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他是10個足球場大的茉莉花島主!6年免費送出90萬株茉莉花,為了福州遺失的美好

一朵茉莉, 一生莫離。

(文末送茉莉花啦!)

說起茉莉花海, 我猜, 你可能和我一樣, 腦子裡出現的是豔陽天和茉莉香, 飛揚的白色裙擺,

明眸皓齒的姑娘……坐在對面的翁文峰打趣道:真是年輕人啊。

在他的記憶裡, 關於茉莉花海, 更多的是放學後放下書包的勞作, 換來幾角幾元的零花錢, 那段飄著花香的記憶, 說實話, 有點苦。

七月的烈日下, 撅著屁股, 一朵一朵摘下小花, 一個暑假過後,

整個人都是黑色的。

當時才10歲出頭, 不情不願幫著家裡摘花制茶的他萬萬沒想到, 以後自己的人生會和茉莉花茶綁在一起, 成為福州愛茶人口中的“南仙翁”。

6年送出近90萬株茉莉

竟是源於街頭偷花人

2011年至今, 翁文峰共送出了近90萬株茉莉花枝。

每到清明後、五一前的送花日,

從早到晚都有人排著長隊來領花。 許多志願者、在地媒體也義務加入了送花陣營, 有段時間, 福州晚報十一個發行站都成了茉莉花枝的分發點。

但讓翁文峰決定免費送花, 卻是因為街頭一個偷花人。

從小在閩江畔長大, “閩江兩岸茉莉香,

秋水白鷺立沙洲”的景象, 在翁文峰的記憶裡真實存在著。 後來花田越來越少, 但福州人對茉莉的喜愛卻有增無減。

有一次, 翁文峰看到有人從馬路中的花圃偷偷抱走了一盆茉莉, 新聞也頻頻報導, 市區種植的茉莉常被人摘走。 一片指責中,

翁文峰想:

“既然大家這麼喜歡茉莉花, 幹嘛不給他們?他們可以自己種, 就不用去偷了。 ”

於是來者不拒, 只要願意種, 就能向他認領花枝。 怕大家種不好, 他還一一列出了注意點, 印成小冊子一併分發。

就這樣, 翁文峰的茉莉花一送就是6年。

“十醉法”第七代傳人

曾一夜制茶一萬斤

從小生活在茉莉花茶世家,到勉強夠著機器的個頭,翁文峰就開始跟著父親學制茶。

直到遇到他的叔公,也就是“十醉九星窨花陣法”的第六代傳人,一眼相中這個年輕人,勤勞踏實還頗有天賦,便把南仙的“十醉法”傳給了他。

傳統上,師傅可以有很多徒弟,但傳人通常只有一個。

父親做了一輩子花茶沒有成為傳人,自己卻獨受青睞,莊重地立誓拜師之後,除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自豪,翁文峰心中更有了沉甸甸的責任感。

製作花茶,要用單瓣茉莉花+野生綠茶,歷經60多天、201道工序,用花量、窨制時間、烘培火候都有嚴格規定。

圖 / 馮少武 LOHAS樂活雜誌

如何伺花,何時醒花,翁文峰手一摸就知道,看似隨意隨性,卻離不開無數個日夜的積累。最多的時候,一晚上能做出一萬多斤。

“在祖訓上,做茉莉花茶要的是一個‘敬’字,敬重自然,敬守法則,還要盡心去做。”

圖 / 原來茶葉

除了對茶葉要有相當的靈敏性,做事盡心盡責,還需要一點緣分。翁文峰至今沒有找到下一代傳人的合適人選。

“如今越來越難有人會盡心去做了。”

這家福州唯一的茶攤

集齊了民俗圈的半壁江山

除了濃濃的茉莉情懷,福州50、60年代的茶攤文化也是翁文峰的心之所往。

大家聚在一起,隨意坐著、躺著、臥著,喝茶聊天說書講評話,那時沒有廣播電視,所有消息都是從茶攤聽來的,鄰里間有了爭執也會拿到茶攤來說一說,評評理。

南仙茶攤一直擺著方炳桂老先生的照片

在恩師方炳桂老先生(已逝)的提議下,翁文峰決定將福州失蹤了50多年的茶攤重新開起來,於是有了福州如今唯一的茶攤——南仙茶攤。

怕我不懂,翁文峰又補了一句,用你們年輕人的話來說,就相當於茶葉沙龍。

每個周日下午,在這裡出現的講師,幾乎集齊了福州民俗界的整壁江山。

除了著名的民俗專家方炳桂老先生,盧為峰、盧美松、林公武、黃啟全……每一個都是福州民俗文化圈響噹噹的名字。

方炳桂老先生在南仙茶攤暢談福州話的保護與傳承

來聽講的人更是形形色色,幼教老師,福州傳統喜娘,還在上學的小朋友們……許多福州媒體的報導中,關於福州的節日習俗都是從這裡瞭解到的。

心裡有關福州的東西缺失了,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來這裡修一修補一補。

茉莉島有個“翁島主”

一身正氣卻“四處留香”

閩江口有個新墩島,750多畝的島嶼,其中130多畝都是茉莉花田,每年6-10月,茉莉花一批一批綻放,踏上島就能染上一身花香。這就是翁文峰的南仙茉莉島。

圖 / 雨竹 尋城記

翁文峰說,當上茉莉島“島主”完全是被逼的。

2009年時,福州的單瓣茉莉還很稀缺,一身好手藝,卻苦於沒有好原料,於是在閩江口找了一塊有沙有土的沙洲地,就這麼把花種起來了。

聊起他的茉莉島,翁文峰說的最多的就是“要敬畏自然”,打死不可以用農藥。

除了人工抓走一部分蟲子,其他都任它們自生自滅。雖然多少會影響茉莉花的成長,但翁文峰堅持有蟲子才有生態,如果生態破壞了,很多東西就跟著被破壞了。

出發採訪前,知了團眼巴巴地讓我一定問問南仙翁,南仙茉莉島是否對外開放,他灑脫地揮了揮手:

“天地自然,隨你任走。”

又到一年送花季

今年知了也加入了送花的隊伍↓↓↓

福州知了 X 南仙茶攤

把福州種成中國最香的城市

領花地點:台江區西二環路荷澤社區蒲公英創新工廠9號樓 常青藤機構2樓

領花方法每天會在置頂留言第一條更新送花資料,來之前請記得查看剩餘數量哦。

小貼士:

養花先養土,翁文峰老師千叮萬囑,一定要提醒大家先養土!先養土!先養土!趁領花時間還沒到,將花盆裡的土翻出來曬一曬,澆澆水,也可以去江邊挖一些帶沙的土,以免領到花枝後匆匆忙忙沒地方種哦。

春天都來啦

快來找我領茉莉花枝吧~

文 / 帆布魚

圖 / 源自網路,騰訊大閩網,部分由受訪者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的人還讀過☟

曾一夜制茶一萬斤

從小生活在茉莉花茶世家,到勉強夠著機器的個頭,翁文峰就開始跟著父親學制茶。

直到遇到他的叔公,也就是“十醉九星窨花陣法”的第六代傳人,一眼相中這個年輕人,勤勞踏實還頗有天賦,便把南仙的“十醉法”傳給了他。

傳統上,師傅可以有很多徒弟,但傳人通常只有一個。

父親做了一輩子花茶沒有成為傳人,自己卻獨受青睞,莊重地立誓拜師之後,除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自豪,翁文峰心中更有了沉甸甸的責任感。

製作花茶,要用單瓣茉莉花+野生綠茶,歷經60多天、201道工序,用花量、窨制時間、烘培火候都有嚴格規定。

圖 / 馮少武 LOHAS樂活雜誌

如何伺花,何時醒花,翁文峰手一摸就知道,看似隨意隨性,卻離不開無數個日夜的積累。最多的時候,一晚上能做出一萬多斤。

“在祖訓上,做茉莉花茶要的是一個‘敬’字,敬重自然,敬守法則,還要盡心去做。”

圖 / 原來茶葉

除了對茶葉要有相當的靈敏性,做事盡心盡責,還需要一點緣分。翁文峰至今沒有找到下一代傳人的合適人選。

“如今越來越難有人會盡心去做了。”

這家福州唯一的茶攤

集齊了民俗圈的半壁江山

除了濃濃的茉莉情懷,福州50、60年代的茶攤文化也是翁文峰的心之所往。

大家聚在一起,隨意坐著、躺著、臥著,喝茶聊天說書講評話,那時沒有廣播電視,所有消息都是從茶攤聽來的,鄰里間有了爭執也會拿到茶攤來說一說,評評理。

南仙茶攤一直擺著方炳桂老先生的照片

在恩師方炳桂老先生(已逝)的提議下,翁文峰決定將福州失蹤了50多年的茶攤重新開起來,於是有了福州如今唯一的茶攤——南仙茶攤。

怕我不懂,翁文峰又補了一句,用你們年輕人的話來說,就相當於茶葉沙龍。

每個周日下午,在這裡出現的講師,幾乎集齊了福州民俗界的整壁江山。

除了著名的民俗專家方炳桂老先生,盧為峰、盧美松、林公武、黃啟全……每一個都是福州民俗文化圈響噹噹的名字。

方炳桂老先生在南仙茶攤暢談福州話的保護與傳承

來聽講的人更是形形色色,幼教老師,福州傳統喜娘,還在上學的小朋友們……許多福州媒體的報導中,關於福州的節日習俗都是從這裡瞭解到的。

心裡有關福州的東西缺失了,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來這裡修一修補一補。

茉莉島有個“翁島主”

一身正氣卻“四處留香”

閩江口有個新墩島,750多畝的島嶼,其中130多畝都是茉莉花田,每年6-10月,茉莉花一批一批綻放,踏上島就能染上一身花香。這就是翁文峰的南仙茉莉島。

圖 / 雨竹 尋城記

翁文峰說,當上茉莉島“島主”完全是被逼的。

2009年時,福州的單瓣茉莉還很稀缺,一身好手藝,卻苦於沒有好原料,於是在閩江口找了一塊有沙有土的沙洲地,就這麼把花種起來了。

聊起他的茉莉島,翁文峰說的最多的就是“要敬畏自然”,打死不可以用農藥。

除了人工抓走一部分蟲子,其他都任它們自生自滅。雖然多少會影響茉莉花的成長,但翁文峰堅持有蟲子才有生態,如果生態破壞了,很多東西就跟著被破壞了。

出發採訪前,知了團眼巴巴地讓我一定問問南仙翁,南仙茉莉島是否對外開放,他灑脫地揮了揮手:

“天地自然,隨你任走。”

又到一年送花季

今年知了也加入了送花的隊伍↓↓↓

福州知了 X 南仙茶攤

把福州種成中國最香的城市

領花地點:台江區西二環路荷澤社區蒲公英創新工廠9號樓 常青藤機構2樓

領花方法每天會在置頂留言第一條更新送花資料,來之前請記得查看剩餘數量哦。

小貼士:

養花先養土,翁文峰老師千叮萬囑,一定要提醒大家先養土!先養土!先養土!趁領花時間還沒到,將花盆裡的土翻出來曬一曬,澆澆水,也可以去江邊挖一些帶沙的土,以免領到花枝後匆匆忙忙沒地方種哦。

春天都來啦

快來找我領茉莉花枝吧~

文 / 帆布魚

圖 / 源自網路,騰訊大閩網,部分由受訪者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的人還讀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