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東陽木雕:傳承與發展該何去何從

東陽自古被稱為“雕花之鄉”、“百工之鄉”。 木雕工藝始創于唐, 發展於明, 全盛於清。 東陽木雕以建築木雕為主, 經過長期實踐, 終於發展出成熟而精湛的技藝, 其卓越的成就, 使它位居中國四大木雕之首, 被譽為“國之瑰寶”。 東陽木雕在雕刻技法上以高浮雕、多層次、構圖飽滿、富有立體感著稱, 並以豐富的題材內容、嫺熟的構思設計、精湛的雕刻技法以及藝術與實用的巧妙結合見長。 傳統風格主要有“雕花體”、“古老體”, 而後又衍生出表現戲文化的“徽州體”、“京班體”, 畫譜化的“畫工體”。 在古代東陽木雕師傅中流傳著“無雕不成屋”、“寧可少,

不可糙”之說, 足可見古代東陽木雕在建築裝飾中應用之廣泛, 工藝要求之精湛。

然而, 隨著人們生活的改變, 傳統木雕不再用來裝飾現代建築, 東陽木雕嫺熟而精湛的手工技藝、巧妙而靈動的構思和豐富的傳統內涵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壤, 逐漸走向衰落。 現在的年輕人難以潛心傳統技藝, 因此出現了從藝人員技藝不精、普遍流失的現象。 一些古代東陽木雕的雕刻技法與工藝, 在現在東陽所有木雕大師中, 卻無人能及。

或許, 堅守木雕這塊陣地, 對於旁觀的人們來說, 或許是一種可以標榜的匠人精神。 而對於大部分身處其中的普通從業者, 只是一種順從自然式的傳承, 一種感應天命般的兢兢業業。

真正的傳承, 需要一大批普通匠人經年累月的堅守, 而如今這個速食與物質的年代, 不知還有多少人懂得陌上花開緩緩歸的匠人......

史家莊花廳座落于東陽市巍山鎮東方紅村, 堪稱東陽木雕的巔峰之作。 一說它是出自東陽木雕名家盧連水之手;另一說它是由清末民國初期,

東陽雕花皇帝杜雲松帶領徒弟, 歷時3年得以完成的作品。 僅雕花部分就費工一萬以上, 號稱“萬工廳”。

史家莊花廳天花。 對其雕飾技法和內容的深入研究還沒有展開, 但現在東陽所有木雕大師中, 沒有一個人能夠超過它的工藝。

史家莊花廳天花局部。 人物情節栩栩如生, 邊飾圖案精細多變, 顯示了雕刻者高超的技藝。

史家莊花廳牛腿。

馬上橋花廳位於東陽市湖溪鎮馬上橋村, 建於1837年,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馬上橋花廳前廊局部。

慎德堂月梁及梁托雕刻細部。東陽木雕因保留原木本色紋理,色澤清淡,格調高雅,故又稱“白木雕”。

五獅戲球三架梁:東陽盧宅清晚期木雕精品。選用1.7米以上的整塊樟木雕成,採用深浮雕、透雕、圓雕等雕刻技法,形神兼備,栩栩如生。現由中國木雕博物館收藏。

建於1837年,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馬上橋花廳前廊局部。

慎德堂月梁及梁托雕刻細部。東陽木雕因保留原木本色紋理,色澤清淡,格調高雅,故又稱“白木雕”。

五獅戲球三架梁:東陽盧宅清晚期木雕精品。選用1.7米以上的整塊樟木雕成,採用深浮雕、透雕、圓雕等雕刻技法,形神兼備,栩栩如生。現由中國木雕博物館收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