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貴貴學習|習總書記告訴你:青年人如何成長

導讀

馬克思主義青年觀是馬克思主義政黨青年工作的行動指南和強大思想武器。 馬克思主義經典論述中, 始終高度重視青年在推動歷史發展中的地位作用, 將青年的成長同無產階級事業以及人類社會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 馬克思指出:“一個時代的精神, 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個時代的性格, 是青年代表的性格。 ”列寧指出:“真正建立共產主義社會的任務正是由青年來擔負”。

近期, 《學習天天見》將連載學習貫徹《習近平關於青少年和共青團工作論述摘編》的系列評論。 今天帶給大家的這篇文章是:

馬克思主義青年觀和党的青年工作理念的新境界——二論學習貫徹《習近平關於青少年和共青團工作論述摘編》

我們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青年觀, 在大力推動中國青年運動的歷史進程中, 不斷豐富和發展著馬克思主義青年觀。 黨的十八大以來, 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時代發展和戰略全域的高度, 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根本立場、基本觀點和根本方法, 深刻把握當代青年的本質和主流, 先後對青年工作提出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重大理論觀點, 開闢了馬克思主義青年觀和党的青年工作理念的新境界。

有力支撐

高度重視青年, 始終把發揮青年作用作為推動社會發展的有力支撐。 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

我們黨都高度重視青年工作, 贏得青年的擁護和支持。 毛澤東同志讚揚青年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 把希望寄託在青年身上。 鄧小平同志指出, “青年一代的成長, 正是我們事業必定要興旺發達的希望所在”。 江澤民同志強調, “青年興則國家興, 青年強則國家強”。 胡錦濤同志強調,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 黨的十八大以來, 習近平總書記從國家民族興旺發達、黨的事業後繼有人的戰略高度重視青年, 多次接見青年代表、參加青年活動、回信青年學生, 強調“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 國家就有前途, 民族就有希望,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廣大青年是生力軍和突擊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續奮鬥”。 這些重要論述, 深刻闡述了青年在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的重要作用, 是對中國青年歷史責任的新定位新要求, 體現了對當代青年的高度重視、充分信任和殷切期望。

重要源泉

熱情關心青年, 始終把促進青年發展作為彙聚青春偉力的重要源泉。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青年生活水準顯著提升, 廣大青年整體發展水準取得巨大進步。 同時, 青年群體發展狀況出現分化, 不同的青年群體在思想教育、就業創業、文化娛樂、婚戀交友、社會保障等方面面臨各自不同的發展難題。 習近平總書記既高度重視青年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歷史作用,

也高度關注當代青年在實現人生夢想中的發展需求, 強調要關注青年、關心青年、關愛青年, 積極為廣大青少年實現夢想提供服務, 努力為廣大青少年成長成才創造良好環境。 2017年4月,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 第一次全面、系統地論述了青年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方法舉措。 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黨和人民事業薪火相傳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 為青年營造良好成長環境、創造更多發展機會提供了有力保障, 推動青年發展事業邁上了歷史新起點。

引擎動力

充分尊重青年, 始終把照顧青年特點作為激發青年潛能的引擎動力。 青年是社會上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創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體,

只有照顧好青年特點, 才能充分激發蘊藏在青年中的巨大創造熱情和潛能。 習近平總書記準確判斷當今世界發展趨勢, 圍繞把握青年時代特點、創造青年發展條件、加強青年文化交流、激發青年奮鬥熱情等, 先後在國際國內多個重要會議、重大場合、重要時機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 為深入瞭解青年、密切聯繫青年、竭誠服務青年樹立了鮮明導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青年在哪裡, 團組織就建在哪裡;青年有什麼需要, 團組織就要開展有針對性的工作”;要求團幹部“在同廣大青年的密切交往中提高工作本領, 在同他們打成一片中找到做好青年工作的有效辦法”。 這些重要論述, 對於增強青少年和共青團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為鞏固和擴大党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注入了生機活力。

嚴格要求青年,始終把校正人生航向作為青年健康成長的根本保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餘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當前,意識形態領域鬥爭尖銳激烈,鑄魂與“蛀魂”、固根與“毀根”的較量異常激烈,教育引導青少年樹立和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顯得十分重要而緊迫。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對青年提出“堅定理想信念、練就過硬本領、勇於創新創造、矢志艱苦奮鬥、錘煉高尚品格”的“五點希望”和“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的“八字真經”,以及“志存高遠、德才並重、情理兼修、勇於開拓”的“十六字訣”,鮮明指出了當代中國青年的人生航向,深刻揭示了當代中國青年的成長路徑。

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關於青少年和共青團工作論述摘編》,首先要牢牢把握其中蘊含的不斷豐富和發展的馬克思主義青年觀和党的青年工作理念,掌握為黨做好青年工作的方法論,努力為黨贏得青年,更好地團結帶領廣大青年聽党話、跟黨走,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彙聚強大的青春力量。

習大大告訴你:青年人如何成長

堅定理想信念

廣大青年一定要堅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業廣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沒有理想信念,就會導致精神上“缺鈣”。中國夢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應該牢固樹立的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帶領人民歷經千辛萬苦找到的實現中國夢的正確道路,也是廣大青年應該牢固確立的人生信念。

練就過硬本領

廣大青年一定要練就過硬本領。學習是成長進步的階梯,實踐是提高本領的途徑。青年的素質和本領直接影響著實現中國夢的進程。古人說:“學如弓弩,才如箭鏃。”說的是學問的根基好比弓弩,才能好比箭頭,只要依靠厚實的見識來引導,就可以讓才能很好發揮作用。青年人正處於學習的黃金時期,應該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作為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樹立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靠本領成就的觀念,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

勇於創新創造

廣大青年一定要勇於創新創造。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正所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生活從不眷顧因循守舊、滿足現狀者,從不等待不思進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將更多機遇留給善於和勇於創新的人們。青年是社會上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群體,理應走在創新創造前列。

矢志艱苦奮鬥

廣大青年一定要矢志艱苦奮鬥。“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人類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離不開篳路藍縷、手胼足胝的艱苦奮鬥。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從積貧積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發展繁榮,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頑強拼搏,靠的就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當前,我們既面臨著重要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夢在前方,路在腳下。自勝者強,自強者勝。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需要廣大青年鍥而不捨、馳而不息的奮鬥。

錘煉高尚品格

廣大青年一定要錘煉高尚品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一個沒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難以自立自強,一項沒有文化支撐的事業難以持續長久。青年是引風氣之先的社會力量。一個民族的文明素養很大程度上體現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準和精神風貌上。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學習專欄#

本周,給大家推薦中央黨校中青班學員學習《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座談會發言的系列文章,轉載自《學習時報》。

永遠保持“革命理想大於天”的豪情

中央黨校中青一班學員、浙江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廳長 王文序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中,記錄了大量習近平總書記當時和以後40年歲月與梁家河群眾深情厚意的故事。總書記寫給梁家河鄉親的每一份書信,字裡行間無不透露出濃濃的鄉情。總是像家人一般親自熱情接待每一位拜訪的梁家河老鄉,竭盡所能、有原則地為大家解難事、做好事。在電視常常看到總書記對困難群眾自然而然地流露真情,這種真情來自他當年在梁家河的經歷,來自他從知青時代一點一滴培養起來的對人民群眾的深情。

採訪中講到“群眾需要什麼,近平就幹什麼”,“近平既一心為民辦事,又善於為民辦事”等,這些生動的話語,以及外出學習辦沼氣,用獎勵的摩托車換拖拉機和供群眾用的磨面機諸多感人的小故事,處處體現了總書記對“人民”兩字的深切體悟。

我作為來自人力社保部門的學員,更要自覺把人民放在心上,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群眾想什麼就幹什麼,以群眾滿意為標準,把工作真正做到老百姓心坎上。通過制定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優化創業生態環境,推進大眾創業促充分就業,讓廣大群眾擁有更穩定的工作;通過深化工資收入分配制度,健全勞動報酬的正常增長機制,完善體現知識技能價值的收入分配政策,組織開展就業技能援助行動,促進低收入群體增收,讓廣大群眾擁有更滿意的收入;通過深入推行全民參保計畫,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科學確定社保待遇,合理引導預期,管好老百姓“養老錢”“救命錢”,築牢社會保障安全網,讓廣大群眾擁有更可靠的社會保障,切實增加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習近平總書記15歲從北京到梁家河,在當年知青中“年齡最小、地方最苦、時間最長”。他不僅要經受吃飯都成問題的艱苦生活,還要忍受那個特殊年代因所謂的“黑幫子弟”問題帶來的各種各樣的歧視和不公平。但他沒有抵觸,毫無怨言,從來不“撒尖兒”,什麼苦活累活髒活都幹過,連村裡的人都感歎:“咱一般的老百姓都吃不了這苦!”正是這艱難困苦、腳踏實地幹出來的七年,讓青年習近平思想得到了淬煉,意志得到了磨練,立下了為人民做實事、辦好事的人生理想。

這段化繭成蝶的經歷教育我,要始終堅定共產黨人的信仰,堅守理想信念,保持“革命理想大於天”的豪情,培育自己不畏艱難困苦的氣概和精神。要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為先,堅定不移地深入推進人力社保“最多跑一次”改革,運用網路技術,讓資訊多跑路,服務方便群眾就近就便辦事。

在歷史親歷者眼中,無論條件多麼艱苦,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從來沒有放棄讀書和思考”。這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剛來插隊時帶了滿滿兩行李箱的書,他如饑似渴地學習,七年如一日,經常挑燈讀到淩晨。在低矮昏暗的窯洞裡,他始終堅持苦讀深思,遇到不懂就思考研究,而且這份勤於學習、樂於思考的勁兒,一直長期地保持著。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好學才能上進。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這正是他從自己讀書學習經歷中得出的深刻認識和寶貴經驗。學思踐悟,在學習中堅定理想信念和加強黨性鍛煉,增強“四個意識”,堅決擁護跟隨核心;在學習中提高政治站位,提升與領導崗位相適應的政治能力;在學習中增強戰略、辯證、系統、法治和底線思維,增強領導能力和履職本領,為百姓福祉和事業發展不怕艱苦,勇挑重擔,善於擔當。

素材來源 | 微信公眾號“團中央學校部”

責任編輯 | 錢銳

為鞏固和擴大党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注入了生機活力。

嚴格要求青年,始終把校正人生航向作為青年健康成長的根本保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餘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當前,意識形態領域鬥爭尖銳激烈,鑄魂與“蛀魂”、固根與“毀根”的較量異常激烈,教育引導青少年樹立和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顯得十分重要而緊迫。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對青年提出“堅定理想信念、練就過硬本領、勇於創新創造、矢志艱苦奮鬥、錘煉高尚品格”的“五點希望”和“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的“八字真經”,以及“志存高遠、德才並重、情理兼修、勇於開拓”的“十六字訣”,鮮明指出了當代中國青年的人生航向,深刻揭示了當代中國青年的成長路徑。

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關於青少年和共青團工作論述摘編》,首先要牢牢把握其中蘊含的不斷豐富和發展的馬克思主義青年觀和党的青年工作理念,掌握為黨做好青年工作的方法論,努力為黨贏得青年,更好地團結帶領廣大青年聽党話、跟黨走,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彙聚強大的青春力量。

習大大告訴你:青年人如何成長

堅定理想信念

廣大青年一定要堅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業廣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沒有理想信念,就會導致精神上“缺鈣”。中國夢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應該牢固樹立的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帶領人民歷經千辛萬苦找到的實現中國夢的正確道路,也是廣大青年應該牢固確立的人生信念。

練就過硬本領

廣大青年一定要練就過硬本領。學習是成長進步的階梯,實踐是提高本領的途徑。青年的素質和本領直接影響著實現中國夢的進程。古人說:“學如弓弩,才如箭鏃。”說的是學問的根基好比弓弩,才能好比箭頭,只要依靠厚實的見識來引導,就可以讓才能很好發揮作用。青年人正處於學習的黃金時期,應該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作為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樹立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靠本領成就的觀念,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

勇於創新創造

廣大青年一定要勇於創新創造。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正所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生活從不眷顧因循守舊、滿足現狀者,從不等待不思進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將更多機遇留給善於和勇於創新的人們。青年是社會上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群體,理應走在創新創造前列。

矢志艱苦奮鬥

廣大青年一定要矢志艱苦奮鬥。“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人類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離不開篳路藍縷、手胼足胝的艱苦奮鬥。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從積貧積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發展繁榮,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頑強拼搏,靠的就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當前,我們既面臨著重要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夢在前方,路在腳下。自勝者強,自強者勝。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需要廣大青年鍥而不捨、馳而不息的奮鬥。

錘煉高尚品格

廣大青年一定要錘煉高尚品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一個沒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難以自立自強,一項沒有文化支撐的事業難以持續長久。青年是引風氣之先的社會力量。一個民族的文明素養很大程度上體現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準和精神風貌上。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學習專欄#

本周,給大家推薦中央黨校中青班學員學習《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座談會發言的系列文章,轉載自《學習時報》。

永遠保持“革命理想大於天”的豪情

中央黨校中青一班學員、浙江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廳長 王文序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中,記錄了大量習近平總書記當時和以後40年歲月與梁家河群眾深情厚意的故事。總書記寫給梁家河鄉親的每一份書信,字裡行間無不透露出濃濃的鄉情。總是像家人一般親自熱情接待每一位拜訪的梁家河老鄉,竭盡所能、有原則地為大家解難事、做好事。在電視常常看到總書記對困難群眾自然而然地流露真情,這種真情來自他當年在梁家河的經歷,來自他從知青時代一點一滴培養起來的對人民群眾的深情。

採訪中講到“群眾需要什麼,近平就幹什麼”,“近平既一心為民辦事,又善於為民辦事”等,這些生動的話語,以及外出學習辦沼氣,用獎勵的摩托車換拖拉機和供群眾用的磨面機諸多感人的小故事,處處體現了總書記對“人民”兩字的深切體悟。

我作為來自人力社保部門的學員,更要自覺把人民放在心上,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群眾想什麼就幹什麼,以群眾滿意為標準,把工作真正做到老百姓心坎上。通過制定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優化創業生態環境,推進大眾創業促充分就業,讓廣大群眾擁有更穩定的工作;通過深化工資收入分配制度,健全勞動報酬的正常增長機制,完善體現知識技能價值的收入分配政策,組織開展就業技能援助行動,促進低收入群體增收,讓廣大群眾擁有更滿意的收入;通過深入推行全民參保計畫,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科學確定社保待遇,合理引導預期,管好老百姓“養老錢”“救命錢”,築牢社會保障安全網,讓廣大群眾擁有更可靠的社會保障,切實增加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習近平總書記15歲從北京到梁家河,在當年知青中“年齡最小、地方最苦、時間最長”。他不僅要經受吃飯都成問題的艱苦生活,還要忍受那個特殊年代因所謂的“黑幫子弟”問題帶來的各種各樣的歧視和不公平。但他沒有抵觸,毫無怨言,從來不“撒尖兒”,什麼苦活累活髒活都幹過,連村裡的人都感歎:“咱一般的老百姓都吃不了這苦!”正是這艱難困苦、腳踏實地幹出來的七年,讓青年習近平思想得到了淬煉,意志得到了磨練,立下了為人民做實事、辦好事的人生理想。

這段化繭成蝶的經歷教育我,要始終堅定共產黨人的信仰,堅守理想信念,保持“革命理想大於天”的豪情,培育自己不畏艱難困苦的氣概和精神。要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為先,堅定不移地深入推進人力社保“最多跑一次”改革,運用網路技術,讓資訊多跑路,服務方便群眾就近就便辦事。

在歷史親歷者眼中,無論條件多麼艱苦,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從來沒有放棄讀書和思考”。這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剛來插隊時帶了滿滿兩行李箱的書,他如饑似渴地學習,七年如一日,經常挑燈讀到淩晨。在低矮昏暗的窯洞裡,他始終堅持苦讀深思,遇到不懂就思考研究,而且這份勤於學習、樂於思考的勁兒,一直長期地保持著。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好學才能上進。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這正是他從自己讀書學習經歷中得出的深刻認識和寶貴經驗。學思踐悟,在學習中堅定理想信念和加強黨性鍛煉,增強“四個意識”,堅決擁護跟隨核心;在學習中提高政治站位,提升與領導崗位相適應的政治能力;在學習中增強戰略、辯證、系統、法治和底線思維,增強領導能力和履職本領,為百姓福祉和事業發展不怕艱苦,勇挑重擔,善於擔當。

素材來源 | 微信公眾號“團中央學校部”

責任編輯 | 錢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