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在城市巷弄裡尋找電影微光

認識感受一座城市, 不論是旅人或在地人總有屬於自己的步調;也許是那杯伴隨自己閱讀哲思的咖啡, 也許是小說字裡行間敲打的畫面,

也許是本不那麼典型的旅遊指南, 也許是部疏理城市記憶與情感的電影。

關於城市印象, 字句間偶爾遺漏的我們以畫面補上, 照片中訴說不完的故事我們以流動的影格填滿;書寫一座城市的電影, 總讓生活於其中人們在場景中追尋著自己熟悉的身影。

生活於臺北, 總深信自己已摸透看熟了大小巷的風景;然而依著臺北電影節活動的腳步, 才發現城市角落裡的許多小空間, 除了盛裝人事物的各種發生, 也乘載著與電影媒材呼應的訊息、畫面與故事。

地衣荒物|《樹大招風》

十九世紀末的大稻埕, 是臺北當時繁華、通俗文化的縮影, 外國洋行、日洋混搭咖啡廳、吃茶館林立的巷弄間, 南北雜貨、布匹、茶葉、中藥行與食材香料, 此起彼落的叫賣傳遞著市井日常的活絡面貌。

如今走過自蓬勃發展100年餘後的今日, 街廓與舊市氣質依舊保留, 應證這土地上的人們有雙懂得回顧歷史的眼, 不同的是多了分結合文化與潮流的新型態生命力, 市井的熱鬧被打理成一首古風味十足、朗朗上口又帶點文青氣息的通俗民謠。

民樂街一棟老建築, 一方天井散落一地日光, 對應著一旁古樸的門面, 這才發現探進了一間拾起臺灣記憶的小店——「地衣荒物」。

“地衣”——生態學上空氣的指標, 是生物在開疆辟土時第一個長出的植物,

也是土地的衣服;

「荒物」來自日本方言, 「荒」有粗糙、原始、未經琢磨之意——從命名便能一窺三位店主欣翰、阿龐與木蘭, 對於在地文化與質樸創作的守護理念。 返璞歸真的風格與生活哲學, 自店內散落各處的銅器、陶盤、古道具與五金零件等生活用品中散發。

「地衣荒物想做到的是, 把臺灣的元素做好好的整理並呈現出來, 讓更多人能看見美好的地方。 聽起來有點空泛, 但我們很努力地具現化這個想法。 」阿龐解釋, 試著推廣守護的, 既是技藝, 也是記憶。

“電影對我來說有點像水晶球那類的東西(雖然生活中沒有水晶球),有疑問的時候會去找部好像可以解答的電影來看,會覺得好像可以找到什麼線索,然後顯現出來的畫面經常是意想不到的(有時候馬上就回答了問題,有時候會被當時的內容搞得莫名奇妙XD)。”

——地衣荒物

雜貨、選物之外,地衣荒物作為結合藝文展覽交流空間,自然成為今年臺北電影節搶映場的首選之一。

放映的電影《樹大招風》(「它的英文片名為『T rivisa』,是梵文裡的三毒(貪、瞋、癡)這點,就已經很吸引人了。」阿龐補充),單就片名取自天地元素的字詞,便與地衣荒物頗有巧妙共鳴;而論及在這有別於一般觀影的空間放映。

「我覺得電影以及我們的理念,都賦予一個視角或脈絡,用五感的各種管道來形塑、具體化,讓其他人可以感知。兩者都是提供另一個面相或視角,讓大家能以另一角度認識這世界。」阿龐說著,在此地放映電影,與地衣荒物的精神頗為契合。

「看電影時將自己放入另一個時空,可能許久之後只記得某個片段或光線也覺得很值得,像是又多搜集了一些對世界的想像。就像那一方天井,這樣形式的場域有許多時空背景因素,探究、瞭解的人也許能想像當時這棟建築裡的各種生活畫面;但對不知道的人來說,可能會完全想像另一種情節。」

時空畫面交疊,理解自是種共鳴;誤讀也許也不失為一種美好的情趣。但能確定的,絕對是不同於以往的觀影體驗。

地衣荒物Earthing Way|臺北市大同區民樂街34號1樓

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七封信》

新北市的南勢角,是許多緬甸族群在臺灣的文化聚集之處。散步於其中,一間隱身在巷弄裡的白色書店,「燦爛時光」四字以柔美線條勾勒而出,裝載著來自東南亞國家異鄉人的美麗與哀愁;異國生活的文化與故事,凝聚、散發在這角落。

一間「只借不賣」的書店,與一處非主流的文化基地,東南亞各國語言、中文、英語交疊散落;從書籍、繪畫、講座、讀書會、電影放映到語言學習,以及那也許有些老舊卻不減尊嚴的二手書。

異鄉人在此翻閱書籍,會有驚見母語、雙眼一亮的熟悉與驚喜;土生土長於這座島嶼的我們,則於此地挖掘著看似遙遠其實卻親密無比、屬於異國卻發生在臺灣的故事,以及其中隱隱發光的多元文化樣貌。

書籍的搜集與收納,來自書店團隊發起的有趣活動——「帶一本看不懂的書回臺灣」,號召前往東南亞旅遊的臺灣遊客,舉手之勞順手帶回一本當地書籍,化解在台異鄉旅人的鄉愁。

「無論漂泊在何處,都能找到屬於自己心靈上的燦爛時光」,翻閱書頁間,異鄉生活的困頓、漂流與懷念,轉為釋放靈魂的美好片刻。二、三樓為東南亞異鄉人的交流場所,從畫作展覽、講座非主流電影、紀錄片放映,雖然「這裡稱不上適合觀影的空間,但我們辦過非常多的放映活動,精彩的通常在映後討論。我們會把麥克風傳下臺,讓每個觀眾都有機會分享,這是我們很堅持的方式。」團隊之一的庭寬解釋。

“「電影不僅讓人看見未曾經驗過的世界,很重要的是它成為文本,被分析、被討論,與社會產生鏈結,進而使我們有機會回顧歷史、理解人的情感、理解生命的存在。 」”

——燦爛時光

搭上近年逐受重視的東南亞移工議題,今年臺北電影節比以往更加關注東南亞電影作品。這次臺北電影節在燦爛時光的搶映場,放映(同時為臺灣首映)的是新加坡電影《七封信》;由七位導演從不同角度切入、共同創作執導,獻給家鄉新加坡的作品。

做為臺灣與東南亞文化的橋樑,燦爛時光不外乎是放映本片的最佳選點;「《七封信》反映新加坡的歷史與多元的社會風貌,其中一位導演陳彬彬也在我們店裡辦過放映會;相信除了讓觀眾對新加坡有新認識外,也對同為多元族群的臺灣有所省思。」從一個屬於「異鄉人」看進的視角,讓不同來歷的個體在此交流,透過述說自我、分享、討論、辯論,讓彼此都有更深刻的認識。

「或許有天我們會發現,看完一部東南亞電影、品嘗一份東南亞小吃、讀完一本東南亞小說、結交一個東南亞朋友後,我們的生命也隨之產生變化了。」

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新北市中和區興南路一段135巷1號

有肉Succulent & Gift| 《廢青同盟》

臺北市大安區四維巷弄間,很難不被其中一整片的綠意棚架吸引目光;「有肉Succulent & Gift」,從多肉植物愛好者間流傳的秘密,如今已成為臺北人週末或下班散步、逛逛的美好據點。集結著臺灣超過40個設計師與手作植栽容器品牌,創辦人Samantha、信雄及GreenPin,一直以來都希望造訪有肉的人們,能在這裡感受到多肉植物獨特的創意與生命力。

「有肉希望拉近城市與自然間的距離,一般人可能以為接近自然需要很刻意而且有難度,畢竟多數的我們沒有一大片農地或廣闊的戶外陽臺;但其實你只需要一個小小空間,當你在不管窗邊、辦公桌放上第一盆植物時,你就與自然更靠近一步了。」Smantha感性地說。

試圖以一隅綠意拉近城市與自然,有肉店內大部份為移動式展架規劃,可因應各種活動需求而調整。這次作為臺北電影節的搶映場選地,在白色與原木為基調背景、多肉植物與咖啡香環繞的空間內,放映由俄羅斯新銳導演艾凡塔爾多斯基所執導的《廢青同盟》 。

置身於此觀看電影,就像把毛孔全部打開,全力地去感受、體驗、吸收任何嶄新的事物與觀點,對於創新的力道感到驚喜,並細細思索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是可以被改變,或者值得你重新去感受的。

“《廢青同盟》光從片名便可知不是部陽光勵志、療愈的影片,透過預告便能感受影片的爆炸力與想訴說的議題。這是部需要思索、反思的電影,讓參加的朋友不只能感受到娛樂,更能帶些細節與餘韻回家。”

——有肉Succulent & Gift

回歸到電影本質,電影對三人而言是種體驗不同人生的方式:「每次的觀影都是種純粹的投入與享受,當我們全神貫注地感受著角色的笑與哭,角色的故事也同時滋養了我們的生活。」不論對情節感到受傷或憤怒,螢幕熄去燈光亮起,看看盈繞著自己身邊的多肉植物,靈魂還是會被安慰療愈。

- END -

藝術人文 | 興趣旅行 | 品質生活

* 投稿:hi@artvoi.com

* 商務合作:bd@artvoi.com

“電影對我來說有點像水晶球那類的東西(雖然生活中沒有水晶球),有疑問的時候會去找部好像可以解答的電影來看,會覺得好像可以找到什麼線索,然後顯現出來的畫面經常是意想不到的(有時候馬上就回答了問題,有時候會被當時的內容搞得莫名奇妙XD)。”

——地衣荒物

雜貨、選物之外,地衣荒物作為結合藝文展覽交流空間,自然成為今年臺北電影節搶映場的首選之一。

放映的電影《樹大招風》(「它的英文片名為『T rivisa』,是梵文裡的三毒(貪、瞋、癡)這點,就已經很吸引人了。」阿龐補充),單就片名取自天地元素的字詞,便與地衣荒物頗有巧妙共鳴;而論及在這有別於一般觀影的空間放映。

「我覺得電影以及我們的理念,都賦予一個視角或脈絡,用五感的各種管道來形塑、具體化,讓其他人可以感知。兩者都是提供另一個面相或視角,讓大家能以另一角度認識這世界。」阿龐說著,在此地放映電影,與地衣荒物的精神頗為契合。

「看電影時將自己放入另一個時空,可能許久之後只記得某個片段或光線也覺得很值得,像是又多搜集了一些對世界的想像。就像那一方天井,這樣形式的場域有許多時空背景因素,探究、瞭解的人也許能想像當時這棟建築裡的各種生活畫面;但對不知道的人來說,可能會完全想像另一種情節。」

時空畫面交疊,理解自是種共鳴;誤讀也許也不失為一種美好的情趣。但能確定的,絕對是不同於以往的觀影體驗。

地衣荒物Earthing Way|臺北市大同區民樂街34號1樓

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七封信》

新北市的南勢角,是許多緬甸族群在臺灣的文化聚集之處。散步於其中,一間隱身在巷弄裡的白色書店,「燦爛時光」四字以柔美線條勾勒而出,裝載著來自東南亞國家異鄉人的美麗與哀愁;異國生活的文化與故事,凝聚、散發在這角落。

一間「只借不賣」的書店,與一處非主流的文化基地,東南亞各國語言、中文、英語交疊散落;從書籍、繪畫、講座、讀書會、電影放映到語言學習,以及那也許有些老舊卻不減尊嚴的二手書。

異鄉人在此翻閱書籍,會有驚見母語、雙眼一亮的熟悉與驚喜;土生土長於這座島嶼的我們,則於此地挖掘著看似遙遠其實卻親密無比、屬於異國卻發生在臺灣的故事,以及其中隱隱發光的多元文化樣貌。

書籍的搜集與收納,來自書店團隊發起的有趣活動——「帶一本看不懂的書回臺灣」,號召前往東南亞旅遊的臺灣遊客,舉手之勞順手帶回一本當地書籍,化解在台異鄉旅人的鄉愁。

「無論漂泊在何處,都能找到屬於自己心靈上的燦爛時光」,翻閱書頁間,異鄉生活的困頓、漂流與懷念,轉為釋放靈魂的美好片刻。二、三樓為東南亞異鄉人的交流場所,從畫作展覽、講座非主流電影、紀錄片放映,雖然「這裡稱不上適合觀影的空間,但我們辦過非常多的放映活動,精彩的通常在映後討論。我們會把麥克風傳下臺,讓每個觀眾都有機會分享,這是我們很堅持的方式。」團隊之一的庭寬解釋。

“「電影不僅讓人看見未曾經驗過的世界,很重要的是它成為文本,被分析、被討論,與社會產生鏈結,進而使我們有機會回顧歷史、理解人的情感、理解生命的存在。 」”

——燦爛時光

搭上近年逐受重視的東南亞移工議題,今年臺北電影節比以往更加關注東南亞電影作品。這次臺北電影節在燦爛時光的搶映場,放映(同時為臺灣首映)的是新加坡電影《七封信》;由七位導演從不同角度切入、共同創作執導,獻給家鄉新加坡的作品。

做為臺灣與東南亞文化的橋樑,燦爛時光不外乎是放映本片的最佳選點;「《七封信》反映新加坡的歷史與多元的社會風貌,其中一位導演陳彬彬也在我們店裡辦過放映會;相信除了讓觀眾對新加坡有新認識外,也對同為多元族群的臺灣有所省思。」從一個屬於「異鄉人」看進的視角,讓不同來歷的個體在此交流,透過述說自我、分享、討論、辯論,讓彼此都有更深刻的認識。

「或許有天我們會發現,看完一部東南亞電影、品嘗一份東南亞小吃、讀完一本東南亞小說、結交一個東南亞朋友後,我們的生命也隨之產生變化了。」

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新北市中和區興南路一段135巷1號

有肉Succulent & Gift| 《廢青同盟》

臺北市大安區四維巷弄間,很難不被其中一整片的綠意棚架吸引目光;「有肉Succulent & Gift」,從多肉植物愛好者間流傳的秘密,如今已成為臺北人週末或下班散步、逛逛的美好據點。集結著臺灣超過40個設計師與手作植栽容器品牌,創辦人Samantha、信雄及GreenPin,一直以來都希望造訪有肉的人們,能在這裡感受到多肉植物獨特的創意與生命力。

「有肉希望拉近城市與自然間的距離,一般人可能以為接近自然需要很刻意而且有難度,畢竟多數的我們沒有一大片農地或廣闊的戶外陽臺;但其實你只需要一個小小空間,當你在不管窗邊、辦公桌放上第一盆植物時,你就與自然更靠近一步了。」Smantha感性地說。

試圖以一隅綠意拉近城市與自然,有肉店內大部份為移動式展架規劃,可因應各種活動需求而調整。這次作為臺北電影節的搶映場選地,在白色與原木為基調背景、多肉植物與咖啡香環繞的空間內,放映由俄羅斯新銳導演艾凡塔爾多斯基所執導的《廢青同盟》 。

置身於此觀看電影,就像把毛孔全部打開,全力地去感受、體驗、吸收任何嶄新的事物與觀點,對於創新的力道感到驚喜,並細細思索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是可以被改變,或者值得你重新去感受的。

“《廢青同盟》光從片名便可知不是部陽光勵志、療愈的影片,透過預告便能感受影片的爆炸力與想訴說的議題。這是部需要思索、反思的電影,讓參加的朋友不只能感受到娛樂,更能帶些細節與餘韻回家。”

——有肉Succulent & Gift

回歸到電影本質,電影對三人而言是種體驗不同人生的方式:「每次的觀影都是種純粹的投入與享受,當我們全神貫注地感受著角色的笑與哭,角色的故事也同時滋養了我們的生活。」不論對情節感到受傷或憤怒,螢幕熄去燈光亮起,看看盈繞著自己身邊的多肉植物,靈魂還是會被安慰療愈。

- END -

藝術人文 | 興趣旅行 | 品質生活

* 投稿:hi@artvoi.com

* 商務合作:bd@artvoi.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