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揭秘|“酒色”古龍的美食情趣

冷風如刀, 以大地為砧板, 視眾生為魚肉。

萬里飛雪, 將穹蒼作烘爐, 熔萬物為白銀。

雪將住, 風未定, 一輛馬車自北而來, 滾動的車輪輾碎了地上的冰雪, 卻輾不碎天地間的寂寞。

——古龍《多情劍客無情劍》

今天是古龍逝世33周年紀念日, 古龍成名很早, 但他死的也早。

古龍這一生, 書香酒香女人香, 一輩子就是個浪人, 他的灑脫、隨和、豪爽、機智與他的豪飲, 統統寫到他的武俠中去了, 並化解成一個個有血有肉的藝術典型。

▲古龍生前舊照

在古龍的小說中, 有令人眼花繚亂的新兵器, 有酷愛豪飲的俠客, 也有“有情若無情”的世界。 看起來古龍對美食是毫無講究的, 但實際上, 在古龍的武俠世界中對於美食的著墨也絲毫不少。

在《繡花大盜》故事中, 薛冰隨陸小鳳來到北平城查案, 陸小鳳引著薛冰來到一條陰暗的黑巷裡, 吃了一碗有種無法形容的奇妙香氣的肉羹, 原來是用蛇肉和貓肉燉出來的著名的“龍虎鬥”。

如今貓肉不再流行, 蛇羹也越發難尋了, 但香港, 恰好是延續了古龍眼中“最好吃的東西”的地方。

- 喝早茶 -

像真正的香港人一樣生活

▲被譽為“香港文化符號”的陸羽茶室

“請到陸羽茶室等我, 地址是士丹利街24-26號, 我會在那裡等你, 你一定要選擇坐在一樓。

試試在右邊挑一張桌子, 有鏡子和木椅的那種廂座, 坐在那幅水墨畫下面……”耳機裡的聲音是舒淇, 她在講著香港的故事。 這是LV 2008年製作的城市聲音旅行香港篇, 柔和的音樂, 性感的嗓音, 故事從一間叫“陸羽”的老茶室開始。

大凡香港的老文人, 都是有陸羽茶室情結的。 很多文章裡, 都有提到陸羽茶室, 加上茶室多年的歷史, 中環士丹利街24號, 已然成為香港文化符號的一個象徵。

我在第一次來到香港探尋美食的時候, 便將陸羽茶室列在了首位。

▲陸羽茶室的特色茶點

就好像要去遠方拜訪, 進了門是先要向長者請安一樣。 香港這座城過於繁華, 飛速的節奏, 人們從身邊匆匆擦過, 連在路上的步伐都不由得加快了幾分。

在熙攘的中環、熙攘的人流中, 陸羽茶室就像是一個靜謐的小型博物館。 室內的裝修80年未變——清式椅子、西式大鐘、中國書畫、義大利的琉璃玻璃, 古董屏風、銅制的老式吊扇, 所有的擺設仍沿用上世紀三十年代大上海、老廣州的風格。 時光於此, 似乎是停止的。

在陸羽茶室喝茶, 是需要講規矩的。 一樓接待散客, 靠窗和包廂雅座, 大都留給熟客。 侍者都是清一色的頭髮花白, 白色長袍, 神情傲嬌, 招呼得不卑不亢。 唯有熟客進門, 幾十年歲月沉澱的交情才在臉上的笑容裡展現出來。

▲陸羽茶室老式風格就餐區

我們直接被引至了二樓的角落,幾乎靠窗的桌都寫了名留位。同時立了規矩:不能大聲,拍照不能對人,12:30要走,因為留座的先生要來。

有些惶恐又有些欣喜,趕緊在靠窗的角落坐下,陸羽茶室有著連英國女王都敢拒絕的傲嬌,熟客最大就是陸羽茶室的規矩。

泡好茶,侍者遞來白紙紅字的菜單,薄薄32開小紙一張,但是印刷一批,中間打孔用繩子栓起成一疊,再栓支鉛筆,上面一行行紅色的字,寫的就是今天供應的點心。點心單每週五定時更換,有的點心,這次吃不上,可能就要再等一個月了。

▲港味十足的菜譜

很多菜在每週的點心單子和菜譜上,並找不到,要熟客才知道。比如最有名的豬肺杏仁湯、蜜餞雲腿,就不寫在菜單上,要到餐廳和夥計要。

氣定神閑的走到預留的位子落座,不用看功能表,來一份招牌點心和菜式,一瞬間,與茶室關聯的尊崇感便油然而生了。

陸羽茶室的點心品類不算多,卻是道道分量充足,貨真價實。最受歡迎的通常是傳統的蝦餃、腸粉和荷葉飯,一如八十年前的味道。一樣點了一份,吃到心滿意足,唇齒間還留著茶香。

- 米其林推薦 -

接地氣的星級美食

▲米其林推薦的沾仔記

▲大大小小的榮譽

這半年的出行,大都與美食有關。不知不覺中,在不同國度和城市之間輾轉,練就了舌尖上的挑剔,也培養出一顆對於美食堅定不渝的心。而米其林推薦,基本成了一座城市美食水準的代表。

香港,本是濃聚了南粵對於食材孜孜不倦追求的精髓,又彙集了世界各地的饕餮美食,榜上有名的店鋪不在少數。

如果你有足夠的時間,那麼可以穿行於街巷中,把《米其林指南》中推薦的23家街頭小食都一網打盡。

▲沾仔記經典雲吞面

大都集中在繁華的街市,比如佐敦的佳佳甜品和十八座狗仔粉,比如深水涉的坤記糕點和合益泰小食,比如中環的沾仔記。

如果只能選擇一家,那麼就到中環威靈士街口的沾仔記吧,永遠擁擠的店堂,拐到街角的長隊,以及牆上貼滿了的米其林推薦標籤,一切都在告訴你,值得選擇。

連續8年獲得米其林推薦,也是香港獲得米其林評星次數最多的小食餐廳,百餘年來隻做雲吞面。所有菜品,就是兩種面:撈面或湯麵,配三種料:雲吞或鯪魚丸或牛肉。

點了最經典的雲吞面,坐在小小的店裡,和陌生的人們拼在一起,大口吃著鮮嫩彈牙的鮮蝦雲吞,汲起爽滑的麵條吱溜下肚,再來一口濃香醇厚的湯汁。那一刻突然懂得,為何這一間飯館會獲得如此多的讚譽,最新鮮的食材,最簡單地做法,最經典的味道,才是最經得起歲月的打磨。

▲港味食肆 蛇王芬飯店

蛇王芬就在沾仔記隔壁不遠,出門右轉上坡,相距十余米。準確來說,蛇王芬已經不再是小吃的範疇,而是一間標準的食肆。既有接地氣的粥粉面,也有拿得出檯面的燕翅鮑,當然還有名字招牌中響噹噹的蛇肉料理。

前面說到,多年前第一次來到香港探尋美食,陸羽茶室排在第一,蛇王芬便是第二位了。食蛇,是廣東地區的傳統,做得好並且專的卻是不多。這一家,蔡瀾先生和歐陽應霽先生都大力推薦過,毫不令色筆墨對其讚譽,足見喜愛溢於言間。

▲濃濃懷舊風格的蛇王芬

▲蛇肉羹臘腸雙拼

店面也是不算大,一眼能夠望穿,裝修的風格與陸羽相似,帶著濃濃的懷舊風格,似乎坐在其間吃飯,都要注意下文人的風雅,慢享細品,才是對得住食材本身的講究與師傅的烹飪。點了一份蛇肉羹,一份臘腸雙拼,小碗,一人食,剛夠。多年後,關於香港的記憶,漸漸消散在街頭巷尾,唯有那份獨自享用美食的滿足感依舊還在。

▲香港經典大排檔

▲風味涼茶

香港,一個來了又去的城市,一個在記憶裡永不消散的城市,食物的滋味在記憶裡反復沉澱變得醇厚,那一份古早的滋味始終縈繞在心頭。即使圖像因為時間的蒼老而在記憶中褪色,舌尖上的記憶卻不會因為時間的推移而變淡,這便是美食的魅力。行走在香港,品一品它的古早,嘗一嘗街頭巷尾的飲食,然後把這味道留在記憶裡默默珍藏。

文:魚魚眾生

圖:魚魚眾生

編輯:端小斑

▲陸羽茶室老式風格就餐區

我們直接被引至了二樓的角落,幾乎靠窗的桌都寫了名留位。同時立了規矩:不能大聲,拍照不能對人,12:30要走,因為留座的先生要來。

有些惶恐又有些欣喜,趕緊在靠窗的角落坐下,陸羽茶室有著連英國女王都敢拒絕的傲嬌,熟客最大就是陸羽茶室的規矩。

泡好茶,侍者遞來白紙紅字的菜單,薄薄32開小紙一張,但是印刷一批,中間打孔用繩子栓起成一疊,再栓支鉛筆,上面一行行紅色的字,寫的就是今天供應的點心。點心單每週五定時更換,有的點心,這次吃不上,可能就要再等一個月了。

▲港味十足的菜譜

很多菜在每週的點心單子和菜譜上,並找不到,要熟客才知道。比如最有名的豬肺杏仁湯、蜜餞雲腿,就不寫在菜單上,要到餐廳和夥計要。

氣定神閑的走到預留的位子落座,不用看功能表,來一份招牌點心和菜式,一瞬間,與茶室關聯的尊崇感便油然而生了。

陸羽茶室的點心品類不算多,卻是道道分量充足,貨真價實。最受歡迎的通常是傳統的蝦餃、腸粉和荷葉飯,一如八十年前的味道。一樣點了一份,吃到心滿意足,唇齒間還留著茶香。

- 米其林推薦 -

接地氣的星級美食

▲米其林推薦的沾仔記

▲大大小小的榮譽

這半年的出行,大都與美食有關。不知不覺中,在不同國度和城市之間輾轉,練就了舌尖上的挑剔,也培養出一顆對於美食堅定不渝的心。而米其林推薦,基本成了一座城市美食水準的代表。

香港,本是濃聚了南粵對於食材孜孜不倦追求的精髓,又彙集了世界各地的饕餮美食,榜上有名的店鋪不在少數。

如果你有足夠的時間,那麼可以穿行於街巷中,把《米其林指南》中推薦的23家街頭小食都一網打盡。

▲沾仔記經典雲吞面

大都集中在繁華的街市,比如佐敦的佳佳甜品和十八座狗仔粉,比如深水涉的坤記糕點和合益泰小食,比如中環的沾仔記。

如果只能選擇一家,那麼就到中環威靈士街口的沾仔記吧,永遠擁擠的店堂,拐到街角的長隊,以及牆上貼滿了的米其林推薦標籤,一切都在告訴你,值得選擇。

連續8年獲得米其林推薦,也是香港獲得米其林評星次數最多的小食餐廳,百餘年來隻做雲吞面。所有菜品,就是兩種面:撈面或湯麵,配三種料:雲吞或鯪魚丸或牛肉。

點了最經典的雲吞面,坐在小小的店裡,和陌生的人們拼在一起,大口吃著鮮嫩彈牙的鮮蝦雲吞,汲起爽滑的麵條吱溜下肚,再來一口濃香醇厚的湯汁。那一刻突然懂得,為何這一間飯館會獲得如此多的讚譽,最新鮮的食材,最簡單地做法,最經典的味道,才是最經得起歲月的打磨。

▲港味食肆 蛇王芬飯店

蛇王芬就在沾仔記隔壁不遠,出門右轉上坡,相距十余米。準確來說,蛇王芬已經不再是小吃的範疇,而是一間標準的食肆。既有接地氣的粥粉面,也有拿得出檯面的燕翅鮑,當然還有名字招牌中響噹噹的蛇肉料理。

前面說到,多年前第一次來到香港探尋美食,陸羽茶室排在第一,蛇王芬便是第二位了。食蛇,是廣東地區的傳統,做得好並且專的卻是不多。這一家,蔡瀾先生和歐陽應霽先生都大力推薦過,毫不令色筆墨對其讚譽,足見喜愛溢於言間。

▲濃濃懷舊風格的蛇王芬

▲蛇肉羹臘腸雙拼

店面也是不算大,一眼能夠望穿,裝修的風格與陸羽相似,帶著濃濃的懷舊風格,似乎坐在其間吃飯,都要注意下文人的風雅,慢享細品,才是對得住食材本身的講究與師傅的烹飪。點了一份蛇肉羹,一份臘腸雙拼,小碗,一人食,剛夠。多年後,關於香港的記憶,漸漸消散在街頭巷尾,唯有那份獨自享用美食的滿足感依舊還在。

▲香港經典大排檔

▲風味涼茶

香港,一個來了又去的城市,一個在記憶裡永不消散的城市,食物的滋味在記憶裡反復沉澱變得醇厚,那一份古早的滋味始終縈繞在心頭。即使圖像因為時間的蒼老而在記憶中褪色,舌尖上的記憶卻不會因為時間的推移而變淡,這便是美食的魅力。行走在香港,品一品它的古早,嘗一嘗街頭巷尾的飲食,然後把這味道留在記憶裡默默珍藏。

文:魚魚眾生

圖:魚魚眾生

編輯:端小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