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你爸躺在病床上,而你睡在桑拿房

最讓我害怕的並不是那些要死要活的危重患者, 而是那些沒有家屬或者家屬不配合的病患。

最讓我感到恐懼的不是快速進展的疾病,

而是我所不知道的真相。

最讓我難以忘懷的不是恨, 而是愛。

作為一名急診醫生, 這種經歷簡直是一種折磨。

它不僅考驗著人性, 還挑戰著醫生的智慧, 因為一不小心的話你就可能面臨萬丈深淵。

站在懸崖峭壁之上, 你看見的絕不是景色, 你聽見的也不僅僅是風聲, 你能想到的可能只有後悔和害怕。

在峭壁之下是你正在奮力挽救的人, 在你的身後卻是隨時可能將你推下的人。

01、你爸躺在病床上, 而你睡在桑拿房

搶救室裡, 蘇小花正在為實習同學講解著心肺復蘇。

就在我無聊的翻閱著文獻的時候, 一陣熟悉的聲音隱隱的從耳邊響起。

“快散了吧, 120來了!”多年的職業習慣已經將120的聲音烙印在我的骨髓內。

有時候我甚至懷疑自己患了強迫症, 因為即使120急救車在數千米之外, 我也能夠感受到這種讓我時刻牽掛的聲音。

這一次送過來的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年男性, 他已經處於意識模糊狀態。

跟隨老人來到醫院的是一位50歲左右的男性, 據他介紹:“老人昨天出現了感冒的症狀,

今天在社區了看別人打牌的時候突然就喊不醒了!”。

“體溫39.6℃, 血壓100/60mmHg, spo2 86%, 肺裡面聽起來好像有很多痰!”120跟車醫生補充道。

事實上, 此時的老人已經處於嗜睡狀態。

“他的家人呢?”

“現在聯繫不上!”

“他一直坐在板凳上看牌的, 突然就倒在了地上, 我們不敢耽誤, 就立刻喊了120.”說完這句話後, 這位不知名的鄰居便急著要離開。

我自然不能輕易放他離開, 因為我對老人的病情一無所知。

可是, 這位自稱鄰居的人對老人的病情也不瞭解。

幸運的是, 他知道老人兒子的姓名和工作單位。

提供了這些資訊後, 他匆匆的離開了醫院。

“請示總值班, 開通綠色通道!”

“報警, 請員警協助聯繫家屬!”

雖然老人沒有錢, 家屬也不在身邊, 但是作為以救死扶傷為天職的醫務人員,

依舊要全力為進行救治。

老人的病情很簡單, 只不過是肺部感染。

但是他的病情卻很重, 因為已經達到了重症肺炎的診斷標準, 在進入搶救室40分鐘後, 不得不進行了強有了抗感染抗休克治療和呼吸機輔助通氣。

此時, 民警也已經取得了老人和子女的資訊。

這89歲的老人, 有一兒一女, 女兒遠在貴州, 兒子住在大約五公里之外。

不過, 讓人鬱悶的是:“他今天沒有上班, 家裡沒有人, 電話沒有人接。 ”

“我們會盡力救治, 但請你們一定要繼續聯繫家屬。 因為患者的病情很重, 隨時有死亡的可能。 如果死在了醫院, 到時候可能有些話說不清, 搞不好會引起矛盾!”我只能將所有希望寄託在民警的身上。

搶救室裡各種儀器在此起彼伏的報警著,

人世間那些不幸的人們在陸陸續續的消逝著。

20分鐘後, 民警去而複返, 帶來了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

好消息是:已經聯繫上了患者的兒子, 而且他就在本地。

壞消息是:電話裡他說最少也要一個小時才能趕過來。

這樣的情況其實是急診室的常態, 有很多病人被送進搶救室後家屬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能第一時間趕過來。

老人的生命體征已經基本穩定, 但是考慮到需要入住重症監護病房的嚴重性, 所以一直在等家屬拍板決定。

“不行的話, 我們先把患者送進ICU吧?”蘇小花想儘快把診斷明確的老人轉入病房, 因為她同時還管理著另外一個需要搶救的病人。

“不行!萬一家屬不同意呢?畢竟存在人財兩空的可能!”畢竟醫藥費是需要家屬來支付的, 萬一家屬根本就不想花這些錢呢?

一個小時後,老人唯一的兒子趕到了搶救室!

對於他的姍姍來遲,我已經有些不滿,語氣略重的質問他:“為什麼這麼久才過來,民警不是讓你第一時間過來的嗎?”。

事實上,從他剛進入搶救室的第一刻起,通過他的表情我就能猜到大概:他對老人的病情並不關心;他並不願意讓老人住進ICU病房;他一定會對我們的治療處理挑毛病。

不要問我為什麼能夠得出這些判斷,這就是醫生的直覺,可能就是閱人無數的結果吧。

“我就沒有事情了嗎?我也不能24小時陪著他吧?”他的第一反應不是上前查看老人的狀況,也不是詢問老人的病情,而是遠遠的站在搶救室入口處反駁著我。

我根本不想和他糾纏這個問題,只是把老人的情況介紹後希望他能夠儘快做出決定。

沒有想到的是,他又囉囉嗦嗦的告訴了我為什麼來的這麼晚:

原來三天前開始,他也出現了咳嗽、發熱的症狀,自己服藥後沒有效果。於是,今天中午計畫著去蒸桑拿:“不是說出出汗就會好得快一些嗎?”

“是老子的病重要還是自己蒸桑拿重要?”知道原因後的蘇小花嘟起了嘴。

“可能是他覺得反正病人已經在醫院了,我們肯定會搶救的原因吧。”我實在找不到除此之外的其它原因來解釋。

最後,我和預料的一模一樣,他不僅不願意讓來人住進ICU病房,而且要求拔出呼吸機帶老人回家。

雖然我費勁了口舌,但是在他的質問下,我卻啞口無言:“你能保證治好嗎?人財兩空的可能性是不是很大?這麼大年紀,還有折騰的必要嗎?”。

他說錯了嗎?

他可能並沒有錯,也可能根本就不正確。

我的建議一定是正確的嗎?

我可能並不正確,也可能根本就沒有錯。

“如果是我,不要說是蒸到一半的桑拿,就是打了一半的仗,也沒有自己老子的命重要!”已經過了知天命的護工老馬對這樣的事情總是顯的特別義憤填膺。

可是,我們誰又能改變誰呢?

02、兒子躺在病床上,他不讓兒媳回家

我剛看見他的時候,就已經知道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陪著他來到急診的是他的妻子和女兒。

憔悴的妻子一直在沉默不語,女兒則略顯緊張。

他慢慢的拿出幾十張化驗單和出院小結,道出了一個胰腺癌患者的病史:“四個月前,他因為上腹痛在上海某家醫院就診,被診斷為胰腺癌,住院三個月之久。現在,明知自己已經不久于人世,所以回到了家鄉!”。

“我知道我的病已經治不好了,我現在來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減輕痛苦,給我用一些鎮痛藥和補充一些能量!”他懇切的倒出了實情,並且再三強調:“我可以簽字,一切後果自己承擔!”。

面對一位將不久于人世的胰腺癌晚期患者的這些要求,我有什麼理由拒絕呢?

胰腺癌起病比較隱匿,通常發現之時已經是晚期。即使是晚期出現的症狀,通常也不是非常典型,甚至難以和胃腸、肝膽疾病相互鑒別。

很多人在明確診斷後的幾個月內就會離開這個浮浮沉沉的人世間。

對於胰腺癌患者來說,早期的診斷尤其重要。

特別是那些40歲以上不明原因的黃疸、無法解釋的體重下降、無法解釋的上腹痛或後背痛、近期出現不能解釋的消化不良而胃鏡正常、突然發生的糖尿病而又無肥胖無家族史者,都需要懷疑是否是胰腺癌!

在急診病房住院的日子裡,他承受著腫瘤帶來的巨大痛苦,即使每天用到50支以上的嗎啡。

他的妻子和女兒要麼坐在他的病床前,要麼捲縮在走廊的板凳上難以入眠。

有一天,在短暫的昏迷後,他疲倦的告訴我:“我估計自己就在這幾天了,剛才我一直覺得有兩個小鬼在拿著我的手!”。

聽完這句話後,我只覺地心酸。

雖然見慣了生死,但卻第一次遇見這樣能夠坦然面對死亡的患者。

我悄悄的將他的妻子拉倒走廊的盡頭,婉轉的告訴她:“你是否應該考慮在最後的時刻,將他帶回家中?”。

有這麼一種風俗:人死的時候,最後一口氣要留在家中,否則會變成孤魂野鬼。

可是,我的話卻引起了她無盡的淚水。

從她混亂的言語中,我大概得出了事情的真相:“患者的父親認為兒子死在自己前面很不吉利,所以不願意讓他在最後時刻回到家中。”

趙大膽作為本地人,對這樣的風俗習慣比較瞭解:“我們這裡是這樣的,如果父母還在,子女是不能在家中死的。”。

“昨天,她就對我說過這樣的話。她回家取生活用品的時候,老人竟然不讓她進家!”趙大膽繼續說著本地的風俗。

這個世界上竟然還有這樣愚昧的風俗?

這個世間怎麼會有如此無情的父親?

人之將死,難道不應該看一眼自己一直生活的家嗎?

人之將死,在死前回憶一下那些發生在家中溫馨的故事,難道不是一種人道嗎?

我甚至開始有些懷疑自己,為什麼沒有看出那個坐在輪椅上的老人竟如此的無情?

朝陽依舊從東邊升起,他的生命在無情流逝。

一個年輕人推著一位老人走進了急診病房。

年輕人是患者的表弟,老人正是患者的父親。

表弟對我說:“舅舅有血管性癡呆,腦子有些混亂了,今天特意來看看我哥!”。

坐在輪椅上的老人努力扯著嗓門說:“我兒子沒有大毛病吧?我認識你們醫院的趙院長,你幫點忙吧!他就要過五十歲生日了!”

表弟不好意思的解釋道:“他耳背,聽力不好。”

原來老人一直不願意相信自己兒子患有癌症,所以對兒子從上海回到家鄉診治不能理解。

患有血管性癡呆的他,整日坐在門口念叨為什麼自己還沒死兒子卻要死了。他固執的認為是自己的媳婦要害兒子,所以不讓兒媳婦回家。

老人安靜的坐在輪椅上,看著病床上已經惡液質狀態的兒子。

我關上了辦公室的大門,將患者的病情告訴了表弟。

看著表弟推著老人離開的背影,我竟有些不能自己。

一個患有血管性癡呆的老人還能夠記得兒子五十歲的生日;一個已經思維混亂的老人,在兒子患病時竟然還要央求醫生;一個因為多次中風而癱瘓的老人,還在自欺欺人以為兒子能夠康復。

辦公室內表弟不好意思的告訴我:“舅舅一直認為我哥沒有大毛病,認為是表嫂捨不得花錢所以不給我哥看病。舅舅已經腦子不做主了,你不要介意!”。

或許,他確實已經老了,也確實已經癡呆了,但是他對兒子的愛卻已經那麼深沉。

患者在23號病床上去世後的第二天,我將老人的話告訴了趙大膽。

趙大膽沉默了,我沒有看見她眼角的淚水,但我知道她一定和我一樣不會忘記這個坐在輪椅上的老人。

不能忘記,不是因為恨,而是因為愛!

讓更多人瞭解更多一點!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

萬一家屬根本就不想花這些錢呢?

一個小時後,老人唯一的兒子趕到了搶救室!

對於他的姍姍來遲,我已經有些不滿,語氣略重的質問他:“為什麼這麼久才過來,民警不是讓你第一時間過來的嗎?”。

事實上,從他剛進入搶救室的第一刻起,通過他的表情我就能猜到大概:他對老人的病情並不關心;他並不願意讓老人住進ICU病房;他一定會對我們的治療處理挑毛病。

不要問我為什麼能夠得出這些判斷,這就是醫生的直覺,可能就是閱人無數的結果吧。

“我就沒有事情了嗎?我也不能24小時陪著他吧?”他的第一反應不是上前查看老人的狀況,也不是詢問老人的病情,而是遠遠的站在搶救室入口處反駁著我。

我根本不想和他糾纏這個問題,只是把老人的情況介紹後希望他能夠儘快做出決定。

沒有想到的是,他又囉囉嗦嗦的告訴了我為什麼來的這麼晚:

原來三天前開始,他也出現了咳嗽、發熱的症狀,自己服藥後沒有效果。於是,今天中午計畫著去蒸桑拿:“不是說出出汗就會好得快一些嗎?”

“是老子的病重要還是自己蒸桑拿重要?”知道原因後的蘇小花嘟起了嘴。

“可能是他覺得反正病人已經在醫院了,我們肯定會搶救的原因吧。”我實在找不到除此之外的其它原因來解釋。

最後,我和預料的一模一樣,他不僅不願意讓來人住進ICU病房,而且要求拔出呼吸機帶老人回家。

雖然我費勁了口舌,但是在他的質問下,我卻啞口無言:“你能保證治好嗎?人財兩空的可能性是不是很大?這麼大年紀,還有折騰的必要嗎?”。

他說錯了嗎?

他可能並沒有錯,也可能根本就不正確。

我的建議一定是正確的嗎?

我可能並不正確,也可能根本就沒有錯。

“如果是我,不要說是蒸到一半的桑拿,就是打了一半的仗,也沒有自己老子的命重要!”已經過了知天命的護工老馬對這樣的事情總是顯的特別義憤填膺。

可是,我們誰又能改變誰呢?

02、兒子躺在病床上,他不讓兒媳回家

我剛看見他的時候,就已經知道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陪著他來到急診的是他的妻子和女兒。

憔悴的妻子一直在沉默不語,女兒則略顯緊張。

他慢慢的拿出幾十張化驗單和出院小結,道出了一個胰腺癌患者的病史:“四個月前,他因為上腹痛在上海某家醫院就診,被診斷為胰腺癌,住院三個月之久。現在,明知自己已經不久于人世,所以回到了家鄉!”。

“我知道我的病已經治不好了,我現在來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減輕痛苦,給我用一些鎮痛藥和補充一些能量!”他懇切的倒出了實情,並且再三強調:“我可以簽字,一切後果自己承擔!”。

面對一位將不久于人世的胰腺癌晚期患者的這些要求,我有什麼理由拒絕呢?

胰腺癌起病比較隱匿,通常發現之時已經是晚期。即使是晚期出現的症狀,通常也不是非常典型,甚至難以和胃腸、肝膽疾病相互鑒別。

很多人在明確診斷後的幾個月內就會離開這個浮浮沉沉的人世間。

對於胰腺癌患者來說,早期的診斷尤其重要。

特別是那些40歲以上不明原因的黃疸、無法解釋的體重下降、無法解釋的上腹痛或後背痛、近期出現不能解釋的消化不良而胃鏡正常、突然發生的糖尿病而又無肥胖無家族史者,都需要懷疑是否是胰腺癌!

在急診病房住院的日子裡,他承受著腫瘤帶來的巨大痛苦,即使每天用到50支以上的嗎啡。

他的妻子和女兒要麼坐在他的病床前,要麼捲縮在走廊的板凳上難以入眠。

有一天,在短暫的昏迷後,他疲倦的告訴我:“我估計自己就在這幾天了,剛才我一直覺得有兩個小鬼在拿著我的手!”。

聽完這句話後,我只覺地心酸。

雖然見慣了生死,但卻第一次遇見這樣能夠坦然面對死亡的患者。

我悄悄的將他的妻子拉倒走廊的盡頭,婉轉的告訴她:“你是否應該考慮在最後的時刻,將他帶回家中?”。

有這麼一種風俗:人死的時候,最後一口氣要留在家中,否則會變成孤魂野鬼。

可是,我的話卻引起了她無盡的淚水。

從她混亂的言語中,我大概得出了事情的真相:“患者的父親認為兒子死在自己前面很不吉利,所以不願意讓他在最後時刻回到家中。”

趙大膽作為本地人,對這樣的風俗習慣比較瞭解:“我們這裡是這樣的,如果父母還在,子女是不能在家中死的。”。

“昨天,她就對我說過這樣的話。她回家取生活用品的時候,老人竟然不讓她進家!”趙大膽繼續說著本地的風俗。

這個世界上竟然還有這樣愚昧的風俗?

這個世間怎麼會有如此無情的父親?

人之將死,難道不應該看一眼自己一直生活的家嗎?

人之將死,在死前回憶一下那些發生在家中溫馨的故事,難道不是一種人道嗎?

我甚至開始有些懷疑自己,為什麼沒有看出那個坐在輪椅上的老人竟如此的無情?

朝陽依舊從東邊升起,他的生命在無情流逝。

一個年輕人推著一位老人走進了急診病房。

年輕人是患者的表弟,老人正是患者的父親。

表弟對我說:“舅舅有血管性癡呆,腦子有些混亂了,今天特意來看看我哥!”。

坐在輪椅上的老人努力扯著嗓門說:“我兒子沒有大毛病吧?我認識你們醫院的趙院長,你幫點忙吧!他就要過五十歲生日了!”

表弟不好意思的解釋道:“他耳背,聽力不好。”

原來老人一直不願意相信自己兒子患有癌症,所以對兒子從上海回到家鄉診治不能理解。

患有血管性癡呆的他,整日坐在門口念叨為什麼自己還沒死兒子卻要死了。他固執的認為是自己的媳婦要害兒子,所以不讓兒媳婦回家。

老人安靜的坐在輪椅上,看著病床上已經惡液質狀態的兒子。

我關上了辦公室的大門,將患者的病情告訴了表弟。

看著表弟推著老人離開的背影,我竟有些不能自己。

一個患有血管性癡呆的老人還能夠記得兒子五十歲的生日;一個已經思維混亂的老人,在兒子患病時竟然還要央求醫生;一個因為多次中風而癱瘓的老人,還在自欺欺人以為兒子能夠康復。

辦公室內表弟不好意思的告訴我:“舅舅一直認為我哥沒有大毛病,認為是表嫂捨不得花錢所以不給我哥看病。舅舅已經腦子不做主了,你不要介意!”。

或許,他確實已經老了,也確實已經癡呆了,但是他對兒子的愛卻已經那麼深沉。

患者在23號病床上去世後的第二天,我將老人的話告訴了趙大膽。

趙大膽沉默了,我沒有看見她眼角的淚水,但我知道她一定和我一樣不會忘記這個坐在輪椅上的老人。

不能忘記,不是因為恨,而是因為愛!

讓更多人瞭解更多一點!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