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記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下)‖學習時間之《習近平談治國理政》(音訊)

點擊音訊

特別專題節目《學習時間—<習近平談治國理政>》附錄(下)

內容簡介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收入了習近平總書記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這段時間內的講話、談話、演講、答問、批示、賀信等79篇,

分為18個專題。 為幫助各國讀者瞭解中國社會制度和歷史文化, 本書作了必要注釋。 本書還收入了習近平總書記各個時期的照片45幅, 幫助讀者瞭解他的工作和生活。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全面系統回答了新的時代條件下中國發展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 是國際社會瞭解當代中國的重要視窗、尋找中國問題答案的一把鑰匙。

“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記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

2002年8月, 習近平通過中央媒體向全國總結推廣“以市場為導向、以誠信促發展, 立足本地優勢、強化政府服務、發揚拼搏精神, 通過啟動民營經濟、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晉江經驗”。 同年, 他又結合對南平市向農村選派幹部的調查與思考,

提煉出“高位嫁接、重心下移、夯實農村工作基礎”的思路, 以及選派科技特派員、村黨支部書記和鄉鎮流通助理下鄉的工作機制。 “南平機制”在福建的推廣, 進一步密切了農村幹群關係, 在幹部隊伍中形成了“不跑上層下基層、不看關係看政績”的導向。

主政浙江期間, 習近平推動了“平安浙江”、“綠色浙江”、“文化浙江”、“法治浙江”和海洋強省建設。

要建設“四個浙江”, 唯有實幹。 習近平一方面從全域著眼抓部署, 一方面從基層入手抓典型。 他選擇了浙西南欠發達地區的淳安縣楓樹嶺鎮下姜村作為自己的聯繫點, 並在不到兩年時間五到下薑村, 他將其稱為自己“瞭解省委決策在基層效果的視窗”。

下姜村地處深山, 交通不便, 離縣城還有60多公里的山路。 習近平每次去調研, 都要進農戶、到田頭、聽民聲。 2005年3月22日, 他在下薑村現場察看建設中的沼氣池時, 對村民和村幹部風趣地說:30多年前, 我在農村插隊時曾經是建沼氣的“專業戶”。 現在條件好了, 你們要加強管理, 把下薑村建成全縣的沼氣示範村。

浙江人多地少, 地處沿海。 習近平一到浙江, 就把目光投向相當於全省陸地面積2.6倍的藍色海域, 並多次深入舟山群島調研。 他指出, “新世紀新階段浙江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天地在哪裡?在海上!”他2002年12月提出, 浙江要“爭取發展成為海洋經濟強省”。 經過大量調研論證, 《關於建設海洋經濟強省的若干意見》、《浙江海洋經濟強省建設規劃綱要》等檔先後出臺。

此後, 全省海洋經濟以年均19.3%的增長率快速發展。 2005年, 海洋經濟總產值占全省GDP的比重上升到8%。

習近平力主推進寧波、舟山港一體化, 建設舟山連島工程, 加快全省港口整合, 為“大出”“大進”創造條件。 國務院于2011年批准成立了舟山群島新區。 他推動建成了當時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杭州灣大橋, 這是中國跨海大橋建設史上的里程碑, 更被老百姓稱為連通長三角的“經濟橋”、“騰飛橋”。 2006年寧波-舟山港全年貨物輸送量達4.2億噸, 居全國第2位、世界前3位。

2003年, 習近平提出要“用城市社區建設的理念指導農村新社區建設, 抓好一批全面建設小康示範村鎮”, “使農村與城市的生活品質差距逐步縮小, 使所有人都能共用現代文明”。

浙江由此全面啟動了“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作, 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 統籌城鄉發展的具體工程配套推進, 初步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機制。 到2007年底, 工程5年建設任務提前完成, 全省三分之一村莊得到全面整治, 三分之二村莊的垃圾實行了統一收集處理。 許多農民表示, 這是繼土地改革、家庭承包、稅費改革後, 黨和政府為農民辦的一件最大好事。

在他主政期間, 建設“四個浙江”的目標逐步實現。 2005年浙江生態環境狀況指數位居全國省區市第1位。 2006年, 群眾安全感滿意率達94.77%, 浙江被認為是全國最具安全感的省份之一。 2006年浙江可持續發展能力列上海、北京、天津之後居全國第4位。 浙江在全國率先實現貧困縣和貧困鄉鎮全部脫貧目標。 浙江經濟總量在2004年躍上萬億元大關,2005年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2006年人均GDP接近4000美元。

2007年,習近平臨危受命調任上海。履新一個月,他圍繞民生、發展、上海世博會、反腐等工作,馬不停蹄地開展調研。他與廣大幹部談心、向廣大群眾問計,成功組織召開了上海第九次黨代會,穩定了上海局面,振奮了幹部群眾精神,重塑了上海形象,為上海今後5年發展描繪了新的發展藍圖。

“當縣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當地(市)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鄉鎮,當省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縣市區。”在正定,他跑遍了所有村;在寧德,他到任3個月就走遍了9個縣,後來又跑遍了絕大部分鄉鎮;到任浙江後,用一年多時間跑遍了全省90個縣市區;在上海僅7個月,他就跑遍了全市19個區縣;到中央工作後,他的足跡已遍及31個省區市。

“謀求自己過得好,必須也讓別人過得好”

習近平前不久在會見在華工作的外國專家代表時說,中國是個負責任的國家,我們要努力把自己的事情辦好,同時也要處理好中國和外部世界的關係,既爭取更加有利的外部環境發展自己,也努力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中國需要更多地瞭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瞭解中國。”無論是在地方還是在中央,習近平都十分重視對外交往工作,廣交國際朋友。在地方工作期間,他已訪問過五大洲60多個國家和地區,接待過許多外國來賓。到中央工作後,他也總是盡可能多地會見來訪的外國客人,並在不到5年的時間裡,訪問了五大洲4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世界各國各界人士進行了廣泛接觸和友好交流。

他真誠坦率地向外國各界人士介紹中國人民怎樣看待自己的國家,怎樣看待當今世界,同時非常樂於聽取對方意見,瞭解對方想法。許多和習近平接觸過的外國政要認為,他是一位自信、務實、睿智、友善的領導人。

習近平經常對外國各界人士說,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中國持續快速發展得益于世界和平與發展,同時也為世界各國提供了共同發展的寶貴機遇和廣闊空間,彼此要在相互尊重、務實合作中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2012年7月,在清華大學舉行的“世界和平論壇”上,他進一步指出,一個國家要謀求自身發展,必須也讓別人發展;要謀求自身安全,必須也讓別人安全;要謀求自己過得好,必須也讓別人過得好。他在訪問新加坡會見李光耀時指出,國強未必稱霸,中國會把和平發展道路、互利共贏開放戰略、永遠不稱霸的宣示和承諾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我們要同舟共濟、和衷共濟、共同發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係,增進人類共同利益,共同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園——這是習近平在歷次出訪中反復傳遞的資訊。

2012年5天的美國之行,習近平出席了27場活動,同奧巴馬等政界人士和經濟界、民間等各方人士進行了全方位交流互動。只要中美雙方始終抓住共同利益這一主線,就一定能走出一條大國之間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夥伴關係道路——他對中美關係的殷殷期許,引起了美國各界積極反響。他在近日會見美國前總統卡特時強調,中美之間要積累正能量。

習近平訪問俄羅斯時,傳遞了中國對發展兩國關係的高度重視: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已成為當今世界最為重要、最具活力、最富內涵的一對大國關係,中俄關係始終是中國外交的優先方向。他出席中俄執政黨對話機制第二次會議開幕式,並同俄各黨派領導人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進一步充實了中俄關係內涵。

習近平認為,鞏固和發展同發展中國家的關係是中國對外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南非,習近平出席中南雙邊委員會第四次全會,同南方共同描繪雙邊合作的美好前景。他在紀念中非合作論壇成立10周年研討會上強調,“要講感情,講危難之中見真情”。他在訪問沙特演講時指出,一個更加繁榮開放的中國,必將為中東、海灣地區國家帶來巨大發展機遇。他在訪問智利演講中倡議,中國和拉美地區要努力在政治、經濟、人文、國際事務4個方面成為好夥伴,並描繪了中拉關係下一個10年的發展藍圖。

在國際舞臺上,習近平向世人展示了他一貫的作風——務實高效。在出席義大利統一150周年慶典活動的短短一天時間裡,他同20多個國家及國際組織領導人進行了友好交流互動。在訪問德國等歐洲5國期間,他出席了5場經貿協議簽字儀式,參加了6場經貿論壇,推動與各國簽訂了93項各種合作協定,總金額達74億美元。

文化是人類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習近平重視通過加強世界文化交流來推動建設和諧世界。他在2009年同默克爾一起出席法蘭克福書展開幕式致辭時提出:正是不同文化的彼此交流,才讓不同國度的人們知道了中國的孔子、德國的歌德、英國的莎士比亞。推動世界文化進一步交流,是推動人類進步與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他在2010年訪問俄羅斯時,同普京一起步入克里姆林宮大禮堂,共同為俄羅斯“漢語年”拉開帷幕。他在致辭時說,“文化因交流而豐富、心靈因交流而溝通、友誼因交流而加深”。

習近平善於運用中國文化智慧,用真誠坦率、生動風趣的語言來講清道理,化解疑慮。訪美期間,在談到“沒有先例可循”的中美關係時,他以“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來展示中國領導人的信心和魄力。面對針對中國人權狀況的質疑,他直率地說,世界各國在人權方面,“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他還形象地說,各國情況不同,道路不同,“鞋子合不合腳,只有穿鞋的人自己才知道”。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習近平常說,國與國友好的基礎是否扎實,關鍵在於人民友誼是否深厚。他曾對隨行的外交部官員風趣地說,生命在於運動,外交在於活動,中國外交官要多走出去,廣交朋友,深交朋友。

訪問老撾時,他專門安排時間會見了老撾前領導人貴甯·奔舍那的後人。貴甯有好幾個孩子都曾經在北京居住和學習過。習近平跟他們一起,愉快回憶起少年時在北京八一學校共同學習的情景,還能說出其中的薩馬諾當年的綽號叫“小胖子”。大家開懷大笑,薩馬諾也很感動:“沒想到您還記得。”

訪問美國時,他專程前往愛荷華州的馬斯卡廷,到27年前結交的美國老朋友家裡,與當年的十幾位當地老朋友團聚茶敘,坐在跳動的爐火旁促膝長談,共憶1985年他率考察團到此訪問的情景,並就各自經歷、加強地方合作、增進人民友誼等話題聊了很久。

訪問俄羅斯時,他特地前往曾經接待中國汶川地震災區的中小學生去療養的“海洋”全俄兒童中心,向那裡的工作人員表達誠摯謝意。

訪問愛爾蘭時,喜愛足球的習近平在球場上展示了“令人欽佩”的“一腳遠射”,連同他訪問美國時觀看美職業籃球比賽,都被媒體形容為“極好地傳達了親和的形象”。

……

“他成功展示給世界的,不僅是其個人的風範與氣度,更是中國的形象與魅力。”國外一家媒體如此評價習近平的外交風采。

“清清白白做人”

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勳曾是中國党和國家領導人之一,不滿21歲就擔任陝甘邊區政府主席,被毛澤東稱為“從群眾中走出來的領袖”。他從1962年起受到冤屈,長達16年之久,但始終不向逆境低頭,還勇於堅持真理,為受株連的同志仗義執言、澄清事實。在“文革”結束後百業待興的初期,他受命到改革開放的前沿廣東擔任省委第一書記,以開明開放、求真務實的作風,為廣東“殺出一條血路”、“先走一步”建立經濟特區以及後來的大發展作出了奠基性重要貢獻。

習近平的母親齊心也是一位老幹部、老黨員,已近90歲高齡。習近平非常孝敬母親。每當有時間陪她在一起吃飯後,他都會拉著母親的手散步,陪她聊天。

習家有著從嚴教子、勤儉持家的家風。習仲勳認為,作為黨的高級幹部,端正黨風,首先要從自己做起,從自己的家屬做起。在父母嚴格要求下,習近平生活儉樸,在小時候常常和他弟弟一起穿姐姐們穿過的衣服、鞋子。在習近平走上領導崗位後,齊心專門開家庭會,要求其他子女不得在他工作的領域從事經商活動。受父母耳濡目染影響,習近平秉承家風,對家人要求也非常嚴格。他擔任領導幹部後,每到一處工作,都會告誡親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從事任何商業活動,不能打我的旗號辦任何事,否則別怪我六親不認”。無論是福建、浙江還是在上海工作,他都在幹部大會上公開鄭重表態:不允許任何人打他的旗號謀私利,並歡迎大家監督。

習近平的妻子彭麗媛是中國家喻戶曉的著名歌唱家和歌劇表演藝術家。1980年,她代表山東代表團到北京參加全國文藝匯演,以歌曲《包楞調》、《我的家鄉沂蒙山》震動京城音樂界。她是中國第一位民族聲樂碩士,中國當代民族聲樂代表人物,也是中國民族聲樂學派創建者之一。她演唱的代表作品《在希望的田野上》、《父老鄉親》、《我們是黃河泰山》、《江山》等歌曲,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

她參加了多次國家級聲樂比賽,多次獲得“第一名”和“金獎”,還獲得首屆“中國金唱片獎”、“國家音像大獎”等。

她先後主演了大型民族歌劇《白毛女》、《悲愴的黎明》、《党的女兒》、《木蘭詩篇》等,曾榮獲戲劇界最高獎——第三屆“梅花獎”和由文化部頒發的第三屆“文華獎”。

她從事歌唱事業以來,始終將自己的藝術創作深深植根於人民之中、深情奉獻給人民大眾。作為獲得全國“德藝雙馨”榮譽稱號的人民藝術家,她常常用“樹高千尺不能忘了根”來形容藝術家與人民群眾的親密關係。她說過:“人民將我培養,我只有將所有的才華奉獻給廣大群眾,才能報答‘養育之恩’。”

30多年來,她數百次深入基層為廣大群眾慰問演出。從貧困山區到邊疆海防,從油田礦山到營房哨所,從邊陲大漠到雪域高原——中國的大江南北都留有她的足跡、回蕩著她的歌聲。在汶川特大地震災區、在北京小湯山抗擊“非典”一線、在江西九江抗洪前線……也都留下了她慰問演出的身影。

為把中國民族聲樂和民族歌劇推向世界,她在1993年率先走出國門到新加坡舉辦個人演唱會,並多次代表國家到世界各地訪問演出,足跡遍佈50多個國家和地區,作為中國“文化大使”享譽海外。她參與推廣並領銜主演的歌劇《木蘭詩篇》登上了美國紐約林肯藝術中心和奧地利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兩大藝術殿堂,獲得林肯藝術中心委員會頒發的“最傑出的藝術家”獎、奧地利聯邦劇院委員會與維也納國家歌劇院頒發的“藝術傑出貢獻獎”。

她現在逐步由歌壇表演轉向藝術教育,著力培養年輕優秀人才和指導打造藝術精品。

她長期致力於公益事業,是世界衛生組織聘請的抗擊結核病和愛滋病親善大使,中國“預防愛滋病宣傳員”、“控煙形象大使”、預防青少年犯罪的“為了明天愛心大使”。前不久,她剛剛在北京參加了2012年世界愛滋病日宣傳活動,艾滋孤兒們親切地稱她為“彭媽媽”。

習近平與彭麗媛1986年一見鍾情,結下良緣。婚後,他們各有事業,經常不能在一起,但都一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盡最大努力去關心照顧好對方。彭麗媛作為軍旅歌唱家,經常要接受任務奔赴外地慰問演出,很多都是邊遠艱苦地區,有時一走就是二三個月,習近平總是十分牽掛。只要條件允許,無論多晚,習近平每天都要跟妻子至少通一次電話,互致平安後才放心休息,幾十年來一直如此。每逢除夕,彭麗媛總要參加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演出,在外地工作的習近平只要回北京過年,就總是邊看節目邊包餃子,等她演出結束回家後才煮餃子一起吃。彭麗媛說習近平是“稱職的丈夫”、“稱職的父親”,對他也非常關心體貼。一有機會與丈夫團聚,她就要操持柴米油鹽,想法子變花樣給他做可口的飯菜。

在彭麗媛眼中,丈夫既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也是一個普通的人。他喜歡吃陝西、山東家常菜,朋友聚會時還會喝酒助興。他喜歡游泳、登山,愛看籃球、足球、拳擊等比賽,有時也會在深夜看電視轉播的體育節目。

他們夫婦倆為女兒取名明澤。“清清白白做人,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是他們對女兒的期許,也是他們質樸家風的寫照。 (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電)

往期回聽

編輯:殷麗麗

浙江經濟總量在2004年躍上萬億元大關,2005年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2006年人均GDP接近4000美元。

2007年,習近平臨危受命調任上海。履新一個月,他圍繞民生、發展、上海世博會、反腐等工作,馬不停蹄地開展調研。他與廣大幹部談心、向廣大群眾問計,成功組織召開了上海第九次黨代會,穩定了上海局面,振奮了幹部群眾精神,重塑了上海形象,為上海今後5年發展描繪了新的發展藍圖。

“當縣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當地(市)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鄉鎮,當省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縣市區。”在正定,他跑遍了所有村;在寧德,他到任3個月就走遍了9個縣,後來又跑遍了絕大部分鄉鎮;到任浙江後,用一年多時間跑遍了全省90個縣市區;在上海僅7個月,他就跑遍了全市19個區縣;到中央工作後,他的足跡已遍及31個省區市。

“謀求自己過得好,必須也讓別人過得好”

習近平前不久在會見在華工作的外國專家代表時說,中國是個負責任的國家,我們要努力把自己的事情辦好,同時也要處理好中國和外部世界的關係,既爭取更加有利的外部環境發展自己,也努力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中國需要更多地瞭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瞭解中國。”無論是在地方還是在中央,習近平都十分重視對外交往工作,廣交國際朋友。在地方工作期間,他已訪問過五大洲60多個國家和地區,接待過許多外國來賓。到中央工作後,他也總是盡可能多地會見來訪的外國客人,並在不到5年的時間裡,訪問了五大洲4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世界各國各界人士進行了廣泛接觸和友好交流。

他真誠坦率地向外國各界人士介紹中國人民怎樣看待自己的國家,怎樣看待當今世界,同時非常樂於聽取對方意見,瞭解對方想法。許多和習近平接觸過的外國政要認為,他是一位自信、務實、睿智、友善的領導人。

習近平經常對外國各界人士說,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中國持續快速發展得益于世界和平與發展,同時也為世界各國提供了共同發展的寶貴機遇和廣闊空間,彼此要在相互尊重、務實合作中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2012年7月,在清華大學舉行的“世界和平論壇”上,他進一步指出,一個國家要謀求自身發展,必須也讓別人發展;要謀求自身安全,必須也讓別人安全;要謀求自己過得好,必須也讓別人過得好。他在訪問新加坡會見李光耀時指出,國強未必稱霸,中國會把和平發展道路、互利共贏開放戰略、永遠不稱霸的宣示和承諾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我們要同舟共濟、和衷共濟、共同發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係,增進人類共同利益,共同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園——這是習近平在歷次出訪中反復傳遞的資訊。

2012年5天的美國之行,習近平出席了27場活動,同奧巴馬等政界人士和經濟界、民間等各方人士進行了全方位交流互動。只要中美雙方始終抓住共同利益這一主線,就一定能走出一條大國之間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夥伴關係道路——他對中美關係的殷殷期許,引起了美國各界積極反響。他在近日會見美國前總統卡特時強調,中美之間要積累正能量。

習近平訪問俄羅斯時,傳遞了中國對發展兩國關係的高度重視: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已成為當今世界最為重要、最具活力、最富內涵的一對大國關係,中俄關係始終是中國外交的優先方向。他出席中俄執政黨對話機制第二次會議開幕式,並同俄各黨派領導人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進一步充實了中俄關係內涵。

習近平認為,鞏固和發展同發展中國家的關係是中國對外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南非,習近平出席中南雙邊委員會第四次全會,同南方共同描繪雙邊合作的美好前景。他在紀念中非合作論壇成立10周年研討會上強調,“要講感情,講危難之中見真情”。他在訪問沙特演講時指出,一個更加繁榮開放的中國,必將為中東、海灣地區國家帶來巨大發展機遇。他在訪問智利演講中倡議,中國和拉美地區要努力在政治、經濟、人文、國際事務4個方面成為好夥伴,並描繪了中拉關係下一個10年的發展藍圖。

在國際舞臺上,習近平向世人展示了他一貫的作風——務實高效。在出席義大利統一150周年慶典活動的短短一天時間裡,他同20多個國家及國際組織領導人進行了友好交流互動。在訪問德國等歐洲5國期間,他出席了5場經貿協議簽字儀式,參加了6場經貿論壇,推動與各國簽訂了93項各種合作協定,總金額達74億美元。

文化是人類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習近平重視通過加強世界文化交流來推動建設和諧世界。他在2009年同默克爾一起出席法蘭克福書展開幕式致辭時提出:正是不同文化的彼此交流,才讓不同國度的人們知道了中國的孔子、德國的歌德、英國的莎士比亞。推動世界文化進一步交流,是推動人類進步與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他在2010年訪問俄羅斯時,同普京一起步入克里姆林宮大禮堂,共同為俄羅斯“漢語年”拉開帷幕。他在致辭時說,“文化因交流而豐富、心靈因交流而溝通、友誼因交流而加深”。

習近平善於運用中國文化智慧,用真誠坦率、生動風趣的語言來講清道理,化解疑慮。訪美期間,在談到“沒有先例可循”的中美關係時,他以“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來展示中國領導人的信心和魄力。面對針對中國人權狀況的質疑,他直率地說,世界各國在人權方面,“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他還形象地說,各國情況不同,道路不同,“鞋子合不合腳,只有穿鞋的人自己才知道”。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習近平常說,國與國友好的基礎是否扎實,關鍵在於人民友誼是否深厚。他曾對隨行的外交部官員風趣地說,生命在於運動,外交在於活動,中國外交官要多走出去,廣交朋友,深交朋友。

訪問老撾時,他專門安排時間會見了老撾前領導人貴甯·奔舍那的後人。貴甯有好幾個孩子都曾經在北京居住和學習過。習近平跟他們一起,愉快回憶起少年時在北京八一學校共同學習的情景,還能說出其中的薩馬諾當年的綽號叫“小胖子”。大家開懷大笑,薩馬諾也很感動:“沒想到您還記得。”

訪問美國時,他專程前往愛荷華州的馬斯卡廷,到27年前結交的美國老朋友家裡,與當年的十幾位當地老朋友團聚茶敘,坐在跳動的爐火旁促膝長談,共憶1985年他率考察團到此訪問的情景,並就各自經歷、加強地方合作、增進人民友誼等話題聊了很久。

訪問俄羅斯時,他特地前往曾經接待中國汶川地震災區的中小學生去療養的“海洋”全俄兒童中心,向那裡的工作人員表達誠摯謝意。

訪問愛爾蘭時,喜愛足球的習近平在球場上展示了“令人欽佩”的“一腳遠射”,連同他訪問美國時觀看美職業籃球比賽,都被媒體形容為“極好地傳達了親和的形象”。

……

“他成功展示給世界的,不僅是其個人的風範與氣度,更是中國的形象與魅力。”國外一家媒體如此評價習近平的外交風采。

“清清白白做人”

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勳曾是中國党和國家領導人之一,不滿21歲就擔任陝甘邊區政府主席,被毛澤東稱為“從群眾中走出來的領袖”。他從1962年起受到冤屈,長達16年之久,但始終不向逆境低頭,還勇於堅持真理,為受株連的同志仗義執言、澄清事實。在“文革”結束後百業待興的初期,他受命到改革開放的前沿廣東擔任省委第一書記,以開明開放、求真務實的作風,為廣東“殺出一條血路”、“先走一步”建立經濟特區以及後來的大發展作出了奠基性重要貢獻。

習近平的母親齊心也是一位老幹部、老黨員,已近90歲高齡。習近平非常孝敬母親。每當有時間陪她在一起吃飯後,他都會拉著母親的手散步,陪她聊天。

習家有著從嚴教子、勤儉持家的家風。習仲勳認為,作為黨的高級幹部,端正黨風,首先要從自己做起,從自己的家屬做起。在父母嚴格要求下,習近平生活儉樸,在小時候常常和他弟弟一起穿姐姐們穿過的衣服、鞋子。在習近平走上領導崗位後,齊心專門開家庭會,要求其他子女不得在他工作的領域從事經商活動。受父母耳濡目染影響,習近平秉承家風,對家人要求也非常嚴格。他擔任領導幹部後,每到一處工作,都會告誡親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從事任何商業活動,不能打我的旗號辦任何事,否則別怪我六親不認”。無論是福建、浙江還是在上海工作,他都在幹部大會上公開鄭重表態:不允許任何人打他的旗號謀私利,並歡迎大家監督。

習近平的妻子彭麗媛是中國家喻戶曉的著名歌唱家和歌劇表演藝術家。1980年,她代表山東代表團到北京參加全國文藝匯演,以歌曲《包楞調》、《我的家鄉沂蒙山》震動京城音樂界。她是中國第一位民族聲樂碩士,中國當代民族聲樂代表人物,也是中國民族聲樂學派創建者之一。她演唱的代表作品《在希望的田野上》、《父老鄉親》、《我們是黃河泰山》、《江山》等歌曲,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

她參加了多次國家級聲樂比賽,多次獲得“第一名”和“金獎”,還獲得首屆“中國金唱片獎”、“國家音像大獎”等。

她先後主演了大型民族歌劇《白毛女》、《悲愴的黎明》、《党的女兒》、《木蘭詩篇》等,曾榮獲戲劇界最高獎——第三屆“梅花獎”和由文化部頒發的第三屆“文華獎”。

她從事歌唱事業以來,始終將自己的藝術創作深深植根於人民之中、深情奉獻給人民大眾。作為獲得全國“德藝雙馨”榮譽稱號的人民藝術家,她常常用“樹高千尺不能忘了根”來形容藝術家與人民群眾的親密關係。她說過:“人民將我培養,我只有將所有的才華奉獻給廣大群眾,才能報答‘養育之恩’。”

30多年來,她數百次深入基層為廣大群眾慰問演出。從貧困山區到邊疆海防,從油田礦山到營房哨所,從邊陲大漠到雪域高原——中國的大江南北都留有她的足跡、回蕩著她的歌聲。在汶川特大地震災區、在北京小湯山抗擊“非典”一線、在江西九江抗洪前線……也都留下了她慰問演出的身影。

為把中國民族聲樂和民族歌劇推向世界,她在1993年率先走出國門到新加坡舉辦個人演唱會,並多次代表國家到世界各地訪問演出,足跡遍佈50多個國家和地區,作為中國“文化大使”享譽海外。她參與推廣並領銜主演的歌劇《木蘭詩篇》登上了美國紐約林肯藝術中心和奧地利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兩大藝術殿堂,獲得林肯藝術中心委員會頒發的“最傑出的藝術家”獎、奧地利聯邦劇院委員會與維也納國家歌劇院頒發的“藝術傑出貢獻獎”。

她現在逐步由歌壇表演轉向藝術教育,著力培養年輕優秀人才和指導打造藝術精品。

她長期致力於公益事業,是世界衛生組織聘請的抗擊結核病和愛滋病親善大使,中國“預防愛滋病宣傳員”、“控煙形象大使”、預防青少年犯罪的“為了明天愛心大使”。前不久,她剛剛在北京參加了2012年世界愛滋病日宣傳活動,艾滋孤兒們親切地稱她為“彭媽媽”。

習近平與彭麗媛1986年一見鍾情,結下良緣。婚後,他們各有事業,經常不能在一起,但都一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盡最大努力去關心照顧好對方。彭麗媛作為軍旅歌唱家,經常要接受任務奔赴外地慰問演出,很多都是邊遠艱苦地區,有時一走就是二三個月,習近平總是十分牽掛。只要條件允許,無論多晚,習近平每天都要跟妻子至少通一次電話,互致平安後才放心休息,幾十年來一直如此。每逢除夕,彭麗媛總要參加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演出,在外地工作的習近平只要回北京過年,就總是邊看節目邊包餃子,等她演出結束回家後才煮餃子一起吃。彭麗媛說習近平是“稱職的丈夫”、“稱職的父親”,對他也非常關心體貼。一有機會與丈夫團聚,她就要操持柴米油鹽,想法子變花樣給他做可口的飯菜。

在彭麗媛眼中,丈夫既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也是一個普通的人。他喜歡吃陝西、山東家常菜,朋友聚會時還會喝酒助興。他喜歡游泳、登山,愛看籃球、足球、拳擊等比賽,有時也會在深夜看電視轉播的體育節目。

他們夫婦倆為女兒取名明澤。“清清白白做人,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是他們對女兒的期許,也是他們質樸家風的寫照。 (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電)

往期回聽

編輯:殷麗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