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柔性治水讓三秦大地山青水綠 彰顯歷史與現代融合

初秋的渼陂湖畔, 天高雲淡, 水面波光粼粼, 岸邊綠草如茵。 “現在我們身邊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 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美麗的自然風光。 ”市民王津高興地說。

隨著陝西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加快山、河、江、坡綜合治理, 維護生態安全, 全省生態環境實現了整體好轉的可喜變化。 5年來, 全省綠色版圖不斷擴大, 新增綠色2600多萬畝;渭河綜合整治主體工程全面建成, 漢江、丹江水質保護成效明顯;“治汙降霾·保衛藍天”鐵腕推進, 節能減排和環境綜合治理取得積極進展。 全省生態環境正朝著“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的目標穩步邁進。

重現山水和諧 澇河上的“十裡水鄉”

2016年來, 陝西實施的一系列水生態治理工程, 再造渼陂湖水系、治理渭河河灘、恢復舊澇池, 重現山水和諧美景。 變人力工程與自然修復相分離的片面式剛性治理為綜合統籌的柔性治理, 讓群眾真正體驗到身邊有水、水中有景、休閒有去處的新生活。

渼陂湖水系發源于終南山穀, 位於澇河中段, 由淺層地下水蓄積成湖, 素有“關中山水最佳處”的美譽。 千百年來, 生活在這片水鄉的人們, 與一望無垠的水田、魚塘、蓮池相伴, 看雲興霞蔚, 聽蛙聲蟬鳴。 但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 由於氣候乾旱, 地下水位降低, 加之農業用水量增大, 使得渼陂湖的面積大幅度縮小, 湖面一度消退至不足500畝。

澇河渼陂湖水系生態修復工程, 主要包括澇河河道綜合治理、渼陂湖水系生態修復兩部分。 澇河河道綜合治理重點突出渼陂湖水系核心區域和飛行學院周邊河、堤、林、路的綜合治理, 以全長31.4公里的澇河河道為軸線, 建設峪口水源保護區、天橋湖、渼陂湖、學院生態林帶和河口濕地共5個節點, 預計形成水面面積2168畝。 渼陂湖水系生態修復工程將恢復湖區面積4180畝, 其中西岸湖區面積3570畝(含濕地、水田等), 東岸湖區面積330畝, 河道水面面積280畝。

截至目前, 渼陂湖水系生態修復工程已經落實各類建設資金57億元。 按照工程計畫, 萯陽湖、渼陽湖的駁岸, 湖底施工和680畝的水面建設都將於今年年底前完工。 碧波蕩漾中, 水系修復、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產業發展的願景正在實現,

水韻、綠韻、古韻、鄉韻、新韻的盛景計日可期。

讓森林走進城市 全省綠色版圖不斷擴大

讓森林走進城市, 讓城市擁抱森林。 在寶雞成為全省首個國家森林城市之後, 西安、延安兩市積極推進造林綠化, 去年成功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今年, 塞北江南的榆林、秦巴山區的商洛、關中平原的銅川先後得到國家林業局批復, 開始正式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目前, 榆林、銅川、安康、漢中、商洛5市高歌猛進, 在三秦大地上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國家森林城市創建熱潮, 一個自北向南的大漠綠洲、關天經濟區宜居明珠、秦巴山區綠色森林群落的“森林城市圈大格局”正在形成, 三秦兒女盡享綠色帶來的福利。

5年來, 陝西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 全面實施省委、省政府“關中大地園林化、陝北高原大綠化、陝南山地森林化”生態建設戰略, 全省5年共完成林業總投資519億元, 造林綠化2663萬畝, 義務植樹近5億株;森林面積由1.28億畝增加到1.33億畝, 森林覆蓋率由41.42%提高到43.06%;全省林業總產值由2012年的515.9億元提高到1078億元, 實現了翻番。

5年間, 陝西防沙治沙進入全面攻堅新階段, 先後啟動實施了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全面治理荒沙工程等國家重點生態工程和地方重點治理專案, 共完成防沙治沙任務530余萬畝。 針對沙化土地類型, 陝西探索總結出6大類24種治理模式, 為全國防沙治沙創建了樣板。 據監測顯示, 全省流動沙地和半固定沙地面積減少幅度分別達89.6%和78.1%,

沙區林木覆蓋率提高到33%。

治水興陝 到2030年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

有水一片綠, 無水一片黃, 水是維持生態系統平衡的決定性因素。 5年間, 陝西相繼啟動了渭河綜合整治、引漢濟渭、漢丹江治理等一批重大工程及普及農村飲水的民生工程, 治水思路實現了由“非此即彼的剛性”向“靈活系統的柔性”轉變, 由單純排水防洪、引水抗旱的“工程治水”向蓄滯洩洪兼顧、豐枯相濟的“生態治水”轉變, 讓人民群眾因水得福、因水得利。

漢江是國家和省內南水北調的重要水源地, 但流域內洪澇災害頻發。 通過淘汰落後產能、推進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和濕地建設、控制農業面源污染等多措並舉, 渭河、延河、無定河等黃河流域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達到37.5%以上, 漢江、丹江、嘉陵江等長江流域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各市城鎮集中式飲水用水水源水質全部達標,黑河水質達到Ⅲ類,水環境品質提升取得新成效。

按照“陝南防水、關中留水、陝北引水”系統治水興水區域方略,陝西省立足漢江、渭河兩大水系,總投資1000多億元,130多個水利項目同時鋪開,初步搭建起陝西現代化水利構架。2016年,陝西水利系統將水利工作分解為“防治水災害、大幹水工程、完善水設施、管控水資源、修復水生態、深化水改革、提升水管理、創新水科技”,全力開創系統治水興水新局面。今年,陝西省全面啟動河長制,省市縣鄉四級河長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為生態治河提供了制度保障。 目標到2030年關中地區初步建成安全水系、健康水系和優美水系,基本破解水資源瓶頸約束,使江河安瀾和城鄉供水得到有力保障,主要河流生態水量基本滿足,河湖水質全面改善,生態修復能力顯著增強,河湖環境明顯改觀,濱水景觀和休閒場所更加豐富。

漢江、丹江、嘉陵江等長江流域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各市城鎮集中式飲水用水水源水質全部達標,黑河水質達到Ⅲ類,水環境品質提升取得新成效。

按照“陝南防水、關中留水、陝北引水”系統治水興水區域方略,陝西省立足漢江、渭河兩大水系,總投資1000多億元,130多個水利項目同時鋪開,初步搭建起陝西現代化水利構架。2016年,陝西水利系統將水利工作分解為“防治水災害、大幹水工程、完善水設施、管控水資源、修復水生態、深化水改革、提升水管理、創新水科技”,全力開創系統治水興水新局面。今年,陝西省全面啟動河長制,省市縣鄉四級河長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為生態治河提供了制度保障。 目標到2030年關中地區初步建成安全水系、健康水系和優美水系,基本破解水資源瓶頸約束,使江河安瀾和城鄉供水得到有力保障,主要河流生態水量基本滿足,河湖水質全面改善,生態修復能力顯著增強,河湖環境明顯改觀,濱水景觀和休閒場所更加豐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