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幹勁足了,信心也足了

青海新聞網訊 我叫郭春玲, 是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三角城鎮海峰村的普通勞動婦女。 我們家裡有6口人, 除了我和丈夫、公公婆婆外, 還有兩個姑娘在縣寄宿制民族小學上學。 這兩天, 丈夫忙著秋收, 我自己家裡和牧場兩頭跑。 雖說每天都忙得很, 但是自去年三月份, 在精准扶貧政策的支持下, 我們有了家庭牧場後, 一家人的生活有了新盼頭, 幹起事來也更有勁兒了, 忙一點苦一點都不怕。

我們村有212戶人家, 是一個半農半牧業村。 村裡耕地面積比較少, 草場面積也不大, 我們大家靠養殖牛羊和外出務工,

才有了一些收入。 但是養殖牛羊如果不是規模化養殖, 就很難有大的收入。 村裡人都在想辦法掙錢, 但由於大家沒有創業的經驗, 外出只能幹些體力活。 我們家以前也養了幾頭牛和羊, 有時候我丈夫也會出去打打零工貼補家用。

國家出臺“精准扶貧”政策, 派駐第一書記後, 我們村有了新的希望。 去年, 第一書記趙濤在摸底調查的時候, 發現我在照顧公婆的同時還要照顧我母親, 我們兩口子負擔比較重, 趙濤就建議我們搞特色養殖試試, 並且承諾合作社將為我們免費提供50只蘆花雞雞苗。

聽到這個建議, 我們一家人非常高興, 正好我們家有草原, 可以到草原上去養雞, 終於有了致富的好辦法了。 沒敢耽誤時間, 我們兩口子就去了自家的草原,

收拾原先空置的兩座畜棚, 然後合力又新建了一座畜棚, 頭一年我養了300只雞, 就這樣開始了我的家庭牧場生活。

以前也沒養過這麼多雞, 一開始我也是手忙腳亂, 幸好有鄉上養雞專業合作社工作人員的指導。 後來我又養了7頭豬、十多隻鵝, 還有加上我們家的牧羊犬, 那時候我們家的牧場真的是“雞飛狗跳”, 每天都熱鬧的不行。 沒過幾個月, 雞仔們開始下蛋了, 雞蛋和雞都可以銷售了。 去年不到6個月的時間, 我就掙了三萬多元, 這讓我繼續發展特色養殖的勁頭更足了。

今年我養了4000多隻雞, 我在西寧的妹妹也會幫我銷售雞蛋和雞, 在“朋友圈”裡, 我也算是個“土”微商了。 今年我還專門買了兩個蒙古包放在了牧場,

在牧場大家就可以吃到美味的生態雞了, 現在我每天大概能掙300多元。

有了自己的產業後, 幹勁足了、信心也足了, 有這些變化的可不止我一個人。 去年我們村裡的貧困戶, 依靠村裡已建成的東灣養殖社區和保豐養殖社區, 將互助資金投入到養殖社區, 養殖社區每年為村裡的貧困戶發放分紅, 還有村上的旅遊項目分紅, 這些讓貧困戶都脫了貧。 聽村主任說, 去年我們村還摘掉了後進村的帽子, 村幹部們服務起大家來也更有效率了。

現在, 村裡人閑下來的時候, 都喜歡去廣場上活動。 婦女們圍在一起跳廣場舞, 男人們一起組隊打籃球, 老人們在一起下圍棋, 村裡傳出的歡聲笑語越來越多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