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親情互換養老”是一種互惠互利的守望相助

作者:楊朝清

近日, 一場簽約儀式在武漢市江漢區龍王廟社區服務中心舉行。 20多名老人和大學生結成互助對子, 大學生們每週抽出固定時間幫助老人, 老人騰出一間空餘的房間給他們免費居住。 這個名為“空巢不空、租客守望”的親情互換養老模式, 既為大學生提供臨時住所, 也讓兒女不在身邊的老人得到照料。 (3月29日《湖北日報》)

人口流動的加速和家庭結構的小型化, 讓不少老人遭遇了“空巢又空心”的尷尬。 空巢老人不僅難以得到子女的生活照料, 也難以得到精神慰藉。 讓空巢老人的生活更有品質,

既需要他們的“自我救贖”, 也離不開外部的社會支持。 “親情互換養老”作為一種新興的養老方式, 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價值認同。

不論是空巢老人“零租金求合住”, 還是兒子為了幫助空巢的父母找到一位樂於助人的好鄰居“降價擇鄰”, 抑或社區志願者上門看望空巢老人的“敲門行動”, 子女不在身邊又難以“常回家看看”, 空巢老人有得到鄰里陪伴和照料的利益訴求和情感需要。

鄰里關係不僅是一種物理上的距離接近, 更是一種生活上守望相助、情感上支援認同的社會網路。 許多空巢老人的鄰居也是空巢老人, “低齡服務高齡”的抱團取暖儘管有一定的成效, 卻難免會力不從心。 “親情互換養老”在居家養老模式的基礎上,

通過社會交換的方式讓空巢老人和年輕人各取所需;這不是明碼標價的市場交易, 而是互惠互利的“成人之美”。

居家養老模式在本質上是一種親情養老, 空巢老人和年輕人通過社會交換各得其所——空巢老人避免了“獨自淒涼無人問”的艱辛與悲情, 實習和剛剛就業的大學生也找到了低成本的棲息之地。 “親情互換養老”既切實地裨益了空巢老人, 也讓年輕人得到一定的回報與激勵;只有兼顧雙方的利益訴求, 才能提升空巢老人和年輕人的參與熱情。

作為一個新生事物, “親情互換養老”也要做到“未雨綢繆”。 一方面, 護理空巢老人不僅是一個體力活和技術活, 也是一個良心活, 需要大學生參加基本的技能培訓, 多一些愛心與耐心;另一方面,

學會和沒有血緣關係、存在較大代溝的鄰居相處, 對空巢老人和大學生都是一種考驗, 空巢老人也要嘗試著包容、體諒年輕人。 在人的不確定因素增多的風險社會, 為了避免空巢老人人身和財產受到損傷, 也必須給大學生戴上“緊箍咒”。

只有“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空巢老人和年輕人才能實現“美美與共”。 “親情互換養老”說到底就是對急劇社會變遷的一種回應與策略, 是對居家養老模式的變通與創新。 只有揚長補短, 強化實施作業系統, “親情互換養老”才能讓更多空巢老人與年輕人從中受益。 (楊朝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