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雲業務“探路” 中國聯通成立產業互聯網子公司

這幾年雖然雲計算大潮機會湧現, 但比起互聯網巨頭的全力投入, 運營商的動作總顯得慢了那麼幾拍。

除了自身利益的羈絆外,

體制往往是被外界詬病最多的。 “運營商也知道這個問題, 成立公司主要也是希望在人才引進上更加靈活。 ”聯通(廣東)產業互聯網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陳海峰對第一財經記者如是說。

近日, 中國聯通首家產業互聯網子公司“聯通(廣東)產業互聯網有限公司”和“聯通(廣東)產業互聯網研究院”在廣東正式成立, 推出的雲產品涉及政務、醫療、金融、智造四大行業。 據廣東聯通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 目前集團正在極力推動雲業務的發展, 從部門到子公司的結構變革反映了決策層轉型的決心。

事實上, 相比於其他兩家運營商, 中國聯通在業績上承受的壓力最大。 在近日發佈的財報中, 中國聯通2016年淨利潤同比大降94.1%。 但從細分業務上看,

互聯網資料中心(IDC)及雲計算業務, 實現收入人民幣94.5億元, 同比增長33.7%。 也許, 雲業務的發展將會是聯通在轉型期業務破冰的一個機會。

雲計算“過招”

從語音業務到互聯網業務, 再到雲計算, 運營商和阿裡騰訊等企業的較量從未停止。

在過去, 雲計算幾乎被全球的運營商巨頭當成是自己發展的一次機遇, 一種轉型的方向, 成千上萬億的投資用來花在了建設IDCT防, 部署網路, 搭建雲資源池, 但恰恰是在雲計算這個地方運營商又遇到了強勁的競爭對手。 一如過往的“OTT過頂傳球一樣”, 穀歌、亞馬遜、facebook, 阿裡巴巴等企業在搶食雲業務上, 絲毫沒有顧忌。

“咱們在國內和這些互聯網企業尤其是阿裡巴巴打得非常辛苦,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是節節敗退,

從國外的市場來看, 在美國幾大運營商已經退出了公有雲的市場, 像AT&T已經把他公有雲資產變賣了, 不再去在公有雲市場上與穀歌這樣的互聯網企業做競爭, 這種趨勢不光是電信運營商, 老牌的IT設備商, 像IBM、惠普這樣的公司也紛紛的退出了公有雲的市場, 最著名大家知道前幾年惠普推的現在也已經不了了之。 ”中國聯通集團資訊化部副總經理、總架構師範濟安在“電信大資料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說。

他在演講中透露了幾點擔心, 一方面是能力的單一。 如果單談到基礎設施, 政企客戶為什麼要選擇運營商的雲, 運營商的技術與經驗並不見得比別人多多少。 另一方面是雲計算的同質化競爭程度太高。

他認為, 運營商與BAT之間, 運營商與運營商之間, 運營商與其他電腦廠家之間只能打價格戰, 打到最後一地雞毛, 價值盡失。

一個例子來自于最近在福建廈門的政務雲招標, 廈門市政府的這項預算是495萬, 騰訊一分錢標的讓業界譁然。

“就連過去在運營商背後的華為也開始公開做公有雲了, 運營商必須加快速度了。 ”廣東聯通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 目前政企和醫療依然是運營商的優勢項目, 這一點也是聯通成立產業互聯網子公司後重點的發展業務。

“四朵雲”能否實現超車?

在中國聯通試行的產業互聯網業務上, 包括醫療、金融、政企、智造在內的“四朵雲”成為了重點發展項目。

以醫療雲為例, 根據記者在現場的瞭解, 中國聯通醫療雲基地在去年5月份已正式落地廣東, 成為中國聯通首個亮相並正式商用的產業互聯網基地。 基地自成立以來推出了3大產品線、12類雲化服務, 完成2項專利申請, 協助廣州婦兒順利通過HIMSS雙7認證。

“廣州婦幼基本實現了醫院業務系統的全面雲端託管。 ”聯通發佈現場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醫院的電子病歷系統、資料集成平臺、移動護理都已部署在聯通沃醫療雲平臺之上,雖然都搬上雲端,但醫院對整個資源的使用情況,每台雲主機的性能狀況乃至每個具體業務系統的服務程式和資料庫運行情況,都實現24小時的不間斷監控。

相比于互聯網廠商,目前三家運營商各自掌握著幾億使用者的資料,資料資源的優勢相比於互聯網企業毋庸置疑,資料的全面性、真實性、公正性、及時性都可圈可點。

同時,聯通還希望通過開放通信能力吸引更多的應用。比如在“沃企·雲道”這個平臺上,基礎運營商的通話、消息、流量、碼號等通信能力均以“雲化”的形式開放,轉換成可通過互聯網調用的API產品形態。

據廣東聯通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這個平臺的便利之處就在於,通信能力可通過API的形式被開發者無縫集成到其應用產品中,為其使用者提供隨時隨地的通信服務,使得通信開發零門檻,助力創新創業者開闢應用新場景和模式新突破。這也是全國首個一站式提供全國碼號資源,固定網路和移動網路同步支撐的通信能力開放平臺,可提供總機、會議、呼叫中心、錄音等400餘個通信能力開放API,支援全終端、全連接。

“對於運營商來說,不管打沒打下雲市場,都需要靠大資料打下的雲市場要靠資料和運用去提高效率,沒有打下的雲市場要靠資料和pass服務去做差異化的競爭,而不是只是在底層的基礎資源層靠價格去做競爭。”范濟安表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落後為運營商敲響了警鐘,所以也提醒大家要奮起直追,成為雲資料時代的領跑者。

”聯通發佈現場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醫院的電子病歷系統、資料集成平臺、移動護理都已部署在聯通沃醫療雲平臺之上,雖然都搬上雲端,但醫院對整個資源的使用情況,每台雲主機的性能狀況乃至每個具體業務系統的服務程式和資料庫運行情況,都實現24小時的不間斷監控。

相比于互聯網廠商,目前三家運營商各自掌握著幾億使用者的資料,資料資源的優勢相比於互聯網企業毋庸置疑,資料的全面性、真實性、公正性、及時性都可圈可點。

同時,聯通還希望通過開放通信能力吸引更多的應用。比如在“沃企·雲道”這個平臺上,基礎運營商的通話、消息、流量、碼號等通信能力均以“雲化”的形式開放,轉換成可通過互聯網調用的API產品形態。

據廣東聯通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這個平臺的便利之處就在於,通信能力可通過API的形式被開發者無縫集成到其應用產品中,為其使用者提供隨時隨地的通信服務,使得通信開發零門檻,助力創新創業者開闢應用新場景和模式新突破。這也是全國首個一站式提供全國碼號資源,固定網路和移動網路同步支撐的通信能力開放平臺,可提供總機、會議、呼叫中心、錄音等400餘個通信能力開放API,支援全終端、全連接。

“對於運營商來說,不管打沒打下雲市場,都需要靠大資料打下的雲市場要靠資料和運用去提高效率,沒有打下的雲市場要靠資料和pass服務去做差異化的競爭,而不是只是在底層的基礎資源層靠價格去做競爭。”范濟安表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落後為運營商敲響了警鐘,所以也提醒大家要奮起直追,成為雲資料時代的領跑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