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強化區級統籌 高明煥發新活力

編者按

揚帆正遇東風來, 厚積薄發正當時。

黨的十八大以來, 高明區社會經濟發展成果豐碩。 目前, 珠三角新幹線機場加快規劃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以及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發展壯大,

為地處灣區“承東啟西”關鍵節點的高明帶來了歷史性戰略機遇。 站在全新的發展起點, 高明區正以昂揚的鬥志踏步前行, 呈現一個“非一般的高明”。

即日起, 佛山日報將推出“非一般的高明”系列報導, 全面呈現高明經濟社會發展和深化改革創新等方面的新姿態、新做法、新成效, 敬請關注。

今年前8個月, 高明招商引資額同比增長109.8%, 僅用5個月便趕超去年全年引資總額;土地儲備更充足, 93宗共計萬餘畝的土地正待實施開發整理;80個重點專案中, 具備開工條件的專案開工率達84.75%;鎮街歷史民生欠帳等問題得到逐步解決, 四鎮一街“輕裝上陣”,

發展更具活力……

這些變化的背後, 離不開一個關鍵字:區級統籌。

自去年高明區第十二次黨代會後, 由高明區委書記徐東濤親自掛帥, 一場“強化區級統籌, 增強鎮街發展活力”的改革大幕在高明迅速拉開, 這不僅是今年高明區15項改革任務中的“頭號工程”,

同時也是佛山市重點改革專案之一。

面對粵港澳大灣區、珠西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 尤其是珠三角新幹線機場加快規劃建設等重大機遇, 高明區全方位搭建區級統籌改革主體框架, 打破區鎮財政藩籬, 高層級聚合全區發展資源, 實現了全區空間佈局更合理、資源利用更集約、體制機制更靈活、產出效益更顯著、發展後勁更充足的新格局, 為高明搶抓發展機遇提供了機制保障。

要素高度統籌 資源利用更集約

土地開發強度僅13%, 連年有大專案落戶, 發展後勁十足, 這是高明; 產業集聚度不高, 土地資源散落鎮街, 產業項目良莠不齊, 鎮街競爭無序, 這也是高明。 這些問題猶如硬幣的兩個面, 推動高明向前發展的同時,

制約了發展的速度和品質。

高明區社會經濟發展成果豐碩, 城市面貌換新顏。 圖為高明荷城航拍。

“在當今激烈的區域競爭中, 高明的家底還不夠豐厚、資源也有限, 若鎮街資源還是零散分佈, 將難以與其他區域拼搶。 ”對於區級統籌改革, 高明區委區政府的主要領導有著清醒的認識。

面對當前的發展機遇, 尤其是珠三角新幹線機場加快規劃建設的歷史機遇, 新一屆高明區委、區政府直面發展難題, 主動創新思路, 劍指“強化區級統籌”這一重大課題, 研究如何將各鎮街攥成一個拳頭, 增強鎮街發展活力, 共同打出一片新天地。

於是, 作為高明全面深化改革的頭號工程, 強化區級統籌被提到了新高度, 並由區委書記親自領銜。 從去年底開始, 高明區就已啟動區級統籌機制改革, 增強區級對全區重大發展要素的統籌力度, 做到集中力量辦大事。 “區級統籌既是打破以往鎮街合力、動力不足、缺乏“一盤棋”思維困境的關鍵舉措, 也是我們政府部門主動適應時代發展, 提前謀劃面向2025年戰略發展佈局的迫切需求。 ”改革牽頭部門的區發規統局常務副局長廖冠明深刻認識到改革的必要性。

“現在我們在招商引資方面底氣很足,這不僅是對高明招商引資環境的自信,更來自于加強區級統籌後,全區各部門對招商引資的重視和快速反應。”談及改革,高明區投資促進局局長、區招商引資促進中心主任鐘建峰這樣表示。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裡,這位長期戰鬥在招商引資一線的“老兵”親眼見證了系列變化。在招商引資領域,按照全區招商“一盤棋”思路,高明區強化招商引資區級統籌,圍繞《關於加強區級統籌深化招商引資工作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主體檔,出臺一攬子配套政策,有效地補齊了政策短板。

為嚴格項目准入標準,高明區建立“區域產業研究及招商競爭情報平臺”、“產業招商地圖系統”,加強全區引進項目的評估和把關,強化鎮街產業佈局和用地、專案動態跟蹤,將優質資源用在優質專案上。

而這,僅是高明區級統籌改革的冰山一角。

在土地資源上,高明區強化區級在建設用地儲備徵收、開發招商等方面的統籌力度,打通土地收儲、出讓鏈條,形成“一個口子進,一個池子蓄,一個口子出”的土地經營管理模式,充分保障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用地需求。

如建立區土地開發利用管理聯席會議制度,形成土地集約利用決策新機制,借此強化了土地資源區級統籌能力,提高了土地資源配置效率。打破資訊鴻溝,建立全區土地儲備資訊管理系統,對全區政府儲備土地實行統一管理,健全完善土地儲備規範管理運行機制,實現鎮街、部門土地資來源資料即時共用……這一系列舉措,讓土地這一稀缺資源得到了效率最大化的利用。

在城鄉規劃建設管理方面,高明區完善區城市規劃管理工作委員會機構設置,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林地保護利用總體規劃等“多規合一”,真正實現全區“一本規劃、一張藍圖”。

在基礎治理改革方面,區級強化了基礎党建的領導核心作用,初步建立人才引進工作機制,制定“1+4”新人才政策措施,全面鋪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通過以點帶面,構建基層善治體系。

品質效率優先 產出效益更顯著

“強化區級統籌,更多的是強調區在發展中承擔更多的責任,讓資源配置更加高效。”今年以來,徐東濤在多個公開場合都曾提到“效率”這個詞語。讓資源配置更有效率,讓高明發展更有品質,這無疑是高明強化區級統籌的目標。

可喜的是,這一目標正在高明變成現實。

在招商引資領域,今年前8個月,高明全區共引進專案68個,合同投資總額為249.67億元,同比增長109.80%。更重要的是,高明僅用前5個月便趕超了去年全年引資總額。截至目前,高明區已完成市下達的實際利用外資、投資總額10億元以上的簽約項目數、投資總額1000萬美元以上的外資簽約項目數、投資總額1億元以上的內資簽約項目數、投資總額1億元以上的先進裝備製造業簽約專案數等五方面的全年工作任務。

除此以外,高明區還專門組建了區投資促進局、區招商引資促進中心,在全區範圍內配齊配強招商人員,提升招商引資人員的專業性,打造高明招商引資“尖刀排”;啟動滄江工業園實體化改革,園區管理升至區級直管,努力將其打造成更具競爭力的“國字型大小”園區……一個“以區為主、區鎮聯動、責任共擔、利益分享”的招商引資區級統籌機制已浮出水面。

“我們通過再造土地出讓流程,將土地出讓辦理時限由原來53個工作日縮減至39個工作日,提高了土地供應的效率。”高明區國土城建和水務局相關科室負責人表示,土地指標將優先向高科技、高附加值、新興產業專案和重點基礎專案傾斜,極大提高了土地指標使用效率。

滄江工業園實體化改革成效明顯,園區管理水準大為提升。圖為滄江工業園航拍。

目前,高明區已完成了全區土地資源狀況調查摸底,建立土地資源狀況成果資料庫,並結合高明未來發展用地需求,制定了《2017~2019年政府土地儲備規劃》,計畫三年內收儲土地114宗、面積約15000畝。此外,土地儲備新模式業全面推行,通過國土、財政、經貿招商、房地評估機構及各鎮街綜合評估,已確定對93宗、面積超13000畝的地塊實施開發整理,並整合鎮街力量,強力推進閒置土地清理處置。

就連一直是高明發展短板的公有資產,也在這場“區級統籌”改革中煥發了新活力。今年高明區出臺《區屬公資系統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並配套制定了“1+N”改革實施檔體系共計12份配套檔,初步構建了“區公資辦-集團公司-經營主體”的三層管理架構,為公有資產發展鬆綁。今年內,高明區還將把14家一級國企,整合重組為6家一級企業,全面激發公有資產活力。

今年上半年,高明區公有資產總額已達92億元,同比增長44%,淨資產25億元,同比增長96%,接近翻番;國有資本收益2億元,同比增長49%……

此外,全區72個村(社區)順利選舉產生新一屆“兩委”班子共311人,書記主任“一肩挑”率、“兩委”交叉任職率、黨員群眾參選率等創高明區歷次村級換屆新高。全區885套農村財務賬全部由協力廠商代管,並全部錄入農村財務網上監控平臺實施透明管理,全區已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代管公章710個,農村集體資產合同監管備案約6500份。

職能有效轉變 發展後勁更充足

近日,更合鎮舉行招商引資重點項目簽約儀式,總投資額達30億元的三大項目現場簽約。如此大手筆的產業投資,在更合鎮發展歷史上實屬少有。

“在區級統籌下,目前我們產業專案引入都是圍繞臨空經濟做文章,有了嚴格的准入機制。”更合鎮鎮長潘海洋表示,得益于區級統籌,以前鎮街之間無法自行解決的產業銜接、空間規劃等問題,都得到了區級層面的統籌安排,鎮街發展更加有序。

更令鎮街高興的是,區鎮兩級的財權、事權關係得到了理順。

為使鎮街“輕裝上陣”,高明強化區級擔當,統籌全區重點支出。如針對各鎮街歷史民生欠帳問題,今年高明區財政向各鎮街撥付專項補助資金6611萬元,推動各鎮街工作重心逐步回歸基層治理和公共服務的本位;為加快推進鎮街各重點項目的實施,保障基層人員經費,區級財政還為各鎮街代墊各項支出超過4000萬元,極大緩解了鎮街財政壓力;此外,高明區還加大了對鎮級財政的扶持力度,因地制宜給予資金傾斜。

在規範事權調整下放方面,區編委辦副主任謝佩文表示,對於專業要求高、技術性強、發生量少、涉及重大公共安全以及鎮街接不住、管不好的職能事權,原則上歸由區級負責;對直接面向社區、企業和市民,由基層管理更方便有效的公共安全、市場秩序、企業服務、社會工作、社區管理、民生服務(環衛保潔)等經濟社會管理服務事項,將由鎮街負責。由此,一個“統分結合、權責一致、分工合作”的區鎮關係在高明已經成型,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機制保障。

除此以外,為強化城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區級統籌,高明還成立區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辦公室、區征拆辦、區重點專案辦等機構,強化區級對基層重大改革專案的統籌力度,完善對改革項目的頂層設計和指導協調,集中全區資源,自上而下集中力量進行重點攻堅,破解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來源、征地拆遷和項目推進等重難點問題。

僅以區重點專案辦為例,該機構於今年初重新組建,均由“80後”精幹力量組成,實行專人專責,統籌推進80個重點專案。機構成立以來,區重點專案辦採取了多項超常規舉措,搭建資訊互通平臺、建立審批綠色通道、劃定時間節點、壓實專案牽頭單位首要推進責任等,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果。今年高明區力爭59個專案動工開建,如今已有50個項目開工,動工率達84.75%;剩餘9個專案正著力解決問題爭取年內動工,21個專案正如期推進前期工作。

如今,高明“強化區級統籌”帶來的改革紅利還在持續。面對粵港澳大灣區、珠西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尤其是珠三角新幹線機場加快規劃建設等重大機遇,“區級統籌”猶如一劑對症藥方,讓高明這池春水重煥生機,也讓高明的未來發展充滿想像。

■專家觀點

廣東省社科院教授丁力:區級統籌這條路高明走對了

“過去認為,政府財政越到基層,調動積極性就越明顯。現在高明區級統籌改革告訴外界,將大家的共同利益蛋糕做起來,鎮街同樣有活力。我個人很認可這項改革。”廣東省社科院區域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教授在接受佛山日報專訪時表示。

半年前,高明區剛開始推進區級統籌改革,丁力在接受佛山日報專訪時便直言,高明的改革措施很全面,而且觸及了事權財權關係這一根本問題,改革效果值得期待。如今,高明區級統籌改革運行半年多時間,丁力感慨高明這條改革之路走對了。

“把轄區各鎮打通,很多地方領導都有這個想法,希望地方不要內鬥,有競爭有合作,但效果均不明顯。原因很簡單,這裡面涉及根本利益問題,沒有對財權事權進行改革。”丁力表示,理順區鎮兩級關係並不鮮見,但高明抓住了其中的根本,敢於調整區鎮(街道)兩級財政體制和事權關係。

丁力認為,在現行“分灶吃飯”的財稅體制之下,決定了哪個鎮街招商引資好,哪個鎮街的財稅就多,如果這個關係不理順,其他的改革措施也將很難施展,鎮街各自為政、產業重疊等問題也將很難避免。丁力認為,高明的改革改變了“遊戲規則”,帶來的效果也十分明顯。

丁力表示,在珠三角新幹線機場的利好因素下,高明區級統籌改革,正是搶抓發展機遇的體現。“在‘分灶吃飯’的財政體制下,土地這種寶貴資源想要統籌起來是很難的。高明提出區級統籌,做大共同利益蛋糕,就可以將土地資源很好地統籌起來。”丁力說。

同時,他也提醒,面對珠三角新幹線機場發展機遇,高明在強化區級統籌時,要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的關係處理好,只有如此,才能讓區鎮兩級都有積極性,心往一塊想,勁往一塊使,打造共同利益這塊大蛋糕。

來源|佛山日報

文|記者路帥

圖|記者黎漢沿

編輯|何欣鴻

”改革牽頭部門的區發規統局常務副局長廖冠明深刻認識到改革的必要性。

“現在我們在招商引資方面底氣很足,這不僅是對高明招商引資環境的自信,更來自于加強區級統籌後,全區各部門對招商引資的重視和快速反應。”談及改革,高明區投資促進局局長、區招商引資促進中心主任鐘建峰這樣表示。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裡,這位長期戰鬥在招商引資一線的“老兵”親眼見證了系列變化。在招商引資領域,按照全區招商“一盤棋”思路,高明區強化招商引資區級統籌,圍繞《關於加強區級統籌深化招商引資工作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主體檔,出臺一攬子配套政策,有效地補齊了政策短板。

為嚴格項目准入標準,高明區建立“區域產業研究及招商競爭情報平臺”、“產業招商地圖系統”,加強全區引進項目的評估和把關,強化鎮街產業佈局和用地、專案動態跟蹤,將優質資源用在優質專案上。

而這,僅是高明區級統籌改革的冰山一角。

在土地資源上,高明區強化區級在建設用地儲備徵收、開發招商等方面的統籌力度,打通土地收儲、出讓鏈條,形成“一個口子進,一個池子蓄,一個口子出”的土地經營管理模式,充分保障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用地需求。

如建立區土地開發利用管理聯席會議制度,形成土地集約利用決策新機制,借此強化了土地資源區級統籌能力,提高了土地資源配置效率。打破資訊鴻溝,建立全區土地儲備資訊管理系統,對全區政府儲備土地實行統一管理,健全完善土地儲備規範管理運行機制,實現鎮街、部門土地資來源資料即時共用……這一系列舉措,讓土地這一稀缺資源得到了效率最大化的利用。

在城鄉規劃建設管理方面,高明區完善區城市規劃管理工作委員會機構設置,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林地保護利用總體規劃等“多規合一”,真正實現全區“一本規劃、一張藍圖”。

在基礎治理改革方面,區級強化了基礎党建的領導核心作用,初步建立人才引進工作機制,制定“1+4”新人才政策措施,全面鋪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通過以點帶面,構建基層善治體系。

品質效率優先 產出效益更顯著

“強化區級統籌,更多的是強調區在發展中承擔更多的責任,讓資源配置更加高效。”今年以來,徐東濤在多個公開場合都曾提到“效率”這個詞語。讓資源配置更有效率,讓高明發展更有品質,這無疑是高明強化區級統籌的目標。

可喜的是,這一目標正在高明變成現實。

在招商引資領域,今年前8個月,高明全區共引進專案68個,合同投資總額為249.67億元,同比增長109.80%。更重要的是,高明僅用前5個月便趕超了去年全年引資總額。截至目前,高明區已完成市下達的實際利用外資、投資總額10億元以上的簽約項目數、投資總額1000萬美元以上的外資簽約項目數、投資總額1億元以上的內資簽約項目數、投資總額1億元以上的先進裝備製造業簽約專案數等五方面的全年工作任務。

除此以外,高明區還專門組建了區投資促進局、區招商引資促進中心,在全區範圍內配齊配強招商人員,提升招商引資人員的專業性,打造高明招商引資“尖刀排”;啟動滄江工業園實體化改革,園區管理升至區級直管,努力將其打造成更具競爭力的“國字型大小”園區……一個“以區為主、區鎮聯動、責任共擔、利益分享”的招商引資區級統籌機制已浮出水面。

“我們通過再造土地出讓流程,將土地出讓辦理時限由原來53個工作日縮減至39個工作日,提高了土地供應的效率。”高明區國土城建和水務局相關科室負責人表示,土地指標將優先向高科技、高附加值、新興產業專案和重點基礎專案傾斜,極大提高了土地指標使用效率。

滄江工業園實體化改革成效明顯,園區管理水準大為提升。圖為滄江工業園航拍。

目前,高明區已完成了全區土地資源狀況調查摸底,建立土地資源狀況成果資料庫,並結合高明未來發展用地需求,制定了《2017~2019年政府土地儲備規劃》,計畫三年內收儲土地114宗、面積約15000畝。此外,土地儲備新模式業全面推行,通過國土、財政、經貿招商、房地評估機構及各鎮街綜合評估,已確定對93宗、面積超13000畝的地塊實施開發整理,並整合鎮街力量,強力推進閒置土地清理處置。

就連一直是高明發展短板的公有資產,也在這場“區級統籌”改革中煥發了新活力。今年高明區出臺《區屬公資系統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並配套制定了“1+N”改革實施檔體系共計12份配套檔,初步構建了“區公資辦-集團公司-經營主體”的三層管理架構,為公有資產發展鬆綁。今年內,高明區還將把14家一級國企,整合重組為6家一級企業,全面激發公有資產活力。

今年上半年,高明區公有資產總額已達92億元,同比增長44%,淨資產25億元,同比增長96%,接近翻番;國有資本收益2億元,同比增長49%……

此外,全區72個村(社區)順利選舉產生新一屆“兩委”班子共311人,書記主任“一肩挑”率、“兩委”交叉任職率、黨員群眾參選率等創高明區歷次村級換屆新高。全區885套農村財務賬全部由協力廠商代管,並全部錄入農村財務網上監控平臺實施透明管理,全區已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代管公章710個,農村集體資產合同監管備案約6500份。

職能有效轉變 發展後勁更充足

近日,更合鎮舉行招商引資重點項目簽約儀式,總投資額達30億元的三大項目現場簽約。如此大手筆的產業投資,在更合鎮發展歷史上實屬少有。

“在區級統籌下,目前我們產業專案引入都是圍繞臨空經濟做文章,有了嚴格的准入機制。”更合鎮鎮長潘海洋表示,得益于區級統籌,以前鎮街之間無法自行解決的產業銜接、空間規劃等問題,都得到了區級層面的統籌安排,鎮街發展更加有序。

更令鎮街高興的是,區鎮兩級的財權、事權關係得到了理順。

為使鎮街“輕裝上陣”,高明強化區級擔當,統籌全區重點支出。如針對各鎮街歷史民生欠帳問題,今年高明區財政向各鎮街撥付專項補助資金6611萬元,推動各鎮街工作重心逐步回歸基層治理和公共服務的本位;為加快推進鎮街各重點項目的實施,保障基層人員經費,區級財政還為各鎮街代墊各項支出超過4000萬元,極大緩解了鎮街財政壓力;此外,高明區還加大了對鎮級財政的扶持力度,因地制宜給予資金傾斜。

在規範事權調整下放方面,區編委辦副主任謝佩文表示,對於專業要求高、技術性強、發生量少、涉及重大公共安全以及鎮街接不住、管不好的職能事權,原則上歸由區級負責;對直接面向社區、企業和市民,由基層管理更方便有效的公共安全、市場秩序、企業服務、社會工作、社區管理、民生服務(環衛保潔)等經濟社會管理服務事項,將由鎮街負責。由此,一個“統分結合、權責一致、分工合作”的區鎮關係在高明已經成型,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機制保障。

除此以外,為強化城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區級統籌,高明還成立區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辦公室、區征拆辦、區重點專案辦等機構,強化區級對基層重大改革專案的統籌力度,完善對改革項目的頂層設計和指導協調,集中全區資源,自上而下集中力量進行重點攻堅,破解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來源、征地拆遷和項目推進等重難點問題。

僅以區重點專案辦為例,該機構於今年初重新組建,均由“80後”精幹力量組成,實行專人專責,統籌推進80個重點專案。機構成立以來,區重點專案辦採取了多項超常規舉措,搭建資訊互通平臺、建立審批綠色通道、劃定時間節點、壓實專案牽頭單位首要推進責任等,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果。今年高明區力爭59個專案動工開建,如今已有50個項目開工,動工率達84.75%;剩餘9個專案正著力解決問題爭取年內動工,21個專案正如期推進前期工作。

如今,高明“強化區級統籌”帶來的改革紅利還在持續。面對粵港澳大灣區、珠西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尤其是珠三角新幹線機場加快規劃建設等重大機遇,“區級統籌”猶如一劑對症藥方,讓高明這池春水重煥生機,也讓高明的未來發展充滿想像。

■專家觀點

廣東省社科院教授丁力:區級統籌這條路高明走對了

“過去認為,政府財政越到基層,調動積極性就越明顯。現在高明區級統籌改革告訴外界,將大家的共同利益蛋糕做起來,鎮街同樣有活力。我個人很認可這項改革。”廣東省社科院區域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教授在接受佛山日報專訪時表示。

半年前,高明區剛開始推進區級統籌改革,丁力在接受佛山日報專訪時便直言,高明的改革措施很全面,而且觸及了事權財權關係這一根本問題,改革效果值得期待。如今,高明區級統籌改革運行半年多時間,丁力感慨高明這條改革之路走對了。

“把轄區各鎮打通,很多地方領導都有這個想法,希望地方不要內鬥,有競爭有合作,但效果均不明顯。原因很簡單,這裡面涉及根本利益問題,沒有對財權事權進行改革。”丁力表示,理順區鎮兩級關係並不鮮見,但高明抓住了其中的根本,敢於調整區鎮(街道)兩級財政體制和事權關係。

丁力認為,在現行“分灶吃飯”的財稅體制之下,決定了哪個鎮街招商引資好,哪個鎮街的財稅就多,如果這個關係不理順,其他的改革措施也將很難施展,鎮街各自為政、產業重疊等問題也將很難避免。丁力認為,高明的改革改變了“遊戲規則”,帶來的效果也十分明顯。

丁力表示,在珠三角新幹線機場的利好因素下,高明區級統籌改革,正是搶抓發展機遇的體現。“在‘分灶吃飯’的財政體制下,土地這種寶貴資源想要統籌起來是很難的。高明提出區級統籌,做大共同利益蛋糕,就可以將土地資源很好地統籌起來。”丁力說。

同時,他也提醒,面對珠三角新幹線機場發展機遇,高明在強化區級統籌時,要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的關係處理好,只有如此,才能讓區鎮兩級都有積極性,心往一塊想,勁往一塊使,打造共同利益這塊大蛋糕。

來源|佛山日報

文|記者路帥

圖|記者黎漢沿

編輯|何欣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