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比特幣前核心開發者:比特幣正被改裝成結算系統

目前正在比特幣社群中討論的擬議路線圖中, 有一些不錯的地方, 例如它確實計畫容納更多交易。 但是, 這一路線圖未能向比特幣用戶作出直截了當的解釋,

也未承認關鍵的缺點。 現將與比特幣用戶最切身相關的路線圖總結如下。

1比特幣正在轉向一種新的經濟政策, 費用可能提高

核心區塊大小並不改變;這一問題上一直絲毫沒有妥協。 面臨交易量的上升(過去一年翻了一番), 如果僵陷於1M, 會導致費用提升和顯著的經濟因素變化, 而且會遭受更大的政治風險, 原因是接受了一個無意中創造出來的經濟政策工具。

2有意為之的變化

費用提升和費用市場重塑, 會影響所有比特幣用戶, 但在路線圖中的第18節中, 僅僅是拐彎抹角地提到了這一點:

這些提議有助於[…]防止礦工之間的背叛損害那種最終將為安全提供資金的費用市場行為。

在同一開發者起草的另一份BIP中,

第4節中間部分寫道,

費用市場的開發, 以及演進成為一種能夠應對區塊空間競爭的生態系統, 應該被認為是健康的。 […]然而, 此類改變的目的, 應該是隨著技術成長的演進, 而非出於對經濟因素變化的恐懼, 而將責任推卸給後人。

知名的開發者認為, 有必要改變比特幣的經濟體系, 宣導“健康”的區塊空間競爭。 如今在實踐中, 為了實現這一點, 途徑是維持核心區塊大小不變, 面臨的是交易量的上升—— 這是目前開發者共識所產生的結果, 而路線圖則繼續著。

在一種最優、透明、開源的環境中, 應該製作出一份BIP, 涵蓋比特幣經濟因素的變化, 使之成為一種“健康的費用市場”。 這將透過技術、經濟、硬分叉等風險的角度加以分析。

這並未發生。

還應有一份相關的BIP, 對一個全節點的基本要求進行描述, 涉及RAM、CPU處理、儲存和網路上傳頻寬, 其基礎是在planet-lab.org這樣的平臺上所做的試驗(而非模擬)。 這將有助於定量判斷有多少節點可以足夠快速地傳播資訊, 以維持比特幣在給定區塊大小條件下的分散式全球共識。

3Satoshi如何避免了“看得見的手”

僵陷於1M核心區塊大小, 相當於將具有歷史意義的DoS限制轉變為一種意料之外的政策工具。 2010年, Satoshi添加了1M共識限制, 有意將其設成高於自由市場費用範圍。 這種人為封頂與網路DoS背道而馳, 提升了攻擊成本。 將限制設成高於自由市場範圍, 其結果是一種基本不受政治因素干擾的安全限制。

Satoshi也在2010年描述了這一升級過程。

當平均區塊大小接近1M限制時, 博弈論情況就會發生變化。 這一意外的、人為的1M限制成了市場中一隻看得見的手。 競 爭之所以發生, 不僅是為了區塊空間, 也是為了開發者共識?—?— 因為在這種新的經濟體系中, 凍結或移去這個1M限制的能力, 會催生一種體系, 在這其中, 由人類(而非直接由自由市場)掌控著過多的權力。

不論是無意還是有意, Satoshi成功創建了一個運轉著的自由市場, 並且通過將限制設高, 使其遠高於自由市場的交易費用範圍, 從而將這只看得見的手推向了未來的數年。 這一限制數年來一直作為DoS限制, 大幅提升了攻擊成本, 而與此同時, 自由市場的平衡範圍也自己確定了下來。

這場關於區塊大小的辯論,

其癥結最終在於相持不下的各種經濟和體系生存理論。 有一種理論認為, 區塊大小的自由市場範圍是存在的, 但沒有硬性限制。 另一種理論認為, 為了強行抑制自由市場, 硬性限制是必須的。 因核心區塊大小而停滯不前, 會使前者變為後者?—?— 這對於比特幣而言尚屬未知疆域。

4為避免全系統升級而進行的一次全系統升級

由此引發的比特幣用戶和市場觀點是混亂不清的:從2010年直至“拓展比特幣”蒙特利爾研討會來看, 似乎核心區塊大小將會增加。 在“拓展比特幣”香港研討會之後, 路線圖方向發生了突變, 急轉向“隔離見證”(Segregated Witness, 簡稱SW)。

通過對比特幣交易、區塊、位址、腳本、全節點、礦工、錢包、流覽器、庫和API進行全生態系統的升級, SW可以避免全生態系統的硬分叉。這一切都是為了部分緩解核心區塊壓力,假設使用者會進行更新—— 根據目前使用情況,如果100%更新,則是1.6M。

SW的推出需要對軟體加以大幅度修改,僅僅是為了在交易量提升的情況下維持目前功能。SW使比特幣的經濟因素變得複雜化,因為它將一個“區塊”分成一籃子兩種經濟資源,即核心區塊和拓展區塊,每一種都具有其獨特的價格激勵機制以及(有很多交叉的)行為體集。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核心區塊大小的增加與現有的比特幣軟體是相容的;一些錢包將可以無需任何改變,實現無縫運作。對錢包、資料庫、庫等的改變總數和範圍也是微乎其微的。真正的障礙是硬分叉本身。

“拓展比特幣”研討會的一個明確目標在於,將關於核心區塊大小的混亂爭論引導向一種有秩序的決策過程。這並沒有實現。事後反觀,發現“拓展比特幣”阻礙了區塊大小的決定,而交易費用價格和區塊空間壓力繼續上升。在調查人們對於核心區塊大小的共識方面,“拓展比特幣”是有作用的。2M似乎是最普遍的共識。

5跳過艱難問題,直到為時已晚

這一路線圖跳過了以下短期問題:

何時費用會是過高的?

改變核心區塊大小的過程是什麼?

在比特幣生涯的這個早期階段,我們為何需要高的費用?

固定的核心區塊大小—— 而不是一種自動化的軟體系統—— 讓人類能掌握一種經濟政策工具。人類—— 而非自由市場—— 正在進行主觀的決定,決定“健康的”費用水準,決定礦工的收入應該有多少,決定比特幣交易的相對開支。

用戶擔心,這一路線圖和新的經濟方向會對一個問題猶豫不決、避而不談:比特幣從一種P2P現金支付網路,轉變成一種用於側鏈或支付管道等尚不完整的技術的結算系統,使那些認同比特幣作為“P2P電子現金”的初始願景的企業被迫離開。正如RootStock白皮書指出,

如果未能通過硬分叉而增加比特幣的區塊大小,那麼當下一次比特幣收益減半時,對於特定應用而言,比特幣的交易費用將有可能高得令人望而卻步。

這或許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在短期內,我們面臨著一種令人失望的情況,一部分開發者共識,與用戶、企業、交易所和礦工經常提及的增加區塊大小的願望之間,是脫節的。這正義充滿哲學和經濟利益衝突的方式重塑著比特幣。正如在這裡指出的,不作為會改變比特幣,使其走上一條新的道路。

6前進道路

比特幣不是一個學術性的科學專案。因難題而停滯不前,會導致市場發生實際變化。人們沒有閒暇,無法停下來等待新的支付層在比特幣-1正在興起的結算層基礎上開發。僵陷於1M,可能會逆轉比特幣的網路效應,因為使用者會因為價格過高而被迫離開核心區塊鏈,進入集中式的平臺。

在一條更好的前進道路上,應發揮領導力,對短期核心區塊大小作出明確決策,向用戶直截了當地解釋如何探索新的費用市場經濟理論和系統生存理論,以及向用戶直截了當地解釋僵陷於1M的風險和可能的負面後果。

關於核心區塊大小的決議和驗證成本的極端情況是重中之重。“拓展比特幣”的一個積極成果是在一些驗證DoS維修的假設下,對2M達成了共識。“隔離見證”可以同時進行,但不要假定這是容易的改變,也不要假定這會減輕上述的經濟問題。

最後,為了掃清長期的道德風險,核心區塊大小限制應該變成動態,由軟體而非人類來掌管。

比特幣值得擁有一張路線圖,使得在過去六年中辛勤耕耘、開發整個生態系統的所有人的需求得到平衡。

— Jeff Garzik和Gavin Andresen

稿源:https://medium.com/@jgarzik/比特幣正被改裝成結算系統-b8d546e67da4

免責聲明: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比特幣之家或任何其他組織或團體的官方立場。

比特幣之家注:Jeff Garzik和Gavin Andresen都曾是比特幣核心開發組成員。

Jeff Garzik於今年8月份Core和Segwit2x派系矛盾激化的這段時間被Bitcoin Core在Github上的代碼庫除名。

Gavin Andresen曾是比特幣前首席開發者,曾因誤認Craig Steven Wright為中本聰而被取消Bitcoin Core的代碼維護許可權。

SW可以避免全生態系統的硬分叉。這一切都是為了部分緩解核心區塊壓力,假設使用者會進行更新—— 根據目前使用情況,如果100%更新,則是1.6M。

SW的推出需要對軟體加以大幅度修改,僅僅是為了在交易量提升的情況下維持目前功能。SW使比特幣的經濟因素變得複雜化,因為它將一個“區塊”分成一籃子兩種經濟資源,即核心區塊和拓展區塊,每一種都具有其獨特的價格激勵機制以及(有很多交叉的)行為體集。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核心區塊大小的增加與現有的比特幣軟體是相容的;一些錢包將可以無需任何改變,實現無縫運作。對錢包、資料庫、庫等的改變總數和範圍也是微乎其微的。真正的障礙是硬分叉本身。

“拓展比特幣”研討會的一個明確目標在於,將關於核心區塊大小的混亂爭論引導向一種有秩序的決策過程。這並沒有實現。事後反觀,發現“拓展比特幣”阻礙了區塊大小的決定,而交易費用價格和區塊空間壓力繼續上升。在調查人們對於核心區塊大小的共識方面,“拓展比特幣”是有作用的。2M似乎是最普遍的共識。

5跳過艱難問題,直到為時已晚

這一路線圖跳過了以下短期問題:

何時費用會是過高的?

改變核心區塊大小的過程是什麼?

在比特幣生涯的這個早期階段,我們為何需要高的費用?

固定的核心區塊大小—— 而不是一種自動化的軟體系統—— 讓人類能掌握一種經濟政策工具。人類—— 而非自由市場—— 正在進行主觀的決定,決定“健康的”費用水準,決定礦工的收入應該有多少,決定比特幣交易的相對開支。

用戶擔心,這一路線圖和新的經濟方向會對一個問題猶豫不決、避而不談:比特幣從一種P2P現金支付網路,轉變成一種用於側鏈或支付管道等尚不完整的技術的結算系統,使那些認同比特幣作為“P2P電子現金”的初始願景的企業被迫離開。正如RootStock白皮書指出,

如果未能通過硬分叉而增加比特幣的區塊大小,那麼當下一次比特幣收益減半時,對於特定應用而言,比特幣的交易費用將有可能高得令人望而卻步。

這或許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在短期內,我們面臨著一種令人失望的情況,一部分開發者共識,與用戶、企業、交易所和礦工經常提及的增加區塊大小的願望之間,是脫節的。這正義充滿哲學和經濟利益衝突的方式重塑著比特幣。正如在這裡指出的,不作為會改變比特幣,使其走上一條新的道路。

6前進道路

比特幣不是一個學術性的科學專案。因難題而停滯不前,會導致市場發生實際變化。人們沒有閒暇,無法停下來等待新的支付層在比特幣-1正在興起的結算層基礎上開發。僵陷於1M,可能會逆轉比特幣的網路效應,因為使用者會因為價格過高而被迫離開核心區塊鏈,進入集中式的平臺。

在一條更好的前進道路上,應發揮領導力,對短期核心區塊大小作出明確決策,向用戶直截了當地解釋如何探索新的費用市場經濟理論和系統生存理論,以及向用戶直截了當地解釋僵陷於1M的風險和可能的負面後果。

關於核心區塊大小的決議和驗證成本的極端情況是重中之重。“拓展比特幣”的一個積極成果是在一些驗證DoS維修的假設下,對2M達成了共識。“隔離見證”可以同時進行,但不要假定這是容易的改變,也不要假定這會減輕上述的經濟問題。

最後,為了掃清長期的道德風險,核心區塊大小限制應該變成動態,由軟體而非人類來掌管。

比特幣值得擁有一張路線圖,使得在過去六年中辛勤耕耘、開發整個生態系統的所有人的需求得到平衡。

— Jeff Garzik和Gavin Andresen

稿源:https://medium.com/@jgarzik/比特幣正被改裝成結算系統-b8d546e67da4

免責聲明: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比特幣之家或任何其他組織或團體的官方立場。

比特幣之家注:Jeff Garzik和Gavin Andresen都曾是比特幣核心開發組成員。

Jeff Garzik於今年8月份Core和Segwit2x派系矛盾激化的這段時間被Bitcoin Core在Github上的代碼庫除名。

Gavin Andresen曾是比特幣前首席開發者,曾因誤認Craig Steven Wright為中本聰而被取消Bitcoin Core的代碼維護許可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