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騰訊上線WeGame直指Steam,中國PC端遊戲市場將面臨新一輪洗牌?

“打開WeGame看了看, 我決定還是去Steam上買遊戲。 ”一位遊戲玩家這樣說道。

近日, TGP(Tencent Games Platform, 即騰訊遊戲平臺)更名為WeGame平臺正式上線測試。 這一石激起PC端遊戲平臺市場的千層浪, 不少遊戲玩家和遊戲點評人都認為, WeGame是想做中國的Steam。

騰訊憑藉代理《英雄聯盟》等熱門遊戲穩坐國內遊戲公司的第一把交椅, 單機遊戲市場對其來說是一塊很小的蛋糕, 但為何將TGP的定位直接改變得與Steam幾乎一樣呢?

工具屬性還是社交屬性?玩家或許是搭建平臺的第一要素

原TGP作為騰訊遊戲平臺, 其工具屬性更為突出。 儘管TGP擁有2億的使用者量, 但這部分使用者絕大多數來自于《英雄聯盟》等騰訊代理遊戲。 也就是說, 大部分TGP用戶只是為了通過TGP方便啟動和更新《英雄聯盟》等遊戲而使用該平臺, TGP名為平臺實為工具。

再看Steam, 目前為止在中國市場擁有1800萬用戶量, 雖然用戶量不算驚人, 但這1800萬用戶並非只鍾情於某一兩款遊戲。

Steam的用戶通常在Steam上擁有多款遊戲, 從單機到網遊, 並不局限遊戲類型, 更不局限遊戲種類。 不管是偏愛即時戰略還是戀愛養成的玩家, 都被Steam平臺囊括其中。

原TGP的工具屬性也成為WeGame平臺需要突破的點, 很明顯, 騰訊想把WeGame打造為一個兼具社交屬性和平臺屬性的遊戲平臺。 但社交屬性的打造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 根源還是需要高品質的使用者活躍來打造UGC內容。

以《饑荒》遊戲為例, 儘管騰訊WeGame買下了正版漢化《饑荒》的版權, 但作為一款登陸Steam多年的遊戲, 玩家早已在Steam上創造了上千款遊戲mod(即遊戲模組, 是對遊戲內容如道具、角色等的一種修改程式), 其中不少也成為該遊戲的經典mod。 一名《饑荒》遊戲玩家認為:“雖然騰訊拿到了中文版版權,

但是Steam上海量的mod會讓遊戲趣味性提升很大一截, 何況比較好的漢化mod也有了很久了。 ”

面對Steam這樣龐大的玩家製作內容庫, WeGame想要充實自己的社交屬性, 路還很長。 另外Steam上也形成了不少玩家中的意見領袖——遊戲鑒賞家, 很多玩家信任鑒賞家的推薦和測評,

這一點也是WeGame短時間內難以追趕的。

在遊戲存儲數量上, WeGame和Steam也不可同日而語。 目前, WeGame平臺上共有遊戲87款, 其中單機遊戲23款, 網路遊戲64款。 而Steam上的遊戲數量達到上萬款, 包含的遊戲種類也豐富多樣, 顯然用戶更容易在大的遊戲庫中找到自己的“蘿蔔青菜”。

另外在用戶的付費習慣上, WeGame目前的用戶大多數由原TGP轉換而來, 對於已經習慣了“免費網遊”概念的騰訊玩家而言, 正版付費像是“人傻錢多”才會做的事情。 而Steam平臺的用戶對付費遊戲的認可度較高, 正版付費的觀念也較為成熟。

由此看來, 如何培養已有用戶的付費觀念是WeGame需要花大力氣去做的事情。 同時WeGame似乎也希望能將Steam的高品質用戶吸引過來,

但目前來看效果不佳。 一位玩家表示:“每次在WeGame看到貌似不錯的遊戲, 我就會上Steam上面買。 ”

再對比價格, 儘管騰訊財大氣粗, 目前也難敵Steam平臺的優惠力度。 Steam每年的春節、開學季、耶誕節等重大節日, 都會有大批遊戲的打折優惠, 折扣從-20%到-75%不等, 平日裡的週末優惠5折也是常有的事情。 對於WeGame的攻勢, 有Steam用戶表示:“然而Steam反手一個-75%。 ”

遊戲開放者:多個平臺多個選擇

遊戲平臺的另一個重要功能是為遊戲開發者提供包括運營推廣、資金扶持等。

以近期不少遊戲主播推薦的遊戲《小三角大英雄》為例,該遊戲在Steam平臺和WeGame平臺共計售出5萬餘份,其中Steam平臺約1萬份,WeGame平臺占到4萬份。WeGame平臺目前遊戲較少,對於像《小三角大英雄》這樣的獨立遊戲會給出一個推薦位,而在Steam平臺上,《小三角大英雄》只能淹沒在每天成百上千的首發新遊戲中。這或許是WeGame在國產獨立遊戲的引進與推廣上的一個優勢。

WeGame作為全新的平臺在引進國產獨立新遊戲上的優勢,會為許許多多國產獨立遊戲工作室創造機會。《小三角大英雄》的開發者胖布丁工作室在接受採訪時表示,WeGame平臺遊戲很少,所以新遊戲獲得推薦位的機會更大。

《小三角大英雄》的發行商曾在接受採訪時講述了一段在Steam上發行遊戲的經歷:“我以為週六玩家放假在家買的人會很多,就在週六上架了遊戲,但Steam的工作人員週六不上班,都沒人給我們安排新遊上架推薦位。”的確,Steam作為已經較為成熟的平臺,每天上架新的遊戲千千萬,自然不能照顧到每款國產獨立遊戲,也會錯失對好遊戲的推薦。

WeGame在發佈之時也公佈了一系列對獨立遊戲開發者的扶持計畫,包括了開發、本土化、上線、運營、推廣、資料回饋等一系動作,這些對於國內的中小型遊戲開發團隊來說,是十分大的支援力度。

但另一方面,在3A大作遊戲(即高品質、搞銷售、高成本遊戲)的引進上,Steam則佔據更大優勢。對於WeGame來說,引進3A大作的一大困難就是審核關卡。一位玩家表示:“審核下恐怕WeGame上只能玩一些老少皆宜的遊戲了,分級或許能解決這個問題,但是目前來看分級很遙遠。”

但WeGame作為一家國內遊戲平臺,比Steam能做得更好的是對遊戲的本土化。《星露穀物語》在登陸原TGP後,遊戲開發商甚至還在更新日誌感謝了騰訊能為其創造了簡體中文版上線的機會。Steam畢竟依賴于遊戲廠商的選擇,小廠商和獨立遊戲工作室難以解決的問題是漢化、伺服器等,這方面騰訊WeGame則挺身而出,既為遊戲開發者提供管道,也為國內玩家創造更舒適的環境。

想從遊戲平臺市場分一杯羹?每個平臺都想做國內的Steam

對於國內的遊戲平臺市場,不僅騰訊有想法,其他遊戲公司也想分一杯羹。

今年7月份,東方明珠聯合微軟中國、冰穹互娛一起發佈了東方明珠遊戲平臺,簡稱G遊戲,截至目前G平臺上共有遊戲44款。區別於騰訊的單打獨鬥,G平臺是集結三方之力。東方明珠提供了業務資源體系,微軟提供前沿技術,冰穹互娛則擁有豐富的遊戲發行經驗。

除了G平臺,方塊遊戲平臺也是今年新上線的國內遊戲平臺。方塊遊戲隸屬於皖新傳媒,主打單機遊戲,目前共有86款單機遊戲,其中包括了國產經典《仙劍奇俠傳》系列及河洛工作室最新作品《河洛群俠傳》。除了簽約國內遊戲工作室出品的遊戲,方塊遊戲平臺也致力於尋找優秀的國外遊戲佳作,試圖做到全球遊戲的當地語系化、同步發行等。在方塊平臺上可以看到如《三位一體》《迷你地鐵》等國外知名遊戲。

G遊戲與方塊遊戲的在遊戲數量上遠不及Steam,其中重合的遊戲大多也是Steam上的老遊戲。經典單機遊戲《三位一體》在Steam平臺上擁有6216篇測評,相比之下方塊遊戲不足百篇的評價顯得十分寥落。而在價格上,Steam每年春節、聖誕、萬聖等大打折,再加上平日裡的週末折扣,這樣的價格優勢也是目前G遊戲與方塊遊戲難以做到的。

有媒體人評價稱,2017年將會是中國PC遊戲平臺的元年。如果難以理解這個概念,不如來看一份資料好了,單機市場看似邊緣實則機遇巨大。在2016年的Steam年度資料總結中,全球使用者增長64%,中國用戶增長則達到91.7%,這個驚人的增長速度足以說明,PC、主機遊戲市場仍舊大有可為。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騰訊選擇此時入局對標Steam了。

遊戲開放者:多個平臺多個選擇

遊戲平臺的另一個重要功能是為遊戲開發者提供包括運營推廣、資金扶持等。

以近期不少遊戲主播推薦的遊戲《小三角大英雄》為例,該遊戲在Steam平臺和WeGame平臺共計售出5萬餘份,其中Steam平臺約1萬份,WeGame平臺占到4萬份。WeGame平臺目前遊戲較少,對於像《小三角大英雄》這樣的獨立遊戲會給出一個推薦位,而在Steam平臺上,《小三角大英雄》只能淹沒在每天成百上千的首發新遊戲中。這或許是WeGame在國產獨立遊戲的引進與推廣上的一個優勢。

WeGame作為全新的平臺在引進國產獨立新遊戲上的優勢,會為許許多多國產獨立遊戲工作室創造機會。《小三角大英雄》的開發者胖布丁工作室在接受採訪時表示,WeGame平臺遊戲很少,所以新遊戲獲得推薦位的機會更大。

《小三角大英雄》的發行商曾在接受採訪時講述了一段在Steam上發行遊戲的經歷:“我以為週六玩家放假在家買的人會很多,就在週六上架了遊戲,但Steam的工作人員週六不上班,都沒人給我們安排新遊上架推薦位。”的確,Steam作為已經較為成熟的平臺,每天上架新的遊戲千千萬,自然不能照顧到每款國產獨立遊戲,也會錯失對好遊戲的推薦。

WeGame在發佈之時也公佈了一系列對獨立遊戲開發者的扶持計畫,包括了開發、本土化、上線、運營、推廣、資料回饋等一系動作,這些對於國內的中小型遊戲開發團隊來說,是十分大的支援力度。

但另一方面,在3A大作遊戲(即高品質、搞銷售、高成本遊戲)的引進上,Steam則佔據更大優勢。對於WeGame來說,引進3A大作的一大困難就是審核關卡。一位玩家表示:“審核下恐怕WeGame上只能玩一些老少皆宜的遊戲了,分級或許能解決這個問題,但是目前來看分級很遙遠。”

但WeGame作為一家國內遊戲平臺,比Steam能做得更好的是對遊戲的本土化。《星露穀物語》在登陸原TGP後,遊戲開發商甚至還在更新日誌感謝了騰訊能為其創造了簡體中文版上線的機會。Steam畢竟依賴于遊戲廠商的選擇,小廠商和獨立遊戲工作室難以解決的問題是漢化、伺服器等,這方面騰訊WeGame則挺身而出,既為遊戲開發者提供管道,也為國內玩家創造更舒適的環境。

想從遊戲平臺市場分一杯羹?每個平臺都想做國內的Steam

對於國內的遊戲平臺市場,不僅騰訊有想法,其他遊戲公司也想分一杯羹。

今年7月份,東方明珠聯合微軟中國、冰穹互娛一起發佈了東方明珠遊戲平臺,簡稱G遊戲,截至目前G平臺上共有遊戲44款。區別於騰訊的單打獨鬥,G平臺是集結三方之力。東方明珠提供了業務資源體系,微軟提供前沿技術,冰穹互娛則擁有豐富的遊戲發行經驗。

除了G平臺,方塊遊戲平臺也是今年新上線的國內遊戲平臺。方塊遊戲隸屬於皖新傳媒,主打單機遊戲,目前共有86款單機遊戲,其中包括了國產經典《仙劍奇俠傳》系列及河洛工作室最新作品《河洛群俠傳》。除了簽約國內遊戲工作室出品的遊戲,方塊遊戲平臺也致力於尋找優秀的國外遊戲佳作,試圖做到全球遊戲的當地語系化、同步發行等。在方塊平臺上可以看到如《三位一體》《迷你地鐵》等國外知名遊戲。

G遊戲與方塊遊戲的在遊戲數量上遠不及Steam,其中重合的遊戲大多也是Steam上的老遊戲。經典單機遊戲《三位一體》在Steam平臺上擁有6216篇測評,相比之下方塊遊戲不足百篇的評價顯得十分寥落。而在價格上,Steam每年春節、聖誕、萬聖等大打折,再加上平日裡的週末折扣,這樣的價格優勢也是目前G遊戲與方塊遊戲難以做到的。

有媒體人評價稱,2017年將會是中國PC遊戲平臺的元年。如果難以理解這個概念,不如來看一份資料好了,單機市場看似邊緣實則機遇巨大。在2016年的Steam年度資料總結中,全球使用者增長64%,中國用戶增長則達到91.7%,這個驚人的增長速度足以說明,PC、主機遊戲市場仍舊大有可為。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騰訊選擇此時入局對標Steam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