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中俄軍演被譽為水下120的LR7深潛救援器,內部長什麼樣能救潛艇

在中俄“海上聯合-2017”第二階段演習中, 有一場“重頭戲”, 那就是援潛救生演練。 中國海軍所裝備的深潛救生艇將在演習中首次與外軍潛艇進行實艇對接。

執行本次演習任務的艦艇是海軍926型援潛救生船長島船, 舷號867, 扮演母船的角色, 其所搭載的深潛救生艇為LR-7型, 由英國佩里•斯林斯比系統公司製造, 於2008年年底正式列裝, 使得海軍的水下救援能力大幅提升, 並且於2013年年初開始具備對海軍所有型號潛艇進行大深度實艇對接救援的能力。

LR-7型深潛救生艇的個頭不是非常大, 整艘艇主要有三個功能分區, 分別是前部的駕駛室, 用於駕駛救生艇以及操控艇艏的機械臂, 駕駛室帶有半球形的觀察窗。 中部為救生艙, 救生艙下部有一個與失事潛艇逃生口對接的連介面,

一次救援最多可以搭載18名遇險者。

後部則是動力推進艙, 控制全艇的多個螺旋槳, 包括艇艏側推, 中部的垂直推進器以及尾部的主推進器。 多個推進器使得該艇能夠在水下靈活的調整姿態, 更好的與失事潛艇對接。

從報導中看, 本次救生演練的大致過程就是長島船抵達潛艇“失事”海域後, 通過圖像聲呐掃測, 確定了“失事”潛艇的大致方位, 並啟動了動力定位系統, 隨後吊放深潛救生艇, 救生艇在下潛的同時, 使用聲波定位儀和圖像聲呐判定潛艇的具體方位。

待救生艇抵達失事潛艇救生平臺上方後, 首先與失事潛艇救生平臺對接, 等與潛艇艇內的壓力平衡後, 深潛救生艇救生室艙蓋與失事潛艇逃生艙蓋打開, 二者連為一體, 建立救生轉運通道, 艇員就能順利通過通道進入深潛救生艇內, 從而完成整個救生過程。

看似一氣呵成的過程,實則十分複雜。首先依靠聲呐所掃測出來的目標都是大小形狀都不同的圖案,需要仔細判別,才能確認出真正的目標。(深潛器救援過程一)

其次,確認大致範圍後還得依靠先進的裝備,長島船的動力定位系統使得長島船無需拋錨即可精確定位在海上某一點,大大提升了援潛救生效率、安全性,擴大了援救範圍。”(深潛器救援過程二)

最難的就是水下作業,水下環境複雜,能見度低,同時失事的潛艇的狀態不明,可能存在側傾等情況,會給對接帶來很大困難,對救生艇的操控和姿態調整提出很大的考驗。(極難得見到深潛器近景)

本次演習中,海軍的救生艇在不到1個小時時間裡,就成功完成與潛艇的水下對接,足見官兵平時訓練有素。但我們所希望的是,LR-7型深潛救生艇永遠都沒有實戰出動的機會。(深潛器的內部,極不常見)

看似一氣呵成的過程,實則十分複雜。首先依靠聲呐所掃測出來的目標都是大小形狀都不同的圖案,需要仔細判別,才能確認出真正的目標。(深潛器救援過程一)

其次,確認大致範圍後還得依靠先進的裝備,長島船的動力定位系統使得長島船無需拋錨即可精確定位在海上某一點,大大提升了援潛救生效率、安全性,擴大了援救範圍。”(深潛器救援過程二)

最難的就是水下作業,水下環境複雜,能見度低,同時失事的潛艇的狀態不明,可能存在側傾等情況,會給對接帶來很大困難,對救生艇的操控和姿態調整提出很大的考驗。(極難得見到深潛器近景)

本次演習中,海軍的救生艇在不到1個小時時間裡,就成功完成與潛艇的水下對接,足見官兵平時訓練有素。但我們所希望的是,LR-7型深潛救生艇永遠都沒有實戰出動的機會。(深潛器的內部,極不常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