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行動起來,爭當佛山文明出行使者!為治堵出力

佛山日報訊 記者岑雪瑩 見習記者周珊瑩報導:城市治堵既需路、車、管等宏觀舉措, 也需要每一位元交通參與者的主動配合。 昨日, “群策群力文明出行”市民觀察活動進行座談, 市文明辦、市交通運輸局和佛山日報社聯合向市民發出倡議:文明出行、綠色出行、錯峰出行。

昨日, 市交通運輸局相關工作人員結合城市交通組織特點和創建公交都市發言。 當日, 文明出行座談會在佛山日報社舉行。

據某電子地圖統計, 2017年第二季度, 佛山擁堵指數比一季度有所緩解, 全國排名下降至18位。 但目前, 我市祖廟、東方廣場、千燈湖等區域和海八西路、佛山大道北等道路在早晚高峰擁堵狀況仍不容樂觀。 隨著我市多項軌道交通和重點道路建設的鋪開, 未來幾年我市將面對更大的交通出行壓力。

“佛山當前交通特徵及面臨的交通問題, 與深圳2006年左右交通綜合治理情況類似,

應以完善骨幹設施、公交優先為核心的道路空間資源再分配、交通設施挖潛、交通需求管理為重點開展擁堵治理。 ”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佛山分院高級工程師李旺說, 為此, 我市治理擁堵三年行動計畫確立了“公交治堵”的核心思路, 持續增加和挖潛交通供給。

座談會上, 文明出行相關話題引起與會代表熱烈討論。 如公交優先中我市努力增加公交專用道, 交警部門加大對社會車輛違章佔用專用道的執法力度, 以專用道為先的理念漸漸深入人心。 “警家校”護暢為校園周邊道路減壓, 這種模式將在全省推廣。 2012年以來, 我市持續宣導文明交通、禮讓出行。 如今, 越來越多市民主動以實際行動參與和維護著城市交通文明。

治理交通擁堵既需要管理層面的優化提升, 也需要每一位元城市交通參與者從我做起, 文明有序綠色出行。 昨日, 市文明辦、市交通運輸局與佛山日報社聯合發出倡議:遵章禮讓, 文明出行;優選公交, 綠色出行;科學規劃, 錯峰出行。 從自身做起, 爭當文明出行使者, 共創安全、暢通、和諧的交通環境。

佛山日報社、市文明辦、交通部門聯合發出倡議——

人人文明出行 為治堵出力

晚高峰嫌速度太慢開上公交專用道, 一起小剮蹭在路中間理論引起排長龍……類似的現象不時出現在城市街頭, 令本已令人焦慮的城市交通“百上加斤”。 作為城市交通的參與者, “我”能夠為佛山治堵做些什麼?昨日, 由佛山日報社聯合市文明辦、市交通局聯合主辦的“群策群力文明出行”市民觀察活動第三場活動,

市民觀察員與交通、交警等部門探討這一話題。 主辦方聯合發出文明出行倡議, 宣導文明出行、綠色出行、科學出行理念, 全城參與, 共同營造有序暢通、文明、和諧的城市交通環境。

解析擁堵我市形成7個擁堵熱點區域

2017年第一季度我市高峰擁堵延時指數1.841, 即高峰時期市民出行花費時長為平時出行的1.841倍, 第二季度指數降至1.793, 排全國18位。 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交管科劉陽升介紹, 今年以來, 全市處理交通擁堵警情13638宗, 同比下降18%。

但佛山的交通擁堵狀況仍不容樂觀。 中心城區晚高峰平均車速僅為21.6公里/小時, 略高於珠海、杭州、大連, 低於中山、惠州。 目前,

交通擁堵呈惡化趨勢。 擁堵由點狀向線狀, 再向面狀轉變, 擁堵範圍逐步蔓延。 據市交警介紹, 全市有7個擁堵熱點片區:祖廟、東方廣場、西南、南桂、大良、千燈湖和荷城。 海八西路、佛山大道北則在早、晚高峰均位列最擁堵路段前三名。

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佛山分院高級工程師李旺對佛山交通壓力分析指出, 小汽車增長和使用“雙高”、多處“斷頭路”、次支路網規模不足, 加上目前2號線、3號線、南海新交通和廣佛環線4條軌道線路在建, 以及魁奇路快速化改造等道路工程建設, 致使佛山道路通行壓力驟增。

未來幾年, 佛山交通面臨著更大的此消彼長壓力。 一方面, 交通出行量繼續保持高位增長, 專業機構預計, 到2020年, 佛山小汽車保有量達到260~280萬輛,中心城區機動化出行量將再增長33%;另一方面,交通建設的“陣痛”將更加劇烈,2019年,我市將同時面臨4條軌道交通專案建設,施工道路通行能力預計折減30%~60%。

宣導文明“舉手之勞”也能為治堵減壓

“不容樂觀的治堵壓力之下,宣導每個交通參與者——市民行動起來,從我做起,為城市治堵盡一份力。”座談中,部門和市民觀察員都發出這樣的呼籲。

市交警支隊歸納了六大文明交通行為和六大交通陋習,並宣導市民養成科學出行習慣。文明交通行為中包括各行其道、遵守信號燈等,科學出行包括關注路況、短距公交出行等,都是“舉手之勞”的小事,但貴在堅持。

市民觀察員、禪城區人大代表田巍則表示,“停車管理也能為治堵出力”,建議運用價格杠杆,引導市民出入熱點路段多選擇公共交通。這一觀點引發討論。市交通運輸局城建科副科長祝賀說,停車收費是提高道路資源利用率,是國內外城市治堵常見且行之有效的手段,對調整市民出行方式、引導公交優先發揮重要作用。

當下,我市正使用直播等手段,曝光交通不文明行為,促使更多市民守法遵章守文明。如為了更好地保障公交專用道使用,在道路和公車上安裝電子抓拍系統,幾年來佔用公交專用道的行為呈現下降趨勢。每月5、10、15日,交警部門會在祖廟路口、東方廣場等人流密集的商圈進行線上直播,“禮讓斑馬線”準則已為越來越多車主熟知並遵守。

焦點公交如何才能獲得市民優選?

交通擁堵是國內外大城市發展過程中普遍遇到的難題,單純的增加道路供給是永遠無法滿足交通需求特別是小汽車持續快速增長。國內外城市治堵經驗證明,堅持“公交治堵”,輔以持續增加和挖潛交通供給,並調控小汽車的合理增長和使用,是緩解交通擁堵的有效之策。佛山正在創建公交都市,公交怎樣才能獲得市民青睞,成為出行優選呢?

“公交優先發展要改變以往側重‘增量’,向‘提質’ 發力。”市交通局客運科相關負責人冼建科說。根據國際公交先進城市經驗,公交與小汽車可競爭的前提是公交出行全程時間控制在小汽車的1.5倍以內,而佛山中心城區指標值為2.0。要使公交受青睞,首要的是提速。

市交通局介紹,公交提速有多項舉措,如結合“骨幹公交”網路佈局,通過專用道補充完善、節點優先通行等改善措施,對中心城區主要公交走廊實施擴容提速。不久前,禪城區交通部門做了一次有趣的實驗:晚班高峰期,正常運營公車和私家車同時從季華二路前往嶺南大道公交樞紐站,公車所花時間為25分鐘,比私家車快了13分鐘。“這對於公交專用道作用體現很明顯,專用道比平常路網提高20%,也堅定了繼續推進公交專用道工作的信心。”市交通運輸局客運科冼建科說。

“近年來公交服務不斷提升,改善乘坐體驗。”佛廣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客戶服務中心經理助理朱小聰說,通過政府“公交優先”的多項舉措和推動公交改革,加上車況、線路、綜合體驗等改善,公交行業有底氣去接受市民挑選,爭取更多市民優先選擇公交。

來源|佛山日報

文|佛山日報記者岑雪瑩、陳晨 見習記者周珊瑩

圖|佛山日報記者張弘弢

編輯|陳美玉

佛山小汽車保有量達到260~280萬輛,中心城區機動化出行量將再增長33%;另一方面,交通建設的“陣痛”將更加劇烈,2019年,我市將同時面臨4條軌道交通專案建設,施工道路通行能力預計折減30%~60%。

宣導文明“舉手之勞”也能為治堵減壓

“不容樂觀的治堵壓力之下,宣導每個交通參與者——市民行動起來,從我做起,為城市治堵盡一份力。”座談中,部門和市民觀察員都發出這樣的呼籲。

市交警支隊歸納了六大文明交通行為和六大交通陋習,並宣導市民養成科學出行習慣。文明交通行為中包括各行其道、遵守信號燈等,科學出行包括關注路況、短距公交出行等,都是“舉手之勞”的小事,但貴在堅持。

市民觀察員、禪城區人大代表田巍則表示,“停車管理也能為治堵出力”,建議運用價格杠杆,引導市民出入熱點路段多選擇公共交通。這一觀點引發討論。市交通運輸局城建科副科長祝賀說,停車收費是提高道路資源利用率,是國內外城市治堵常見且行之有效的手段,對調整市民出行方式、引導公交優先發揮重要作用。

當下,我市正使用直播等手段,曝光交通不文明行為,促使更多市民守法遵章守文明。如為了更好地保障公交專用道使用,在道路和公車上安裝電子抓拍系統,幾年來佔用公交專用道的行為呈現下降趨勢。每月5、10、15日,交警部門會在祖廟路口、東方廣場等人流密集的商圈進行線上直播,“禮讓斑馬線”準則已為越來越多車主熟知並遵守。

焦點公交如何才能獲得市民優選?

交通擁堵是國內外大城市發展過程中普遍遇到的難題,單純的增加道路供給是永遠無法滿足交通需求特別是小汽車持續快速增長。國內外城市治堵經驗證明,堅持“公交治堵”,輔以持續增加和挖潛交通供給,並調控小汽車的合理增長和使用,是緩解交通擁堵的有效之策。佛山正在創建公交都市,公交怎樣才能獲得市民青睞,成為出行優選呢?

“公交優先發展要改變以往側重‘增量’,向‘提質’ 發力。”市交通局客運科相關負責人冼建科說。根據國際公交先進城市經驗,公交與小汽車可競爭的前提是公交出行全程時間控制在小汽車的1.5倍以內,而佛山中心城區指標值為2.0。要使公交受青睞,首要的是提速。

市交通局介紹,公交提速有多項舉措,如結合“骨幹公交”網路佈局,通過專用道補充完善、節點優先通行等改善措施,對中心城區主要公交走廊實施擴容提速。不久前,禪城區交通部門做了一次有趣的實驗:晚班高峰期,正常運營公車和私家車同時從季華二路前往嶺南大道公交樞紐站,公車所花時間為25分鐘,比私家車快了13分鐘。“這對於公交專用道作用體現很明顯,專用道比平常路網提高20%,也堅定了繼續推進公交專用道工作的信心。”市交通運輸局客運科冼建科說。

“近年來公交服務不斷提升,改善乘坐體驗。”佛廣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客戶服務中心經理助理朱小聰說,通過政府“公交優先”的多項舉措和推動公交改革,加上車況、線路、綜合體驗等改善,公交行業有底氣去接受市民挑選,爭取更多市民優先選擇公交。

來源|佛山日報

文|佛山日報記者岑雪瑩、陳晨 見習記者周珊瑩

圖|佛山日報記者張弘弢

編輯|陳美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