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包子傳奇:手工大包一年狂賣近10億,他誓要成為早餐大王!

但凡南京人, 沒有不知道和善園的。 一家不起眼的包子店, 卻在南京城開了350家店;僅2016年, 全國500多家門店, 包子賣了近十個億, 一時成為傳奇。

​到底是神麼包子能有這麼多粉絲?和善園的背後推手到底是誰?究竟是怎樣的團隊才創造了這樣的奇跡?帶著諸多疑問我們走進了南京和善園總部, 當見到創始人本尊時, 不禁大跌眼鏡, 他就是傳聞中的早餐界“扛把子”沈春龍?樸素、靦腆、內向, 甚至不善言辭, 這樣一個普通到放進人群裡就再也找不出來的人, 是如何在短短幾年時間, 創造了這樣的行業傳奇?

接下來, 讓我們一起走進和善園, 解讀包子背後的故事。

一 潛心十年磨一包, 納言敏于行

沈春龍, 70後, 出生在英雄輩出的宿遷, 家中姐弟二人, 他排行老末, 家裡世代為農, 家境窘迫, 甚至窮到連學費都要長期東拼西借, 每逢開學, 因為條件要比其他同學差上一大截,

又加之其極度要強的自尊心, 幼小心靈長期在自卑中飽受摧殘, 平常的上學, 對於他來說卻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初中沒讀完他就輟學了, 之後便孤身一人投奔了遠在南京的姐姐。

​▲和善園董事長 沈春龍

初到南京, 四處謀生, 恰逢一家包子店招小雜工,

帶著有口飯吃就行的“小夢想”, 他被錄取了。 命運就是這麼奇妙, 從這一刻開始, 沈春龍就和“包子”結下了不解之緣。

老闆和師傅都很喜歡這個話少勤快、誠實肯幹的小徒弟。 剛入行時工資低到海平面以下, 超負荷的體力活讓他總是餓的前胸貼後背, 條件差到食不果腹、三餐都吃不飽, 甚至經常從半夜餓到天亮。 他年齡小、沒見過世面, 無論工資多寒磣、日子多不堪, 他從沒想過改行, 老老實實一干就是11年, 期間有兩位曹姓、萬姓大師傅還把看家本領傳給了他。

包子雖不起眼, 但很有別別竅, 用心幹滿四年才能出師。 那時做包子要用堿控制口味, 醒面和跑堿節點因春夏秋冬溫度而各不相同, 完全靠經驗調控、反復驗證才能如火純青掌握恰到好處的要點。

這11年裡, 他結婚生了子, 妻子是同村美顏小夥伴, 後來兩人一直朝夕共事, 一個學到了技術絕活、一個學到了店鋪管理, 雖然終日吃住在店裡, 常年無休, 起早貪黑, 但依然未離貧困, 甚至還是到處被人瞧不起。

父母一天天老了, 孩子一天天大了, 他不想也不能再過這種一眼看到老的絕望生活, 他要不蒸包子爭口氣, 換一種活法。 可是, 一無所有創業談何容易?他也借不到錢, 因為已經窮出了新高度, 沒人相信他能還得起。

當姐姐得知弟弟被缺錢卡住, 毫不猶豫拿出了全部家當, “拿去用, 不要還了”, 面對姐姐血濃於水的恩情, 沈春龍百感交集, 親情化作永不枯竭的動力, 陪伴他走上艱辛創業路。

面對姐姐的五萬元積蓄, 他不忍浪費一分錢, 好地段的房租高, 加上裝修、轉讓費、設備都是不小的開支, 這點錢要千算萬算。 他採用地毯式搜尋法, 硬是跑遍南京的大街小巷, 足足跑了六個月才找到了合適的門面。

2005年9月, 嫩芽掛枝, 一個承載夢想的小店在南京三條巷喜慶開張!沈春龍的草根逆襲之路正式開啟, 和善園的第一家店開張了。 當時他並不知道, 這個小店成了一艘“巨輪”。

當時正逢消費升級、社會化分工興起的風口, 加上他潛心鑽研十多年, “太子賣包子--御駕親蒸”, 和善園的包子很快就征服了客戶, 口感相當驚豔, 軟、鮮、潤、香。 包子還在爐上, 門口已排長隊, 早上6:00到9:00, 下午3:30到6:30兩個法定排隊時段, 人流如織, 生意火到流鼻血, 七個人從早到晚忙的是天昏地暗。

不管生意有多火,品質從不馬虎,要求絕不降低,這是沈春龍的底線。

為了積累創業資金,他們就住在18平方的小店裡,一個冰櫃、一個吹風機、爐灶、蒸籠、工具、一張折疊床,簡直是螺螄殼中做道場,過道只有12公分寬,走路全靠挪。包子從早蒸到晚,水汽很重,被子長期都是濕的,夏天能熱暈、冬天能凍僵。剛開業那會兒夜裡忙到兩點,直接就趴在麵粉袋上睡一會,四點就得起來包包子。妻子兩個月瘦了20多斤,可能是熬夜太多了、她的兩手腫的像大饅頭,抓東西都抓不起來……那會兒雖然是天天大寫的苦著,但心裡卻樂上了雲霄,原來這一身的好手藝真能改變命運。

都說從0到1是最難的,和善園的第二家店,足足等了兩年。2007年,沈春龍開出第二家和善園,2009年時,和善園開出了10家直營店。

​▲十餘年的臥薪嚐膽,而今的和善園已經遍佈南京大街小巷

就在和善園勢頭正旺、風頭正勁時,一家行業大佬級“鯰魚”登陸南京,玩下大手筆,一口氣開出十幾家店。沈春龍意識到自己這種作坊式管理終將會被現代化的模式所取代,於是他迅速調整戰略,實行公司化運作,開啟連鎖加盟。2011年4月南京和善園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從家族制變為股份制、從產品賺錢到產業賺錢、從傳統商業進化到新商業,集成了先進的管理系統、行銷系統、服務系統、供應系統,和善園的故事,這才真正開始。

二 垂范品質見至誠,店小乾坤大

企業的競爭實質是老闆思維的競爭,老闆的思維直接決定競爭的段位。基於過硬的品質,依託穩健的團隊,圍繞願景和使命,打通產業鏈,深度把握客戶需求,建立品牌信仰,把品牌強化為品類符號,如同“火鍋=海底撈”,“包子=和善園”,和善園的改革是奔著脫胎換骨去的。

中國最大餐飲企業的規模只是麥當勞的一個零頭,施展空間巨大,中華餐飲需要更多有大夢想、大擔當的企業崛起。沈春龍在起步之初即預先佈局,和善園就是要通過品牌戰略開闢大藍海通道。

​​▲薺菜鮮肉包

​▲玫瑰豆沙包

包子是中國人的飲食IP之一,吃貨文化基礎深厚,受眾群體面廣量大,但包子也要與時俱進。和善園為此深耕了12年,沈春龍對品質的嚴苛要求跟海底撈的變態服務有得一拼。為了打通核心供應鏈,全面掌控新鮮品質,他投資建蔬菜種植基地,建全封閉餡料生產線,要求所有配套供應商必須是業內前三名的知名品牌,為確保口感堅持用手工包包子。和善園有兩款爆品,一是玫瑰豆沙包,自己熬豆沙很費事,而且成本高,但為了達到最好的口感,沈春龍堅持一定要自己熬豆沙。另一款是菜肉包子,肉必須是新鮮的好肉,菜不能隔夜,確保絕佳口感。和善園的後場和餡料生產線你任何時候去看都不需要提前打招呼,消費者、合作夥伴可隨時到訪,隨時接待。

​▲和善園的餡料加工中央工廠

​▲和善園自建的蔬菜種植基地

負責餡料品控的李健師傅,07年就跟隨沈總做包子,把品質看得比命重,做人厚道,做事地道,特別善解人意,他知道客戶要什麼,老闆要什麼,一心專注如何做出最好的餡料。

憑藉和善園的實力和技術,其實可以做到不要當天配送餡料,這樣可以大大減少物流成本。但為了頂級品質,這麼多年,沈春龍堅持餡料當天配送,嚴格規定店鋪決不允許賣剩包子,如果當天賣不掉就自己帶回家處理。公司還專門成立了稽查隊,不定期巡查,只要發現賣剩包子,一次罰款10000元。

一開始很多合作夥伴不理解,甚至有情緒,覺得沈春龍不近人情。沈春龍的用心,只有自己最清楚,他是想讓每一個和善園人牢牢記住:品質就是和善園的生命線,任何人不能碰這個高壓線,要做永遠讓人放心的產品。

這麼多年賣出去的包子不計其數,但沒有出過一例食品安全的事故。“中國名點”“江蘇省餐飲業十佳放心早餐”“南京市著名商標”……和善園斬獲了無數殊榮。

和善園的加盟商選擇加盟時都會吃遍世面所有包子,全方位比對,綜合考量,最終選擇和善園。

為了鼓勵配套供應商升級產品品質,和善園不僅從不拖欠供應商貨款,反而對品質過硬的供應商提前付款。和善園的食材、設備、工藝、店鋪管理、服務培訓都是一流的,對員工又是掏心掏肺的,坊間流傳說和善園的包子能吃出媽媽做的味道,真不是故事裡的故事,不信你去感受感受門店員工超級自信的天使服務。

​▲把所有精力放在和善園上

只為實現一個“早餐大王”的夢想

好產品、好環境、好服務、好價格打造出來的新零售使和善園完成了品牌升級。

有位女老闆在參觀過和善園的工廠後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裡話:以前從來不敢吃外面賣的菜肉包子,怕菜洗不乾淨、肉不安全,今天眼見為實,終於敢放心大膽吃和善園包子了。

三 如饑似渴求賢才 和善續傳奇

古有劉備三顧茅廬感動諸葛亮、三分天下建奇功,曹操三發“求賢令”創千秋偉業並留下屈尊禮賢、光腳迎許攸,贏官渡大捷之佳話。

由18平方小店起家迅速發展到全國連鎖500多家店,並且後勁十足,成功之道不僅是因為沈春龍的專注和專業,最重要的是他特別懂感恩,並且愛才如命。

中國有14億人,自古民以食為天,餐飲的紅塵巨量難以言盡,包子只是和善園江山版圖的一部分。要進一步擴大版圖,做大做強企業,沈春龍意識到,只靠個人單打獨鬥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眾人劃槳開大船,因此他對人才非常渴求。說他愛才如命,一點也不過分。

​▲愛才如命的沈春龍四處籠絡人才

有位剛畢業的大學生,家境普通、沒有高學歷、沒有人脈、沒有任何經驗,但沈總慧眼識才,委以重任,加之其本人勤奮忠誠,僅僅用了兩年多就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招商骨幹,提前實現了曾經想都不敢想的夢想。

有位招商高管入職不久頗有建樹,長期奔波在市場一線開疆拓土,沈總主動給他配股、配車,和善園的高管這樣評價沈春龍:“不管什麼行業,決定企業命運的一是老闆的人品、二是格局,沈總的家國情懷深深吸引了我,高薪、豪車哪裡都有,但可持續發展的事業平臺卻是稀缺資源,和善園可遇不可求”。

有位中層幹部去年經朋友力薦到和善園,她起初不願過來,認為在一個做包子的單位上班太沒面子,後來勉強給朋友面子來了,開始都不願意說在哪兒上班,三個月下來她的三觀徹底被顛覆,她說:“沈總從不克扣員工,我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結果沈總竟然主動給我大幅加薪,實在太感動了,在這裡工作,有前途、有尊嚴,特別開心,我也沒見過哪家企業的員工這麼團結和拼命,現在我覺得在和善園上班很有面子,願意到處刷存在感”。

衡量一個人的成就不是看他個人能賺多少財富,而是看他賺取了多少人心、幫助了多少人改變命運,成全跟隨他一同打拼的員工家人,成就與他肝膽相照的加盟商。七年來,幾百位眼光獨到、膽識過人的有緣人,有的是加盟開店、有的是進入了公司管理層,他們在短時間內通過和善園實現了鯉魚跳龍門的夢想。

有位加盟商,家境貧寒,是借錢開的店,沈總誠心誠意幫他,他改變命運後感激不盡,主動放下自己的店鋪、要去幫助公司開發外地市場。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是沈春龍的一貫行事風格,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有一位骨幹員工的父親突然病故,沈總出差至雲南,得知消息後立即折返,親自看望慰問家屬,那位員工萬分感動。

​▲和善園熱衷公益

“公司每年帶我們體檢、可帶家屬的旅遊、生日禮物、大小節日禮物……”“我們園子裡的氛圍和善溫馨,這輩子能在和善園工作,值啦!”“我們離職的人很少,不管多少人對不起沈總,他都是寧可自己吃虧,大家覺得能遇上這樣的中國好老闆是修來的福,要是不好好幹良心都過不去”。

只要是能夠留下來用心做事的員工,在職位、能力、待遇提升上都得到了比同行更高的回報,一句話:跟著和善園心裡踏實、有奔頭!沈春龍平易近人,幫助身邊人的故事,真是一抓一大把。

為了招納更多人才,圓和善園“早餐大王”的夢想,2017年初,沈春龍接觸到中國著名企業管理諮詢專家王亞東老師,一次簡單的課程,但是相恨見晚,一拍即合。隨後,更是斥鉅資聯手厚德企管,聘請王亞東總裁為企業發展顧問,爭取在接下來的一年,把和善園推向全國,創造更大的輝煌!

成功男人的背後總有一個賢內助。說到和善園就不得不素描一下他背後的女人——李子香,這位和善園人口中的大智慧女性一如她的名字,靜若處子、動而含香,未經雕琢的純淨透著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的大氣,苦盡甘來不見一絲驕慢,歷經磨難未有半點滄桑。她眉清目秀,不言不語時恬恬地淺笑成一首詩,幸福感這麼足的女人磁場自然強大。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子香也是少言寡語,經過步步追問,好歹問到了一些“鮮貨”,從中提純出她內心的強大、寬廣、豐盛、知足。

他遇到她有如風遇見雲、花遇見樹,柔美加偉岸化學反應成會心一笑裡的默契,我的存在有你的精彩,才能照耀彼此!疲憊而充實的夢寐,百轉千回不離不棄。他們創業一路荊棘,有一次被供應商牽連差點遭滅頂之災,她陪他越野千里無願無悔,那是無法用言語描述的驚悚,一次又一次都能借天力而逢凶化吉,也印證了那句古話:吉人自有天相!

子香說如果當時沒有那麼多人鼎力相助,我們不可能有今天,我們記著他們的每一次雪中送炭,真心實意去報答他們。她給姐姐源源不斷的感恩,她給婆婆無微不至的關懷,她對整個家族的照顧感動一方,她對員工、客戶也視如手足,坐在她身邊就能感覺由內而外的暖意,莫名其妙會喜歡上她。

當問及他們做了很多慈善的細節,她說:“這個就別寫了,我們也沒有宣傳過。當時那麼多人默默幫助我們,我們發自內心去做點回饋社會的事微不足道不值得宣傳”。

​▲夫妻倆相敬如賓,相濡以沫

才有了和善園的今天

看遍滿天煙火、只想平淡相守,有包容和安全感才有踏實美妙、心心契合的幸福,問世間情為何物,不是一物降一物而是溫柔以待,把對方當成大人物。

和善園是李子香起的名,她說那時太年輕、文化不高,壓根不懂啥策劃、行銷,就覺得做人要和善、待人要真誠,稀裡糊塗就起了這個名字,看到牆上“和為貴、善為懷、園為家、人為本、做中華麵點之標杆”的標語,只能驚歎此名“恰巧”暗合天道。

林花謝春紅,只為誰綻放?這位一直善良著的女子,膽識和大氣非一般人能比。

2011年公司啟動,為了讓丈夫放開手腳施展大志,她決定不再參與公司管理。前三年資金極其困難,她能同意把10家自營店的利潤全部砸進股份公司,只為減輕其他股東的資金壓力。

隨著小兒子的出生,子香果斷轉戰三尺廳堂,全心照顧好一家老小,讓丈夫心無掛礙全力以赴去做事業。等老二大一點後她相繼又開了15家包子店,家家生意火爆!進可君臨天下,退可偏安一隅,既能靜享三月春陽也會陶醉遠方海風,如此在小女子和女漢子之間自由切換的開掛人生妥妥驗證了兩句話:家和萬事興 ,夫妻同心黃土變金。

沈春龍能善待他人,一是由於他背後有位賢慧仙妻,二是跟他在包子店打工11年吃盡苦頭、受盡委屈有很大關係。等自己做了老闆就要尊重以待,讓員工在歸宿感中活出尊嚴。

解讀和善園後來居上、欣欣向榮的秘密:把和、善做進了人心!“因為和善園不屬於哪一個人,它是大家的、社會的,我做和善園不是沖著只賺點錢、我更看中員工的幸福感、加盟商的成就感、客戶的安全感,希望有生之年做成一件事成就一群人”。

不斷反覆運算創新,從好吃不貴到匠心品質,以差異化佔領消費者心智、再到放大格局確立行業地位,終極目標是不為金錢所累、承擔社會責任,所做一切皆為成就他人,這是和善園的願景。

草根創業的和善園要做強做久、職位空缺好多好多,沈春龍甚至願意為人才因人設崗,就是希望能吸引更多有大夢想、志同道合的人才加盟,和善園願意傾力幫助他們早日實現夢想。他當下想再招一位人品好、有經驗、有能力的助理,培養一段時間、讓他放手一搏,早擔大樑。

和善園已立下問鼎冠王的鴻鵠之志,萬丈豪情,一觸即發,糧草豐盛,只待英雄。

殷殷情重,前程似錦,誰會是這些“應徵入道”的幸運者呢?

光陰彈指過,未染是初心,仰望浩瀚、靜水深流,歷史只會在顛覆中前行。因為食品是高危行業、良心行業,和善園砥礪前行在路上,重任在肩不敢懈怠。

“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夢想:中華餐飲英雄榜上有一段和善園的故事。”

包子大王,我們期待你和你的和善園夢圓華夏,鷹擊長空!

七個人從早到晚忙的是天昏地暗。

不管生意有多火,品質從不馬虎,要求絕不降低,這是沈春龍的底線。

為了積累創業資金,他們就住在18平方的小店裡,一個冰櫃、一個吹風機、爐灶、蒸籠、工具、一張折疊床,簡直是螺螄殼中做道場,過道只有12公分寬,走路全靠挪。包子從早蒸到晚,水汽很重,被子長期都是濕的,夏天能熱暈、冬天能凍僵。剛開業那會兒夜裡忙到兩點,直接就趴在麵粉袋上睡一會,四點就得起來包包子。妻子兩個月瘦了20多斤,可能是熬夜太多了、她的兩手腫的像大饅頭,抓東西都抓不起來……那會兒雖然是天天大寫的苦著,但心裡卻樂上了雲霄,原來這一身的好手藝真能改變命運。

都說從0到1是最難的,和善園的第二家店,足足等了兩年。2007年,沈春龍開出第二家和善園,2009年時,和善園開出了10家直營店。

​▲十餘年的臥薪嚐膽,而今的和善園已經遍佈南京大街小巷

就在和善園勢頭正旺、風頭正勁時,一家行業大佬級“鯰魚”登陸南京,玩下大手筆,一口氣開出十幾家店。沈春龍意識到自己這種作坊式管理終將會被現代化的模式所取代,於是他迅速調整戰略,實行公司化運作,開啟連鎖加盟。2011年4月南京和善園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從家族制變為股份制、從產品賺錢到產業賺錢、從傳統商業進化到新商業,集成了先進的管理系統、行銷系統、服務系統、供應系統,和善園的故事,這才真正開始。

二 垂范品質見至誠,店小乾坤大

企業的競爭實質是老闆思維的競爭,老闆的思維直接決定競爭的段位。基於過硬的品質,依託穩健的團隊,圍繞願景和使命,打通產業鏈,深度把握客戶需求,建立品牌信仰,把品牌強化為品類符號,如同“火鍋=海底撈”,“包子=和善園”,和善園的改革是奔著脫胎換骨去的。

中國最大餐飲企業的規模只是麥當勞的一個零頭,施展空間巨大,中華餐飲需要更多有大夢想、大擔當的企業崛起。沈春龍在起步之初即預先佈局,和善園就是要通過品牌戰略開闢大藍海通道。

​​▲薺菜鮮肉包

​▲玫瑰豆沙包

包子是中國人的飲食IP之一,吃貨文化基礎深厚,受眾群體面廣量大,但包子也要與時俱進。和善園為此深耕了12年,沈春龍對品質的嚴苛要求跟海底撈的變態服務有得一拼。為了打通核心供應鏈,全面掌控新鮮品質,他投資建蔬菜種植基地,建全封閉餡料生產線,要求所有配套供應商必須是業內前三名的知名品牌,為確保口感堅持用手工包包子。和善園有兩款爆品,一是玫瑰豆沙包,自己熬豆沙很費事,而且成本高,但為了達到最好的口感,沈春龍堅持一定要自己熬豆沙。另一款是菜肉包子,肉必須是新鮮的好肉,菜不能隔夜,確保絕佳口感。和善園的後場和餡料生產線你任何時候去看都不需要提前打招呼,消費者、合作夥伴可隨時到訪,隨時接待。

​▲和善園的餡料加工中央工廠

​▲和善園自建的蔬菜種植基地

負責餡料品控的李健師傅,07年就跟隨沈總做包子,把品質看得比命重,做人厚道,做事地道,特別善解人意,他知道客戶要什麼,老闆要什麼,一心專注如何做出最好的餡料。

憑藉和善園的實力和技術,其實可以做到不要當天配送餡料,這樣可以大大減少物流成本。但為了頂級品質,這麼多年,沈春龍堅持餡料當天配送,嚴格規定店鋪決不允許賣剩包子,如果當天賣不掉就自己帶回家處理。公司還專門成立了稽查隊,不定期巡查,只要發現賣剩包子,一次罰款10000元。

一開始很多合作夥伴不理解,甚至有情緒,覺得沈春龍不近人情。沈春龍的用心,只有自己最清楚,他是想讓每一個和善園人牢牢記住:品質就是和善園的生命線,任何人不能碰這個高壓線,要做永遠讓人放心的產品。

這麼多年賣出去的包子不計其數,但沒有出過一例食品安全的事故。“中國名點”“江蘇省餐飲業十佳放心早餐”“南京市著名商標”……和善園斬獲了無數殊榮。

和善園的加盟商選擇加盟時都會吃遍世面所有包子,全方位比對,綜合考量,最終選擇和善園。

為了鼓勵配套供應商升級產品品質,和善園不僅從不拖欠供應商貨款,反而對品質過硬的供應商提前付款。和善園的食材、設備、工藝、店鋪管理、服務培訓都是一流的,對員工又是掏心掏肺的,坊間流傳說和善園的包子能吃出媽媽做的味道,真不是故事裡的故事,不信你去感受感受門店員工超級自信的天使服務。

​▲把所有精力放在和善園上

只為實現一個“早餐大王”的夢想

好產品、好環境、好服務、好價格打造出來的新零售使和善園完成了品牌升級。

有位女老闆在參觀過和善園的工廠後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裡話:以前從來不敢吃外面賣的菜肉包子,怕菜洗不乾淨、肉不安全,今天眼見為實,終於敢放心大膽吃和善園包子了。

三 如饑似渴求賢才 和善續傳奇

古有劉備三顧茅廬感動諸葛亮、三分天下建奇功,曹操三發“求賢令”創千秋偉業並留下屈尊禮賢、光腳迎許攸,贏官渡大捷之佳話。

由18平方小店起家迅速發展到全國連鎖500多家店,並且後勁十足,成功之道不僅是因為沈春龍的專注和專業,最重要的是他特別懂感恩,並且愛才如命。

中國有14億人,自古民以食為天,餐飲的紅塵巨量難以言盡,包子只是和善園江山版圖的一部分。要進一步擴大版圖,做大做強企業,沈春龍意識到,只靠個人單打獨鬥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眾人劃槳開大船,因此他對人才非常渴求。說他愛才如命,一點也不過分。

​▲愛才如命的沈春龍四處籠絡人才

有位剛畢業的大學生,家境普通、沒有高學歷、沒有人脈、沒有任何經驗,但沈總慧眼識才,委以重任,加之其本人勤奮忠誠,僅僅用了兩年多就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招商骨幹,提前實現了曾經想都不敢想的夢想。

有位招商高管入職不久頗有建樹,長期奔波在市場一線開疆拓土,沈總主動給他配股、配車,和善園的高管這樣評價沈春龍:“不管什麼行業,決定企業命運的一是老闆的人品、二是格局,沈總的家國情懷深深吸引了我,高薪、豪車哪裡都有,但可持續發展的事業平臺卻是稀缺資源,和善園可遇不可求”。

有位中層幹部去年經朋友力薦到和善園,她起初不願過來,認為在一個做包子的單位上班太沒面子,後來勉強給朋友面子來了,開始都不願意說在哪兒上班,三個月下來她的三觀徹底被顛覆,她說:“沈總從不克扣員工,我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結果沈總竟然主動給我大幅加薪,實在太感動了,在這裡工作,有前途、有尊嚴,特別開心,我也沒見過哪家企業的員工這麼團結和拼命,現在我覺得在和善園上班很有面子,願意到處刷存在感”。

衡量一個人的成就不是看他個人能賺多少財富,而是看他賺取了多少人心、幫助了多少人改變命運,成全跟隨他一同打拼的員工家人,成就與他肝膽相照的加盟商。七年來,幾百位眼光獨到、膽識過人的有緣人,有的是加盟開店、有的是進入了公司管理層,他們在短時間內通過和善園實現了鯉魚跳龍門的夢想。

有位加盟商,家境貧寒,是借錢開的店,沈總誠心誠意幫他,他改變命運後感激不盡,主動放下自己的店鋪、要去幫助公司開發外地市場。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是沈春龍的一貫行事風格,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有一位骨幹員工的父親突然病故,沈總出差至雲南,得知消息後立即折返,親自看望慰問家屬,那位員工萬分感動。

​▲和善園熱衷公益

“公司每年帶我們體檢、可帶家屬的旅遊、生日禮物、大小節日禮物……”“我們園子裡的氛圍和善溫馨,這輩子能在和善園工作,值啦!”“我們離職的人很少,不管多少人對不起沈總,他都是寧可自己吃虧,大家覺得能遇上這樣的中國好老闆是修來的福,要是不好好幹良心都過不去”。

只要是能夠留下來用心做事的員工,在職位、能力、待遇提升上都得到了比同行更高的回報,一句話:跟著和善園心裡踏實、有奔頭!沈春龍平易近人,幫助身邊人的故事,真是一抓一大把。

為了招納更多人才,圓和善園“早餐大王”的夢想,2017年初,沈春龍接觸到中國著名企業管理諮詢專家王亞東老師,一次簡單的課程,但是相恨見晚,一拍即合。隨後,更是斥鉅資聯手厚德企管,聘請王亞東總裁為企業發展顧問,爭取在接下來的一年,把和善園推向全國,創造更大的輝煌!

成功男人的背後總有一個賢內助。說到和善園就不得不素描一下他背後的女人——李子香,這位和善園人口中的大智慧女性一如她的名字,靜若處子、動而含香,未經雕琢的純淨透著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的大氣,苦盡甘來不見一絲驕慢,歷經磨難未有半點滄桑。她眉清目秀,不言不語時恬恬地淺笑成一首詩,幸福感這麼足的女人磁場自然強大。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子香也是少言寡語,經過步步追問,好歹問到了一些“鮮貨”,從中提純出她內心的強大、寬廣、豐盛、知足。

他遇到她有如風遇見雲、花遇見樹,柔美加偉岸化學反應成會心一笑裡的默契,我的存在有你的精彩,才能照耀彼此!疲憊而充實的夢寐,百轉千回不離不棄。他們創業一路荊棘,有一次被供應商牽連差點遭滅頂之災,她陪他越野千里無願無悔,那是無法用言語描述的驚悚,一次又一次都能借天力而逢凶化吉,也印證了那句古話:吉人自有天相!

子香說如果當時沒有那麼多人鼎力相助,我們不可能有今天,我們記著他們的每一次雪中送炭,真心實意去報答他們。她給姐姐源源不斷的感恩,她給婆婆無微不至的關懷,她對整個家族的照顧感動一方,她對員工、客戶也視如手足,坐在她身邊就能感覺由內而外的暖意,莫名其妙會喜歡上她。

當問及他們做了很多慈善的細節,她說:“這個就別寫了,我們也沒有宣傳過。當時那麼多人默默幫助我們,我們發自內心去做點回饋社會的事微不足道不值得宣傳”。

​▲夫妻倆相敬如賓,相濡以沫

才有了和善園的今天

看遍滿天煙火、只想平淡相守,有包容和安全感才有踏實美妙、心心契合的幸福,問世間情為何物,不是一物降一物而是溫柔以待,把對方當成大人物。

和善園是李子香起的名,她說那時太年輕、文化不高,壓根不懂啥策劃、行銷,就覺得做人要和善、待人要真誠,稀裡糊塗就起了這個名字,看到牆上“和為貴、善為懷、園為家、人為本、做中華麵點之標杆”的標語,只能驚歎此名“恰巧”暗合天道。

林花謝春紅,只為誰綻放?這位一直善良著的女子,膽識和大氣非一般人能比。

2011年公司啟動,為了讓丈夫放開手腳施展大志,她決定不再參與公司管理。前三年資金極其困難,她能同意把10家自營店的利潤全部砸進股份公司,只為減輕其他股東的資金壓力。

隨著小兒子的出生,子香果斷轉戰三尺廳堂,全心照顧好一家老小,讓丈夫心無掛礙全力以赴去做事業。等老二大一點後她相繼又開了15家包子店,家家生意火爆!進可君臨天下,退可偏安一隅,既能靜享三月春陽也會陶醉遠方海風,如此在小女子和女漢子之間自由切換的開掛人生妥妥驗證了兩句話:家和萬事興 ,夫妻同心黃土變金。

沈春龍能善待他人,一是由於他背後有位賢慧仙妻,二是跟他在包子店打工11年吃盡苦頭、受盡委屈有很大關係。等自己做了老闆就要尊重以待,讓員工在歸宿感中活出尊嚴。

解讀和善園後來居上、欣欣向榮的秘密:把和、善做進了人心!“因為和善園不屬於哪一個人,它是大家的、社會的,我做和善園不是沖著只賺點錢、我更看中員工的幸福感、加盟商的成就感、客戶的安全感,希望有生之年做成一件事成就一群人”。

不斷反覆運算創新,從好吃不貴到匠心品質,以差異化佔領消費者心智、再到放大格局確立行業地位,終極目標是不為金錢所累、承擔社會責任,所做一切皆為成就他人,這是和善園的願景。

草根創業的和善園要做強做久、職位空缺好多好多,沈春龍甚至願意為人才因人設崗,就是希望能吸引更多有大夢想、志同道合的人才加盟,和善園願意傾力幫助他們早日實現夢想。他當下想再招一位人品好、有經驗、有能力的助理,培養一段時間、讓他放手一搏,早擔大樑。

和善園已立下問鼎冠王的鴻鵠之志,萬丈豪情,一觸即發,糧草豐盛,只待英雄。

殷殷情重,前程似錦,誰會是這些“應徵入道”的幸運者呢?

光陰彈指過,未染是初心,仰望浩瀚、靜水深流,歷史只會在顛覆中前行。因為食品是高危行業、良心行業,和善園砥礪前行在路上,重任在肩不敢懈怠。

“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夢想:中華餐飲英雄榜上有一段和善園的故事。”

包子大王,我們期待你和你的和善園夢圓華夏,鷹擊長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