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戰勝疲勞打破魔咒 時隔四年張帥再度加冕廣網桂冠

作為國內歷史最悠久的WTA巡迴賽之一, WTA廣州國際女子網球公開賽一直保守著自己的傳統:前13屆賽事, 無人在女單比賽中衛冕成功, 也無人能兩度問鼎。 這是一項有歷史, 但永遠年輕, 充滿無限可能的賽事, 因此, 吸引了新秀前來參賽, 並從這裡出發成就世界第一、大滿貫冠軍偉業。 如今, 這一紀錄被中國女網選手張帥打破了, 她在第14屆比賽中, 持外卡參賽, 以2號種子身份連闖5關, 職業生涯第二次加冕廣網冠軍。

張帥

9月23日, WTA廣州國際女子網球公開賽展開決賽日的爭奪, 在率先進行的女雙決賽中, 賽會1號種子梅爾滕斯和史楚尤絲以6比2和6比3輕鬆戰勝2號種子亞當恰克/桑蒂爾, 捧起冠軍獎盃。

女單決賽在2號種子張帥和世界排名65位的24歲塞爾維亞姑娘克魯尼奇之間展開, 這場比賽進行了2小時, 打滿3盤, 張帥以6比2、3比6和6比2力擒大黑馬, 時隔4年收穫職業生涯第二冠;她也是廣網歷史上首位兩度加冕女單冠軍的選手。

說克魯尼奇是大黑馬一點也不為過。

今年美網公開賽, 賽會7號種子、英國名將孔塔是苦戰3盤以1比2爆冷出局, 當時的冷門製造者就是克魯尼奇。

本屆廣網, 小克連克衛冕冠軍特蘇倫科、“金花殺手”巴瑟爾、前美網4強維克梅耶爾等強勁對手, 職業生涯首進WTA巡迴賽女單決賽。

“其實昨天從這裡離開的時候已經很晚了, 沒有時間做什麼準備, 治療完都已經2點鐘, 我今天其實非常的疲憊, 尤其是在第二盤的時候, 我一度感覺很難再堅持下去, ”張帥賽後說, “我覺得今天能拿下這場比賽, 對於我的最大的肯定就是我的意志品質, 因為在這麼炎熱的氣溫下(堅持下來), 這一點是我覺得我在廣州做得最好的。

這也是為什麼我總能在廣網取得非常好的成績。 我覺得是由於從小我的教練對我比較嚴格, 所以意志品質比較強吧。 沒有一定意志品質的人是很難在廣網這裡連續5天打5場比賽的。 ”

本周, 張帥的晉級之路相當輕鬆, 前3場比賽僅丟掉3局, 直到半決賽才遇到真正的對手, 結果首盤搶七勝出後, 氣勢如虹的張帥以2比0橫掃對手, 以不丟一盤的戰績晉級決賽, 這也是她職業生涯第二次殺進廣網女單決賽, 2013年她曾在此加冕冠軍。 值得一提的是, 張帥還是2012年廣網的女雙冠軍。

張帥

張帥在決賽中表現平穩, ACE球3比0占優, 一發得分率65%對45%佔據壓倒性優勢。 決勝盤, 張帥連保帶破, 取得5比2領先, 進入發球勝賽局, 40比30拿到第一個賽點, 結果一蹴而就, 成功加冕。

在這場破發大戰中, 張帥獲得11次破發機會, 兌現了7次;而對手也有9次破發機會, 打成了5次。

“其實在今年, 我跟教練說過今年的目標, 首先是希望拿一個冠軍, 在廣州實現了, 我還需要繼續不斷地向前努力, 爭取能拿到更多的冠軍。

”張帥說。

張帥表示, 5場比賽下來消耗比較大, 需要簡單調整休息, 馬上投入到武漢公開賽的比賽當中。 “我非常喜愛在廣州比賽, 我喜歡這裡的球迷們, 他們總是給予我最大的支持, 包括廣網的組織者們, 有很多老面孔、也有新面孔, 賽事的工作人員每次都是很親切很熱情, 對於廣網, 我能夠第二次在這裡拿到冠軍, 我非常開心。 ”張帥。

顯然, 與4年前需要靠廣網拯救信心才能堅持下去相比, 現在的張帥已經非常成熟、穩定, 如果說4年前奪冠是一次偶然, 那麼現在則是必然。 這與她多年來的艱苦訓練以及提升是成正比的。

劉碩表示, 接下來每一周都是硬仗, 不管是WTA超五賽武漢公開賽, 還是皇冠賽中網, 都雲集了世界最頂級的選手, 張帥要想取得突破,就必須迎接這樣高水準的挑戰,我們會加油的。

張帥也表示,會繼續和教練搭檔參加職業巡迴賽。事實上,不管是去年的澳網8強,還是世界排名提升TOP30,乃至此番廣網加冕,都證明了這對師徒幾乎完美。

接下來的中國賽季,張帥說一切都剛剛開始。

“中國一姐”究竟花落誰家,將在接下來的武漢公開賽和中國公開賽上見分曉。而這也將直接決定彭帥和張帥誰能晉級WTA珠海超級精英賽,以及以怎樣的方式晉級。最好的結果是,兩人都能憑藉世界排名直接晉級,那也是中國網球的又一個高峰。

文:廣州日報記者 孫嘉暉

圖:廣州日報記者 廖藝

張帥要想取得突破,就必須迎接這樣高水準的挑戰,我們會加油的。

張帥也表示,會繼續和教練搭檔參加職業巡迴賽。事實上,不管是去年的澳網8強,還是世界排名提升TOP30,乃至此番廣網加冕,都證明了這對師徒幾乎完美。

接下來的中國賽季,張帥說一切都剛剛開始。

“中國一姐”究竟花落誰家,將在接下來的武漢公開賽和中國公開賽上見分曉。而這也將直接決定彭帥和張帥誰能晉級WTA珠海超級精英賽,以及以怎樣的方式晉級。最好的結果是,兩人都能憑藉世界排名直接晉級,那也是中國網球的又一個高峰。

文:廣州日報記者 孫嘉暉

圖:廣州日報記者 廖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