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安監之星」王維軍:我願意做安全生產工作的栽樹人

“2017安監之星•北京榜樣”

九月月星人物

王維軍

“王部長, 春節剛過我們好不容易把工人組織上來, 哄著還來不及呢, 停工整改工人不都走了嘛,

我們一邊施工一邊整改, 您看行不行?”

“王部長, 我這都是調派人員, 反正也幹不了多長時間, 先不培訓了行嗎?”

“王部長, 進度才是最主要的呀, 就先不整改了吧。 ”

…………

“不行!”

這個滿口“不行”, 態度強硬的中年男人叫王維軍。 忽視安全的任何理由在他這裡都行不通。

因為他是中鐵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總經理助理兼安全環保部部長。

把“杜絕問題出現的可能性”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讓他自2013年接手安全工作以來從未睡過一個踏實覺。

他精益求精, 檢查中扣細節, 學習中重探究。

他愛崗敬業, 用一份執著于事業的信念和擔當, 打造出一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體系。

他持之以恆, 憑藉著專注從平凡中脫穎而出, 外界的紛擾是別人的熱鬧, 而他只想守住一方平安, 保萬家幸福。

他守正創新, 憑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不斷的思考進步, 牽頭引進先進技術, 為安全生產保駕護航。

發乎於心踐之於行, 懷揣著一顆“工匠”之心, 王維軍追求的是卓越, 是本質安全, 是對於社會更加久遠的福報。

精益求精增本領

不但我要學, 我的團隊都要學

在技術管理崗位工作了13年的王維軍, 被調到了安全崗位後立刻決定先強內功, 他給自己定立的第一個學習目標是成為安全技術規範的“活字典”。

那時候, 每天跑現場還跑不過來, 下班已是一身疲憊, 但王維軍從沒有放棄學習。 他開始研讀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規和技術規範, 書他買了一本又一本, 把條文解釋和條文對著看, 一晚上看下來, 眼睛酸得睜不開, 第二天爬起來, 還是要去現場。

這些都吃透了, 王維軍又給自己加碼, 他報考了工程碩士研究生, 並順利通過, 隨後又通過了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的評審。 此後, 王維軍被聘為中國建築業協會綠色施工分會專家、北京市綠色安全樣板工地評審專家、北京市評標專家、北京市建築施工安全培訓講師。

“和有學問的人探討, 學業才能再提高。 ”在王維軍的不懈努力下, 2013年, 他得到了機會參加了兩項國家級安全管理課題和五項省部級安全管理課題的研究工作。 這使他開拓了眼界, 接觸了前沿的安全管理理論。

紙上得來終覺淺, 覺知此事要躬行。 滿腹經綸後, 王維軍也並沒有忘記從實踐中獲得知識。 他找來公司裡有經驗的老同志, 和他們一起去檢查, 提高發現隱患的能力和效率。

不光自己學, 他還要讓自己的團隊強起來。 2013年是分公司集中修訂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的一年, 王維軍帶領團隊全體人員首先從研讀法律法規的要求入手,

分析現有制度體系中存在的缺口。

為了提高團隊成員學習的效果, 他編制了法規規範學習試卷, 每週對團隊成員進行測試。 他還帶領隊員報考註冊安全工程師執業資格考試, 並以80%的一次性通過率驗證了學習效果。

團隊能力提升了, 管理自然有力了, 他的團隊按照科學的安全管理制度體系理論, 完成了制度體系的框架設計, 這套體系被公司沿用至今。

愛崗敬業建制度

築牢根基是一勞永逸的事,我願意做栽樹人

粗放型的安全管理、管理制度簡單、各制度之間關聯不緊密甚至還有衝突,是王維軍來之前分公司安全管理狀況。

雖然重新建立管理制度體系勢在必行,但是他並沒有急於求成。他帶領部門全體人員先學起了法律法規知識。

“這與建章立制並不矛盾,學了法律法規才能掌握安全管理制度體系應該包含的框架內容,也才能使我們建立起來的制度有效地落實法律法規。”王維軍解釋道,“建章立制就是築牢根基,這是一勞永逸的事,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我願意做栽樹人。”

經過了一年多的探索,王維軍最終帶領團隊建立起覆蓋全面、內容豐富、管理細緻的制度體系,包含5大類,22項管理制度。這些制度之間緊密聯繫,安全管理效果越好,個人的履職評價就會越高,提拔任用和獎勵方面都得到真真切切的實惠。因此,這一系列制度一經建立,有效地增強了安全管理人員履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持之以恆重執行

雨雪大風、過年過節,檢查不能松,整改必須落實

有了制度,王維軍執行起來更是一絲不苟。

2016年9月,王維軍在一個在建工程進行專項檢查時發現其隱患較多,公司責令該工程限期整改。整改時限一到,他去現場複查,發現原來的隱患雖然整改了,但是相同的隱患在另外的部位又出現了,而且還出現了違反禁令的行為,他當時非常生氣,找到專案經理談話,當即把專案部安全主管降級留用察看。

有專案經理開玩笑地說:“王部長每個月要是多來幾次,我們的工資就要被罰光了。”他深入施工一線檢查指導,每年平均組織檢查工地280多次,相當於有效工作時間的80%都在一線進行隱患排查。

除了日常檢查,王維軍還要進行節假日檢查、季節性檢查、專項檢查等多種類型的檢查,還要不時“回頭看”,鞏固隱患治理的效果。

2016年夏天,北京市發佈暴雨橙色預警,他立刻要求專案部在兩個小時之內把應對措施和落實情況發佈到微信群。同時,針對處於基坑施工階段,容易產生險情的幾個專案部進行了現場檢查。

那天北京的雨下得特別大,多個工程的基坑積水、地下室進水。他心急如焚,從新機場趕往房山,又奔到肖家河,確認工程防汛搶險落實了之後再趕往下一個工程,一天下來跑了7個工地。傍晚雨勢小了,各個專案的險情都排除了,他回到辦公室已經是8點多。雖然疲憊,但王維軍又把微信資訊全部查了一遍,確認沒有問題了才放心地回家。

守正創新引技術

有了先進技術的支撐,安全又多了一重保障

敢為人先的王維軍憑藉對前沿技術的研究,引進了不少先進技術,它們成為了他不斷提升管理水準的有力武器。

“仔細分析過安全事故的深層次原因之後,我覺得很多事故可以通過應用先進的技術來避免。”王維軍說。

於是,他持續關注前沿科技,能為安全管理增加保障的堅決要引進。

建築工地上非常常見的大型設備就是塔吊了,塔吊如果出現事故,操作人員逃生的幾率非常小,而且一旦發生群塔碰撞、傾覆,後果不堪設想。

看著這些大傢伙揮舞手臂,王維軍反復看到了物化了的風險因素的樣子,他趕緊瞭解行業前沿,上了一套塔吊監控系統。

在塔機吊臂、塔身及傳動結構處的各類感測器、駕駛室的黑匣子等的説明下,系統可即時獲取塔機當前運行參數。當塔機發生碰撞等安全隱患時,系統可報警並進行制動控制。

“這回好了,有了傾覆報警、風速超限防護、群塔碰撞防護、制動控制等功能的幫助,看著這些塔吊,我心裡踏實多了。”王維軍說。

隨後,在王維軍的主張下,公司又安裝了出料平臺監控系統提醒操作人員及時糾正錯誤操作,引進大型機械和腳手架二維碼掃描技術對於機械資訊進行快速掌握。連時髦的VR技術也被引入,推動了體驗式安全教育基地的建設。

“技術只是一重保障,要安全關鍵還得增強意識。”王維軍對這些新技術重視但不盲目依賴。

最近有一個專案部將王維軍拉進了他們的微信工作群,讓他意想不到的是,在群裡經常會有員工互相警示安全隱患,甚至是一些非專職安全崗位的員工,都具備了防事故的意識,這讓他驚喜地看到了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全員安全意識在不斷增強,猶如一個火種,以燎原之勢快速擴散開來。

“這比任何技術都來得實際,雖然追求本質安全任重而道遠,但我看得到希望。”王維軍看著微信群,露出欣慰的笑容。

本期編輯:鄭羽莎 花又

大家都在看:

end

點擊“閱讀原文”

愛崗敬業建制度

築牢根基是一勞永逸的事,我願意做栽樹人

粗放型的安全管理、管理制度簡單、各制度之間關聯不緊密甚至還有衝突,是王維軍來之前分公司安全管理狀況。

雖然重新建立管理制度體系勢在必行,但是他並沒有急於求成。他帶領部門全體人員先學起了法律法規知識。

“這與建章立制並不矛盾,學了法律法規才能掌握安全管理制度體系應該包含的框架內容,也才能使我們建立起來的制度有效地落實法律法規。”王維軍解釋道,“建章立制就是築牢根基,這是一勞永逸的事,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我願意做栽樹人。”

經過了一年多的探索,王維軍最終帶領團隊建立起覆蓋全面、內容豐富、管理細緻的制度體系,包含5大類,22項管理制度。這些制度之間緊密聯繫,安全管理效果越好,個人的履職評價就會越高,提拔任用和獎勵方面都得到真真切切的實惠。因此,這一系列制度一經建立,有效地增強了安全管理人員履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持之以恆重執行

雨雪大風、過年過節,檢查不能松,整改必須落實

有了制度,王維軍執行起來更是一絲不苟。

2016年9月,王維軍在一個在建工程進行專項檢查時發現其隱患較多,公司責令該工程限期整改。整改時限一到,他去現場複查,發現原來的隱患雖然整改了,但是相同的隱患在另外的部位又出現了,而且還出現了違反禁令的行為,他當時非常生氣,找到專案經理談話,當即把專案部安全主管降級留用察看。

有專案經理開玩笑地說:“王部長每個月要是多來幾次,我們的工資就要被罰光了。”他深入施工一線檢查指導,每年平均組織檢查工地280多次,相當於有效工作時間的80%都在一線進行隱患排查。

除了日常檢查,王維軍還要進行節假日檢查、季節性檢查、專項檢查等多種類型的檢查,還要不時“回頭看”,鞏固隱患治理的效果。

2016年夏天,北京市發佈暴雨橙色預警,他立刻要求專案部在兩個小時之內把應對措施和落實情況發佈到微信群。同時,針對處於基坑施工階段,容易產生險情的幾個專案部進行了現場檢查。

那天北京的雨下得特別大,多個工程的基坑積水、地下室進水。他心急如焚,從新機場趕往房山,又奔到肖家河,確認工程防汛搶險落實了之後再趕往下一個工程,一天下來跑了7個工地。傍晚雨勢小了,各個專案的險情都排除了,他回到辦公室已經是8點多。雖然疲憊,但王維軍又把微信資訊全部查了一遍,確認沒有問題了才放心地回家。

守正創新引技術

有了先進技術的支撐,安全又多了一重保障

敢為人先的王維軍憑藉對前沿技術的研究,引進了不少先進技術,它們成為了他不斷提升管理水準的有力武器。

“仔細分析過安全事故的深層次原因之後,我覺得很多事故可以通過應用先進的技術來避免。”王維軍說。

於是,他持續關注前沿科技,能為安全管理增加保障的堅決要引進。

建築工地上非常常見的大型設備就是塔吊了,塔吊如果出現事故,操作人員逃生的幾率非常小,而且一旦發生群塔碰撞、傾覆,後果不堪設想。

看著這些大傢伙揮舞手臂,王維軍反復看到了物化了的風險因素的樣子,他趕緊瞭解行業前沿,上了一套塔吊監控系統。

在塔機吊臂、塔身及傳動結構處的各類感測器、駕駛室的黑匣子等的説明下,系統可即時獲取塔機當前運行參數。當塔機發生碰撞等安全隱患時,系統可報警並進行制動控制。

“這回好了,有了傾覆報警、風速超限防護、群塔碰撞防護、制動控制等功能的幫助,看著這些塔吊,我心裡踏實多了。”王維軍說。

隨後,在王維軍的主張下,公司又安裝了出料平臺監控系統提醒操作人員及時糾正錯誤操作,引進大型機械和腳手架二維碼掃描技術對於機械資訊進行快速掌握。連時髦的VR技術也被引入,推動了體驗式安全教育基地的建設。

“技術只是一重保障,要安全關鍵還得增強意識。”王維軍對這些新技術重視但不盲目依賴。

最近有一個專案部將王維軍拉進了他們的微信工作群,讓他意想不到的是,在群裡經常會有員工互相警示安全隱患,甚至是一些非專職安全崗位的員工,都具備了防事故的意識,這讓他驚喜地看到了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全員安全意識在不斷增強,猶如一個火種,以燎原之勢快速擴散開來。

“這比任何技術都來得實際,雖然追求本質安全任重而道遠,但我看得到希望。”王維軍看著微信群,露出欣慰的笑容。

本期編輯:鄭羽莎 花又

大家都在看:

end

點擊“閱讀原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