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杜蘭特到社交網路上較真,還切換小號失敗啦?怎麼想的呀?

於是杜蘭特又出新聞了。

社交網路上, 用自己的帳號跟人吵架時, 大概想扮個協力廠商, 卻忘了切換帳號, 結果就是以他自己的口吻, 說雷霆隊友們——除了威斯布魯克——都不咋地。

作為2017年最大的贏家——總冠軍, 總決賽MVP, 報了2012年總決賽輸給勒布朗的一箭之仇, 證明了自己離開雷霆後的確能奪冠——今年夏天, 杜蘭特的新聞, 的確稍微多了點。

當然有好有壞。

好的幾點是:他降薪留隊, 對整個勇士, 尤其是庫裡, 都表達了尊重。 灣區人民愛死他了。

沒那麼好的幾點:他公開說自己是天下第一人;在鞋墊上寫上球迷說他的話;以及最近的社交網路爭執事件。

這個夏天, 他是當世的大贏家, 但形象的確, 有些變了。

——2010年, 他一度是媒體大贏家。 那年勒布朗南奔邁阿密, 而杜蘭特帶著隊友們上了《SI》封面;那時全世界都讚美他謙遜低調。

——2017年, 他奪下了冠軍, 但曾經謙遜低調背著書包的形象, 也不見了。

奇怪嗎?也不奇怪。

超級巨星, 都多少會經歷這麼段, 跟世界鬧騰的時光。

曾經年少時自律甚嚴, 被認為“完全可以帶回家介紹給父母, 作為典範存在”的天才少年, 在媒體一片質疑非議聲中, 擺出橫眉冷對的姿態(甚至配合商業宣傳), 一邊咬緊牙關拼命打球, 對客場球迷冷眼相看, 一邊對媒體說:

“我什麼都不會忘記。 ”

——曾經如此懟過世界的巨星, 本世紀, 也非只一兩位了。

雅虎體育昨天說了一茬:明明已經朝天上去了, 為什麼還在意身後的溝壑呢?

是吧, 為什麼超級巨星們, 即便成功了, 依然對細微的批評如此敏感呢?

如果巨星們都是巴克利那樣大大咧咧的性子, 任你罵, 任你嘲, 高興時回嘴, 不高興時懶得搭理, 會不會好一些?

卻也不儘然。

許多時候, 性格決定命運。 我們大可以說, 杜蘭特已經如此成功了, 還在意身後的溝壑嗎?——他就是在意。

超級巨星多少都是完美主義偏執狂。 如果杜蘭特不是個追求完美的人, 可能練出如今這樣的投籃嗎?未必吧。

我們熟悉的其他巨星們, 對批評的敏感, 敏感到一度會反詰媒體與球迷, 既有團隊的商業考慮, 也是他們本身性格如此。

這種經歷改變人生乃至性格表現的態度,

連喬丹也經歷過。

到1988年為止, 喬丹的媒體形象基本完美。

然後到1991年奪冠, 時當28歲, 正在巔峰的他, 卻一度考慮退役——因為《喬丹規則》這本書揭露了他許多獨斷專行的細節, 因為白宮的爭議, 因為媒體。 他自己後來在《Golden boys》一書訪談裡提及, 打比賽才是他的自我治療。 1993年因為被追了賭博事件, 以及父親離世, 時當30歲的喬丹直接退役。 到17個月後複出, 重新帶領公牛拿後三連冠時, 斯蒂夫·科爾說:喬丹當時進步的一點是, 他沒先前那麼錙銖必較, 沒先前那麼刻薄較真了——他願意跟凡人好好相處了。

是的。 超級巨星, 或多或少, 都會如此。

無論年少時如何謙遜低調, 他們會在成功前後, 被形形色色的事物包圍;他們付出努力,

於是對批評敏感, 對完美主義較真, 最後做出許多, 簡直堪稱幼稚的事來。

魔術師和查克·戴利都說過, 超級巨星骨子裡都是自大狂, 都是小孩, 許多時候, 就是為了爭一口閒氣。 所以跟巨星打球, 就是哄小孩。

反過來, 這種幼稚的偏執, 有時反而才是他們的動力。 巴克利以前總結道, J博士所以在摩西·馬龍到來之前總是差一口氣無法奪冠, 就因為他太成熟, 太紳士了。

所以這就是一個好玩的悖論:

我們希望職業體育明星們永遠純真熱情, 常保赤子之心;可是, 職業體育又明明是個偏執狂和自大狂才能成功, 以及持續成功的行業。

如果有一天, 他們不偏執不折騰不鬧孩子氣了, 那股子氣性, 可能也沒了呢。

——一定有人會說, 超級巨星裡也有不折騰卻又溫柔的好孩子啊:

——但仔細想想, 這樣的人有幾個呢?

——沒法子, 運動心理學的鐵律就是如此。 超級巨星的心理, 大多不會那麼健康;實際上, 大多數慘烈的行業都如此。 時尚業的一句話, 用到職業體育也是一樣的:“如果你周遭朋友變少了, 恭喜你, 你快要升職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