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歷史文化街區禁建“大洋怪”建築 專家:最大限度保護歷史風貌

新京報快訊9月22日, 住建部下發通知, 再度明確保護歷史建築。 通知指出, 各地應最大限度發揮歷史建築使用價值, 不拆除和破壞歷史建築。 同時, 歷史建築集中成片區禁建高層建築和“大洋怪”的建築。 原北京市政協委員孔繁峙認為, 這樣能夠盡可能完整保護歷史建築本身的風貌, 減少人為干擾破壞。

通知要求, 要做好歷史建築的確定、掛牌和建檔。 推進歷史建築的普查確定工作, 多保留不同時期和不同類型的歷史建築。 並注重城市近現代建築遺產的保護, 做到應保盡保。 建立歷史建築保護清單和歷史建築檔案, 對歷史建築予以掛牌保護。

同時, 還要最大限度發揮歷史建築使用價值。 支持和鼓勵歷史建築的合理利用。

要採取區別於文物建築的保護方式, 在保持歷史建築的高度、體量、外觀、風貌等特徵基礎上, 合理利用, 豐富業態, 活化功能, 實現保護與利用的統一, 充分發揮歷史建築的文化展示和文化傳承價值。

歷史建築是什麼, 與文物建築有何區別?原北京市政協委員孔繁峙解釋, 歷史建築是有時間概念上的傳統建築, 比如民國以前的傳統建築等。 如果歷史價值、文物價值及科學價值較高, 則為文物建築。 “在北京, 歷史建築集中地區應指北京胡同四合院區域”。

目前, 由於城市發展, 歷史建築周邊不斷新建高層建築群等, 已影響歷史建築景觀。 以故宮為例,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 一段時期以來, 故宮周邊不斷興起的現代高層建築群和大體量建築物,

已經影響到故宮的周邊空間景觀與明清北京城的視覺空間效果。 特別是站在觀眾最為集中的故宮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組成的“前三殿”平臺上, 環視周邊的天際線輪廓, 可以明顯感受現代建築對於文化景觀的不利影響。

近日, 《故宮保護總體規劃》已出臺。 根據規劃, 在故宮保護範圍及建設控制地帶內, 原則要求新建建築和構築物, 必須符合保護故宮歷史格局的完整與環境風貌的和諧要求, 突出城市中軸線的空間視廊, 並對建築高度、體量、色調、風格等方面進行規定。

單霽翔曾介紹, 天際線的一些建築都是人們喜愛的, 或者人經常利用的公共建築, 不會因為商業的利益, 或者經濟實力,

就能突破城市天際線, 讓全部人去觀賞一些並不和諧的景觀。 天際線是公共文化空間, 一個城市要美, 要尊重公共的意願, 要使得這些城市天際線, 成為城市的文化景觀和它的獨特風貌。

此次通知明確提出, 不拆除和破壞歷史建築, 各地嚴禁隨意拆除和破壞已確定為歷史建築的老房子、近現代建築和工業遺產。 同時, 在歷史文化街區以及其他歷史建築集中成片地區, 禁止在對其歷史風貌產生影響的範圍內建設高層建築和“大洋怪”的建築。 新建建築應與歷史建築及其歷史環境相協調, 保護好歷史建築周邊地區的歷史肌理、歷史風貌, 嚴格按照保護規劃要求控制建築高度。

孔繁峙認為, 這樣能夠盡可能完整保護歷史建築本身的風貌, 減少人為干擾破壞。

減少人為干擾破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