至數十匝,外面更以軟鐵片周匝之一二層,然後將頭向牆壁上頂撞之,每日行若 幹次。練時須提氣充腦,初時不必猛力頂撞,蓋骨未堅而腦易傷也,即所以纏帛於首者亦以此故。待練稍久逐漸加重,而頂撞之次數,亦隨之加增。勤習一年,則初步功成,將所束之帛,減少二三層;然後再如法練習之,逾百日,更減帛二三層,愈進步而帛之層數愈減少。至一年之久,以至於完全除去,則第二步功成。而以首與牆壁直接頂撞,初時亦頗苦惱,行之日久,逐漸不覺時,則頭與磚頭同其堅硬,而全功成矣。若用拳法中之頭、肘勢以撞人( 即俗所謂撞羊頭),當之者無不立斃。功之最深者,頭堅于石,觸石立碎;觸鐵板亦能深陷,法無敵矣。但亦須精心勤習,閑即坐功,以澄心靜氣功,使屏除雜念,則腦海如大自然界,即俗所謂修性,然後練功,則不難臻於絕境也。此種功夫,並不希罕,江湖賣解之流,每習之,如油錘貫頂,雙龍入海,砸磚等技,即鐵頭功也。且此種功夫,為自衛防身之技,較陰手傷人之術,為有益也,況易於進功耳。

09.鐵布衫功

鐵布衫為硬功外壯也。如兼習內壯童子功,則稱金鐘罩,能成功殊非易易也,苟非決心到底,則無以成,是故能之者甚鮮。鐵布衫練習之法,先用軟布,環束胸背間,纏繞數匝,然後用手著力搓摩。又時將肘、臂曲伸,使胸部作翕之狀。夜間宜用堅硬之木板為榻,使骨骼時與堅硬之物體相接觸,日久漸至堅實。初習頗苦之,習之既久,筋肉骨骼堅韌矣。然後立鐵杠於庭前,下作淺坑,鋪尺許細砂,每日晨昏,就鐵杠練習種種姿勢。于下杠之時,是以上身各部,如肩、背、胸、腹、臂等部,故向沙中跌撲,使上身各部,與沙接觸二次為度,如是行之三年,將纏繞之軟布除之,以木錘捶擊之,漸漸易以鐵錘擊之,並運氣擬神斂力以佐之。更三年,則上身各部綿軟如棉,鐵布衫功成矣。用時運氣斂力,則堅如鐵石,而拳械不能傷矣。重量兵器尚須避之,少林中人多能之。余師叔王翁,曾假北京石老娘胡同,柿子店拳場表演是技,斯時餘年僅十一二,為好奇心所驅使,竟不顧禮儀,持花槍猛紮其腹,砉然一聲,餘已仰跌矣,起而欣服。蓋王師運氣為禦,致餘不敵而跌也。

10.排打功

排打功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蓋雖為外壯硬功,而實具內壯軟功之勁也。其練法則用擊撲之法,使筋肉堅實,與捶打各部功夫相同,練法至為簡單。所謂排者,即排磚也。初入手時,所用之排磚,用堅木做成,長一尺闊六尺,厚一寸半,排時用一手握磚之中央,以其外緣側擊,全體各部,皆宜排到。先排大小臂,左右交互行之,由輕而重,各排百下;次排大小腿,排左腿則右手握磚,排右腿則左手握磚;次排胸腹,亦左右交行,握磚之手,亦如排腿,末排後肩。如此每日晨夕受排一次,每一次各部皆排百下,用木磚排練。 一年之後,更換窯磚,亦依前述次序排練。更過半年,則易金磚。金磚者,以銅鐵鑄成之磚,非真金也。亦練半年,則功成。全身各部之肌肉,即堅實異常,縱不能與刀槍不入之鐵牛功等比美,然用拳腳踢打,亦不至於受傷矣。然在排練軟當各部時,須將氣鼓足,毋使傷及內部。大約一呼吸間擊一下,每擊一下之後,宜吐氣一口,然後更鼓氣受排,亦可兼排頭殼各部,使成頭肘功。前後共練二年,必可成就。此法在北五省之技擊家,視與溜腿柔骨等法同樣緊要,為學拳者所必修;南人則習者甚鮮。在少林寺與打木人功並駕齊驅也。

11.鐵掃帚功

鐵掃帚為硬功外壯陽手也,又名鐵腿功,練習腿部功夫之一。蓋將一腿或兩腿,練習至堅實,用以掃擊敵人,或拂擊敵械之法也。其全力皆注于腿,並重於小腿部分。其法:每日站騎馬式,如覺力盡,則散步以蘇其困,待氣力復原,更依法習之,初習不必過久,及後漸漸延長時間,至能站至二小時之久,而不覺困乏者,則第一步功夫成。蓋騎馬式以三盤穩固,五體堅定為主。習此持至日久,則兩腿之力,決非尋常人所能及矣。至此遂于常經過之要道,埋立木樁;或距離稍遠處,多立數樁。出入見之,以用腿橫掃之,不可間斷。腿之四周,均須平均行之。至單練一腿,或兩腿同練,則不必一定,在習技之自擇耳。 如是每見此木樁,即掃擊數腿。初時筋肉紅腫,頗苦之,殆習之既久,而筋肉堅實,不覺疼痛,而樁反動搖,終且折斷。則易更粗木樁,如法習之,亦至折斷。然後更易之以大樹,其初也如蜻蜓撼石柱,不見其效。三年後,功漸成,腿到處,則枝頭弱葉,因之震動,繼而樹幹亦受震撼。至爐火純青時,腿到處,樹木搖搖,似欲折斷者然,則鐵掃帚功成矣。如被人困圍不能脫,以腿橫掃之,則骨斷筋折,當者披靡,惟習之殊非易易,要在習者之恒心耳。

12.竹葉手

竹葉手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又名銅沙掌,為專練掌面擊人之一種功夫,與練拳之馬鞍功練指之點石功為用相同,亦殺手也。用粗布製成一袋,約二尺見方,中貯鐵沙,雜以尖銳之鐵片,初重三十斤,更以堅木為架,高二丈以外,以巨索系沙袋懸於木架之居中,練功者立於架側,站定騎馬步,舉掌擊之。因鐵片尖銳,鐵沙粗糙之故,最易傷手。上手之初,每擊一下,袋僅微微宕動而已,及後漸宕漸遠,由數寸而數尺,以至於能宕出一二丈。在鐵沙袋宕回之際,即舉掌從旁攔之,毋使宕向外側,待袋著掌,即用力向前擦之,或向後挫之,使袋在面前不住旋轉。轉定之後,再拍之向外,宕回時更如法挫擦,練至不覺費力時,將鐵沙加重二十斤,如法練之。數月之後,再加二十斤,直加至能將重一百二十斤之鐵沙袋,隨手拍出,任意挫擦,旋成圓化,而不覺費力時,功夫已臻絕頂。前後約費時三四年,此功練成之後,其手即不能複作他用。蓋觸物即易傷人,與硃砂掌同,故學者宜以左手練之也。曾聞友人劉福祿君,述及河南懷慶府名拳師程綬典精潭腿,尤擅銅砂掌,以掌向壁間擊之,立現深洞,可想見其功矣。

13.蜈蚣跳

蜈蚣跳為硬功外壯,又名蛇行術。為夜戰者不可缺少之藝業,亦練手足功夫之妙法,而兼練習跳躍者。其法:先用兩手掌兩足趾抵地,支住全身,胸腹等部離地二三寸。此為初起姿勢,如近今體操“伏地挺身”者然。將身體之中部,向上聳起成弓背形,兩掌猛力向地上一按,兩足趾向後一撐,全身完全淩空,乘此按撐之力,即向前躍出。仍以掌指拄地,身體仍離地二三寸,與初起姿勢同。待用掌趾之跳躍,練至純熟時,則更變掌為拳,變拳為五指,變五指為三指,變三指為二指,繼而一趾;足趾亦由二足而一足,依法行之。至皆能隨意進退,斯技成矣。以之臨敵,非但手指足趾之功,可以制人,而跳躍亦足以助退避之用。且伏地蛇行,使敵人出於意表之外,而不及措手且無以發見也。

14.提斤斤

提斤斤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又名石荸薺功。此種功夫,專練拇、中、食三指之捏勁,及臂部拎提之力,與鷹爪拔山等功相仿佛;惟著力處,全在拇、中、食三指 指面之上,而不及於指端、指側各部。南方技擊界盛行此功,凡稍稍涉獵武術者,莫不練之。以麻石鑿成圓椎形,上削下廣,略如帶芽荸薺之狀,小者十餘斤,最大者六七十斤。其底之對徑約七八寸,練者用拇、中、食三指,捏住其尖銳之一端。捏時中、食二指在外,拇指在內,指尖皆向下。石荸薺之頂,約居中、食二指之第三節,不可抵住手心,捏住之後 ,即向上提起,在入手之初,欲以三指豎提十餘斤之物,已屬極難之事。況此種石荸薺,由銳而廣,四周平削,毫無可以借力之處,其難固更甚也。故初時勢必不能應手提起,甚且略不動搖,非經過半年或一年之苦功不可,既能將石荸薺提起之後,又須練習持久,否則一提起,即放下,功勁亦至有限。故提起之後,宜環場而走,先時數步即脫手,功夫漸深,則愈能持久,由數步而數十步,由數十步而數百步,以至於能手提石荸薺,繞場走數十匝,亦不脫手,則可另易較重之石荸薺,依法練之矣。但斤兩之增加,不宜驟多,每更換時,以加重三斤為率,至多不得過五斤,蓋驟增加多斤以後,行功上固發生極大之阻礙,且影響及於全身,甚至受傷,故練功宜漸進而忌躐等也。循序而進,至能以拇、中、食三指,捏五六十斤之石荸薺,而任意提之持久,在一個時辰以上者,則功夫已登峰造極,捏人至傷,捏物洞穿。此種功夫,少則三年,多則五載,必可成就。就餘所知者,《武術匯宗》作者萬籟聲君,即善此,能折二分之銅板雲。然技成與否,要在習者之恒心耳。

15.仙人掌

仙人掌為硬功外壯陽手,即指端一部之刺勁功夫也。與軟功陰手之一指禪功,約略相似;惟彼用一指,此則前出之四指並用耳。練習之法至簡易,而功成亦甚速,故練習者頗眾。其法:先以四指緊並,在堅硬之物體上用力抵刺,即牆壁樹木桌凳之上,亦可練習。初不必有一定之物件也,日日行之,久而效著,能抵木為小陷,愈練愈深,漸能洞穿。再易以大青石,依法練習之,至能抵石成深陷為度。若以此掌抵刺,其勢猛不可擋。即練過鐵牛功者,亦不能抗。且無論其為開口功、閉口功,一遇此仙人掌,必為所破。蓋鐵牛功者,陽剛之勁也;仙人掌者,雖以陽剛之勁,然尚有陰柔之力,故以陰破陽,以柔克剛。因是技擊界有“鐵牛功,練得精,一遇仙人掌,立刻爭不成”之語。練習此掌,最宜左手,蓋恐右手功成,于無意中傷人也。

頭向前轉復原,亦須慢慢行之。

三段推窗望月去心火,兩足左右分開,成騎馬式,胸挺出,身不可前傾。兩拳握緊,各置腰際,掌心向上,目前視,左腿下蹲伸直如鋪地錦。左手向左抅摟,右手向右猛推,身隨之向右,同時右腿前屈,目注右掌,作推窗望月狀。右腿下蹲伸直,右手向右抅摟,左手向左猛推,身隨之向左,目注左掌,左足踏進,復原正立姿勢。

四段抓空打空力不勞,兩足左右分開,成騎馬式,兩拳緊握,各置腰際,右手向前猛力擊出。拳與肩平,掌心向下,左拳仍舊,右手指張開向後擄。如抓物者然,猛力向後收,隨即緊握為拳,仍置腰際,同時左手向前擊來。掌心向下,右拳向前擊出,左拳向後抓,隨即變拳,收於腰際,至腿酸力盡為止。左足踏復原,此即俗稱抓空打空之謂也。

四段功雖短,然練習時,非澄心靜氣,斂力專神不為功。練習時須自然呼吸,不可使氣,亦不可屏氣。蓋使氣過度則氣竭,屏氣已甚則氣傷,須平心靜氣以出之。下腑之前,宜深呼一 口,兩手托天時,須手指互叉,即效力達於指端,如能足跟提起更妙。兩掌覆地時,切忌用力過猛,致損腎部;亦不可中輟,視為畏途。各種動作,亦緩而用力,勿急進功,勿求速效也。功成後,不特強壯體魄,抑且為習拳練功習技之基礎也。

07.一指禪功

一指禪功為陰手,亦少林七十二藝,軟功中之狠毒者。練全功於一指,如少林江南著名拳師膝黑子,一指功夫,曾練四十年;然一指竟能漫遊南北無敵手,是亦難能而可貴也。初練時,懸一鐵錘于常經過之要道,出入必見,見必以一指擊之,每日如此。初時指著錘而錘不動,其後漸能搖動,然後漸漸向後移步,至能指不著錘,憑空一指,錘亦動搖。至此一指禪功,第一步功夫已成就矣。然後於廣庭之中,置燈若干,每於夜靜更深之際, 一一燃之,人立於燈前,以一指遙指之。初時僅燈焰搖搖,如被微風者然。習之既久但用一指,向燈彈之,被指之燈,立時撲滅,指無虛處,竟如有扇扇滅者。於是第二步功夫成。再以紙幕燈之四周,作風燈狀而習之,至紙不破而燈熄,於是第三步功夫成。再以玻璃隔之,至一指即滅,而玻璃不損者,一指禪大功告成矣。至此須十年苦功,較紅砂掌、黑砂掌、五毒手更進一籌,惟須恒字,方可成功。

08.鐵頭功

鐵頭功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兼內壯之氣。鐵頭功分頂門、前額、後腦三部,雖用外壯之力,堅練其筋骨,然亦須運身內之力與氣,氣與神,充滿腦房,互相為用,殆克有成;否則徒持外壯之力,而無內壯之勁,則雖能成,亦下乘耳。練習之時,以軟帛束首,使圍繞至數十匝,外面更以軟鐵片周匝之一二層,然後將頭向牆壁上頂撞之,每日行若 幹次。練時須提氣充腦,初時不必猛力頂撞,蓋骨未堅而腦易傷也,即所以纏帛於首者亦以此故。待練稍久逐漸加重,而頂撞之次數,亦隨之加增。勤習一年,則初步功成,將所束之帛,減少二三層;然後再如法練習之,逾百日,更減帛二三層,愈進步而帛之層數愈減少。至一年之久,以至於完全除去,則第二步功成。而以首與牆壁直接頂撞,初時亦頗苦惱,行之日久,逐漸不覺時,則頭與磚頭同其堅硬,而全功成矣。若用拳法中之頭、肘勢以撞人( 即俗所謂撞羊頭),當之者無不立斃。功之最深者,頭堅于石,觸石立碎;觸鐵板亦能深陷,法無敵矣。但亦須精心勤習,閑即坐功,以澄心靜氣功,使屏除雜念,則腦海如大自然界,即俗所謂修性,然後練功,則不難臻於絕境也。此種功夫,並不希罕,江湖賣解之流,每習之,如油錘貫頂,雙龍入海,砸磚等技,即鐵頭功也。且此種功夫,為自衛防身之技,較陰手傷人之術,為有益也,況易於進功耳。

09.鐵布衫功

鐵布衫為硬功外壯也。如兼習內壯童子功,則稱金鐘罩,能成功殊非易易也,苟非決心到底,則無以成,是故能之者甚鮮。鐵布衫練習之法,先用軟布,環束胸背間,纏繞數匝,然後用手著力搓摩。又時將肘、臂曲伸,使胸部作翕之狀。夜間宜用堅硬之木板為榻,使骨骼時與堅硬之物體相接觸,日久漸至堅實。初習頗苦之,習之既久,筋肉骨骼堅韌矣。然後立鐵杠於庭前,下作淺坑,鋪尺許細砂,每日晨昏,就鐵杠練習種種姿勢。于下杠之時,是以上身各部,如肩、背、胸、腹、臂等部,故向沙中跌撲,使上身各部,與沙接觸二次為度,如是行之三年,將纏繞之軟布除之,以木錘捶擊之,漸漸易以鐵錘擊之,並運氣擬神斂力以佐之。更三年,則上身各部綿軟如棉,鐵布衫功成矣。用時運氣斂力,則堅如鐵石,而拳械不能傷矣。重量兵器尚須避之,少林中人多能之。余師叔王翁,曾假北京石老娘胡同,柿子店拳場表演是技,斯時餘年僅十一二,為好奇心所驅使,竟不顧禮儀,持花槍猛紮其腹,砉然一聲,餘已仰跌矣,起而欣服。蓋王師運氣為禦,致餘不敵而跌也。

10.排打功

排打功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蓋雖為外壯硬功,而實具內壯軟功之勁也。其練法則用擊撲之法,使筋肉堅實,與捶打各部功夫相同,練法至為簡單。所謂排者,即排磚也。初入手時,所用之排磚,用堅木做成,長一尺闊六尺,厚一寸半,排時用一手握磚之中央,以其外緣側擊,全體各部,皆宜排到。先排大小臂,左右交互行之,由輕而重,各排百下;次排大小腿,排左腿則右手握磚,排右腿則左手握磚;次排胸腹,亦左右交行,握磚之手,亦如排腿,末排後肩。如此每日晨夕受排一次,每一次各部皆排百下,用木磚排練。 一年之後,更換窯磚,亦依前述次序排練。更過半年,則易金磚。金磚者,以銅鐵鑄成之磚,非真金也。亦練半年,則功成。全身各部之肌肉,即堅實異常,縱不能與刀槍不入之鐵牛功等比美,然用拳腳踢打,亦不至於受傷矣。然在排練軟當各部時,須將氣鼓足,毋使傷及內部。大約一呼吸間擊一下,每擊一下之後,宜吐氣一口,然後更鼓氣受排,亦可兼排頭殼各部,使成頭肘功。前後共練二年,必可成就。此法在北五省之技擊家,視與溜腿柔骨等法同樣緊要,為學拳者所必修;南人則習者甚鮮。在少林寺與打木人功並駕齊驅也。

11.鐵掃帚功

鐵掃帚為硬功外壯陽手也,又名鐵腿功,練習腿部功夫之一。蓋將一腿或兩腿,練習至堅實,用以掃擊敵人,或拂擊敵械之法也。其全力皆注于腿,並重於小腿部分。其法:每日站騎馬式,如覺力盡,則散步以蘇其困,待氣力復原,更依法習之,初習不必過久,及後漸漸延長時間,至能站至二小時之久,而不覺困乏者,則第一步功夫成。蓋騎馬式以三盤穩固,五體堅定為主。習此持至日久,則兩腿之力,決非尋常人所能及矣。至此遂于常經過之要道,埋立木樁;或距離稍遠處,多立數樁。出入見之,以用腿橫掃之,不可間斷。腿之四周,均須平均行之。至單練一腿,或兩腿同練,則不必一定,在習技之自擇耳。 如是每見此木樁,即掃擊數腿。初時筋肉紅腫,頗苦之,殆習之既久,而筋肉堅實,不覺疼痛,而樁反動搖,終且折斷。則易更粗木樁,如法習之,亦至折斷。然後更易之以大樹,其初也如蜻蜓撼石柱,不見其效。三年後,功漸成,腿到處,則枝頭弱葉,因之震動,繼而樹幹亦受震撼。至爐火純青時,腿到處,樹木搖搖,似欲折斷者然,則鐵掃帚功成矣。如被人困圍不能脫,以腿橫掃之,則骨斷筋折,當者披靡,惟習之殊非易易,要在習者之恒心耳。

12.竹葉手

竹葉手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又名銅沙掌,為專練掌面擊人之一種功夫,與練拳之馬鞍功練指之點石功為用相同,亦殺手也。用粗布製成一袋,約二尺見方,中貯鐵沙,雜以尖銳之鐵片,初重三十斤,更以堅木為架,高二丈以外,以巨索系沙袋懸於木架之居中,練功者立於架側,站定騎馬步,舉掌擊之。因鐵片尖銳,鐵沙粗糙之故,最易傷手。上手之初,每擊一下,袋僅微微宕動而已,及後漸宕漸遠,由數寸而數尺,以至於能宕出一二丈。在鐵沙袋宕回之際,即舉掌從旁攔之,毋使宕向外側,待袋著掌,即用力向前擦之,或向後挫之,使袋在面前不住旋轉。轉定之後,再拍之向外,宕回時更如法挫擦,練至不覺費力時,將鐵沙加重二十斤,如法練之。數月之後,再加二十斤,直加至能將重一百二十斤之鐵沙袋,隨手拍出,任意挫擦,旋成圓化,而不覺費力時,功夫已臻絕頂。前後約費時三四年,此功練成之後,其手即不能複作他用。蓋觸物即易傷人,與硃砂掌同,故學者宜以左手練之也。曾聞友人劉福祿君,述及河南懷慶府名拳師程綬典精潭腿,尤擅銅砂掌,以掌向壁間擊之,立現深洞,可想見其功矣。

13.蜈蚣跳

蜈蚣跳為硬功外壯,又名蛇行術。為夜戰者不可缺少之藝業,亦練手足功夫之妙法,而兼練習跳躍者。其法:先用兩手掌兩足趾抵地,支住全身,胸腹等部離地二三寸。此為初起姿勢,如近今體操“伏地挺身”者然。將身體之中部,向上聳起成弓背形,兩掌猛力向地上一按,兩足趾向後一撐,全身完全淩空,乘此按撐之力,即向前躍出。仍以掌指拄地,身體仍離地二三寸,與初起姿勢同。待用掌趾之跳躍,練至純熟時,則更變掌為拳,變拳為五指,變五指為三指,變三指為二指,繼而一趾;足趾亦由二足而一足,依法行之。至皆能隨意進退,斯技成矣。以之臨敵,非但手指足趾之功,可以制人,而跳躍亦足以助退避之用。且伏地蛇行,使敵人出於意表之外,而不及措手且無以發見也。

14.提斤斤

提斤斤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又名石荸薺功。此種功夫,專練拇、中、食三指之捏勁,及臂部拎提之力,與鷹爪拔山等功相仿佛;惟著力處,全在拇、中、食三指 指面之上,而不及於指端、指側各部。南方技擊界盛行此功,凡稍稍涉獵武術者,莫不練之。以麻石鑿成圓椎形,上削下廣,略如帶芽荸薺之狀,小者十餘斤,最大者六七十斤。其底之對徑約七八寸,練者用拇、中、食三指,捏住其尖銳之一端。捏時中、食二指在外,拇指在內,指尖皆向下。石荸薺之頂,約居中、食二指之第三節,不可抵住手心,捏住之後 ,即向上提起,在入手之初,欲以三指豎提十餘斤之物,已屬極難之事。況此種石荸薺,由銳而廣,四周平削,毫無可以借力之處,其難固更甚也。故初時勢必不能應手提起,甚且略不動搖,非經過半年或一年之苦功不可,既能將石荸薺提起之後,又須練習持久,否則一提起,即放下,功勁亦至有限。故提起之後,宜環場而走,先時數步即脫手,功夫漸深,則愈能持久,由數步而數十步,由數十步而數百步,以至於能手提石荸薺,繞場走數十匝,亦不脫手,則可另易較重之石荸薺,依法練之矣。但斤兩之增加,不宜驟多,每更換時,以加重三斤為率,至多不得過五斤,蓋驟增加多斤以後,行功上固發生極大之阻礙,且影響及於全身,甚至受傷,故練功宜漸進而忌躐等也。循序而進,至能以拇、中、食三指,捏五六十斤之石荸薺,而任意提之持久,在一個時辰以上者,則功夫已登峰造極,捏人至傷,捏物洞穿。此種功夫,少則三年,多則五載,必可成就。就餘所知者,《武術匯宗》作者萬籟聲君,即善此,能折二分之銅板雲。然技成與否,要在習者之恒心耳。

15.仙人掌

仙人掌為硬功外壯陽手,即指端一部之刺勁功夫也。與軟功陰手之一指禪功,約略相似;惟彼用一指,此則前出之四指並用耳。練習之法至簡易,而功成亦甚速,故練習者頗眾。其法:先以四指緊並,在堅硬之物體上用力抵刺,即牆壁樹木桌凳之上,亦可練習。初不必有一定之物件也,日日行之,久而效著,能抵木為小陷,愈練愈深,漸能洞穿。再易以大青石,依法練習之,至能抵石成深陷為度。若以此掌抵刺,其勢猛不可擋。即練過鐵牛功者,亦不能抗。且無論其為開口功、閉口功,一遇此仙人掌,必為所破。蓋鐵牛功者,陽剛之勁也;仙人掌者,雖以陽剛之勁,然尚有陰柔之力,故以陰破陽,以柔克剛。因是技擊界有“鐵牛功,練得精,一遇仙人掌,立刻爭不成”之語。練習此掌,最宜左手,蓋恐右手功成,于無意中傷人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