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秋分,晝夜均分|真正的秋天開始了,養生要注重陰陽平衡

點擊上方↑“健康杭州” 可以訂閱哦!

秋分是24節氣中8個重點節氣之一, 其特點是晝夜時間相等, 陰陽各半。 我國古籍《春秋繁露 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

陰陽相半也, 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之“分”為“半”之意。 到了秋分, 就已經真正進入到秋季。

秋分是由熱到冷轉換的分水嶺。 秋分後, 氣溫降低的速度越來越快, 北半球的陽氣漸收, 陰氣漸長, 人體陽氣隨之內斂, 因此, 秋分過後養生保健特別重要。

中醫有句古話“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 秋分過後, 北半球的陽氣漸收, 陰氣漸長, 人體陽氣隨之內斂。 養生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 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 即:按照《素問• 至真要大論》所說:“謹察陰陽之所在, 以平為期”。 使人體的陰陽所在不出現偏, 做到“陰陽平衡”。

養生

秋分

秋分蕭瑟憂愁安, 登高開胸食玉泉。

早睡早起護心肺, 益津養陰潤燥胃。

梨藕百合柿山藥, 酸甘果蔬潤津燥。

秋季要特別重視起居、精神、飲食、運動等方面的調養, 皆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

1

一、起居調養:早臥早起

秋季, 自然界的陽氣由疏瀉趨向收斂、閉藏, 起居作息要相應調整:早臥以順應陽氣的舒長, 使肺氣得以舒展。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秋三月, 早臥早起, 與雞俱興。 ”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 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 使肺氣得以舒展。

秋季早晚溫差大, 應根據天氣變化和每個人的體質情況, 及時增減衣物, 預

防風寒。 但也不必過早“多穿衣”, 應注意耐寒鍛煉, 也就是常說的“秋凍”。 適當的冷水鍛煉對預防傷風感冒、流鼻涕、支氣管炎也有一定效果。

但秋凍並非人人皆宜, 糖尿病患者、體質較弱的老人和兒童、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哮喘病患者和關節炎患者都不適合“秋凍”。

2

二、精神調養:常笑宣肺

秋季人們情緒容易有垂暮之感,

應保持神志安寧, 減緩秋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 收斂神氣, 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中醫有“常笑宣肺”一說。 笑對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內臟、肌肉等器官有適當的協調作用。

3

三、飲食調養:防“秋燥”, “養收”,

少辛多酸

防“秋燥”:秋分時節, 飲食上要特別注意預防秋燥。 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涼燥”,白露的“燥”是“溫燥”,飲食上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種花色多樣,像藕、荸薺、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蘋果、葡萄、百合、銀耳、柿子等,都是調養佳品。

“養收”:秋季主“養收”,可適當進補,經常吃些山藥,雞湯、骨湯、茭白,南瓜、蓮子、桂圓、黑芝麻,紅棗、核桃等,都能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但是切忌過量,以免傷害脾胃。

少辛多酸:另外,《素問·髒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秋季天氣寒熱多變,寒涼之氣、秋燥之氣極易傷肺,保持肺臟的收斂狀態才能抵禦外邪。而酸味收斂,辛味發散,所以飲食方面要少辛多酸。在平時的生活中,就要儘量少食蔥、薑、蒜、辣椒、羊肉等辛辣食物,多食山楂、橘子、柿子、石榴等酸味食物。

4

四、運動調養:輕鬆平緩

金秋時節,天高氣爽,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好時機,運動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可適當進行一些耐寒鍛煉和有氧運動,比如:登山、步行、打太極拳、騎自行車、跳舞等。特別是登山,可以改善人體的循環系統,改善肺活量,激發快樂和活力,登山還可以配合呼吸,這樣可以加強肺部迴圈功能,更能加速人體代謝過程。

最後,推薦大家幾款秋分時節宜吃的養生藥膳:

12

歸參鱔魚羹

原料:當歸15克,黨參15克,鱔魚肉500克,料酒、醬油、生薑、細蔥、味精、精鹽各適量。

製作用法:鱔魚肉洗乾淨,切成細絲;當歸、黨參切成薄片.用紗布袋裝好;生薑、細蒽洗淨切碎。將炒鍋置武火上.放人鱔魚肉、藥袋、清湯、料酒、精鹽、薑、蔥燒開。撇去浮沫,改用文火熬熟,撈出藥袋.調入味精即成。佐餐食用.適量。

功效應用:益氣補血.對氣血兩虛所致的神疲氣短、形體消瘦、面色萎黃、頭暈眼花、心悸失眠、食欲缺乏,以及婦女月經量少、顏色淺淡、經閉不行等

有很好的效果。

12

豬肉黑豆湯

原料:瘦豬肉200克。黑豆30克,浮小麥50克,精鹽、味精各適量。

製作用法:豬肉洗乾淨,切成小塊;用細紗布袋將浮小麥包好紮緊。將豬肉與黑豆、浮小麥藥袋同入沙鍋,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燒沸,後改文火煨燉,待肉熟豆爛後.加入精鹽、味精調味,除去藥袋,飲湯食肉和豆。佐餐食用,適量。

功效應用:滋陰益氣、壯體止汗。調治陰虛、氣陰兩虛所致的形體消瘦、皮膚乾燥、自汗盜汗、神疲乏力、氣煩氣短、口渴多飲、唇舌乾燥等。

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涼燥”,白露的“燥”是“溫燥”,飲食上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種花色多樣,像藕、荸薺、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蘋果、葡萄、百合、銀耳、柿子等,都是調養佳品。

“養收”:秋季主“養收”,可適當進補,經常吃些山藥,雞湯、骨湯、茭白,南瓜、蓮子、桂圓、黑芝麻,紅棗、核桃等,都能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但是切忌過量,以免傷害脾胃。

少辛多酸:另外,《素問·髒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秋季天氣寒熱多變,寒涼之氣、秋燥之氣極易傷肺,保持肺臟的收斂狀態才能抵禦外邪。而酸味收斂,辛味發散,所以飲食方面要少辛多酸。在平時的生活中,就要儘量少食蔥、薑、蒜、辣椒、羊肉等辛辣食物,多食山楂、橘子、柿子、石榴等酸味食物。

4

四、運動調養:輕鬆平緩

金秋時節,天高氣爽,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好時機,運動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可適當進行一些耐寒鍛煉和有氧運動,比如:登山、步行、打太極拳、騎自行車、跳舞等。特別是登山,可以改善人體的循環系統,改善肺活量,激發快樂和活力,登山還可以配合呼吸,這樣可以加強肺部迴圈功能,更能加速人體代謝過程。

最後,推薦大家幾款秋分時節宜吃的養生藥膳:

12

歸參鱔魚羹

原料:當歸15克,黨參15克,鱔魚肉500克,料酒、醬油、生薑、細蔥、味精、精鹽各適量。

製作用法:鱔魚肉洗乾淨,切成細絲;當歸、黨參切成薄片.用紗布袋裝好;生薑、細蒽洗淨切碎。將炒鍋置武火上.放人鱔魚肉、藥袋、清湯、料酒、精鹽、薑、蔥燒開。撇去浮沫,改用文火熬熟,撈出藥袋.調入味精即成。佐餐食用.適量。

功效應用:益氣補血.對氣血兩虛所致的神疲氣短、形體消瘦、面色萎黃、頭暈眼花、心悸失眠、食欲缺乏,以及婦女月經量少、顏色淺淡、經閉不行等

有很好的效果。

12

豬肉黑豆湯

原料:瘦豬肉200克。黑豆30克,浮小麥50克,精鹽、味精各適量。

製作用法:豬肉洗乾淨,切成小塊;用細紗布袋將浮小麥包好紮緊。將豬肉與黑豆、浮小麥藥袋同入沙鍋,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燒沸,後改文火煨燉,待肉熟豆爛後.加入精鹽、味精調味,除去藥袋,飲湯食肉和豆。佐餐食用,適量。

功效應用:滋陰益氣、壯體止汗。調治陰虛、氣陰兩虛所致的形體消瘦、皮膚乾燥、自汗盜汗、神疲乏力、氣煩氣短、口渴多飲、唇舌乾燥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