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甜得不正常的棗要慎買

為了調查反映人所說的情況, 記者于9月18日分別到城區濱河路新街菜市場以及興隆路菜市場進行暗訪。

採訪中記者發現, 往年攤販們賣的鮮棗以紅色為主,

如今基本都是青色棗。 “你看我們的青棗, 剛從山裡摘來, 甜還‘耐放’, 不像那些‘泡過藥’的紅棗, 整個棗都給染紅了。 ”一商販對前來購物的人說。 另一位元商販告訴記者, 他們賣的青棗叫冬棗, 看著是青色的, 但已經可以吃了, 還能儲存較長時間。

記者採訪中遇到一個賣紅棗的攤主說, 雖然他賣的棗是全紅的, 但沒有問題, 買回去放一兩個星期不成問題。

“估計是賣棗的也知道紅棗不好賣了。 ”一位買菜的市民評論今年青棗多紅棗少的現象, “前兩年外地關於‘泡藥’棗的新聞在網上、微信上多得很, 好多人也都知道這回事, 去年我們看見全紅的棗都不敢買了, 都是挑青的、顏色自然的棗買。 ”

記者在新街菜市場三個攤販那裡獲得三樣青棗“樣本”,

在興隆路取得了兩樣青棗和一樣紅棗的“樣本”。 青棗的口感都不太甜, 紅棗的味道倒是比較重。 一直到記者發稿前, 經過幾天的放置, 所有的青棗都比較“耐放”, 有的只是表面略微乾癟或是變得有點軟;從新街買來的一個樣品還從青色自然變成了紅色。 而興隆路上買來的那個紅棗, 像反映人說的那樣“從裡面‘膿’壞了!”味道變得奇怪, 根本不能再食用。

“棗是樹上結的, 不歸我們管, 應該去問問林業部門。 ”9月21日, 記者就“泡藥”棗問題聯繫市農業局, 工作人員回復記者說。

市林業局的工作人員也告訴記者, 市場上販賣的棗已經從樹上摘下, 變成商品、食物了, 不歸林業部門管。

記者聯繫市質監局,

詢問是否能檢測“泡藥”棗, 但工作人員說, 市場上的青棗(冬棗)不在該機構檢測範圍。 質監局主要檢測的是有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產品, 檢測產品是否符合相關標準規定。

市食藥監局相關科室工作人員在採訪中告訴記者, 目前食藥監部門也檢測不了所謂的“泡藥”棗。 由於“泡藥”棗的概念過於寬泛, 在未經檢測的情況下, 作為監管部門無法得出某商品是否有問題的結論。 工作人員也提醒說, 還有一種可能, 由於棗的品種、產地等不同造成的口感、色澤等不同, 這就屬於正常範圍。 所以在沒有得出結論前, 群眾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盲目判斷, 以免傳謠信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