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動漫>正文

真沒想到,這片好聽到耳朵懷孕!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 一聊到動畫大片, 腦海中最先想起的是那些膾炙人口的原創歌曲。

近了說, 有隨著艾莎女王的舞姿(《冰雪奇緣》)紅到上天的《Let It Go》;遠一點, 還有《獅子王》《美女與野獸》《花木蘭》……以及國產動畫《寶蓮燈》。

這些電影無論是主題曲還是原創配樂都悅耳動聽, 傳唱度極高, 甚至獨立于電影之外成為一個流行符號。

說到底, 所謂大片范兒的動畫電影, 是要把每種娛樂元素、每個細節都做精。

好看之餘, 還要好聽。

《昆塔:反轉星球》

如果不是聽說過這個IP, 我可能意料不到《昆塔:反轉星球》是一部國產動畫。

從故事設定、人物造型到整體畫風, 它都很國際范兒。

給我最大驚喜的是配樂, 內涵又好聽!

四首原創歌曲既串起劇情, 又烘托氣氛, 分分鐘讓人燃起來。 當我回顧劇情的時候, 耳邊自然就流淌起那些旋律……

黃沙漫天, 荒漠無邊。

還有夜空降臨時的群山孤寂和萬里無雲。

當吳莫愁《有何不可》的歌聲唱響, 一腔熱血立刻就沸騰了。

歌裡唱著:“要去做一個蓄謀已久的夢”。

流暢輕快的曲風與少年少女們剛開始冒險的興奮、勇猛不謀而合, 影片節奏也陡然加快。

有何不可吳莫愁 - 有何不可

緊接著, 鏡頭一轉, 來到反派路易88所在的火燒城。

鳥人大賽前夜, 一幫小爪牙們正在狂歡。

背景音樂《Bird King》響起, 竟然是中文RAP!

節奏動感, 歌詞逗趣, 觀眾瞬間穿越到《中國有嘻哈》的現場, 笑聲一片。

在今天《昆塔:反轉星球》高校點映專場, 來自中國傳媒大學的副教授付龍老師還對這首嘻哈曲風的歌曲作出了解析:

事實上, 一部電影整體的節奏也像畫面構圖一樣, 有個黃金分割點。 當劇情行進至十分之四時, 觀眾的觀影情緒會迎來一個低潮。 而《Bird King》正是在這個節奏點十分恰當地出現了。

“類似嘻哈這種唱奏的形式, 在外國電影可能偶有出現, 但在國產動畫中可以說獨一無二。 這個節奏點如何插, 全靠導演自己把握, 十分體現功底。 ”

果然, 現場觀眾的反應也印證了老師的講解。 當電影行進到這段音樂時, 不少觀眾嗨點自燃, 情不自禁哼唱了起來!

經歷了黃土高坡的引吭高歌、火燒城酒館的嘻哈style,我以為電影的配樂已經足夠令人高山仰止……

萬萬沒想到,當伴隨著卡拉蘿植被的震撼視效出現在銀幕時,那首《藍色卡拉蘿》又給予了我靈魂會心一擊!

那是由一種我們不熟悉的語言歌唱出的天籟之音,契合了本片外星球的設定,讓人很難根據歌詞聽出意思。但那直抵靈魂的力量並沒有因為語音的阻礙而被削弱,相反,它讓人們更加專注在歌曲本身,捕獲了洗滌靈魂的美好。

清透的童聲時而婉轉低吟,時而宏亮高唱,美妙不已。

在看電影時我就忍不住去查資料了——

歌曲名叫《藍色卡拉蘿》,是導演李煉偶然聽到一首彝族歌曲後,被感動到“汗毛都豎了起來”。

於是,他找到這首歌的作曲吉布李宏,四川大涼山一所彝族學校的老師,邀請她重做一首曲子,並請學校彝族合唱團的孩子們一起演唱了這首歌。

現場,付龍老師對《藍色卡拉蘿》的歌曲選擇也作出專業向的解釋:

這首歌曲沒有選取傳統的五三拍,而是採取五五拍,就是因為五五拍的節奏剛剛好、情緒剛剛好、畫面剛剛好,與電影帶動人的情緒點,達到了完美契合。

在高校專場中,導演與現場老師還分享了額外兩個關於音樂的知識點。

一個是,現場有學生對片中情節產生疑惑:

菠菜沒有見過大海,為什麼與凡斯博士坐在一起時,會出現大海的畫面呢?

導演李煉解釋到,這片海其實是凡斯博士心理狀態的一個體現,表達人物的一個情緒點。當時在做後期時,本想用侯德健的《出走》做BGM。因為歌詞非常符合人物心境——

“給我一個家,讓我到遠方去想念她,想念我曾經說過的每一句話……”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每一個重要人物的身份、性格,從他聽的音樂就能感到一種鋪墊。

比如凡斯博士——他對於古典音樂十分癡迷。

這與很多電影中的反派人物類似。如《這個殺手不太冷》裡的史丹、《辛德勒的名單》裡的阿蒙、還有“食人魔”漢尼拔……

這是不是暗示著什麼呢?

除了音樂一流,《反轉星球》的劇情在成年人看來可能是少年冒險、打敗勁敵的套路,但故事裡無處不在的熱血與角色的成長,又不知不覺喚醒人內心的那種悸動。

就像Tfboys演唱的主題曲《不完美小孩》——

不完美小孩TFBOYS - 不完美小孩

電影裡的三個主角在性格上各有優缺點。

他們嚮往外面的世界,因此一直困擾於父輩過多的保護,甚至與其產生爭執。

直到歷經冒險、吃到苦頭之後,才明白父親的苦心。

角色的成長印證了影片清晰的價值觀:

不要把年齡、性別、背景視為成長的障礙,只要有勇氣,你可能會創造自己都難以想像的價值。

就像預告裡振聾發聵的那句:

“如果世界是公平的,還需要勇氣嗎?”

這樣說來,其實所有優秀的動畫電影都有一個共同點:

讓孩子覺得好看之余,讓大人看到更深的感情。

當我再回想這部電影,會忍不住去搜原創音樂,隨著歌聲想到一些畫面……這就是國產動畫在新探索中的成功。

10月1日《昆塔:反轉星球》上映。

到時候,去體驗一下光憑音樂就能讓耳朵懷孕的美好吧!

經歷了黃土高坡的引吭高歌、火燒城酒館的嘻哈style,我以為電影的配樂已經足夠令人高山仰止……

萬萬沒想到,當伴隨著卡拉蘿植被的震撼視效出現在銀幕時,那首《藍色卡拉蘿》又給予了我靈魂會心一擊!

那是由一種我們不熟悉的語言歌唱出的天籟之音,契合了本片外星球的設定,讓人很難根據歌詞聽出意思。但那直抵靈魂的力量並沒有因為語音的阻礙而被削弱,相反,它讓人們更加專注在歌曲本身,捕獲了洗滌靈魂的美好。

清透的童聲時而婉轉低吟,時而宏亮高唱,美妙不已。

在看電影時我就忍不住去查資料了——

歌曲名叫《藍色卡拉蘿》,是導演李煉偶然聽到一首彝族歌曲後,被感動到“汗毛都豎了起來”。

於是,他找到這首歌的作曲吉布李宏,四川大涼山一所彝族學校的老師,邀請她重做一首曲子,並請學校彝族合唱團的孩子們一起演唱了這首歌。

現場,付龍老師對《藍色卡拉蘿》的歌曲選擇也作出專業向的解釋:

這首歌曲沒有選取傳統的五三拍,而是採取五五拍,就是因為五五拍的節奏剛剛好、情緒剛剛好、畫面剛剛好,與電影帶動人的情緒點,達到了完美契合。

在高校專場中,導演與現場老師還分享了額外兩個關於音樂的知識點。

一個是,現場有學生對片中情節產生疑惑:

菠菜沒有見過大海,為什麼與凡斯博士坐在一起時,會出現大海的畫面呢?

導演李煉解釋到,這片海其實是凡斯博士心理狀態的一個體現,表達人物的一個情緒點。當時在做後期時,本想用侯德健的《出走》做BGM。因為歌詞非常符合人物心境——

“給我一個家,讓我到遠方去想念她,想念我曾經說過的每一句話……”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每一個重要人物的身份、性格,從他聽的音樂就能感到一種鋪墊。

比如凡斯博士——他對於古典音樂十分癡迷。

這與很多電影中的反派人物類似。如《這個殺手不太冷》裡的史丹、《辛德勒的名單》裡的阿蒙、還有“食人魔”漢尼拔……

這是不是暗示著什麼呢?

除了音樂一流,《反轉星球》的劇情在成年人看來可能是少年冒險、打敗勁敵的套路,但故事裡無處不在的熱血與角色的成長,又不知不覺喚醒人內心的那種悸動。

就像Tfboys演唱的主題曲《不完美小孩》——

不完美小孩TFBOYS - 不完美小孩

電影裡的三個主角在性格上各有優缺點。

他們嚮往外面的世界,因此一直困擾於父輩過多的保護,甚至與其產生爭執。

直到歷經冒險、吃到苦頭之後,才明白父親的苦心。

角色的成長印證了影片清晰的價值觀:

不要把年齡、性別、背景視為成長的障礙,只要有勇氣,你可能會創造自己都難以想像的價值。

就像預告裡振聾發聵的那句:

“如果世界是公平的,還需要勇氣嗎?”

這樣說來,其實所有優秀的動畫電影都有一個共同點:

讓孩子覺得好看之余,讓大人看到更深的感情。

當我再回想這部電影,會忍不住去搜原創音樂,隨著歌聲想到一些畫面……這就是國產動畫在新探索中的成功。

10月1日《昆塔:反轉星球》上映。

到時候,去體驗一下光憑音樂就能讓耳朵懷孕的美好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