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全域共用 山裡人托起致富夢

“小康路上, 一個都不能掉隊!”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 也是嵩縣人民向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鄭重承諾。

3月25日, 記者行走在嵩縣的春天, 大坪鄉萬畝油菜花海染盡山野, 一望無際的麥田、路邊垂下的柳枝都在訴說春的希望。 在南車路上, 一塊標語牌格外醒目——“厚植綠水青山、打贏脫貧攻堅”。 旅遊扶貧攻堅之路的標語雖默默無聲, 卻如同一聲春雷, 催人奮進、激蕩人心。

小康不小康, 關鍵看老鄉。 據嵩縣扶貧辦主任高社敏介紹, 從2014年實施旅遊扶貧戰略以來, 已經有1.2萬人依託旅遊擺脫了貧困。 預計到2019年, “旅遊+扶貧”戰略將帶動嵩縣3.5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致富。

從美麗鄉村到美麗經濟的精彩跨越, 使嵩縣在青山綠水中描繪著全域旅遊的新畫卷;從“輸血式扶貧”到“造血式脫貧”的強勁轉變, 使嵩縣人民信心滿懷地打贏脫貧攻堅戰, 托起全面小康的中國夢。

幫扶又搬遷拔掉山區窮根

家住薑嶺村的王盈芳和安嶺村的陳樂藝目前分別就讀於鄭州航空工業學院和鄭州大學。 此時, 她們正在知識的海洋裡遨遊。 可去年她們金榜題名的那一刻, 兩個人卻是又喜又憂。 十年寒窗苦讀換來了大學錄取通知書, 但高額的學費讓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不久, 她們卻收穫了意外的驚喜——當年8月, 嵩縣面向社會發起“幫扶一個貧困戶, 嵩縣山水任您遊”旅遊精准扶貧大型公益愛心活動, 在現場, 新華社記者李鈞德現場捐出8000元, 一下子解決了兩家人的憂愁。

扶貧和旅遊相遇, 旅遊和感恩結合, 愛心幫扶給貧困百姓帶來了希望。 通過該活動, 目前已經有410個愛心人士和愛心企業通過助學幫扶、專案幫扶、就業幫扶等方式,

捐助了53萬元資金, 提供了26個就業崗位, 與貧困群眾結對幫扶。 而淳樸的嵩縣人則用最美的山水回報給善良的愛心人士。 2019年前, 幫扶者可以領到“精准扶貧愛心卡”, 他們與家庭成員可以免門票暢遊嵩縣的所有A級景區。

“嵩縣人民善良可愛, 懂得感恩。 ”洛陽心理諮詢師協會的負責人說, “兩年來, 我們陸續對嵩縣32名貧困生進行幫扶, 捐助的資金、圖書、文具等超過了14萬元。 ”越來越多的愛心幫扶參與到脫貧攻堅中, 一批批遊客走進了美麗鄉村, 一批批資金、家電、糧油溫暖著村民。 他們不僅把嵩縣當成了自己的家, 還牽掛著這裡的鄉親這裡的娃……

旅遊扶貧, 貴在精准、重在精准、勝在精准。 扶貧搬遷與旅遊開發齊頭並進,

讓散居在環境惡劣區域內的困難百姓徹底挪了窮窩、斷了窮根、搬了新居、換了新業、鼓了腰包。

車村鎮黃水村、白河鎮下寺村、木植街鄉石滾坪村等十幾個旅遊搬遷安置社區, 向旅遊景區服務區和服務驛站集中。 社區融入鄉村遊樂、美食體驗、森林康養的特色民宿, 吸引著大批都市遊客吃在農家、住在農家、玩在農家。 現在, 搬遷戶家家戶戶用上了液化氣, 一盞盞太陽能路燈在晚間熠熠生輝, 冰箱、空調、洗衣機、電腦等成了家庭的基本配置。 鄉村搬遷解決了4300名貧困群眾穩定脫貧問題, 老百姓戶均年收入超過了5萬元。

扶志又扶智擁抱美麗經濟

授人以魚, 不如授之以漁;精准扶貧, 必先扶志、扶智。

作為全國首批全域旅遊創建示範區創建單位,

嵩縣從去年開始, 相繼出臺《關於支持農家樂發展的若干意見》《關於促進景區周邊旅遊要素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文件, 指導百姓依靠吃、住、行、遊、購、娛等旅遊要素, 助推連片貧困地區整體脫貧。

全域旅遊蓬勃發展, 旅遊扶貧戰鼓隆隆, 嵩縣迫切需要全方位、高素質的服務人才, 旅遊專業培訓迫在眉睫。 嵩縣採取外出學習、上級代培、村級自訓等方式, 培訓了一大批導遊員、服務員、廚師、種植和養殖人才, 讓貧困人員“一技促脫貧”。

“一人致富、反哺鄉鄰”的生動故事也在上演。 楊志勇是田湖鎮的嵩湖生態園專案的帶頭人, 幾年來他累計培訓、安置本地閒散勞力300餘人, 其中80%以上都是本地婦女。 貧困群眾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 他們靠自己的努力向小康之路進發。

旅遊精准扶貧,必須著眼于未來。嵩縣正嘗試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建設,這不僅吸引了一批有志向的大學生回鄉創業,還鼓勵引導藝術類、文學類、設計類專業人才等“創客”投身到鄉村旅遊中。

傳統農家賓館的提檔升級,孕育了一批精而美的特色民宿和主題客棧,使嵩縣逐漸向與雲南麗江、浙江莫干山等齊名的精品民宿集聚高地靠攏。

25歲的胡長會大學畢業後留在了家鄉發展。記者見到他時,只見他在個人微商城上輕點滑鼠,輕輕鬆松地將5公斤山核桃和2袋子野山菌賣給了幾百里之外的西安遊客。

“互聯網+旅遊”為精准扶貧插上了奮飛的雙翼,

富民又福民奔向全面小康

清燉土雞、素炒野生菌、山韭菜炒雞蛋……3月26日,翠竹掩映的天池山2號農家賓館院裡,一大桌農家飯菜引來了遠方的客人。忙得不亦樂乎的女主人笑著說:“靠山吃山唄!這門前的山溝溝就是俺的‘搖錢樹’,叫俺過上了好日子。”

“旅遊扶貧的關鍵,就是要提高群眾的經濟收入和生活的幸福指數,實現旅遊福民,帶動縣域旅遊經濟的轉型發展。”河南省旅遊局到嵩縣掛職的縣委常委、副縣長王九位一語中的。

“旅遊讓百姓融入了一個更加開放、融合、進步的大平臺。”吃上“旅遊飯”,全力奔小康。

老百姓也開啟了健康文明的文化生活。

“旅遊扶貧,不僅可以直接增加農民收入,幫助山區群眾脫貧致富,也有助於推動山區經濟轉型,走符合實際、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更為重要的是,通過發展鄉村旅遊,百姓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都發生了深刻改變,為發展方式的轉變提供了強大的內生動力。各級幹部對旅遊扶貧有了更深刻的體會,視野也變得更加開闊。”談起“旅遊+扶貧”的嵩縣模式,嵩縣縣長宗玉紅信心十足。

旅遊扶貧是實實在在的扶貧,而且脫貧後不易返貧。全域共用托起了山裡人的致富夢,嵩縣正在用實際行動詮釋“旅遊+扶貧”的縣域經濟發展新路。據統計數字顯示:今年前三個月,鄉村旅遊接待遊客62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100萬元,再次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百姓的“金山銀山”!

厚植綠水青山,打贏脫貧攻堅戰!今年是嵩縣精准扶貧的攻堅之年,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沐浴“嵩縣模式”的春風,搭乘“旅遊扶貧”的快車,60余萬嵩縣人民櫛風沐雨、砥礪奮進,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以更高的責任和擔當,譜寫出決戰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出彩的壯美篇章。

他們靠自己的努力向小康之路進發。

旅遊精准扶貧,必須著眼于未來。嵩縣正嘗試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建設,這不僅吸引了一批有志向的大學生回鄉創業,還鼓勵引導藝術類、文學類、設計類專業人才等“創客”投身到鄉村旅遊中。

傳統農家賓館的提檔升級,孕育了一批精而美的特色民宿和主題客棧,使嵩縣逐漸向與雲南麗江、浙江莫干山等齊名的精品民宿集聚高地靠攏。

25歲的胡長會大學畢業後留在了家鄉發展。記者見到他時,只見他在個人微商城上輕點滑鼠,輕輕鬆松地將5公斤山核桃和2袋子野山菌賣給了幾百里之外的西安遊客。

“互聯網+旅遊”為精准扶貧插上了奮飛的雙翼,

富民又福民奔向全面小康

清燉土雞、素炒野生菌、山韭菜炒雞蛋……3月26日,翠竹掩映的天池山2號農家賓館院裡,一大桌農家飯菜引來了遠方的客人。忙得不亦樂乎的女主人笑著說:“靠山吃山唄!這門前的山溝溝就是俺的‘搖錢樹’,叫俺過上了好日子。”

“旅遊扶貧的關鍵,就是要提高群眾的經濟收入和生活的幸福指數,實現旅遊福民,帶動縣域旅遊經濟的轉型發展。”河南省旅遊局到嵩縣掛職的縣委常委、副縣長王九位一語中的。

“旅遊讓百姓融入了一個更加開放、融合、進步的大平臺。”吃上“旅遊飯”,全力奔小康。

老百姓也開啟了健康文明的文化生活。

“旅遊扶貧,不僅可以直接增加農民收入,幫助山區群眾脫貧致富,也有助於推動山區經濟轉型,走符合實際、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更為重要的是,通過發展鄉村旅遊,百姓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都發生了深刻改變,為發展方式的轉變提供了強大的內生動力。各級幹部對旅遊扶貧有了更深刻的體會,視野也變得更加開闊。”談起“旅遊+扶貧”的嵩縣模式,嵩縣縣長宗玉紅信心十足。

旅遊扶貧是實實在在的扶貧,而且脫貧後不易返貧。全域共用托起了山裡人的致富夢,嵩縣正在用實際行動詮釋“旅遊+扶貧”的縣域經濟發展新路。據統計數字顯示:今年前三個月,鄉村旅遊接待遊客62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100萬元,再次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百姓的“金山銀山”!

厚植綠水青山,打贏脫貧攻堅戰!今年是嵩縣精准扶貧的攻堅之年,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沐浴“嵩縣模式”的春風,搭乘“旅遊扶貧”的快車,60余萬嵩縣人民櫛風沐雨、砥礪奮進,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以更高的責任和擔當,譜寫出決戰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出彩的壯美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