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教師平均工資不低於公務員工資談了23年,現在怎麼樣了?

新京報快訊 日前, 兩辦印發《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中期評估教師隊伍建設協力廠商評估組組長、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石中英介紹, 目前, 我國教師依舊存在工資不高、工資增長幅度低的情況。

那麼, 破解教師工資增長緩慢的難點在哪?

據教育部官微介紹, 目前, 我國教師工資實行2006年事業單位收入分配改革建立的崗位績效工資制度。 教師工資由崗位工資、薪級工資、績效工資和津貼補貼四部分組成。 按照2006年的崗位績效制度, 崗位工資主要體現崗位職責和要求, 薪級工資主要體現工作表現和資歷, 績效工資主要體現實績和貢獻, 津貼補貼主要體現向艱苦邊遠地區和特殊崗位的傾斜。

需打破職稱和薪資掛鉤

教師工資問題難以破解其中一個難點在於, 用職稱來評判工資的標準, 導致分配不平衡。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基層小學教師反映, 目前教師工資以職稱取酬, 學校中、高級職稱有名額限制, 但達到條件的教師遠遠多於限制的名額, 造成資歷、學歷、能力、工作量、成果差不多的教師之間(尤其農村義務教育的教師)收入差距過大:高級與初級相差接近一半。 因此, 總體教師待遇一直提不上去。

破解這個難題, 一方面是打破職稱和薪資掛鉤。 2011年8月3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擴大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試點, 把老師評職稱的惠及面擴大。 此外, 關於取消中小教師職稱工資的呼聲在網上較高。

另一方面, 是改革績效工資政策, 大幅度提升教師工資績效部分的比例。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曾撰文提到, 健全符合教師職業特點的工資分配激勵約束機制, 充分發揮績效工資的激勵導向作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