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砥礪奮進的五年」主旋律更響亮 正能量更強勁

宣傳思想文化工作, 事關旗幟道路, 事關國家發展, 事關民族復興。

黨的十八大以來,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 系統規劃和全面推進宣傳思想文化工作。 重視程度, 前所未有!力度之大, 前所未有!

守正開新, 氣象萬千。 宣傳思想文化戰線深入學習領會、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牢固樹立“四個意識”, 堅定“四個自信”, 以強烈的責任擔當推動事業邁上新臺階、開創新局面, 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更加鞏固, 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更加鞏固。

神州大地上, 主旋律更加響亮, 正能量更加強勁, 不斷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以新的精神狀態和奮鬥姿態, 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謀篇佈局, 綱舉目張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擺在極端重要的位置, 為新的歷史條件下做好工作指明前進方向、提供根本遵循

時代, 猶如一位嚴苛的考官, 將難題與挑戰擺在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面前。

身處復興征程, 應對攻堅時刻, 如何才能在並不平坦的前進道路上鞏固思想基礎、激發奮進力量?如何才能在錯綜複雜的輿論場和紛紜激蕩的社會思潮中堅定自信、站穩腳跟?如何才能在全面對外開放的背景下傳承文化基因、築牢精神家園?如何才能在深刻變革的國際傳播格局中發出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

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 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擲地有聲,

彰顯堅定決心:“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 面臨的挑戰和困難前所未有, 必須堅持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 弘揚主旋律, 傳播正能量, 激發全社會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 ”

黨的十八大以來, 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始終在習近平總書記心中佔有重要位置。

五年間, 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出席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和文藝工作座談會、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座談會、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等重要會議, 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 在幾次座談會上, 總書記傾聽各方面意見, 同大家一起分析形勢、溝通思想、凝聚共識、謀劃未來。

一次次高屋建瓴的講話, 讓宣傳思想文化戰線更覺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倍感精神振奮、更添前行動力——

從“宣傳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基本職責”到“構建具有強大感召力的核心價值觀, 關係社會和諧穩定, 關係國家長治久安”, 從“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到“舉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 都離不開文藝”, 從“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 營造良好輿論環境, 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到“網信事業代表著新的生產力、新的發展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有著深遠思考, 反復強調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域中的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

五年間,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切關懷和堅強領導下, 一份份直擊問題關鍵、著眼長遠發展的指導意見相繼出臺。

《中共中央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關於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等一系列重磅檔, 發揮“四梁八柱”的作用, 為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搭建起全面系統、科學完整的工作體系。

舉旗定向, 謀篇佈局。

回望很不平凡的五年, 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 扎實落實黨中央關於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 努力以思想認識新飛躍打開工作新局面。

前進方向更明確。 以黨的旗幟為旗幟, 以黨的方向為方向, 以黨的意志為意志,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站穩政治立場、增強政治能力、嚴守政治紀律、強化政治擔當。同時,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體現黨的主張和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

實現路徑更清晰。圍繞“兩個鞏固”的根本任務,用党的理論創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提振精氣神;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思想輿論氛圍,傳遞正能量;努力創作生產更多優秀作品,推動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持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弘揚崇德向善的新風正氣。

肩負責任更嚴實。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找到座標、找准定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成為先進思想的宣導者、學術研究的開拓者、社會風尚的引領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新聞輿論工作者要牢記48字職責使命,文藝工作者要把崇德尚藝作為一生功課……

最恢弘的書寫,源於精神;最執著的追求,始自信心。

越是爬陡坡、過大坎的關鍵節點,越需要凝聚最為廣泛的思想共識,構築最為堅實的精神支撐。

“在人的頭腦裡搞建設”的宣傳思想文化戰線,正以一系列新突破、新成效,向時代交出滿意答卷,讓攻堅時刻有了更強勁的動力,讓奮進征程有了更一致的步伐。

深植厚培,立根固本

——堅持不懈抓好理論武裝,推動党的理論創新成果更加深入人心,全黨全社會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堅定

翻開《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幅以中國夢為目標、以“五位元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為關鍵、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增進人民福祉為根本的治國理政方略圖,呈現在世人面前。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的非凡理論勇氣和高超政治智慧,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党的理論創新步伐大大加快,理論武裝工作也要緊緊跟上。

推動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入腦入心,是理論武裝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務——

去年冬天,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閉幕不久,中央宣講團成員就走進機關、企業、社區、學校,與基層幹部群眾圍坐在一起,像拉家常一樣就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展開交流。

由黨中央組織開展集中宣講,是推動我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的重要工作方法。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宣講團用140餘場宣講和220多場座談,把中央精神講全、講准、講透,講進人們心裡。在中央宣講團的示範引領下,各地精心組織面向基層的物件化、分眾化、互動化宣講活動。

緊鑼密鼓開展宣講活動的同時,一大批權威讀物陸續出版,幫助全黨全社會更加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的精髓要義。《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以22個語種全球發行640余萬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累計發行近7000萬冊。《習近平用典》《習近平講故事》等圖書廣受好評。

堅持不懈抓好理論武裝,必須不斷提升理論研究闡釋能力——

今年7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上發表重要講話。廣大理論工作者認真學習思考講話的豐富內涵、精神實質、基本要求,撰寫了一大批理論文章,闡釋講話蘊含的重大政治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意義。這些“拳頭產品”不僅在社會上產生了重要影響,也成為理論研究闡釋能力有效提升的印證。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理論工作“四大平臺”建設以平臺的集束之力,激發研究闡釋的強大動能: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是“龍頭”,深入開展重大現實問題、重大思想理論問題和重大實踐經驗總結課題研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由7家擴容為15家,勇當研究闡釋党的創新理論成果的排頭兵;

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力度空前,21所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成為理論人才培養的高地;

報刊網路理論宣傳陣地發揮思想理論宣傳引導的主管道作用,讓主流思想輿論陣地的“紅色地帶”越來越寬廣。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哲學社會科學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著力提升學術原創能力,推進中國學術理論創新。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各類專案2.5萬余項,各類成果驗收結項1萬余項,產出各類研究專著1.2萬多部。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高端智庫建設風生水起,首批25家試點智庫的工作頻頻創新。“智庫能量”以前瞻務實的研究成果諮政建言,用增信釋疑的權威觀點凝聚共識。在“南海仲裁案”這場披著法律外衣的政治鬧劇面前,中國智庫把對話會、研討會開到華盛頓、海牙、新加坡,成為站上國際舞臺、闡明中國主張的重要力量。

堅持不懈抓好理論武裝,必須旗幟鮮明同錯誤思潮和錯誤觀點作鬥爭——

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對“意識形態工作是党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有充分認識,全面加強意識形態領域的建設和引導,增強理論的說服力和影響力。

直面“沒有硝煙”的意識形態領域鬥爭,宣傳思想文化戰線敢於發聲亮劍,有理有利有節批駁西方憲政民主、“普世價值”、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和觀點。《西式民主怎麼了》《資本主義怎麼了》等系列讀物,《西方新聞自由只是傳說》等電視片,引導幹部群眾廓清思想迷霧、增強理論自信。

堅持不懈抓好理論武裝,必須不斷加強陣地建設,鞏固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

近年來,個別地方因在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中把關不嚴、制止錯誤言論不力被通報批評。這警示全黨,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絕非一句空言。

聚焦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以黨內法規形式明確各級黨委(黨組)的責任。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落實情況納入中央巡視工作安排,《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將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不到位列入“問題清單”,上緊了履職盡責的“發條”。

聚焦提升領導幹部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覺悟和理論水準,《中國共產黨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規則》的出臺、學習情況通報制度的建立、學習書目推薦機制的完善,讓領導班子、領導幹部的學習由“軟要求”變成“硬任務”。

聚焦增強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的責任感、主動性和戰鬥力,舉辦各級各類研討班、培訓班,大力提升隊伍的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連續三年開展的“基層工作加強年”活動,不斷夯實基層隊伍。中國社科院和中央黨校每年各招收100名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博士生,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培養一大批高素質人才……宣傳思想文化隊伍的整體素質大幅提升、精神風貌煥然一新。

欲事立,須是心立。

堅持不懈抓好理論武裝,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全黨全社會思想上的團結統一更加鞏固,同心同德、實幹興邦的氛圍更加濃厚。

勇立潮頭,守正開新

——順應媒體格局深刻變革,牢牢把握正確導向,推進媒體融合發展,鞏固壯大主流輿論、奏響時代最強音

一段時間以來,《將改革進行到底》《法治中國》《大國外交》《巡視利劍》《輝煌中國》等電視專題片陸續播出,生動講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中國故事”,成為廣大黨員幹部每晚的“必修課”和許多百姓家庭的“必追劇”。

為了適應新媒體終端的傳播特點,這些專題片還專門製作了適合在手機上觀看的時長僅幾分鐘的“乾貨”版。

出新出彩的重大主題宣傳,正是宣傳思想文化戰線針對輿論環境、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的深刻變化,不斷銳意進取、開拓創新所取得的成果。

“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

幾年來,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開創新聞輿論工作嶄新局面,迸發強大活力。

“要推動融合發展,主動借助新媒體傳播優勢。”面對新媒體的迅猛發展,主流媒體順時應變,媒體融合蹄疾步穩——

中央媒體堅持移動媒體優先,著力突破採編發流程再造這個關鍵環節,著力抓好“中央廚房”建設這個龍頭工程,努力建設新型主流媒體和媒體集團。經過幾年的努力,媒體融合發展成效日益顯現,逐步形成了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優勢互補、此長彼長的局面,深度融合的良好態勢正在形成。

一批現象級融媒體產品產生“刷屏之效”。人民日報推出的《最牽掛的人》、新華社打造的《紅色氣質》、中央電視臺製作的《厲害了,我們的2016年!》等融媒體產品,生動講述中國故事、中國共產黨故事,贏得網友紛紛轉發點贊。

“網路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路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面對網路雜音噪音,依法依規管網治網,清理亂象,澄清謬誤——

在網路輿論場唱響主旋律的同時,網路安全法、互聯網新聞資訊服務管理規定等一系列管網治網的法律法規出臺,針對利用資訊網路實施誹謗、侵害人身權益等問題出臺相關司法解釋,為加強網路管理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增強國際話語權,集中講好中國故事,同時優化戰略佈局,著力打造具有較強國際影響的外宣旗艦媒體。”面對日益白熱化的國際話語權競爭,對外宣傳持續發力,聲音嘹亮,撥雲見日——

2016年歲末,中國國際電視臺(中國環球電視網)正式開播,通過6個電視頻道、3個海外分台、1個視頻通訊社和新媒體集群的旗艦陣容,服務全球受眾,讓世界認識一個立體多彩的中國。

目前,以外宣旗艦媒體為引領,中央和地方各類媒體積極參與的外宣工作格局已初步形成。中央媒體建立了一批海外機構,基本覆蓋全球熱點地區和重要城市。

從風光旖旎的西子湖畔,到白雪皚皚的達沃斯小鎮;從駁斥“中國威脅論”,到回擊“中國崩潰論”……無論是重大國際報導,還是國際輿論鬥爭,中國主流媒體敢於發聲、善於發聲,充分闡明中國主張、中國方案,有力配合著國家對外工作大局。

在一篇篇稿件、一幅幅照片、一個個鏡頭裡,中國作為文明大國、東方大國、負責任大國、社會主義大國的魅力得以濃墨重彩地揮灑。一項對全球22個國家1.1萬名受訪者的調查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國家形象明顯提升,超過半數認為中國“歷史悠久、充滿魅力”,超過六成認同中國對全球治理的貢獻。

…………

時不我待、只爭朝夕。

五年來,主流媒體和廣大新聞工作者始終聚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偉大實踐,忠實記錄人民群眾的偉大創造,充分展現時代的精彩畫卷,高聲唱響民族復興的奮進凱歌。

立心鑄魂,成風化人

——堅持貫穿結合融入、落細落小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益成為全社會的思想共識和行動自覺

“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意蘊深長,深深銘刻在人們心中。

黨的十八大以來,對於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牢記總書記的囑託,宣傳思想文化戰線抓住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堅持貫穿結合融入、落細落小落實,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使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

五年來,在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路上,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相得益彰——

宣傳思想文化戰線深入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創作“圖說我們的價值觀”公益廣告,運用詩詞、楹聯、書法、剪紙等傳統文化形式加以呈現,並在新聞媒體、街頭巷尾廣泛傳播,成為一道亮麗風景。

在傳統節日開展的“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挖掘春節之喜慶、端午之追憶、七夕之忠貞、中秋之團圓、重陽之敬老等深厚文化底蘊,使傳統節日煥發時代活力,成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愛國節、情感節、仁愛節。

在氣勢恢宏的抗戰勝利日閱兵中珍愛和平,在“勿忘九一八”撞鐘鳴警等儀式中銘記歷史,在烈士紀念日緬懷先烈……利用各種時機和場合生動開展的愛國主義教育,讓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根植在人們靈魂深處,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五年來,在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路上,群星燦爛與七星共明交相輝映——

我們的時代英雄輩出,既有“時代楷模”的榜樣引領,也有“最美人物”“身邊好人”的大量湧現。中宣部、中央文明辦等部門評選表彰第四屆、第五屆全國道德模範116人,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評選工作正在緊張進行。各地各部門注重分層推選各級各類先進典型,讓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典型都能發光發熱,讓一座座道德燈塔昂然挺立。

在榜樣模範典型的示範帶動下,在相關制度的保障推動下,勤儉節約、孝老愛親、誠信教育、公益行動、學雷鋒志願服務、文明旅遊等形式多樣的主題實踐活動蓬勃開展,與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同頻共振,潛移默化地引導人民群眾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範實踐者,潤物無聲地讓核心價值觀成為百姓日用而不覺的行為準則。

五年來,在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路上,法安天下與德潤人心同行並舉——

24個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法治”二字清晰呈現。宣傳思想文化戰線貫徹落實《關於進一步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的指導意見》,推動把核心價值觀的要求體現到法律法規的立改廢釋中,體現到市民公約、村規民約、學生守則、團體章程和各行各業的規章規範中,推動完善見義勇為、誠信建設、慈善捐贈等方面的政策和法律。

人們看到,作為民法典開篇之作的民法總則,成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的鮮明寫照。不久前“誕生”的國歌法,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寫入開篇第一條。

人們看到,持之以恆的法治宣傳教育,推動幹部群眾增強法治觀念、樹立法治信仰。深入開展的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運用法治手段懲戒“老賴”,司法機關依法處理侵犯“狼牙山五壯士”名譽權案、邱少雲人格權糾紛案等,維護了公平正義、淨化了社會風氣、醇化了道德風尚。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億萬中華兒女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旗幟下,共同熔鑄起實現中國夢堅不可摧的精神支柱。

不負時代,無愧人民

——以改革創新激發活力,從傳統文化汲取養分,推動文藝創作從高原邁向高峰,社會主義文化事業譜寫嶄新篇章

“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民族復興的高度,諄諄教誨、殷殷期待,為推進文化改革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指明了方向。

推動文化繁榮興盛,離不開文化體制改革頂層設計,離不開文化立法的保駕護航——

黨的十八大以來,繁榮文藝發展、促進創作生產的高含金量政策密集出臺,文化立法步伐明顯加快,為文化繁榮發展謀定全域。

2014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通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新一輪文化體制改革有了明確的路線圖、時間表和任務書。

經過4年多努力,300多項文化體制改革任務已基本完成,文化領域的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搭建完成,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兩個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基本確立,標準化均等化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益完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和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

“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全國性文藝評獎制度改革的意見……在黨中央周密部署下,文化新政環環相扣,為破解文化領域的諸多發展難點“披荊斬棘”。

扶持國產電影的電影產業促進法、更好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等開拓性文化立法專案相繼通過,文化法律法規體系不斷完善,文化立法部際協調機制建立健全,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夯實法治基礎。

推動文化繁榮興盛,呼喚廣大文藝工作者貼近生活,需要文化改革政策向基層傾斜——

“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激勵著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腳步。

從黑龍江邊防哨所到海南三沙群島,從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工地到地震洪水災區板房……3年多來,10萬多人次文藝工作者深入基層、社區、農村,開展采風創作、慰問演出、文化惠民活動。在為廣大群眾帶去高品質精神食糧的同時,文藝工作者也收穫著心靈的感動和創作的滋養。

貧困不拒絕文化,脫貧離不開文化,文化有助於脫貧。宣傳思想文化戰線集中力量完成“百縣萬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工程建設,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扶持建設1萬個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貧困地區民族自治縣、邊境縣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覆蓋工程將惠及2萬多個行政村;中西部縣級城市獲得扶持建設2104家數字影院,我國從此實現所有縣級城市數字放映場所全覆蓋。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水準明顯提高,文化小康建設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

推動文化繁榮興盛,需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五年來,通過中華文化資源普查工程、國家古籍保護工程、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工程等15個重點計畫專案,我國傳統文化資源得以大規模整理梳理;組織編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百部經典》《復興文庫》等,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傳下去。

…………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趕上好時代的中國文藝,百花競豔、欣欣向榮。

2017年的炎炎夏季,電影《戰狼2》“燃爆”暑期檔。富有感染力的故事和鏡頭,讓走進電影院的觀眾熱淚盈眶。超過56億元的票房,創造了國內電影票房的最新紀錄。

《戰狼2》的成功,是近年來我國文化市場日益繁榮的生動注腳。我國電影故事片生產量從2012年的745部增長到2016年的772部,電影票房從170億元增長到493億元;電視劇生產量連年穩居世界第一,2016年達到334部1.5萬集;圖書出版從2012年的41.4萬種、79.3億冊,增加到2016年的49.9萬種、90.4億冊……

登上世界舞臺,中國文藝作品正全方位展現文化軟實力。上海昆劇團將湯顯祖的“臨川四夢”首次完整搬上舞臺,世界巡演所到之處盛況空前;莫言、曹文軒、劉慈欣亮相世界文壇的最高領獎臺,印證“中國最好的文學就是世界水準的文學”;《父母愛情》《媳婦的美好時代》《金太狼的幸福生活》在多國引發“追劇”熱潮;網路小說在北美地區、東南亞國家受到熱捧。

紀錄片《記住鄉愁》《我在故宮修文物》,電視節目《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無不取得收視口碑雙豐收,成為社會的熱門話題,印證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強大生命力。

…………

強盛的國家,必有堅定的精神力量;偉大的時代,必然奏響昂揚的旋律。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將繼續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擔當,不忘初心、繼續前進,開創宣傳思想文化事業發展新局面,彙聚起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磅礴力量,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新華社北京9月20日電)

《光明日報》( 2017年09月21日 01版)

以黨的意志為意志,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站穩政治立場、增強政治能力、嚴守政治紀律、強化政治擔當。同時,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體現黨的主張和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

實現路徑更清晰。圍繞“兩個鞏固”的根本任務,用党的理論創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提振精氣神;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思想輿論氛圍,傳遞正能量;努力創作生產更多優秀作品,推動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持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弘揚崇德向善的新風正氣。

肩負責任更嚴實。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找到座標、找准定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成為先進思想的宣導者、學術研究的開拓者、社會風尚的引領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新聞輿論工作者要牢記48字職責使命,文藝工作者要把崇德尚藝作為一生功課……

最恢弘的書寫,源於精神;最執著的追求,始自信心。

越是爬陡坡、過大坎的關鍵節點,越需要凝聚最為廣泛的思想共識,構築最為堅實的精神支撐。

“在人的頭腦裡搞建設”的宣傳思想文化戰線,正以一系列新突破、新成效,向時代交出滿意答卷,讓攻堅時刻有了更強勁的動力,讓奮進征程有了更一致的步伐。

深植厚培,立根固本

——堅持不懈抓好理論武裝,推動党的理論創新成果更加深入人心,全黨全社會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堅定

翻開《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幅以中國夢為目標、以“五位元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為關鍵、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增進人民福祉為根本的治國理政方略圖,呈現在世人面前。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的非凡理論勇氣和高超政治智慧,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党的理論創新步伐大大加快,理論武裝工作也要緊緊跟上。

推動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入腦入心,是理論武裝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務——

去年冬天,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閉幕不久,中央宣講團成員就走進機關、企業、社區、學校,與基層幹部群眾圍坐在一起,像拉家常一樣就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展開交流。

由黨中央組織開展集中宣講,是推動我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的重要工作方法。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宣講團用140餘場宣講和220多場座談,把中央精神講全、講准、講透,講進人們心裡。在中央宣講團的示範引領下,各地精心組織面向基層的物件化、分眾化、互動化宣講活動。

緊鑼密鼓開展宣講活動的同時,一大批權威讀物陸續出版,幫助全黨全社會更加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的精髓要義。《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以22個語種全球發行640余萬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累計發行近7000萬冊。《習近平用典》《習近平講故事》等圖書廣受好評。

堅持不懈抓好理論武裝,必須不斷提升理論研究闡釋能力——

今年7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上發表重要講話。廣大理論工作者認真學習思考講話的豐富內涵、精神實質、基本要求,撰寫了一大批理論文章,闡釋講話蘊含的重大政治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意義。這些“拳頭產品”不僅在社會上產生了重要影響,也成為理論研究闡釋能力有效提升的印證。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理論工作“四大平臺”建設以平臺的集束之力,激發研究闡釋的強大動能: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是“龍頭”,深入開展重大現實問題、重大思想理論問題和重大實踐經驗總結課題研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由7家擴容為15家,勇當研究闡釋党的創新理論成果的排頭兵;

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力度空前,21所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成為理論人才培養的高地;

報刊網路理論宣傳陣地發揮思想理論宣傳引導的主管道作用,讓主流思想輿論陣地的“紅色地帶”越來越寬廣。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哲學社會科學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著力提升學術原創能力,推進中國學術理論創新。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各類專案2.5萬余項,各類成果驗收結項1萬余項,產出各類研究專著1.2萬多部。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高端智庫建設風生水起,首批25家試點智庫的工作頻頻創新。“智庫能量”以前瞻務實的研究成果諮政建言,用增信釋疑的權威觀點凝聚共識。在“南海仲裁案”這場披著法律外衣的政治鬧劇面前,中國智庫把對話會、研討會開到華盛頓、海牙、新加坡,成為站上國際舞臺、闡明中國主張的重要力量。

堅持不懈抓好理論武裝,必須旗幟鮮明同錯誤思潮和錯誤觀點作鬥爭——

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對“意識形態工作是党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有充分認識,全面加強意識形態領域的建設和引導,增強理論的說服力和影響力。

直面“沒有硝煙”的意識形態領域鬥爭,宣傳思想文化戰線敢於發聲亮劍,有理有利有節批駁西方憲政民主、“普世價值”、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和觀點。《西式民主怎麼了》《資本主義怎麼了》等系列讀物,《西方新聞自由只是傳說》等電視片,引導幹部群眾廓清思想迷霧、增強理論自信。

堅持不懈抓好理論武裝,必須不斷加強陣地建設,鞏固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

近年來,個別地方因在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中把關不嚴、制止錯誤言論不力被通報批評。這警示全黨,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絕非一句空言。

聚焦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以黨內法規形式明確各級黨委(黨組)的責任。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落實情況納入中央巡視工作安排,《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將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不到位列入“問題清單”,上緊了履職盡責的“發條”。

聚焦提升領導幹部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覺悟和理論水準,《中國共產黨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規則》的出臺、學習情況通報制度的建立、學習書目推薦機制的完善,讓領導班子、領導幹部的學習由“軟要求”變成“硬任務”。

聚焦增強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的責任感、主動性和戰鬥力,舉辦各級各類研討班、培訓班,大力提升隊伍的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連續三年開展的“基層工作加強年”活動,不斷夯實基層隊伍。中國社科院和中央黨校每年各招收100名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博士生,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培養一大批高素質人才……宣傳思想文化隊伍的整體素質大幅提升、精神風貌煥然一新。

欲事立,須是心立。

堅持不懈抓好理論武裝,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全黨全社會思想上的團結統一更加鞏固,同心同德、實幹興邦的氛圍更加濃厚。

勇立潮頭,守正開新

——順應媒體格局深刻變革,牢牢把握正確導向,推進媒體融合發展,鞏固壯大主流輿論、奏響時代最強音

一段時間以來,《將改革進行到底》《法治中國》《大國外交》《巡視利劍》《輝煌中國》等電視專題片陸續播出,生動講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中國故事”,成為廣大黨員幹部每晚的“必修課”和許多百姓家庭的“必追劇”。

為了適應新媒體終端的傳播特點,這些專題片還專門製作了適合在手機上觀看的時長僅幾分鐘的“乾貨”版。

出新出彩的重大主題宣傳,正是宣傳思想文化戰線針對輿論環境、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的深刻變化,不斷銳意進取、開拓創新所取得的成果。

“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

幾年來,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開創新聞輿論工作嶄新局面,迸發強大活力。

“要推動融合發展,主動借助新媒體傳播優勢。”面對新媒體的迅猛發展,主流媒體順時應變,媒體融合蹄疾步穩——

中央媒體堅持移動媒體優先,著力突破採編發流程再造這個關鍵環節,著力抓好“中央廚房”建設這個龍頭工程,努力建設新型主流媒體和媒體集團。經過幾年的努力,媒體融合發展成效日益顯現,逐步形成了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優勢互補、此長彼長的局面,深度融合的良好態勢正在形成。

一批現象級融媒體產品產生“刷屏之效”。人民日報推出的《最牽掛的人》、新華社打造的《紅色氣質》、中央電視臺製作的《厲害了,我們的2016年!》等融媒體產品,生動講述中國故事、中國共產黨故事,贏得網友紛紛轉發點贊。

“網路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路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面對網路雜音噪音,依法依規管網治網,清理亂象,澄清謬誤——

在網路輿論場唱響主旋律的同時,網路安全法、互聯網新聞資訊服務管理規定等一系列管網治網的法律法規出臺,針對利用資訊網路實施誹謗、侵害人身權益等問題出臺相關司法解釋,為加強網路管理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增強國際話語權,集中講好中國故事,同時優化戰略佈局,著力打造具有較強國際影響的外宣旗艦媒體。”面對日益白熱化的國際話語權競爭,對外宣傳持續發力,聲音嘹亮,撥雲見日——

2016年歲末,中國國際電視臺(中國環球電視網)正式開播,通過6個電視頻道、3個海外分台、1個視頻通訊社和新媒體集群的旗艦陣容,服務全球受眾,讓世界認識一個立體多彩的中國。

目前,以外宣旗艦媒體為引領,中央和地方各類媒體積極參與的外宣工作格局已初步形成。中央媒體建立了一批海外機構,基本覆蓋全球熱點地區和重要城市。

從風光旖旎的西子湖畔,到白雪皚皚的達沃斯小鎮;從駁斥“中國威脅論”,到回擊“中國崩潰論”……無論是重大國際報導,還是國際輿論鬥爭,中國主流媒體敢於發聲、善於發聲,充分闡明中國主張、中國方案,有力配合著國家對外工作大局。

在一篇篇稿件、一幅幅照片、一個個鏡頭裡,中國作為文明大國、東方大國、負責任大國、社會主義大國的魅力得以濃墨重彩地揮灑。一項對全球22個國家1.1萬名受訪者的調查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國家形象明顯提升,超過半數認為中國“歷史悠久、充滿魅力”,超過六成認同中國對全球治理的貢獻。

…………

時不我待、只爭朝夕。

五年來,主流媒體和廣大新聞工作者始終聚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偉大實踐,忠實記錄人民群眾的偉大創造,充分展現時代的精彩畫卷,高聲唱響民族復興的奮進凱歌。

立心鑄魂,成風化人

——堅持貫穿結合融入、落細落小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益成為全社會的思想共識和行動自覺

“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意蘊深長,深深銘刻在人們心中。

黨的十八大以來,對於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牢記總書記的囑託,宣傳思想文化戰線抓住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堅持貫穿結合融入、落細落小落實,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使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

五年來,在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路上,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相得益彰——

宣傳思想文化戰線深入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創作“圖說我們的價值觀”公益廣告,運用詩詞、楹聯、書法、剪紙等傳統文化形式加以呈現,並在新聞媒體、街頭巷尾廣泛傳播,成為一道亮麗風景。

在傳統節日開展的“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挖掘春節之喜慶、端午之追憶、七夕之忠貞、中秋之團圓、重陽之敬老等深厚文化底蘊,使傳統節日煥發時代活力,成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愛國節、情感節、仁愛節。

在氣勢恢宏的抗戰勝利日閱兵中珍愛和平,在“勿忘九一八”撞鐘鳴警等儀式中銘記歷史,在烈士紀念日緬懷先烈……利用各種時機和場合生動開展的愛國主義教育,讓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根植在人們靈魂深處,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五年來,在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路上,群星燦爛與七星共明交相輝映——

我們的時代英雄輩出,既有“時代楷模”的榜樣引領,也有“最美人物”“身邊好人”的大量湧現。中宣部、中央文明辦等部門評選表彰第四屆、第五屆全國道德模範116人,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評選工作正在緊張進行。各地各部門注重分層推選各級各類先進典型,讓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典型都能發光發熱,讓一座座道德燈塔昂然挺立。

在榜樣模範典型的示範帶動下,在相關制度的保障推動下,勤儉節約、孝老愛親、誠信教育、公益行動、學雷鋒志願服務、文明旅遊等形式多樣的主題實踐活動蓬勃開展,與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同頻共振,潛移默化地引導人民群眾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範實踐者,潤物無聲地讓核心價值觀成為百姓日用而不覺的行為準則。

五年來,在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路上,法安天下與德潤人心同行並舉——

24個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法治”二字清晰呈現。宣傳思想文化戰線貫徹落實《關於進一步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的指導意見》,推動把核心價值觀的要求體現到法律法規的立改廢釋中,體現到市民公約、村規民約、學生守則、團體章程和各行各業的規章規範中,推動完善見義勇為、誠信建設、慈善捐贈等方面的政策和法律。

人們看到,作為民法典開篇之作的民法總則,成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的鮮明寫照。不久前“誕生”的國歌法,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寫入開篇第一條。

人們看到,持之以恆的法治宣傳教育,推動幹部群眾增強法治觀念、樹立法治信仰。深入開展的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運用法治手段懲戒“老賴”,司法機關依法處理侵犯“狼牙山五壯士”名譽權案、邱少雲人格權糾紛案等,維護了公平正義、淨化了社會風氣、醇化了道德風尚。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億萬中華兒女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旗幟下,共同熔鑄起實現中國夢堅不可摧的精神支柱。

不負時代,無愧人民

——以改革創新激發活力,從傳統文化汲取養分,推動文藝創作從高原邁向高峰,社會主義文化事業譜寫嶄新篇章

“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民族復興的高度,諄諄教誨、殷殷期待,為推進文化改革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指明了方向。

推動文化繁榮興盛,離不開文化體制改革頂層設計,離不開文化立法的保駕護航——

黨的十八大以來,繁榮文藝發展、促進創作生產的高含金量政策密集出臺,文化立法步伐明顯加快,為文化繁榮發展謀定全域。

2014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通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新一輪文化體制改革有了明確的路線圖、時間表和任務書。

經過4年多努力,300多項文化體制改革任務已基本完成,文化領域的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搭建完成,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兩個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基本確立,標準化均等化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益完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和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

“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全國性文藝評獎制度改革的意見……在黨中央周密部署下,文化新政環環相扣,為破解文化領域的諸多發展難點“披荊斬棘”。

扶持國產電影的電影產業促進法、更好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等開拓性文化立法專案相繼通過,文化法律法規體系不斷完善,文化立法部際協調機制建立健全,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夯實法治基礎。

推動文化繁榮興盛,呼喚廣大文藝工作者貼近生活,需要文化改革政策向基層傾斜——

“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激勵著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腳步。

從黑龍江邊防哨所到海南三沙群島,從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工地到地震洪水災區板房……3年多來,10萬多人次文藝工作者深入基層、社區、農村,開展采風創作、慰問演出、文化惠民活動。在為廣大群眾帶去高品質精神食糧的同時,文藝工作者也收穫著心靈的感動和創作的滋養。

貧困不拒絕文化,脫貧離不開文化,文化有助於脫貧。宣傳思想文化戰線集中力量完成“百縣萬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工程建設,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扶持建設1萬個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貧困地區民族自治縣、邊境縣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覆蓋工程將惠及2萬多個行政村;中西部縣級城市獲得扶持建設2104家數字影院,我國從此實現所有縣級城市數字放映場所全覆蓋。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水準明顯提高,文化小康建設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

推動文化繁榮興盛,需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五年來,通過中華文化資源普查工程、國家古籍保護工程、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工程等15個重點計畫專案,我國傳統文化資源得以大規模整理梳理;組織編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百部經典》《復興文庫》等,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傳下去。

…………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趕上好時代的中國文藝,百花競豔、欣欣向榮。

2017年的炎炎夏季,電影《戰狼2》“燃爆”暑期檔。富有感染力的故事和鏡頭,讓走進電影院的觀眾熱淚盈眶。超過56億元的票房,創造了國內電影票房的最新紀錄。

《戰狼2》的成功,是近年來我國文化市場日益繁榮的生動注腳。我國電影故事片生產量從2012年的745部增長到2016年的772部,電影票房從170億元增長到493億元;電視劇生產量連年穩居世界第一,2016年達到334部1.5萬集;圖書出版從2012年的41.4萬種、79.3億冊,增加到2016年的49.9萬種、90.4億冊……

登上世界舞臺,中國文藝作品正全方位展現文化軟實力。上海昆劇團將湯顯祖的“臨川四夢”首次完整搬上舞臺,世界巡演所到之處盛況空前;莫言、曹文軒、劉慈欣亮相世界文壇的最高領獎臺,印證“中國最好的文學就是世界水準的文學”;《父母愛情》《媳婦的美好時代》《金太狼的幸福生活》在多國引發“追劇”熱潮;網路小說在北美地區、東南亞國家受到熱捧。

紀錄片《記住鄉愁》《我在故宮修文物》,電視節目《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無不取得收視口碑雙豐收,成為社會的熱門話題,印證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強大生命力。

…………

強盛的國家,必有堅定的精神力量;偉大的時代,必然奏響昂揚的旋律。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將繼續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擔當,不忘初心、繼續前進,開創宣傳思想文化事業發展新局面,彙聚起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磅礴力量,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新華社北京9月20日電)

《光明日報》( 2017年09月21日 01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