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爸媽不可不知的選校關鍵

人生的第一個「六年」, 是生長快速、好奇心旺盛、模仿力強的探索階段, 此時期的言教、身教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然而幼稚園是寶貝離開家庭, 步入團體生活的第一站, 在依賴性高、可塑性強的時期, 幼稚園的職責便在引導寶貝充實而愉悅的走過這個過程。 但是現在坊間園所這麼多, 各自標榜五花八門的特色, 如何挑選一所幼稚園, 實在令爸爸媽媽頭痛不已!

家中寶貝適合上學了嗎?

幼稚園與托兒所整合後, 幼稚園收托的年齡統一為2~6歲的寶寶, 由教育部規範管轄。 相信爸爸媽媽一定都很疑惑, 家中的小寶貝到了幾歲才該去上學呢?有一定的標準與規範嗎?

想瞭解孩子是否適齡進入幼稚園的團體生活, 可以考慮2個因素, 一為家中環境生活需求, 現在大部分父母為雙薪家庭, 當孩子到了2歲之後, 父母要上班無法照顧孩子, 此種被迫性的情況,

就可以考慮讓孩子進入學校體驗社會化環境;第二考慮孩子的成熟度, 像是生活自理能力、語言表達、情緒反應調適…等, 幼兒的成熟度愈高, 適應環境的能力就相對愈強。

每個孩子的發展速度皆不同, 建議, 爸爸媽媽可以觀察孩子的發展情形以及孩子的氣質向度, 作為是否適合進入幼稚園的依據。 氣質是指寶寶個體與生俱來的獨特行為模式, 從出生的第一天開始, 每個孩子就展現出不同的特性, 有的孩子很安靜, 有些卻動個不停。 舉例來說, 有些孩子天生氣質適應度較低, 換了新環境之後, 會哭著不進去, 對於事物的變化較為敏感, 需要經歷一段時間的謀合期。

入學判斷指標

其實並沒有規定幼兒幾歲就一定要進入幼稚園,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 發展速度皆不同, 新手父母可以依據下列幾個指標, 選擇是否該讓孩子上幼稚園。

1.生活自理能力

會不會自己拿湯匙吃飯、想上廁所會不會自己說。

2.社會與情緒發展

能表達自己的心情與感受、回家後可以向家人說明在學所發生的事。

3.基本認知能力

知道自己的名字、瞭解顏色、形狀。

4.語言發展

對於生活中的語彙是否能清楚的理解或表達。

5.足夠體力

能適應早睡早起、用餐時間固定, 必能維持半天的充足體力。

6.幼兒氣質向度

觀察每個孩子不同的氣質向度, 父母可以順著孩子的基本氣質而行, 並進一步協助孩子發展出因應其天生氣質較佳的社會適應模式, 將可對孩子的發展帶來正面的貢獻。

幼兒氣質九向度

活動量:孩子在全天活動中, 吃、玩、睡或做其他事情時身體活動的頻率和強度。

規律性:飲食、睡眠、排泄及日常生活中的例行事物的規則性。

趨避性:孩子對新事物或陌生人、新環境最初的反應是接納或退縮。

適應性:接受新環境、新事物和的過程中是輕鬆自如還是困難重重。

反應強度:指評量孩子針對不同的內在或外在的刺激藉由語言、動作、情緒表現出來的激烈程度。

情緒本質:孩子平日主要的情緒表現是積極還是消極、快樂與不快樂的比例。

堅持性:孩子正在做或正想做某件事時, 遭遇外來阻礙而能克服阻礙持續下去的程度。

注意分散度:孩子是否易受外界環境刺激, 而干擾其正在進行的活動或改變其活動方向。

反應強度:引起孩子反應所需要的刺激量, 包括視、聽、味、嗅、觸及社會覺。

選校步驟停看聽

當家長評估後決定讓小寶貝進入幼稚園就讀, 那該如何選擇園所呢?應該先聽親朋好友的經驗?還是離家近就好?這裡我們提供了選校的基本步驟, 讓新手父母輕鬆選校。

步驟1、幼稚園名單資料搜集

家長事先資料搜集是相當重要, 現在是資訊發達的時代, 可以透過全國幼教資訊網、各縣市政府教育局的網站, 尋找符合住家或工作地點附近的幼稚園, 或是多加留意招牌與傳單, 列出適合的幼稚園清單。

步驟2、進行初步篩選

家長要參觀園所之前, 一定要經過初步的篩選, 必須要瞭解園所是否為「立案幼稚園」, 以及園所的重要資訊, 包括:「教學特色」、「收托時間」、「收費概況」、「師生比例」、「師資專業背景」…等,整合資料後再決定是否前往實地參觀。

步驟3、帶孩子實地參觀幼稚園

打電話跟園所預約去參觀的時間,帶著孩子一起走訪幼稚園,觀察環境設施、老師與孩子的互動情形,尤其要注意的地方是公共安全、衛生方面的考慮。

步驟4、參與幼稚園試讀

許多園所會辦統一的說明會,並開放半天至一天的試讀活動,讓寶貝們直接體驗上課方式,家長也可以透過試讀的方式,瞭解到幼兒與老師彼此的適配度。

步驟5、詢問孩子的意見,作最後的評估與決定

參考孩子接受與喜歡的程度,並考慮是否為孩子能適應的上課模式,根據園所的辦學特色、環境、優缺點的評比,做出最後的決定。

公立好還是私立好?

提到到公立和私立幼稚園,許多爸爸媽媽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學費上的差異。孩子上幼稚園的學費是筆不小的開銷,公立或私立的選擇自然也會是很多父母的掙扎。另一個差異是課程的部分,公立園所不會額外教其他才藝或課程,讓孩子自由,不會給孩子太多壓力;私立較著重在多元課程,會讓小朋友學習英文、數學、美勞、音樂跳舞等等才藝。

公立好或私立好,並沒有絕對的答案,能夠給孩子安全的環境、健全發展、提供適齡適性教學的園所才是重點,爸爸媽媽可以多比較幾家幼稚園,試著在品質與費用之間找到平衡點。

何謂優質的幼稚園所?

判斷優質幼稚園以可以從2個方面來評估,分為硬體和軟體兩部分。硬體包括:安全衛生的校舍、配合兒童需要的設施、完善的教學設備等等。像是要注意園所空間的大小,室內室外都要有足夠的空間讓孩子活動,才能讓孩子有健全的發展。

而教室內的桌椅設計也要符合孩子的身高,並考慮桌角的安全問題;還要觀察各項安全衛生檢查合格證明。爸爸媽媽要知道,幼稚園的實質環境不僅是安全上的顧慮,良好的環境設計將會影響幼兒的認知學習與身心成長。

軟體部分包括:優良的行政單位、專業的合格教師、多元化的學習活動、重視培養兒童良好的品格教育…等。建議爸爸媽媽可以先從園所的接待服務去觀察,一家優質的園所服務態度一定是良好的,並能提供專業的資訊給家長;教師角色能夠著重學童的興趣,培養主動學習的態度,以兒童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提醒,優質的園所是能提供給孩子一個像「家」的舒適環境,讓孩子可以在園所以快樂健全的發展,新手父母一定要親自去參觀感受過後,才能發現到這些細節。

評鑒園所小幫手

接下來,我們根據教育部幼稚園基礎評鑒指標,列出新手父母參觀幼稚園時可以參考的標準,以免爸爸媽媽們驚慌失措,不知道參觀的重點以及該問園所什麼問題。建議,家長可以去瞭解參觀的是否為績優的幼稚園,該園所會有年度績優幼稚園的標誌;父母也可至所屬教育局的網站;或上教育部全國幼教資訊網查詢各縣市歷年評鑒績優幼稚園的名單。

check1、立案與營運

□娃娃車、招牌上應有教育局核准立案的幼稚園名稱與證書字型大小。

□招牌的名稱及文宣等對外銜稱應與立案名稱一致。

□幼稚園實際地址、樓層與立案證書的地址相符合。

□招收人數應符合教育部規定,2到3歲的班級,師生比1:8,一班最多16人;3~6歲的班級師生比1:15,一班最多30人。

□各項收、退費標準符合各縣市政府教育局規定。

check2、環境安全

環境安全

□建築物堅固安全,無傾斜、裂縫等現象。

□幼兒活動範圍以 1~3 樓為限,未使用地下室。

□樓梯有防滑措施,並設有安全網。 □插座有無插座套否、設置位置是否安全。

□有防火巷、逃生路線與標誌。

□瓦斯管線、電線、電器等擺設遠離火源與幼兒可及的地方。

□地面無凹洞凸起,室外場地排水良好。

□戶外遊戲設施之間保持安全距離,並有定期保養。

行車安全

□車頂為綠色、車身為黃色、紅色相間之倒三角形標誌、斜紋。

□車身標示園所名稱、立案字型大小、車號、乘車人數。

□車內備有幼童專用座椅,保養良好。

□司機持有駕照、年齡未過60歲,有隨車人員跟送。

□孩子上下學,每次乘車時間不超過30分鐘。

門禁安全

□園所設置警衛或採取門禁管理措施。

□園所有完整接送辦法。

□幼兒每日出缺席記錄完整。

check3、健康衛生管理

環境及個人衛生

□全園清潔、通風,定期進行消毒。

□隔音設備好,室內外不會相互干擾。

□日光燈采雙管,採光及照明設備良好。

□玩具設備、地毯及地板整潔、衛生。

□廁所無臭味、排水流通,且方便幼兒使用。

□寢室與幼兒活動空間無異味。

□幼兒個人的餐具杯子、毛巾牙刷及寢具,皆分開擺放。

餐飲衛生

□飲用水清潔衛生,若是使用飲水機應有定期檢查紀錄。

□幼兒餐點製作以園內自製為原則。

□餐點表的設計符合營養、衛生、均衡的原則,每日並有提供新鮮的蔬果。

□廚工有配戴帽子、口罩。

疾病預防與照顧

□有隔離的保健空間或保健室,讓幼兒可以休息。

□有足夠並具安全時效的醫療急救用品。

□定期協助進行幼兒健康檢查,並通知家長檢查結果。

□對於傳染病及意外事件的處理,訂有基本作業流程。

□園內飼養動物的場所衛生安全。

check4、教保活動

教學情境

□教室提供不同區域,讓孩子玩積木、黏土、組合玩具、拼圖、繪本等各式玩具、教具。

□教具擺放整齊,有清楚標示,方便孩子歸位。

□教室佈置與課程主題配合,並以展示孩子的作品為主。

課程規劃

□課程主題能與孩子的生活經驗結合。

□教學內容有注意到孩子各方面的均衡發展,包含:身體動作、認知能力、語文溝通、社會互動等。

□課程活動能夠考慮幼兒的個別差異,提供多樣性的選擇。

□能將美勞、音樂、體能等活動融入在主體課程中,不另外安排才藝課。

□以遊戲或活動的方式進行教學,包括室內外活動,及團體、個人與小組的活動。

□每天都會安排戶外跑跳運動時間。

□會供孩子許多親身參與及動手操作的機會。

check5、專業教師

師生互動

□老師樂於親近孩子,有親和力且情緒穩定,經常對孩子微笑、蹲下傾聽孩子、擁抱、輕拍。

□老師能聆聽孩子的話語,尊重並充滿興趣地回應。

□老師能欣賞孩子的優點,常以具體的讚美鼓勵孩子的正面行為。

□老師對於孩子的情緒變化敏感,能同理、接納孩子的情緒。例如:你現在一定很傷心,才會哭得這麼大聲。

□老師能從容平和地處理孩子的過失或紛爭。

□老師能尊重個別差異,接納孩子有不同的能力與學習步調。

□老師會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經驗、想法與感受。

親師交流

□老師樂意與家長談論孩子在校的行為表現,並提供如何引導孩子正向學習的方式

□園所有提供多元的親師溝通管道及教養新知,如:教室佈告欄、聯絡簿、親職手冊、舉辦親師座談會。

□園所有規劃家長可參與的教保活動,如:到校觀察教室教學、參與戶外教學、帶領晨間說故事活動等。

資料來源:教育部全國幼教資訊網

何謂多元教學模式?

家長在選校過程中可能會發覺,不少幼稚園均表示會採用較新穎的教學理念或教學策略,都有其特色及深層的理念。常見的課程模式如蒙特梭利、全美語、華德福等,除此之外,還有方案教學、角落教學、主題式、大單元、分科教學…等課程模式也常有所聞。爸爸媽媽可以反思一下這些課程活動的設計理念是不是自己認同的,以及是否與孩子的性格、氣質適配。

蒙特梭利教學

蒙氏教學中的理念,非常強調孩子的獨立性,希望成人把孩子當作一個個體來尊重,因為獨立性是驅動孩子最強大的內在力量。蒙式上課采混齡編班,可以讓孩子充分發揮人類同情關懷、互助、合作的天性。蒙式老師做為引導孩子的角色,並且與孩子當朋友,老師透過個別觀察的過程,可以發現幼兒的潛能與狀況,順著他可以學習的東西,把教具適時的帶進來。

蒙式教學在不同的年齡層、不同的敏感期給予孩子適當的教學與教具,讓孩子動手操作、學習打理自己、自我成長。例如:讓孩子可以在教室內任意走動選擇自己想要學習的教具,引發自我的學習動機,選擇自己想要的工作,一旦孩子有興趣,學習意願將會提高。

華德福教學

華德福教育主張回歸人性本質與大自然,與一般教育的最大不同在於探討「人」的本質,強調身、心、靈的發展。重視孩子全人教育,尊重、包容、愛心和分享,課程視孩子內在發展階段中不同的需要而定。這不僅是教學方法及態度的改變,還要特別留意教學材料的選擇,課程依孩子自然渴求的經驗去給予而設計,所以老師擁有計劃課程的能力是華德福教育藝術中最根本的一環。

華德福幼稚園裡有自己明顯的節奏及次序。一天當中會有幾種不同的活動。例如:結束室內的創造遊戲之後,大家可以集合起來唱歌、讀童謠、遊戲或律動。

方案教學

方案是對一個主題或論題做深入的研究,強調以兒童為本位的理念來進行活動,是一個教與學互動的過程,教師與孩子都在彼此互相學習著,兩者皆是教室情境中的主人。由師生共同擬出活動進行的計畫內容,沒有既定的教材,過程中隱藏許多的不確定性、偶發性,需要老師帶領孩子們一同探索、假設和學習,通常沒有時間上的限制,一個方案活動的結束也可能是另一個方案活動的開始。

角落教學

角落教學指的是將教室設計成不同的學習角落,強調以孩子興趣為本位的教學;教室裡會安排圖書區、科學區、音樂區、益智區、積木區、扮演區、烹飪區…等,每一個區都是依照孩子的興趣、能力而設計與佈置,提供許多材料、工具、活動,讓孩子嘗試選擇自己有興趣的角落活動。

幼兒主動到有興趣的角落區學習,目的讓孩子們自行探索,獨立學習,可自行操作或是在角落與其他人共同合作,老師只是輔助與引導的角色,透過細心的觀察和紀錄,瞭解每個孩子在各方面發展的情形。

給新手父母的選校提醒

每個孩子都是爸媽心中的寶貝,面對孩子出生之後第一次離開家中接受團體生活,爸爸媽媽心情一定是焦慮不安,提醒,新手父母選校時一定要考慮到幼兒的氣質向度與幼兒的準備度,再決定是否讓孩子就讀,並且親自要帶著孩子前往參觀,瞭解孩子與教師的適配度、接受園所的程度,為寶貝篩選找出最適合的園所。

幼稚園是幼兒的第一所學校,也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場所,家長要慎重其事,然而慎選園所之後,就要相信自己的選擇,應該放心、放手,讓孩子嘗試去面對自己新的挑戰,因為這些都是孩子必經的成長過程。

爸爸媽媽要相信孩子可以適應新的環境,保持耐性,給孩子一點時間去調適,從旁提供適當的協助與鼓勵就好。孩子上幼稚園是成長的過程,對於家長來說,也在不斷成長。

包括:「教學特色」、「收托時間」、「收費概況」、「師生比例」、「師資專業背景」…等,整合資料後再決定是否前往實地參觀。

步驟3、帶孩子實地參觀幼稚園

打電話跟園所預約去參觀的時間,帶著孩子一起走訪幼稚園,觀察環境設施、老師與孩子的互動情形,尤其要注意的地方是公共安全、衛生方面的考慮。

步驟4、參與幼稚園試讀

許多園所會辦統一的說明會,並開放半天至一天的試讀活動,讓寶貝們直接體驗上課方式,家長也可以透過試讀的方式,瞭解到幼兒與老師彼此的適配度。

步驟5、詢問孩子的意見,作最後的評估與決定

參考孩子接受與喜歡的程度,並考慮是否為孩子能適應的上課模式,根據園所的辦學特色、環境、優缺點的評比,做出最後的決定。

公立好還是私立好?

提到到公立和私立幼稚園,許多爸爸媽媽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學費上的差異。孩子上幼稚園的學費是筆不小的開銷,公立或私立的選擇自然也會是很多父母的掙扎。另一個差異是課程的部分,公立園所不會額外教其他才藝或課程,讓孩子自由,不會給孩子太多壓力;私立較著重在多元課程,會讓小朋友學習英文、數學、美勞、音樂跳舞等等才藝。

公立好或私立好,並沒有絕對的答案,能夠給孩子安全的環境、健全發展、提供適齡適性教學的園所才是重點,爸爸媽媽可以多比較幾家幼稚園,試著在品質與費用之間找到平衡點。

何謂優質的幼稚園所?

判斷優質幼稚園以可以從2個方面來評估,分為硬體和軟體兩部分。硬體包括:安全衛生的校舍、配合兒童需要的設施、完善的教學設備等等。像是要注意園所空間的大小,室內室外都要有足夠的空間讓孩子活動,才能讓孩子有健全的發展。

而教室內的桌椅設計也要符合孩子的身高,並考慮桌角的安全問題;還要觀察各項安全衛生檢查合格證明。爸爸媽媽要知道,幼稚園的實質環境不僅是安全上的顧慮,良好的環境設計將會影響幼兒的認知學習與身心成長。

軟體部分包括:優良的行政單位、專業的合格教師、多元化的學習活動、重視培養兒童良好的品格教育…等。建議爸爸媽媽可以先從園所的接待服務去觀察,一家優質的園所服務態度一定是良好的,並能提供專業的資訊給家長;教師角色能夠著重學童的興趣,培養主動學習的態度,以兒童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提醒,優質的園所是能提供給孩子一個像「家」的舒適環境,讓孩子可以在園所以快樂健全的發展,新手父母一定要親自去參觀感受過後,才能發現到這些細節。

評鑒園所小幫手

接下來,我們根據教育部幼稚園基礎評鑒指標,列出新手父母參觀幼稚園時可以參考的標準,以免爸爸媽媽們驚慌失措,不知道參觀的重點以及該問園所什麼問題。建議,家長可以去瞭解參觀的是否為績優的幼稚園,該園所會有年度績優幼稚園的標誌;父母也可至所屬教育局的網站;或上教育部全國幼教資訊網查詢各縣市歷年評鑒績優幼稚園的名單。

check1、立案與營運

□娃娃車、招牌上應有教育局核准立案的幼稚園名稱與證書字型大小。

□招牌的名稱及文宣等對外銜稱應與立案名稱一致。

□幼稚園實際地址、樓層與立案證書的地址相符合。

□招收人數應符合教育部規定,2到3歲的班級,師生比1:8,一班最多16人;3~6歲的班級師生比1:15,一班最多30人。

□各項收、退費標準符合各縣市政府教育局規定。

check2、環境安全

環境安全

□建築物堅固安全,無傾斜、裂縫等現象。

□幼兒活動範圍以 1~3 樓為限,未使用地下室。

□樓梯有防滑措施,並設有安全網。 □插座有無插座套否、設置位置是否安全。

□有防火巷、逃生路線與標誌。

□瓦斯管線、電線、電器等擺設遠離火源與幼兒可及的地方。

□地面無凹洞凸起,室外場地排水良好。

□戶外遊戲設施之間保持安全距離,並有定期保養。

行車安全

□車頂為綠色、車身為黃色、紅色相間之倒三角形標誌、斜紋。

□車身標示園所名稱、立案字型大小、車號、乘車人數。

□車內備有幼童專用座椅,保養良好。

□司機持有駕照、年齡未過60歲,有隨車人員跟送。

□孩子上下學,每次乘車時間不超過30分鐘。

門禁安全

□園所設置警衛或採取門禁管理措施。

□園所有完整接送辦法。

□幼兒每日出缺席記錄完整。

check3、健康衛生管理

環境及個人衛生

□全園清潔、通風,定期進行消毒。

□隔音設備好,室內外不會相互干擾。

□日光燈采雙管,採光及照明設備良好。

□玩具設備、地毯及地板整潔、衛生。

□廁所無臭味、排水流通,且方便幼兒使用。

□寢室與幼兒活動空間無異味。

□幼兒個人的餐具杯子、毛巾牙刷及寢具,皆分開擺放。

餐飲衛生

□飲用水清潔衛生,若是使用飲水機應有定期檢查紀錄。

□幼兒餐點製作以園內自製為原則。

□餐點表的設計符合營養、衛生、均衡的原則,每日並有提供新鮮的蔬果。

□廚工有配戴帽子、口罩。

疾病預防與照顧

□有隔離的保健空間或保健室,讓幼兒可以休息。

□有足夠並具安全時效的醫療急救用品。

□定期協助進行幼兒健康檢查,並通知家長檢查結果。

□對於傳染病及意外事件的處理,訂有基本作業流程。

□園內飼養動物的場所衛生安全。

check4、教保活動

教學情境

□教室提供不同區域,讓孩子玩積木、黏土、組合玩具、拼圖、繪本等各式玩具、教具。

□教具擺放整齊,有清楚標示,方便孩子歸位。

□教室佈置與課程主題配合,並以展示孩子的作品為主。

課程規劃

□課程主題能與孩子的生活經驗結合。

□教學內容有注意到孩子各方面的均衡發展,包含:身體動作、認知能力、語文溝通、社會互動等。

□課程活動能夠考慮幼兒的個別差異,提供多樣性的選擇。

□能將美勞、音樂、體能等活動融入在主體課程中,不另外安排才藝課。

□以遊戲或活動的方式進行教學,包括室內外活動,及團體、個人與小組的活動。

□每天都會安排戶外跑跳運動時間。

□會供孩子許多親身參與及動手操作的機會。

check5、專業教師

師生互動

□老師樂於親近孩子,有親和力且情緒穩定,經常對孩子微笑、蹲下傾聽孩子、擁抱、輕拍。

□老師能聆聽孩子的話語,尊重並充滿興趣地回應。

□老師能欣賞孩子的優點,常以具體的讚美鼓勵孩子的正面行為。

□老師對於孩子的情緒變化敏感,能同理、接納孩子的情緒。例如:你現在一定很傷心,才會哭得這麼大聲。

□老師能從容平和地處理孩子的過失或紛爭。

□老師能尊重個別差異,接納孩子有不同的能力與學習步調。

□老師會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經驗、想法與感受。

親師交流

□老師樂意與家長談論孩子在校的行為表現,並提供如何引導孩子正向學習的方式

□園所有提供多元的親師溝通管道及教養新知,如:教室佈告欄、聯絡簿、親職手冊、舉辦親師座談會。

□園所有規劃家長可參與的教保活動,如:到校觀察教室教學、參與戶外教學、帶領晨間說故事活動等。

資料來源:教育部全國幼教資訊網

何謂多元教學模式?

家長在選校過程中可能會發覺,不少幼稚園均表示會採用較新穎的教學理念或教學策略,都有其特色及深層的理念。常見的課程模式如蒙特梭利、全美語、華德福等,除此之外,還有方案教學、角落教學、主題式、大單元、分科教學…等課程模式也常有所聞。爸爸媽媽可以反思一下這些課程活動的設計理念是不是自己認同的,以及是否與孩子的性格、氣質適配。

蒙特梭利教學

蒙氏教學中的理念,非常強調孩子的獨立性,希望成人把孩子當作一個個體來尊重,因為獨立性是驅動孩子最強大的內在力量。蒙式上課采混齡編班,可以讓孩子充分發揮人類同情關懷、互助、合作的天性。蒙式老師做為引導孩子的角色,並且與孩子當朋友,老師透過個別觀察的過程,可以發現幼兒的潛能與狀況,順著他可以學習的東西,把教具適時的帶進來。

蒙式教學在不同的年齡層、不同的敏感期給予孩子適當的教學與教具,讓孩子動手操作、學習打理自己、自我成長。例如:讓孩子可以在教室內任意走動選擇自己想要學習的教具,引發自我的學習動機,選擇自己想要的工作,一旦孩子有興趣,學習意願將會提高。

華德福教學

華德福教育主張回歸人性本質與大自然,與一般教育的最大不同在於探討「人」的本質,強調身、心、靈的發展。重視孩子全人教育,尊重、包容、愛心和分享,課程視孩子內在發展階段中不同的需要而定。這不僅是教學方法及態度的改變,還要特別留意教學材料的選擇,課程依孩子自然渴求的經驗去給予而設計,所以老師擁有計劃課程的能力是華德福教育藝術中最根本的一環。

華德福幼稚園裡有自己明顯的節奏及次序。一天當中會有幾種不同的活動。例如:結束室內的創造遊戲之後,大家可以集合起來唱歌、讀童謠、遊戲或律動。

方案教學

方案是對一個主題或論題做深入的研究,強調以兒童為本位的理念來進行活動,是一個教與學互動的過程,教師與孩子都在彼此互相學習著,兩者皆是教室情境中的主人。由師生共同擬出活動進行的計畫內容,沒有既定的教材,過程中隱藏許多的不確定性、偶發性,需要老師帶領孩子們一同探索、假設和學習,通常沒有時間上的限制,一個方案活動的結束也可能是另一個方案活動的開始。

角落教學

角落教學指的是將教室設計成不同的學習角落,強調以孩子興趣為本位的教學;教室裡會安排圖書區、科學區、音樂區、益智區、積木區、扮演區、烹飪區…等,每一個區都是依照孩子的興趣、能力而設計與佈置,提供許多材料、工具、活動,讓孩子嘗試選擇自己有興趣的角落活動。

幼兒主動到有興趣的角落區學習,目的讓孩子們自行探索,獨立學習,可自行操作或是在角落與其他人共同合作,老師只是輔助與引導的角色,透過細心的觀察和紀錄,瞭解每個孩子在各方面發展的情形。

給新手父母的選校提醒

每個孩子都是爸媽心中的寶貝,面對孩子出生之後第一次離開家中接受團體生活,爸爸媽媽心情一定是焦慮不安,提醒,新手父母選校時一定要考慮到幼兒的氣質向度與幼兒的準備度,再決定是否讓孩子就讀,並且親自要帶著孩子前往參觀,瞭解孩子與教師的適配度、接受園所的程度,為寶貝篩選找出最適合的園所。

幼稚園是幼兒的第一所學校,也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場所,家長要慎重其事,然而慎選園所之後,就要相信自己的選擇,應該放心、放手,讓孩子嘗試去面對自己新的挑戰,因為這些都是孩子必經的成長過程。

爸爸媽媽要相信孩子可以適應新的環境,保持耐性,給孩子一點時間去調適,從旁提供適當的協助與鼓勵就好。孩子上幼稚園是成長的過程,對於家長來說,也在不斷成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