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海口近期發生多起孩童走失案,其實背後的原因令人深思……

近期, 海口連續發生小孩出走事件

2017年9月兒童走失案件

9月3日

3歲的小男孩小章在秀英區棕櫚泉社區走失;

9月9日

身穿紅色連衣裙的女孩小紅在得勝沙附近走失;

9月12日

4歲的小女孩小敏在金棕櫚廣場附近走失;

9月19日

6歲的小男孩小景在世紀公園附近走失

……

此外, 9月17日, 10歲的小爵和9歲的小志兩兄弟走失42小時, 這是他們第二次擅自離家。

同是9月份, 11歲的女孩小雅在與家人鬧矛盾後, 憤然離家出走, 小雅在去年也曾擅自離家過一次。

幸運的是

孩子們最終都在民警的努力下找回

但一連串的孩童走失事件

揪緊著海口人的

先來看看小爵和小志兩兄弟失蹤是怎麼肥事

9月18日晚上9點, 一對夫妻神色慌張地跑進白龍派出所。 此時, 距他們的兩個兒子小爵和小志失蹤已經29小時。

值班民警林貽潤回憶, 當時夫妻倆情緒很激動。 在問清兩個孩子的相貌特徵等資訊後, 林貽潤立即將相關資訊上傳到公安部兒童失蹤資訊緊急發佈平臺。

孩子尚小, 尋找任務刻不容緩。 根據孩子母親莫女士提供的線索, 白龍派出所民警將尋找重點放在國興大潤發一帶。 白龍派出所所長何健主動聯繫國興大潤發保安部長,

以及盛達景都附近的多個物業經理聯合尋找。

終於在9月19日上午10點多

好消息傳來

說起兩兄弟“失蹤”近兩天的原因

真是讓人啼笑皆非

據熊孩子說

是因為兩人偷溜出來

玩著玩著天黑了

怕父母罵不敢回家

所以就在廣場的石凳上過了夜

結果到了9月18日, 也就是星期一

本來是該上學了

但兩兄弟卻搭公車去了假日海灘玩

下午回來後又在同樣的石凳上過夜

期間有路過的好心人發現

給他們兩個麵包和一瓶水

這幾乎是兄弟倆出走後吃到的所有食物

9月21日上午

南國都市報記者找到莫女士瞭解情況

其實這並不是小爵和小志第一次離家出走

早在去年暑假

兩兄弟就曾擅自跑到明珠廣場玩

失蹤了30個小時

一個10 歲的娃, 一個9 歲娃

擅自離家42小時

兩兄弟為何如此任性

記者向莫女士瞭解了兩個孩子的成長經歷

莫女士一家是廣東湛江人, 數年前來到海口打工。 大兒子小爵自小跟爺爺奶奶長大, 由於是長孫受到了特別的溺愛, 性格調皮乖戾。 在學校裡也十分頑皮, 許多老師都很頭疼。 小兒子小志一直在父母身邊, 性格乖巧, 兩次出走都是由哥哥帶領的。

莫女士在反省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時說, 由於經濟困難, 自己和愛人平時都忙於工作。 加上家裡孩子又多, 平時確實疏忽對孩子的教育。 同時, 孩子的父親雖然很愛兩個兒子, 每次有雞鴨魚肉都留給孩子們吃,卻不善於表達愛。好不容易有休息的時間,也只是一個人盯著手機,很少和孩子們交流。

莫女士說,自己也曾試圖教育頑皮的小爵,但卻收效甚微。小爵往往是剛和莫女士拉鉤約定不再調皮,後一秒就把約定忘到九霄雲外。“講了很多次都不聽,我也不知道該怎麼教育他了。”莫女士說。

然而小爵和小志的出走並非個例

何健告訴記者,這個月,他還接警尋找了離家出走的11歲女孩小雅。

何健回憶,當時找到小雅時心裡是有些驚訝的,因為在去年小雅就已經離家出走過一次。

小雅為何兩次離家出走?背後,是不當的家庭教育。原來,小雅自小就父母離異,她跟著母親生活。一段時間後,母親與另一名男子再婚,並生下了一個孩子。自此,小雅認為自己在家中受冷落,沒有得到足夠的愛和關心,便有了憤然離家出走的行為。

家庭教育之外,許多父母對於孩子的家庭監管也存在問題。

近期多起孩童走失案都與“家”有關

其實作為家長

面對找回的孩子

他們的心情是這樣的↓↓↓

作為家長

該如何先從家庭入手

杜絕孩子出走呢?

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出走只是表像

根源是孩子缺愛

“孩子最需要的是愛和陪伴。”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長期從事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的王新傳說。早期的母嬰親密關係對孩童的人格健康發展很重要,人的核心人格在六歲之前基本形成,安全感、自主性、依賴性等也在這個時期形成。

對於留守兒童或者離異家庭的孩子而言,早期缺乏父母的愛和陪伴,不利於健康人格養成,甚至可能導致種種不良行為。兩兄弟和小雅的離家出走,只是不良行為的表現之一。但孩子之所以出現種種不良行為,很多時候只是想引起父母的關注,以此多得到一些愛與陪伴。

王新傳說,小爵從小由爺爺奶奶撫養長大,由於老人過於寵溺等原因,沒有對小爵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加上來到海口後,與父母疏于溝通和交流,特別是父親的不善表達,可能給他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父愛的缺失。

久而久之,小爵有了“以自我為中心”“任性”等性格缺陷。“離家出走只是外顯的表像之一,根源在於孩子缺乏愛和陪伴。”王新傳說,家長應當抓住根源來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父母平時應多花一些時間陪伴孩子,給予孩子心理上的陪伴和支持。雙方在良性的溝通和交流中,親子關係得到改善,孩子的不良行為也能被有效遏制。

見習記者:趙玉順

編輯:畢卉

每次有雞鴨魚肉都留給孩子們吃,卻不善於表達愛。好不容易有休息的時間,也只是一個人盯著手機,很少和孩子們交流。

莫女士說,自己也曾試圖教育頑皮的小爵,但卻收效甚微。小爵往往是剛和莫女士拉鉤約定不再調皮,後一秒就把約定忘到九霄雲外。“講了很多次都不聽,我也不知道該怎麼教育他了。”莫女士說。

然而小爵和小志的出走並非個例

何健告訴記者,這個月,他還接警尋找了離家出走的11歲女孩小雅。

何健回憶,當時找到小雅時心裡是有些驚訝的,因為在去年小雅就已經離家出走過一次。

小雅為何兩次離家出走?背後,是不當的家庭教育。原來,小雅自小就父母離異,她跟著母親生活。一段時間後,母親與另一名男子再婚,並生下了一個孩子。自此,小雅認為自己在家中受冷落,沒有得到足夠的愛和關心,便有了憤然離家出走的行為。

家庭教育之外,許多父母對於孩子的家庭監管也存在問題。

近期多起孩童走失案都與“家”有關

其實作為家長

面對找回的孩子

他們的心情是這樣的↓↓↓

作為家長

該如何先從家庭入手

杜絕孩子出走呢?

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出走只是表像

根源是孩子缺愛

“孩子最需要的是愛和陪伴。”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長期從事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的王新傳說。早期的母嬰親密關係對孩童的人格健康發展很重要,人的核心人格在六歲之前基本形成,安全感、自主性、依賴性等也在這個時期形成。

對於留守兒童或者離異家庭的孩子而言,早期缺乏父母的愛和陪伴,不利於健康人格養成,甚至可能導致種種不良行為。兩兄弟和小雅的離家出走,只是不良行為的表現之一。但孩子之所以出現種種不良行為,很多時候只是想引起父母的關注,以此多得到一些愛與陪伴。

王新傳說,小爵從小由爺爺奶奶撫養長大,由於老人過於寵溺等原因,沒有對小爵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加上來到海口後,與父母疏于溝通和交流,特別是父親的不善表達,可能給他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父愛的缺失。

久而久之,小爵有了“以自我為中心”“任性”等性格缺陷。“離家出走只是外顯的表像之一,根源在於孩子缺乏愛和陪伴。”王新傳說,家長應當抓住根源來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父母平時應多花一些時間陪伴孩子,給予孩子心理上的陪伴和支持。雙方在良性的溝通和交流中,親子關係得到改善,孩子的不良行為也能被有效遏制。

見習記者:趙玉順

編輯:畢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