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月三·荔枝灣”北帝出巡 水上祈福恭請“水神”

南方網訊北帝出巡、群獅拜夀, 再加上八仙、粵劇、婚慶、漢服等方隊助陣。 3月30日(農曆三月初三), “三月三·荔枝灣”北帝誕系列活動在第二日迎來活動高潮——仁威廟北帝巡遊。

今年北帝巡遊還將北帝請到水上, 展開了水陸兩條巡遊線路, 真正體現北帝主水, 風調雨順的美好祝福。

今年的巡遊隊伍規模超過往年, 參演方隊比往年多, 表演形式更加多元。 尤其是在舞龍醒獅表演隊伍中, 今年在保持傳統舞龍醒獅表演之外, 還邀請到龍津小學的同學參加舞龍舞獅表演。 據瞭解, 這些參演的小學生年齡都在十歲以下。

...

...

水上隊伍有頭牌鑼鼓方隊、旗幡方隊、北帝神位方隊、八仙過海方隊、粵劇表演方隊、漢服表演等隊伍坐著10艘花船沿著荔枝灣一期進行水上巡遊展示。

陸上隊伍則由泮塘舞龍方隊、龍津小學舞龍隊、龍津小學舞獅隊、泮塘舞獅方隊、道長方隊、粵劇方隊、婚慶方隊和漢服方隊等隊伍組成, 沿著荔枝灣一期沿岸進行巡遊表演, 最後水陸隊伍在荔園廣場匯合。

現場巡遊規模大, 場面壯觀, 活動現場熱鬧非凡。

附:巡遊方隊介紹

(1)龍獅方隊(龍獅方隊由泮塘舞龍隊、龍津小學舞龍隊、龍津小學舞獅隊和傳統舞獅方隊構成)泮塘舞龍方隊:泮塘村村民組成的舞龍方隊, 每年的農曆三月三, 北帝誕, 這是近千年來泮塘最為隆重的傳統節慶,

每年這個時候泮塘村都會做東, 廣邀友好村前來仁威廟參神, 然後舞獅遊村。 舞龍舞獅吉祥祥瑞的傳統文化在泮塘村得到很好的傳承。

龍津小學舞龍隊(一男一女兩條小龍):一男一女兩條小龍, 龍騰虎躍, 靈氣十足, 成員全部由龍津小學五年級以下的學生組成。 擁有八十年辦學歷史的龍津小學, 龍獅運動一直是學生最喜愛的體育項目, “龍津學子承國粹, 龍騰獅舞展風采”, 是龍津小學舞龍隊的響亮宣言。 這支舞龍隊成員具備扎實成熟的舞龍技藝, 有一顆熱愛傳統文化, 把傳統文化精髓根植傳承的堅定決心。

龍津小學舞獅隊(6只小獅):活靈活現的六隻神氣十足的小獅方隊, 也是全部由龍津小學五年級以下的學生組成。 矯健如飛,引獅攜鼓,把表演和舞獅完美結合,用鼓聲傳遞著王者之氣,用舞獅詮釋著仁者無敵。

傳統舞獅方隊(5頭醒獅):獅子被視為“祥瑞之獸”,群獅狂舞歡躍,為節日增添許多熱鬧喜慶氣氛,還能驅魔避邪、祈求和平安康。這支傳統舞獅方隊來自廣州中外周館公和祥龍獅團組建,歷史悠久,技藝精湛,威武勇猛、形神兼備,他們一個個精神飽滿,器宇軒昂,彰顯出了不一樣的活力與朝氣。

(2)北帝神位方隊 北帝廟即仁威祖廟供奉的是玄武真君,又稱北帝水神。昔日泮塘地處水鄉,鄉民“感恩邀福於神以不至成災”,每年農曆三月初三的“北帝誕”(北帝即道教尊神北方真武玄天上帝),泮塘鄉親再聚首,舉行派米、祈福、舞獅、巡遊、吃大盆菜等傳統活動。所以,三月三作為北帝的誕辰,北帝巡遊司水賜福,祈福信眾,祈願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3)道長方隊由仁威廟道長們組成的道長方隊,道長們身著富有特色的金絲銀線道袍,手持各異的法器,吟唱著古老的曲調。道家音樂悠揚動聽,道士誦經曲調優美,禮拜姿態瀟灑恭肅,彰顯人們對自然的敬畏,對祥和幸福的期待,把信眾的美好心願傳達給神靈,祈求神靈保佑人們實現一切美好的願望。

(4)八仙過海方隊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八仙過海是一種流傳最廣的中國民間傳說。八仙最膾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見於雜劇《爭玉板八仙過海》中。相傳白雲仙長有回于蓬萊仙島牡丹盛開時,邀請八仙及五聖共襄盛舉,回程時鐵拐李建議不搭船而各自想辦法,就是後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或“八仙過海、各憑本事”的起源。後來,人們把這個典故用來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特別能力而創造奇跡的事。八仙分別為漢鐘離、張果老、韓湘子、鐵拐李、呂洞賓、何仙姑、藍采和及曹國舅。

(5)粵劇方隊粵劇行當方陣,展現傳統粵劇的各種行當藝術,粵劇行當分為末、生、旦、淨、醜、外、小、夫、貼、雜10大行當,現在逐漸被精簡為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幫花旦、醜生、武生。這都是根據角色的年紀、性別、性格、外形等特徵來分類的。隨著時代的發展,粵劇行當設置也在實踐中不斷地整合、兼併,以更好地凸顯粵劇強烈的藝術個性和鮮明的特點,這些豐富而珍貴的藝術遺產,有待我們努力發掘、繼承和發展,使粵劇煥發新的生命。

(6)漢服方隊 漢服全稱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華服,是從皇帝即位到明末清初,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獨具漢民族特色的服裝。體現了錦繡中華、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的美譽漢服是漢民族傳承了四千多年的傳統民族服裝,是最能體現漢族特色及信仰的服裝,是華夏禮儀文化的必要組成,漢服的每一個特點都可以在四書五經、二十四史、經史子集裡找到依據。

(7)婚慶方隊中國傳統的婚慶嫁娶文化,喜慶熱鬧、鑼鼓喧天、紅紅火火,象徵著好運福臨,吉祥如意。伴隨著喜慶的鑼鼓聲、嗩呐聲,俊男靚女喜笑顏開,其樂融融,穿著服飾也是相當的喜慶,為“三月三,荔枝灣”北帝誕系列民俗文化活動,添加更加濃厚的節日喜慶氣氛。

...

...

矯健如飛,引獅攜鼓,把表演和舞獅完美結合,用鼓聲傳遞著王者之氣,用舞獅詮釋著仁者無敵。

傳統舞獅方隊(5頭醒獅):獅子被視為“祥瑞之獸”,群獅狂舞歡躍,為節日增添許多熱鬧喜慶氣氛,還能驅魔避邪、祈求和平安康。這支傳統舞獅方隊來自廣州中外周館公和祥龍獅團組建,歷史悠久,技藝精湛,威武勇猛、形神兼備,他們一個個精神飽滿,器宇軒昂,彰顯出了不一樣的活力與朝氣。

(2)北帝神位方隊 北帝廟即仁威祖廟供奉的是玄武真君,又稱北帝水神。昔日泮塘地處水鄉,鄉民“感恩邀福於神以不至成災”,每年農曆三月初三的“北帝誕”(北帝即道教尊神北方真武玄天上帝),泮塘鄉親再聚首,舉行派米、祈福、舞獅、巡遊、吃大盆菜等傳統活動。所以,三月三作為北帝的誕辰,北帝巡遊司水賜福,祈福信眾,祈願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3)道長方隊由仁威廟道長們組成的道長方隊,道長們身著富有特色的金絲銀線道袍,手持各異的法器,吟唱著古老的曲調。道家音樂悠揚動聽,道士誦經曲調優美,禮拜姿態瀟灑恭肅,彰顯人們對自然的敬畏,對祥和幸福的期待,把信眾的美好心願傳達給神靈,祈求神靈保佑人們實現一切美好的願望。

(4)八仙過海方隊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八仙過海是一種流傳最廣的中國民間傳說。八仙最膾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見於雜劇《爭玉板八仙過海》中。相傳白雲仙長有回于蓬萊仙島牡丹盛開時,邀請八仙及五聖共襄盛舉,回程時鐵拐李建議不搭船而各自想辦法,就是後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或“八仙過海、各憑本事”的起源。後來,人們把這個典故用來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特別能力而創造奇跡的事。八仙分別為漢鐘離、張果老、韓湘子、鐵拐李、呂洞賓、何仙姑、藍采和及曹國舅。

(5)粵劇方隊粵劇行當方陣,展現傳統粵劇的各種行當藝術,粵劇行當分為末、生、旦、淨、醜、外、小、夫、貼、雜10大行當,現在逐漸被精簡為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幫花旦、醜生、武生。這都是根據角色的年紀、性別、性格、外形等特徵來分類的。隨著時代的發展,粵劇行當設置也在實踐中不斷地整合、兼併,以更好地凸顯粵劇強烈的藝術個性和鮮明的特點,這些豐富而珍貴的藝術遺產,有待我們努力發掘、繼承和發展,使粵劇煥發新的生命。

(6)漢服方隊 漢服全稱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華服,是從皇帝即位到明末清初,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獨具漢民族特色的服裝。體現了錦繡中華、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的美譽漢服是漢民族傳承了四千多年的傳統民族服裝,是最能體現漢族特色及信仰的服裝,是華夏禮儀文化的必要組成,漢服的每一個特點都可以在四書五經、二十四史、經史子集裡找到依據。

(7)婚慶方隊中國傳統的婚慶嫁娶文化,喜慶熱鬧、鑼鼓喧天、紅紅火火,象徵著好運福臨,吉祥如意。伴隨著喜慶的鑼鼓聲、嗩呐聲,俊男靚女喜笑顏開,其樂融融,穿著服飾也是相當的喜慶,為“三月三,荔枝灣”北帝誕系列民俗文化活動,添加更加濃厚的節日喜慶氣氛。

...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