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成果思維,究竟在思什麼?

井田商學院

在企業裡, 誰在什麼崗位, 誰做什麼工作, 一般都成為了定式。 很多事情司空見慣, 仿佛成了理所當然。 這時, 大家往往會走向僵化, 如同一潭不起波瀾的死水。 所以, 不妨跳出當前的思維, 換一種方式看待那些理所當然的事, 或許你就有新的發現, 比如成果思維。

什麼是成果思維?簡單說, 並不是有了工作才有了成果, 而是有了預設成果, 才去確定每個人的工作。

井田商學院

首先就是要求一切從成果出發, 沒有好的成果, 多少理由和藉口都是徒勞。 比如說, 有一家工廠, 外面有6個廠家幫它做生產加工, 於是這家工廠的品控部部長安排時間去外面那6家工廠檢測品質。 到了晚上回來, 他卻看到本廠出現了品質問題, 一般情況, 他就都會跑去找總經理, 說:“經理, 你看今天我出去了一天, 本廠就出現問題了。 ”是不是很熟悉?這種情況十分常見。 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獲得肯定,

這位部長的潛臺詞很明顯:我在的時候, 能保證沒有品質問題;我不在, 他們就會出事。

總經理說:“這個品控部是不是你管?無論本廠還是外廠, 都是你管的, 是不是?不管你出不出去, 本廠發生了問題, 是不是你的問題?”部長無言以對。 後來, 每當他要出去外場檢測品質時, 便會事先進行規劃, 自己出去了, 留下空檔, 該由誰接替工作;和生產部達成怎樣的共識, 對品質有怎樣的要求;下達怎樣的今日計畫, 如何按照計畫生產;晚上回來, 再進行檢查。

成果必須是對企業有價值的, 它不等於任務, 不等於努力, 不等於付出, 更不等於苦勞。 眾所周知, 有句老話叫“沒有功勞, 也有苦勞”, 講的就是一個人,

他做了一件事, 不管這件事有沒有做成, 只要他有這份心, 也付出行動了, 似乎就是值得被肯定的。 但是, 在企業中, 這種想法往往難以立足。

井田商學院

一家公司, 老闆問採購部的人:“你一天有多少個小時在自己的崗位上?”他回答:“五個小時。 ”老闆問:“還有三個小時幹嘛去了?”他回答說:“幫忙去了。

”一般這種情況, 他會想, 有些事沒人幹, 他做了, 等於幫了公司的忙, 老闆不能責怪自己, 不然多委屈;而且自己幫了忙, 結果好壞暫且不提, 有了這份心, 就該得到感謝了。 老闆便說:“幫忙很好, 這種精神值得表揚。 但是你對自己的工作滿意嗎?”他回答:“不是很滿意。 ”老闆問:“既然不滿意, 你怎麼還有時間去幫別人呢?”他便不再說話了。

站在成果思維的角度, 如果你的本職工作沒做好, 你就不應該去幫忙。 因為你的工作關聯到很多崗位, 你沒做好, 大家都會受影響。 你去幫忙了, 萬一沒幫到, 別人還要重做, 更浪費時間。 何況你幫的那個人, 也是公司花錢請來的, 他理應做好本職工作。 如果忙不過來,

需要人幫忙, 他可以向上層反映, 上層便會對他重視:是哪裡忙不過來?是管理問題還是流程問題?是不是設備和工具需要改良?是不是真的一個人完不成, 確實需要再加一個人?等等。 如此, 便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促進企業發展。 有成果思維在裡面, 價值就會出來, 問題也能得到解決。

做同一件事, 思維方式改變了, 就能帶來不同的效果。 好比一條路, 你可以走路, 可以騎車, 還可以開車, 不同交通工具速度就會不同。 就算是面對很常見的事, 只要激發思考, 換種思維, 說不定就有更好的效果。 謹記, 三思而後行。

作者:林志洋。 本文為原創作品, 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