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息烽縣流長鄉營中村依託葡萄產業促農增收見聞

今年8月, 息烽縣流長鄉營中村比往年熱鬧了不少。 正是葡萄成熟時, 村裡到處是採摘葡萄的遊客。

這樣的景象, 村民們以前想都不敢想。 營中村位於流長鄉東北面, 是烏江水庫區移民搬遷的集中安置點, 人多地少, 以前種植產業單一, 以水稻、包穀等農作物種植為主要產業, 村民過著靠天吃飯的日子, 三年裡可能只有一年保收, 又因為交通不發達, 得靠人背馬駝去賣菜。 “一年到頭忙活下來, 拋開肥料錢, 每畝地能有500元收入就算不錯了, 溫飽都成問題, 還談什麼發展致富。 ”回憶從前, 村民黃永書說。

換個思路謀發展,

刻不容緩。 要致富, 先修路。 從2007年開始, 在村委會和鄉政府的共同努力下, 營中村爭取到市水利水電工程移民局150余萬元補助, 用於建設鄉村道路, 村民也積極投工投勞, 打通村裡村外的“通道”。

路修好了, 營中村開始籌畫怎樣帶領村民致富。 2011年底, 在鄉政府的幫助下, 營中村邀請果樹專家進村“把脈”, 根據村裡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和氣候環境多變的特點開出“藥方”——種植以夏黑和烏江紅為主要品種的葡萄。

“為了讓村民相信這個‘藥方’, 我們先搞試點, 成功後才推廣。 ”流長鄉農業中心主任周松說, 2012年初, 鄉政府為息烽苗圃場引進種植資金和補助流轉費, 開始試點種植葡萄25.5畝, 經過一年的培植, 營中村發現葡萄苗長勢很好,

可以進行大規模種植。

有了專案, 鄉政府立即爭取資金, 得到市水利水電工程移民局194萬元的資金支援, 確保種植戶的前期投入。 考慮到葡萄培植期有三年, 市水利水電工程移民局另外補助122.24萬元, 實施“以短養長”專案, 每畝每年補貼300元, 種植戶可在葡萄苗地上種其他矮稈作物。

黃永書不僅是葡萄種植戶, 還是村裡的經果林協管員, 種植戶們有什麼不懂的都問他。 今年葡萄一開始掛果, 黃永書就經常去其他種植戶的葡萄田裡轉一轉, 問問葡萄長勢如何、有沒有出現病害。

“最開始我什麼都不懂, 多虧了村裡從種植前就組織我們進行多次培訓, 慢慢就學會了, 一不小心還成了‘土專家’。 ”黃永書望著自家的13畝葡萄地說, 今年雖然受到旱災影響,

但是純收入還是會有2萬多元。

葡萄掛果後, 吸引不少遊客前來採摘、遊玩, 營中村的發展迎來新機遇,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 雖然葡萄產業發展起來了, 但每次遊客去營中村, 都是“一日遊”, 原因就是住宿等方面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 正是看到了這一點, 黃永書等村民打算今年好好裝修下房子, 來年開農家樂。

營中村村民的想法, 與流長鄉農業中心不謀而合。 周松說, 營中村的葡萄產業已從最初的25.5畝發展到2666畝, 目前掛果1200畝, 輻射周邊5個村。 下一步, 流長鄉農業中心計畫依託葡萄產業, 發展農家樂, 讓更多村民參與進來, 共同增收致富。

編 輯:徐 倩

統 籌:劉瑾龍

編 審:幹江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