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脫貧攻堅拔“窮根” 家門口發展種植業

“看到滿山滿樹的綠果果, 我覺得特別幸福、特別踏實。 ”時值獼猴桃成熟的季節, 9月22日, 東坡區崇仁鎮合林村5組村民、43歲的彭文元估算了一下, 自家的紅心獼猴桃可產2000公斤左右, 加上黃心獼猴桃, 這一季差不多能增收3萬元。

誰能想到, 2014年, 彭文元還是崇仁鎮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彭文元十來歲就當起了泥水匠, 後來又跑起了長途運輸。 按理說, 家裡的日子應該越來越好過才行, 可從2011年開始, 他和老母親先後病倒, 全家頓時陷入困境。 “我是家裡的頂樑柱。 跑長途讓我的身體亮起了紅燈, 腰痛難忍。 ”彭文元說。

實在扛不住腰痛了,

彭文元決定回老家慢慢調養。 “一下沒了收入, 治病還欠了一筆外債, 總不能等靠要啊!”彭文元下定決心, 得靠雙手改變貧困面貌。

崇仁鎮歷來有種植茶葉的傳統, 和妻子商量後, 彭文元將家裡的2畝土地用來種植茶葉。 “茶葉種植收成還算好, 可因為我的老毛病, 不能長時間蹲著幹活。 ”彭文元說, “家中缺乏勞動力, 因為採摘不及時而賣不上好價錢。 ”

“我把家裡的具體情況和遭遇的困難向鎮上進行了反映。 ”彭文元說, 相關部門積極主動幫助他想辦法、做規劃, 調整產業結構, 盡力尋找一個適合他們栽種的品種。 “對當地土壤進行多次研究後, 我們認為比較適合種植獼猴桃。 ”崇仁鎮人大主席袁梅說。 他們將彭文元帶到蒲江走訪學習。

彭文元也對獼猴桃種植比較感興趣, 認為發展前景不錯。

脫貧攻堅的根本在於發展產業。 通過區級部門“五個一”領導和鎮、村兩級幫扶幹部的幫助關心和細心指導, 彭文元一家按照制定的脫貧規劃積極主動改變貧困面貌。 2014年彭文元種植獼猴桃4畝, 集約化養魚3畝, 第二年就產生了可觀的效益, 兩項累計收入12000余元, 妻子劉衛英還在村上當了保潔員, 全家在2015年脫貧致富。 不僅如此, 2016年, 彭文元還被評為“十佳脫貧致富先進個人”。

東坡區始終將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 把組織領導建得更強, 把攻堅任務理得更清, 把攻堅責任壓得更緊, 把工作機制築得更牢, 把內生動力激得更活, 把“痕跡”管理做得更實,

下足“繡花”功夫, 抓實精准扶貧、精准脫貧, 一大批曾經的貧困戶因此獲益。

一閑下來, 彭文元就會扛著鋤頭去獼猴桃園裡轉一轉。 “今年我流轉了27畝土地, 準備打造鄉村農家樂, 形成一個集採摘、觀賞、垂釣餐飲娛樂為一體的休閒基地。 ”對未來, 彭文元滿懷希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