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都說“看展”有利創作,可展覽“怎麼看”受益最大?

絕大多數同學在留學作品集創作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惑和阻礙, 其實總結出來無非兩大塊:

1. 靈感的收集與思考

2. 如何做到靈感和設計的完美轉換

設計中很多技術上的難度和繪圖能力的不足, 遠遠沒有這兩點令各位同學恐慌與迷茫。

而在國外很多學校為了更好的解決學生這兩點問題會建議學生們多去逛藝術展, 博物館, 科技展。 這時候 “該看什麼展 & 看展的時候該看什麼”便成了各位同學心中疑惑的問題。

我們以一些設計精湛的配飾設計為例。 不同的配飾滿足著不同人群的喜好, 有功能性強大且外形極簡的, 有精緻到每一個五金件的, 或者是外形能顛覆你視覺感官的等等。 對於配飾設計來說, 很多配飾在材料有很大的突破, 一些設計還用到了工業設計的構成原理, 這些腦洞大開的設計並不是學學工藝技術, 天天在圖書館裡對著電腦看些二手資料能夠想到的。

常常有人說設計源於生活, 怎麼理解這句話呢?

其實設計都是邊緣學, 仍以配飾設計為例,

配飾作為人身體的延伸和擴展, 除了為人提供保護, 還具有隱藏或者炫耀身體部位的功能。 它需要借助不同的藝術門類與科技創新來保證新鮮的創作源泉, 所以各類的藝術展和科技展會給設計想法帶來巨大的幫助。

很多同學會不知道看哪些能給予自己幫助, 其實這方面並不需要受到限制, 如果能接受到有利資訊, 去看醫學研討又有何不可。 展中的各種資訊就能等於是知識量的擴充, 而關於學習的針對性來說其實會與研究的方面有關。

接下來為大家列舉一些案例, 帶大家分析從藝術展中同學們有什麼可以獲取的資訊和説明。

首先是當今社會的關注話題和流行趨勢,這對我們尋找靈感和主題想法有很大説明。很多同學因為年齡比較小,生活經歷有限所以對很多事情的思考沒辦法做到特別深入,而當你瞭解的那些藝術家的靈感和創意,能激發出你對同樣話題不同層面的思考和補充。

就像是Damien Hirst在英國的展館,他的標誌性作品就是《生者對死者無動於衷》傳達出來的主要話題就是當今社會的冷漠,這可是讓我們思考到我們對於身邊的事物開始麻木,特別是那些白領階段存在的圈套。這可能可以讓我們對於“冷漠”這個詞有另一個角度的認識。

其次是形態上的借鑒與參考,這個方便去看一些當代藝術展更好。當我們很難把前期的調研和創作產生聯繫的時候,可以通過3D的裝置藝術進行聯想。同時很多裝置藝術基本用上的是綜合材料,在欣賞作品的同時還能學習到綜合材料應該如何運用。這能讓配飾設計達到全方位的突破,領先于當下的思維理念。

還有便是品味上的提升,很多同學在設計時對自己用於在配飾上的配色,造型結構沒有自信,或者說對於很多物化寫實的形態很難抽象轉化,其實很多大師的畫作是最好的老師,他們是有著對色彩把控有極高的天賦,並且在繪畫的個性和手法忠於內心感受,所有作品中帶有強烈的個性,這不都是同學們應該學習的嗎?而且這種就在眼前的真實視覺感受是與在電腦前、在書裡的感知力是完全不一樣的。

做設計從來不是在家裡搜搜圖片,看看流行趨勢就能搞定的。需要你如果同學們不知道怎麼獲取到最新展訊,有一款app還算實用,我周圍的老師有不少都在使用。

以上不是廣告,只是與大家分享獲取知識的方法。有效資訊的篩選十分不易,既然康石石在這方面有經驗,便要與大家分享,至少在藝術作品集創作層面,這一款軟體足夠大家使用。

在這款app裡收集有全世界不同國家、不同城市近段時間來開放的所有藝術展,功能很全,可以按照美術館來查找,也可以按照即將開放時間和即將閉幕時間。

做設計從來不是在家裡搜搜圖片,看看流行趨勢就能搞定的。需要你對生活有很強的感知能力,所以希望同學們能多出去走走,用行動去獲取知識累積。

康石石現已推出個人微信公眾號——康石石(kang-shishi)

———————————————————

康石石,漢藝國際教育特聘藝術留學導師

漢藝國際教育是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北京服裝學院等頂級院校留學歸國的教授和專家,以及RISD、UAL、PARSONS、ECA、ESMOD、RCA、SAIC、げいだい、홍익대학교等頂級國際藝術院校教授、國際著名設計師和藝術家聯合組成的國際藝術教育機構,旨在為中國藝術留學生提供最專業的藝術作品集定制指導

首先是當今社會的關注話題和流行趨勢,這對我們尋找靈感和主題想法有很大説明。很多同學因為年齡比較小,生活經歷有限所以對很多事情的思考沒辦法做到特別深入,而當你瞭解的那些藝術家的靈感和創意,能激發出你對同樣話題不同層面的思考和補充。

就像是Damien Hirst在英國的展館,他的標誌性作品就是《生者對死者無動於衷》傳達出來的主要話題就是當今社會的冷漠,這可是讓我們思考到我們對於身邊的事物開始麻木,特別是那些白領階段存在的圈套。這可能可以讓我們對於“冷漠”這個詞有另一個角度的認識。

其次是形態上的借鑒與參考,這個方便去看一些當代藝術展更好。當我們很難把前期的調研和創作產生聯繫的時候,可以通過3D的裝置藝術進行聯想。同時很多裝置藝術基本用上的是綜合材料,在欣賞作品的同時還能學習到綜合材料應該如何運用。這能讓配飾設計達到全方位的突破,領先于當下的思維理念。

還有便是品味上的提升,很多同學在設計時對自己用於在配飾上的配色,造型結構沒有自信,或者說對於很多物化寫實的形態很難抽象轉化,其實很多大師的畫作是最好的老師,他們是有著對色彩把控有極高的天賦,並且在繪畫的個性和手法忠於內心感受,所有作品中帶有強烈的個性,這不都是同學們應該學習的嗎?而且這種就在眼前的真實視覺感受是與在電腦前、在書裡的感知力是完全不一樣的。

做設計從來不是在家裡搜搜圖片,看看流行趨勢就能搞定的。需要你如果同學們不知道怎麼獲取到最新展訊,有一款app還算實用,我周圍的老師有不少都在使用。

以上不是廣告,只是與大家分享獲取知識的方法。有效資訊的篩選十分不易,既然康石石在這方面有經驗,便要與大家分享,至少在藝術作品集創作層面,這一款軟體足夠大家使用。

在這款app裡收集有全世界不同國家、不同城市近段時間來開放的所有藝術展,功能很全,可以按照美術館來查找,也可以按照即將開放時間和即將閉幕時間。

做設計從來不是在家裡搜搜圖片,看看流行趨勢就能搞定的。需要你對生活有很強的感知能力,所以希望同學們能多出去走走,用行動去獲取知識累積。

康石石現已推出個人微信公眾號——康石石(kang-shishi)

———————————————————

康石石,漢藝國際教育特聘藝術留學導師

漢藝國際教育是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北京服裝學院等頂級院校留學歸國的教授和專家,以及RISD、UAL、PARSONS、ECA、ESMOD、RCA、SAIC、げいだい、홍익대학교等頂級國際藝術院校教授、國際著名設計師和藝術家聯合組成的國際藝術教育機構,旨在為中國藝術留學生提供最專業的藝術作品集定制指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