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關於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資料品質的意見》引發公眾廣泛關注

據人民網9月22日新聞報導, 《關於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資料品質的意見》21日正式對外公佈, 立即引發公眾廣泛關注。

公眾認為, 人類經濟與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依賴于其生存的環境, 惡劣的環境條件必然會對經濟和社會造成影響, 制約發展, 而和諧的環境會促進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環境與社會的統一會使社會有秩序、有步驟地良性發展。 保護環境關係到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全域和長遠發展,

是造福當代、惠及子孫的事業。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重視環境保護工作, 把保護環境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把可持續發展作為一項重大戰略。 當前, 環境監測機構服務水準良莠不齊等因素, 導致環境監測資料品質問題突出。 《意見》提出, 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建立健全防範和懲治環境監測資料弄虛作假的責任體系和工作機制, 並對防範和懲治環境監測資料弄虛作假負領導責任, 環保部或省級環保部門可公開約談弄虛作假問題突出的地方其政府負責人, 責成當地政府查處和整改。 《意見》出臺及時, 措施精准, 指導性意見強。

公眾指出, 當前, 我國環境保護處於負重前行、補齊短板的關鍵期,

必須加大力度、全力攻堅。 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作為環境保護的核心任務, 需要一系列科學準確的監測資料作為支撐與保障。 環境監測資料與百姓生活與健康緊密相關, 公眾對以準確資料指導生活的需求越來越強烈。 然而, 一段時期以來, 環境監測資料有時與公眾的切實感受不一致, 地方不當干預環境監測行為時有發生, 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了資料造假的嚴重事件。 比如, 一些監測站給大氣環境監測儀器“戴口罩”;一些地方針對環境監測站點“精准”治理;某些企業更是動起各種歪腦筋, 從礦泉水瓶裡做“污水”取樣、破壞線上監測傳輸導致資料異常等手段花樣頻出。 這些行為, 破壞了環境監測資料的真實準確可信,
不僅容易誤導環境管理決策, 也嚴重損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公眾希望, 一是呼籲各地認真貫徹《意見》, 不要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應大力轉變作風, 提高認識, 抓好《意見》的貫徹落實。 二是希望各地建立健全環境監測責任體系, 創新管理制度, 強化監管能力, 建立弄虛作假防範和懲治機制, 著力推動和不斷深化環境監測改革, 落實“誰出數誰負責、誰簽字誰負責”的責任追溯制度, 探索建立監測人員資料弄虛作假從業禁止制度, 做到對干擾環境資料獲取、公然造假行為“零容忍”, 實現依法監測、科學監測、誠信監測, 確保環境監測資料全面、準確、客觀、真實, 讓群眾信服, 經得起科學驗證和歷史檢驗。

編輯:姚瑤

審核:張世財 韓衛軍

投稿郵箱:emxwxb@163.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