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重慶九龍坡金鳳鎮:媽媽收走手機 熊孩子一把火燒了臥室

日常生活中, 因為兒童“沉迷”手機而引發的家長與兒童的警情, 早已是屢見不鮮。

13日, 九龍坡警方綜合多方案例, 邀請分局心理分析矯正專家“蜀黍”, 詳解兒童“手機依賴症”的成因、特點和兒童心理規律, 提示廣大家長處理此類親子問題的“五把金鑰”和“三條紅線”。

不讓耍手機

11歲男童點燃了臥室

近日, 家住在九龍坡金鳳鎮的駱女士就對“兒童手機依賴症”深感切膚之痛。 因為, 她11歲的兒子竟然因為母親“沒收”了其手機, 竟然點燃了房子還離家出走!

2017年3月5日下午14時, 家住九龍坡金鳳鎮的駱女士因與十一歲的兒子鬧矛盾後,

兒子離家出走, 駱女士找不到兒子便打電話到金鳳派出所求助民警。

民警接到報警後立即趕到位於虎峰村鐘家院子的駱女士家中, 看見民警到來, 激動的駱女士向民警講起了事情的經過。

駱女士的兒子李某某, 現年11歲, 是個“低頭族”, 為了玩手機學習成績下降了, 整個人也一天恍恍惚惚。 駱女士看在眼裡, 急在心裡, 多次教育兒子, 讓他少玩手機, 可兒子就是不聽。 3月4日晚, 駱女士準備好了晚飯, 喊兒子吃飯, 可是兒子為了玩手機飯都不吃, 駱女士一氣之下就將兒子的手機沒收了, 為此兒子和她大吵了一架, 便關上了房門。

第二天, 駱女士一早便下地幹農活去了, 12點回到家中發現其兒子點火燒了家中的房子,

便急忙把火撲滅了, 在撲完火後, 準備找兒子“算帳”, 卻發現兒子不見了, 在四處找不到人的情況下, 駱女士只好報警求助。

民警在瞭解前因後果後, 一邊安排人員進屋對現場進行檢查, 看看火是否已全部撲滅, 消除隱患, 一邊安排人員尋找駱女士的兒子。

經過民警的不懈尋找, 最終在駱女士母親家中找到了李某某, 民警在找到了李某某後, 向他瞭解了事情的經過, 原來李某某因為昨天媽媽收了他的手機, 氣憤不已, 便在今天起床後, 將自己的書本及床鋪燒毀了, 火燒起來後, 又害怕媽媽罵自己, 便跑到外婆家躲了起來。 在民警的勸說下, 李某某最終返回家中, 和母親握手言和。

專家:

解決“手機依賴症”大人很關鍵

重慶市公安局九龍坡區分局資深心理輔導師薛平表示, 對於兒童“手機依賴症”, 家長不應該搞一刀切, 簡單粗暴干涉阻止, 而要辯證看,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現代社會, 手機的使用已經是普遍現象, 要讓孩子不接觸手機, 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兒。 而且, 必須強調,

手機依賴不僅是兒童的“專利”, 在成年人世界, 也許更為嚴重。 從某種程度說, 兒童處在智力的發展提升期, 通過手機接觸到一個遠遠超過生活圈子的世界, 無論對其智力發育還是知識積累, 其實還是有一定裨益的。 需要注意的是那些一天12個小時大部分時間“眼睛不離手機”的孩子, 那樣對他的身心健康和成長毫無益處。 ”薛平表示, 對於“手機依賴”嚴重的的兒童, 父母有“三條紅線”, 千萬觸碰不得, 否則只會引起逆反心理, 將事態引向另外一個極端。

紅線一:一味呵斥打罵

薛平指出, 手機依賴症的形成, 兒童到底要負多大的責任, 特別是低齡兒童, 目前還不好說。 “家長要承擔更大的責任”, 在因自控能力欠缺而陷入“手機依賴”的的兒童面前,

家長言動失控而採用“棍棒政策”, 只會讓孩子感覺家長喜怒無常, 從而無所適從, 甚至乾脆封閉心靈, 走向叛逆。

紅線二:始終“雙重標準”

紅線三:全家立場不一

在對待兒童手機成癮的問題上, 老人往往偏向于放任, 而年輕的家長則主張嚴管。 因此, 經常出現的情況是:家長在時孩子很聽話, 家長一上班立馬故態復發。 而且, 有的家長為了“偷懶”省心, 主動讓孩子玩手機。 薛平表示, 這種情況對孩子的教育是分裂性的:不僅對兒童的手機依賴症無法緩解, 還會造成孩子對父母的仇視心理, 甚至引發三代人的代際矛盾。

五把“金鑰”請你收藏

根據多年的接處警經驗和案例分析, 薛平認為, 對於兒童“手機依賴症”的根治, 看似是兒童的問題, 其實最終考量的,是家長的智慧很情商。他指出,所謂應用之妙,存乎一心。法無定法,功成法立。只要是柔性的,有效的,那麼就值得推廣。在此,他提出三大方法,供家長借鑒。

金鑰一:多花時間陪伴孩子

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爸爸媽媽應該毫不吝嗇地多花時間來陪伴、關愛自己的孩子,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利用業餘時間多和孩子交心,瞭解孩子的所見所聞,瞭解他的所需所求。多傾聽孩子心聲、多疏導孩子情緒。這樣孩子就容易轉移自己的興趣愛好,少以手機為伴。家長如果要做事,沒有時間陪孩子,在孩子央求陪伴的時候,就應該和他說明情況,並告訴他可以做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或者來做小幫手。

金鑰二:多為孩子安排豐富的活動

父母們應該為孩子多安排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來充實孩子的業餘生活。比如春天來了,週末就可以帶孩子外出踏踏青,多與自然接觸一下;也可帶孩子到圖書館及閱覽室看看書報,感受一下書香氛圍;還可以陪孩子打打球,鍛煉一下身體等等。這些都是比較健康的活動,對孩子們的身心發展有很大好處。孩子們對這些健康的活動接觸得多了,他的注意力自然就會轉移。

金鑰三:瞭解孩子用手機玩些什麼

做父母的,要瞭解孩子們使用手機時,到底在玩些什麼內容,看些什麼內容,這樣才能更好地指導孩子去使用手機。比如可以玩一些益智遊戲、可以查資料、聽音樂等等,這些都是積極健康的。但如果孩子玩手機已經嚴重地影響到自己的學習生活(比如作息混亂)或者身體健康(比如說視力等),那就要嚴格限制。

金鑰四:給孩子買手機需“約法三章”

“在允許孩子玩手機的同時,還應對孩子‘約法三章’,加以限制。”薛平表示,比如:一個月固定給孩子充夠一定數量的話費,並告訴孩子,超過以後就不會再給充值了,讓孩子學會控制話費的使用;如果學校規定不准帶就不能帶;晚上回到家裡,幾點到幾點可以開機使用,使用多長時間等等。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長們在允許孩子用手機的同時,還應該科學合理地加以限制,否則孩子就容易放任自流,最後越來越難以控制。

金鑰五:家長、老人應該帶頭表率

“低頭一族的家長朋友,一定記得不要在孩子面前拼命地玩手機。如果可能的話請放下手機,多看看書,和愛人談談心,和孩子下下棋聊聊天,或是一家人出門散散步,這些都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另外,薛平專門指出,老人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應該和孩子的父母站在同一立場,主動配合,這是非常重要的。

——END——

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 楊華

其實最終考量的,是家長的智慧很情商。他指出,所謂應用之妙,存乎一心。法無定法,功成法立。只要是柔性的,有效的,那麼就值得推廣。在此,他提出三大方法,供家長借鑒。

金鑰一:多花時間陪伴孩子

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爸爸媽媽應該毫不吝嗇地多花時間來陪伴、關愛自己的孩子,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利用業餘時間多和孩子交心,瞭解孩子的所見所聞,瞭解他的所需所求。多傾聽孩子心聲、多疏導孩子情緒。這樣孩子就容易轉移自己的興趣愛好,少以手機為伴。家長如果要做事,沒有時間陪孩子,在孩子央求陪伴的時候,就應該和他說明情況,並告訴他可以做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或者來做小幫手。

金鑰二:多為孩子安排豐富的活動

父母們應該為孩子多安排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來充實孩子的業餘生活。比如春天來了,週末就可以帶孩子外出踏踏青,多與自然接觸一下;也可帶孩子到圖書館及閱覽室看看書報,感受一下書香氛圍;還可以陪孩子打打球,鍛煉一下身體等等。這些都是比較健康的活動,對孩子們的身心發展有很大好處。孩子們對這些健康的活動接觸得多了,他的注意力自然就會轉移。

金鑰三:瞭解孩子用手機玩些什麼

做父母的,要瞭解孩子們使用手機時,到底在玩些什麼內容,看些什麼內容,這樣才能更好地指導孩子去使用手機。比如可以玩一些益智遊戲、可以查資料、聽音樂等等,這些都是積極健康的。但如果孩子玩手機已經嚴重地影響到自己的學習生活(比如作息混亂)或者身體健康(比如說視力等),那就要嚴格限制。

金鑰四:給孩子買手機需“約法三章”

“在允許孩子玩手機的同時,還應對孩子‘約法三章’,加以限制。”薛平表示,比如:一個月固定給孩子充夠一定數量的話費,並告訴孩子,超過以後就不會再給充值了,讓孩子學會控制話費的使用;如果學校規定不准帶就不能帶;晚上回到家裡,幾點到幾點可以開機使用,使用多長時間等等。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長們在允許孩子用手機的同時,還應該科學合理地加以限制,否則孩子就容易放任自流,最後越來越難以控制。

金鑰五:家長、老人應該帶頭表率

“低頭一族的家長朋友,一定記得不要在孩子面前拼命地玩手機。如果可能的話請放下手機,多看看書,和愛人談談心,和孩子下下棋聊聊天,或是一家人出門散散步,這些都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另外,薛平專門指出,老人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應該和孩子的父母站在同一立場,主動配合,這是非常重要的。

——END——

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 楊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