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鬼眼看社會|哪些話暴露了你的幼稚?年輕人常犯的四種毛病

鬼穀子教導:故口者機關也, 所以關閉情意也。

“多聽、多看, 一定要少說話啊!”

初入社會, 上面這句話, 99.99%的父母都會給自己的孩子這麼交待。 可是, 有的孩子, 一直到成了孩子的爹, 說出的話也沒能擺脫“孩子氣”, 老婆(或者女朋友)常常投來鄙夷的眼神:你一個男人, 說話怎麼這麼幼稚!

下麵就說說, 無論是在職場、商場、政場還是在生活中, 新手們常犯的四大類錯誤, 閒話整理出來, 拿去時常當鏡子照照, 雖然不足以顯露您老的智慧, 但給人的印象, 也算得上成熟持重。

一曰身外言深

就是交淺言深, 廢話說再多, 不如一個例子:智子疑鄰。

說宋國有一個富人, 天下大雨牆被衝開一個大豁口, 他的小兒子告訴他說:這個牆我們得趕緊壘上, 不然, 夜裡會有小偷進來偷東西。 鄰居一個老頭給這個富人也這麼說。 這個富人沒聽他們的, 結果, 當天夜裡果然被盜去一大批財物。

這個富人認為自己的小兒子很聰明, 卻懷疑是鄰居家的人偷了自己的東西。

所以, 和同事、領導, 甚至是身邊的朋友, 要把握好彼此的關係, 是親是疏, 說這樣的話, 符不符合你的角色。

二曰逆欲強人

鬼穀子說, 人不欲, 不要強說之;人不知, 不要強教之;人有長處優點,

別心生妒忌, 要學而順之;人有短處缺點, 不要故意揭人傷疤(多數是無意的), 要力爭為其避諱, 這就是所謂的“陰道陽取”。

唐朝宰相盧杞, 長相醜陋, 心腸狠毒, 只要有人稍不合他的心意, 就一定要置人於死地。

有一次, 盧杞去大將郭子儀府上。 當時郭子儀正在家裡聽歌看舞, 一聽盧杞來了, 趕忙喝退家眷舞伎, 待眾人避開後, 才與盧杞見面。 家眷們不明白, 問讓她們避讓的原因。 郭子儀說:盧杞這個人長得醜, 臉上有一大塊青痣, 你們這些人平時都歡笑慣了, 見到此人, 難免失態, 到時, 我們大家都遭殃。

所謂逆欲強人, 是說人言皆有欲, 與人交談, 要仔細揣摩他人想要表達的意思, 要學會“聽話聽音”, 防止自己說出的話拂逆他人,

甚至是眾人的意欲。

三曰濫用五言

鬼穀子認為, 人辭言的毛病有五種:病、怨、憂、怒、喜。 病就是衰而不神;怨就是腸絕而無主;憂就是塞而不泄;怒妄動不治;喜就是宣散無要。 前四種基本上都是給別人帶來負面情緒的, 只有後一種不同, 是指高調而不符談話主旨的炫耀。

負面情緒的語言少說好理解, 這個喜言為什麼不能說呢?

舉個例子:

閒話見過一個剛入職的小青年, 負責業務, 因為業績不錯, 老闆請他們聚餐, 因為他是學財務出身, 酒桌上大談財務管理, 眉飛色舞, 而旁邊的財務經理一直強顏歡笑的望著他, 想想都替他尷尬。

這就是典型的喜言, 談話時, 不瞭解真實情況, 對方的真實意圖, 總是急著表達自己的觀點, 那是十分幼稚的人, 就像孔像孔雀開屏, 自以為開的是絢麗多姿、天花亂墜, 事實上, 屁股卻暴露在眾人面前尚不自知!

不過在這裡需要說明的是, 鬼穀子說的這五言, 實際上是與人交流的高階技能, 就像高手劉備, 三顧茅廬時用的是憂言、氣摔阿斗用的是怒言, 在劉表面前演髀[bì]肉複生大戲用的是怨言,等等吧,總之很多。鬼穀子說這五言,精而用之,咱們這個級別的,輕易就不要用了。

四曰言失其類

鬼穀子說:與智者言,依於博;與拙者言,依於辯;與辯者言,依於要;與貴者言,依於勢……

總之,他的意思是說,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但他最後卻遺憾的說“此其術也,而人常反之”。

為什麼人常反之呢?有兩種情況:一個是笨(常說的實在人),沒養成捉摸別人的習慣,他人是智、是拙,是貴還是賤,傻傻分不清;另一個是懶,管你什麼者,反正都喜歡聽好話,於是一味的奉承諂媚,造成的結果是,大家都認為這個人油腔滑調,心術不端。

鬼穀子認為“口為心之應”,所以,說話幼稚、不著道的主要原因,還是心有問題。有的人卻認為,自己想做什麼就做,想說什麼就說,就是這樣光明磊落的漢子,何必顧慮?!可是講真,你還遠未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智慧,所以,最好在說之前“三思而行”,害得大家尷尬事小,不小心露出了智商的底褲,丟人事大。

閒話稍敘:再回到文頭引言,“口者,機關也,所以關閉情意”。我們認為“口”的主要作用是用來表達觀點,理應如此嘛!而智慧的人卻卻把“口”的主要用來“關閉情意”,這種逆差,正是平凡和睿智的距離。

有磚必拍,歡迎關注折磨閒話君!

原創不易,未經允許,禁止抄襲!

在劉表面前演髀[bì]肉複生大戲用的是怨言,等等吧,總之很多。鬼穀子說這五言,精而用之,咱們這個級別的,輕易就不要用了。

四曰言失其類

鬼穀子說:與智者言,依於博;與拙者言,依於辯;與辯者言,依於要;與貴者言,依於勢……

總之,他的意思是說,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但他最後卻遺憾的說“此其術也,而人常反之”。

為什麼人常反之呢?有兩種情況:一個是笨(常說的實在人),沒養成捉摸別人的習慣,他人是智、是拙,是貴還是賤,傻傻分不清;另一個是懶,管你什麼者,反正都喜歡聽好話,於是一味的奉承諂媚,造成的結果是,大家都認為這個人油腔滑調,心術不端。

鬼穀子認為“口為心之應”,所以,說話幼稚、不著道的主要原因,還是心有問題。有的人卻認為,自己想做什麼就做,想說什麼就說,就是這樣光明磊落的漢子,何必顧慮?!可是講真,你還遠未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智慧,所以,最好在說之前“三思而行”,害得大家尷尬事小,不小心露出了智商的底褲,丟人事大。

閒話稍敘:再回到文頭引言,“口者,機關也,所以關閉情意”。我們認為“口”的主要作用是用來表達觀點,理應如此嘛!而智慧的人卻卻把“口”的主要用來“關閉情意”,這種逆差,正是平凡和睿智的距離。

有磚必拍,歡迎關注折磨閒話君!

原創不易,未經允許,禁止抄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