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幹農業不知道這些?難怪你掙不了大錢!

農業作為第一產業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 其重要性不容致疑, 所以吸引了許多投資人義無反顧的投身到農業中去。 有許多農業從事者儘管從事農業多年, 但還是沒有掌握其中的發展規律, 更別說剛剛躋身農業的朋友了。 記住下面這四點, 也許會給已投資或即將投資農業的朋友, 特別是農村中有志於發展農業的農民一些提醒和啟示。

先找市場後投資

農業離不開天和地, 各地土壤不同, 氣候不同, 作物也不同, 甚至施肥打藥都不同。 在沒有設施栽培時, 因地制宜切不可忽視, 要做到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耕則耕。


許多農產品都有其獨特的文化色彩, 這種極具地域色彩的文化與自然資源結合才成就了農業區域公用品牌。 一些已在消費者腦海裡形成的對某農產品的認知, 即消費者心智, 就是最好的文化資源。 抓住它們, 佔有它們, 就是你的無形資產。

學著分析利潤和價格

糧食、生豬等主要農產品, 事關市場穩定。 由於我國居民膳食以豬肉為主要肉食品種, 所以只要豬價一抬頭就得打壓, 又是生產領域補貼, 又是投放儲備肉, 又是進口補充, 非得把價格拉下來不可。

除大宗的糧油農產品外, 多數的經濟作物種植和畜牧養殖測算出來的利潤率並不低, 這也是農業吸引眾多資本競相投入的重要原因。 比如, 大棚菜年毛利率可達40%以上,

特色水果毛利率可能超過100%, 但一做起來往往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好多投資農業的虧得一塌糊塗, 還搞不明白怎麼賠的。

因此, 要抓住市場就要算清利率, 緊跟政策, 儘量注意觀察市場波動。

衡量成本須算損耗

農產品最大特徵是鮮活性, 保鮮儲藏不僅技術上困難, 而且成本上居高不下, 最後的儲藏環節損失不是一個小數字。 即使糧食這樣的耐藏型農產品, 儲藏環節的損失也在8%至10%, 更不要說生鮮農產品了。

因此, 在衡量成本時, 一定要把必要的損耗考慮進去。

盡最大努力 做最壞打算

投資農業要考慮天、考慮地、考慮市場等諸多因素, 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盡棄, 全軍覆沒。 幹農業風險不可謂不大, 所以,

投資前須盡最大的努力, 做最壞的打算。 最好整出兩套成本, 特別是小資本投入農業, 最好從小做大, 充分做好風險控制, 使自己能夠在經歷失敗之後, 東山再起。 總之, 創業不易, 投資農業也一樣不易, 但只要我們肯動腦筋, 廣開思路, 拓展視野, 掌握市場, 賺錢的機會還是很多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