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增減之間看“綠意”——農資市場變化中的供給側改革

新華社哈爾濱3月30日電 題:增減之間看“綠意”——農資市場變化中的供給側改革

新華社記者管建濤 高敬 楊喆

天氣轉暖, 農民景春鵬春耕生產的腳步在加快, 再過四五天他就可以育秧了。 相比去年, 今年他種的有機水稻多了, 採購的化肥農藥少了。

景春鵬是黑龍江省樺川縣創業鄉春鵬水稻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去年這個合作社種植的有機水稻只有1000畝左右, 今年已增加到1500多畝。

談到增種有機水稻的原因, 景春鵬直言:“去年合作社的有機大米效益好, 產量雖然低點, 但每斤賣到10元以上, 比普通大米一斤多賣七八元錢。

按照種植要求, 春鵬水稻專業合作社的有機稻不使用化肥, 而使用有機肥。 由於這家合作社是當地的有機農產品示範區和試點區, 景春鵬還免費使用了當地含有黃腐酸的有機肥。

樺川縣位於松花江下游南岸, 水資源較為豐富, 是水稻種植大縣。 如今在黑龍江的水稻集中區, 類似景春鵬這樣的有機種植方式越來越多。 來自黑龍江省農委的資料顯示, 今年這個省的綠色食品認證面積將增加到7600萬畝。

此外, 黑龍江省積極探索了“魚稻”“鴨稻”“蟹稻”等有機農產品生產方式, 推廣面積也在逐步擴大。

隨著有機種植模式擴大, 化肥使用量卻在減少。 在黑龍江省蘭西縣“豐旺農資”“大地肥業”等農資經銷店, 開業時間晚、化肥銷量不如往年的情況非常普遍。

從供銷合作總社近日對全國農資供求的貨源摸底情況來看, 春耕農資供應總體上有保障, 春耕用肥總量有減少趨勢。

同化肥相比, 種子購銷與農產品市場關聯更為緊密。 去年我國在東北4省區實行玉米市場化改革, 玉米價格大幅下降, 僅黑龍江省玉米種植面積就減少近2000萬畝。

今年我國在東北4省區繼續實施和完善玉米市場化收購加補貼機制, 合理調減非優勢產區玉米生產。 初步統計, 今年黑龍江省玉米意向種植8600萬畝, 同比減少1000萬畝。

玉米種子銷售量已經明顯減少。 在黑龍江省蘭西縣農資銷售一條街上, 種子店前可用“門可羅雀”來形容。 “盈豐種子”農資店經營者謝維萍說, 往年春節前就開始賣種子了,

這時候都快賣完了, 但今年玉米種子賣得特別慢。

即便仍然種植玉米, 玉米品種也在發生變化。 今年不少農民把目光從傳統籽粒玉米轉投到市場好、效益高的鮮食玉米上。 不久前在哈爾濱召開的第十三屆中國鮮食玉米速凍果蔬大會上, 鮮食玉米種子的受歡迎程度讓很多種子經銷商感到意外, 南寧市桂福園農業有限公司行銷總監周波帶來的400多份宣傳冊早早就被搶空。

在蘭西縣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馮賀濤看來, 農資店和農資市場裡的變化, 反映了當前像蘭西縣一樣的玉米主產區在春耕備耕與種植業結構調整方面出現的新趨勢。

特色農產品多了, 傳統的玉米等大路貨少了;有機農產品多了,

化肥農藥的用量少了。 這增減之間透出的是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向著更加綠色的方向邁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